- 首页
- 医藏
- 三家医案合刻
三家医案合刻
芦根汁 甘蔗汁 茅根汁 鲜藕汁 水梨汁(各一杯) 生姜汁 沉香汁(各一小匙)诊得脉象,惟有虚细无力,弦象俱退,手足颤振,此元气亏弱之征。前此投药,俱无少效者,盖为元气不克载药行令耳。今无气一日不复,则病机一日不退,病机与元气本不并峙,此长彼消,理之常也。据愚见汤药在乎其次,必以直走先天之品剂为膏丸,朝斯夕斯,久久自足,元气元精,一朝而复,后天饮食,不强自强矣。因此症非暴感内伤,不必数数更方,以苦阳明胃口,且经不云乎。适于胃者为补,煎药久服,适于胃者否耶。愚自吴中承给谏公之命,来斯一诊色脉,固知不出此理,勉为镇台留三日者,一则感镇台下士之隆,一则为给谏公笃亲之爱,而欲浙中诸医。一批却导 ,以报镇台,今参脉症,毋事更张,直补先天可也。议呈煎膏丸三方,煎则暂用,膏则时时频服,丸则清晨为定,俟填补二十日外,便有消息,尚当叩阶复诊何如。
方未见尊体本阴虚,阳气并邪独发,热二十余日不解,盖阴液枯,不能作汗,邪亦不解也。连剂养阴之后,邪少松,则大汗泄,是云行雨施,品物咸享之候,何疑其脱耶?但弱体久病不解,元气愈亏,此邪稍出,大汗作,亦属接补关头,不容少懈耳。心静则气定而神住,切不可忧扰神气,致阳上升,至嘱至嘱。
人参(四钱) 熟地(一两) 抱木茯神(二钱) 天冬(三钱) 制首乌(五钱) 左顾牡蛎(六钱)脉空弦,腹中急痛,肝病也。治肝不应,治脾亦良法也。
粗桂枝(一钱) 没药(五分) 白芍(二钱炒黄) 甘草(一钱炒黑) 琥珀(一钱) 饴糖(钱半)骨小肉脆,本非松柏之质,补泻温凉杂投,岂是济生之术。幸能食便实,秋令尚可扶持,然破 脱肉,侧眠经阻,医者犹然梦梦何也。仆老不谈医,聊书数语,并拟一方。
熟地 炙草 当归 生左牡蛎十二经皆有咳,胃病安得不咳?况此土病于金脏,而腑亦病,于此而求其痛与泻,一在于胃之上脘,一在于肺之腑,所以无从踪迹也。仰屋图维,必须分兵合剿,乃得拟一法,请诸道长,以此而益精之,或刍荛可采,为虾力于行舟何如。
江西赤石脂(六两, ) 炒黑干姜(一两)二味为末,黄米饭为丸。
人参(一钱) 炙黑甘草(一钱) 大枣(五钱) 饴糖(五钱) 桂木(一钱) 酒炒白芍(二钱) 煨熟生姜(一钱)水煎一次,去渣,送前桃花丸三钱。
病本湿温,元气不能载邪外出,有直犯中焦之势矣。拟以栀、豉上下分开之,姜、芩左右升降之,芳香之草横解之,以冀廓清诸邪,未识得奏肤功否。
黑山栀 淡芩 川郁金 生香附 炒香豉 生姜 鲜石菖蒲 生甘草病久绪紊,终不离乎厥阴一脏。今商佐金气以暗制之,滋营气以抚绥之,实太阴以堵御之,亦子贡存鲁,霸越灭吴之意。
羚羊角 人参 制首乌 清阿胶 麦冬 云茯神诊得真气久不周于四肢,又暴受暑邪类中,遗溺目瞑,脉弦数而上承鱼际,肝风为足厥阴,用对证之药以救其逆。
羚羊角 竹茹 连翘仁 鲜桑枝 半夏 鲜石菖蒲根人生五十一脏哀,况向六乎?所患聚讼者,皆主肾脏。盖以所述,大旨在扼定脾脏,则枢机得而四运成矣。
独术膏先用十斤可也。
真气已漓,病何能愈,有愈之方者,其仙乎?归芍六君去甘草,鲜桑枝煎汤代水。
此太阴被湿气熏蒸,无清肃之权。木无畏,右肩臂渐显不仁之象,曲 伤生而尚甘之,我不解也。
生米仁 鲜芦根 生地 嫩桑枝 白归身 赤芍人身之脉,胸走手,腹走足,八十丈周于一身,未有沉寒伤筋之损而不及于下者。先后异时,为患则一,非鲍姑之艾、文伯之针不能愈。内服八味汤可也。
卷三
桂附八味丸
佞布之人多嗜,积郁之人多火,久而久之,怫郁之性, 发波掀,若狂若魅,药石既不能与,先与丹药焚于室中,以辟易其狂悖可也。
如意丹七丸须眉自落,皮毛淖泽,脉来浮涩,此风也,非衰白也。三十六种,同出异名,非浅可之疾,夏月宜食香风蛇,即俗名黑风蛇也,与鸡煮食之。
白归身 白麻 赤芍 生地 旱莲草 僵蚕 银花 茺蔚子 夏枯花头痛, 不见人为一忌。肝风,呕吐胆汁为一忌。相与有年,知己惟此一人,岂宜坐视!条得挽回为妙,然固有数存焉者矣。
温胆汤去枳实,加天麻、钩藤、桑叶。
是证究属肝风,则厥阴一经,未易制也。在古法,有镇摄一法,有培土御之一法,所以东垣人参 焦术 茯苓 柏子仁 半夏 陈皮 熟地 白归身 炙草 鳖甲久咳移邪犯胃,因咳而肺肃无权,故气升逆,勿用泻损肺气之药。
水梨去心带皮捣烂,丝绵滤清,慢火熬成膏,收入瓷缸内,蜡封口,每日开水送五钱。
阳明脉实,气急而喘,壮火食气,消烁真阴,夏气开张而剧,剥枣时坦境也。此刻不能他图,姑与温胆汤,少衰其热,以保伤金。
卷三
温胆汤
体盛之人气必弱,寒热乍起,即现小便短数,头项 动,舌干齿燥,气促,脉左弦右弱,渴天花粉 卷竹叶 浓橘红 青蒿梗 麦冬 六一散脉数,五六日不更衣,舌黄唇焦,胃热炽矣。况前服之药,皆辛温耗阴之品,今非寒凉不可,然宜小心保护为主,因热邪深入阴中,而阳气独亢故耳。
川黄连 枳实 栝蒌 赤芍 生甘草 陈皮 杏仁 木通病之原,由食柿过多,得寒而起,于兹二十余年矣。要知柿为西方之木,其实禀秋金之气而成,其与肺金为同气相求,可知其邪入肺,发为气哮,久则肾水无本,虚而上泛为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降气汤、六君子,由肺及胃,皆得小效,而不除要莒,与即墨不拔,齐地终非燕有,况脉象尚悍,当深入病所为是。拟仲景方法。
甜葶苈 苦葶苈 大枣嗽而失血,已逾三载,缠绵不已,色黯脉弦,嗽益甚,环口色黄,由于肝脾,及于肾,上藏为其所取,给而不能应矣。饮亦从而为患,逐之不得,滋之无功,迁延日损,莫可弥缝,当取其中以冀流布,庶几近之。拟宗建中法,加以涤饮之品,俟阳明升而继以大补太阴,然后渐入纯阴之法,否则非治也。
小建中汤去姜。加茯苓、姜皮。
古人造字,两火着力为劳,故为君相二火而说。温补中州,以静痰之源,补下焦以益水之源。但病势已深,恐非一击可破也。
熟地 枸杞子 元参 牛膝 茯苓 紫石英横则为 坎,竖则为串水,中间一点真阳,水亏则露,为龙火。KT 为震,震下之阳,与之同源当用一元丹,久服愈矣。
澹秋石五六斤,红枣浆为丸,早服五六钱,晚服二三钱,以阳秋石少许点汤送下。
脉弦数,尺独大,咳而喉痛失音,乃数载失红之后,其阴亏火炎,不言可喻矣。唯有至静之品,引阳潜入阴中,庶近内经之旨。然须作静摄工夫,使阴秘阳密,得坎离相交之力为妙。
熟地(海石粉捣烂) 金石斛 北沙参 茯苓 麦门冬 生白芍 龟腹板 山药形忽渐瘦,脉虚极,气怯偶咳,目黑微眩,忽忽不乐,补气补血,人所知也。宜将阴兽,引入阴中,药犹得力。早晚捕獭一头,取肝阴干用鹿角胶,各于木器杵碎,早服鹿角胶末一钱,晚服獭肝末一钱,皆开水送下。此常用百日之法,今拟煎方先服。
人参 茯苓 菟丝饼 南枣 焦冬术炙 枸杞子左关搏指急疾,右关弦大,无胃气不归元,充海无根,右关如是,当剧于春,右关如是,当折于秋。恐左关为应,勉拟古人乙癸同源之治。
大生地 女贞子 枸杞子 茯神 元参 杯山药 紫石英此病起于费心劳碌,风寒不切,遂致咳嗽吐痰,久则内伤。内伤者,内中之藏气伤也,即古人所谓虚劳证总不得愈,必须绝去费心劳碌之事,一毫凡念不起,助之以药,或可延年。
麦冬 阿胶 桔梗 炙草 沙参 米仁 茯苓此痧劳也,由于太阴伤损,日传至足少阴,脾气少溏,则入下藏也,百无一治,速宜返棹。闭关静养,方一首奉赠,日饮可也。
熟地 阿胶 百合 枸杞子花甲之人,两尺独大,二脏已衰之际,岂宜如此!急进乙癸同源之法可矣。
熟地 女贞子 菟丝饼 茯苓 元参 旱莲草 枸杞子蜜丸此真阴亏证,俗名百日劳也。稍有伏暑,所以寒热愈甚,惜乎治之不早尔。
熟地 茜草 青蒿 元参 滑石 丹皮坎中一画,真阳孤飞于上,一交巳午之月,神水金丹,亦奈之何。
老生姜 天冬 怀牛膝 甘草 川石斛 元参 女贞子禀性好食辛,医书云:多食辛,令暴卒。今诊得色脉,形骸俱惫,不须暴卒,亦不长生。自宜持其病,今先服三生饮。
生地黄 赤茯苓 麦冬 粉甘草 生米仁 红枣此一损证也,从上损之下者,一损肺,肺再传心,传肝,传脾,脾损便溏,传至肾,则骨痿不能于床,断不可再投理肺药,以速其提,惟猪肚丸可服。
卷三
猪肚丸
未过五旬,形脉色俱衰,叩之连丧三子,得不如是耶,况复伤其孙乎!此非药饵所能疗川贝母 生地 茯苓 麦冬脉得数而且弦,此阴亏症也,并非外感。今以虚火升而头痛,渐有金水两伤之势,静摄乃得,药饵其次也。
熟地 女贞子 麦冬 龟板 元参 澹秋石枣浆为丸,开水送下。
肺为水主,热淫则融,融则水源竭矣。土为金母,不承则金无生。土金水三藏日澌,苟无玉液,神精安能返?既惫之有形,虽拟禁方,亦据古人之常谈耳。
卷三
苇茎汤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嗽,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阳虚则便溏,非一真阴乎,怯症之渐也。但知头痛医头之为良医,不知履霜坚冰至,君子其为忧危之心也。
炒白芍 小生地 麦冬 枣 桂枝木 炙甘草 青蒿梗 云苓诊得脉细数而微,舌干黄,下利,身焦燥而不润,此为下多伤阴,热邪因之而内陷,大可虑也。治法轻以清其邪,苦以泄其热,未识应否。
川连 小生地 人中黄 淡豆豉 木通 金银花饮食不和者,太阴亏也。葛稚川肘后方,有一味治虚劳之法,少阴厥阴亏者,鹿角散。
太阴亏者,神曲散。今用神曲散。
真陈六神曲研细炒香四两,每食后,用开水调服二钱。
中焦为气血津液朝会之所,今诊得胃气不能脉中流布,其亦元气中馁也。酸以摄泄,辛以流动,惟甘以培养,因增肿患而却之。拟方备阅。
橘白 灼艾 醒头草 麦冬 木瓜 五味子厥有十四,泄为一法,镇为一法。盖因曲直太过,不特下侮土,并其上不畏金,镇法恐其格不相入,宜因其势而利导之,然后润之滋之,鲜有不济者。
羚羊角 金铃肉 生甘草 淡吴萸 黑 豆 生白芍 云茯苓 川郁金汁仲景书云:疟脉自弦一句,开尽人天眼目,今三部九候之中,并无一毫弦象可见。与正气相战者,非比春之风夏之暑,南方之瘴也,于此推之,思过半矣。
草果仁 炒浓朴 陈皮 白茯苓 制苍术 炙草脉愈按愈大,可知阴气不足,疟邪得以深入,漏芦、鳖甲补阴太过,非花甲劳心之体所宜。
人参 蔻仁 淡黄芩 生牡蛎 生地 陈皮 小青皮 生首乌 新谷 姜汁明系肝风上冒,右尺脉碎乱搏指,此乙癸同源,肾肝同病也。但少阴之脉,不至于巅,惟厥阴能至,以肝为重,肾次之。
羚羊角 生地 半夏 白芍 当归身 陈皮 茯苓 菊花 女贞子此由金水不相承挹,故咳久不愈,切勿理肺,肺为娇藏,愈理愈虚,证不可泛然滋阴。
北沙参 整玉竹 云茯神 川石斛 甜杏仁 生扁豆短气失音,喉中时作水鸡声,右脉如革,面浮色痿,肺胃应之,心下痞硬,补泻纷更,动无一效,甚于水冷,剧于春候。拟进苇茎越婢成汤,进饮三剂。
石膏 桂枝木 白芍 杏仁 冬瓜子 生米仁木属湿温。犯在三焦,先斥腠理,误伤手太阴足太阳之气,必致渐入虚损一途,非病之过,治之过也。必移入高明静虚之室,治以百日之遥,庶几得之。拟言开太阳,益太阴。
淡干姜(同五味子捣烂) 茯苓 地骨皮 桑叶 生扁豆 生甘草弦动无情之脉,即名胃少,虽非难经所谓但弦无胃,而久病有此不宜,莫因失血而久进纯阴之药,阳气抑而阴无所恃也。拙见且进甘温。
建中汤加人参、炙绵 、归身。
病在奇经,治他经不应,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气不肃,所以鼻红昏晕二者皆出督脉,好异无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 犀角 广圆核 侧柏叶上蜜丸,早服五钱,晚服三钱,开水下。
暑者,热中之阴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络,怠惰不语,神昏肢冷,为不治。今脉迟软,渐有是机,四末渐冷,竟有内闭外脱之虞。急用通阳救逆之法,仿右大顺散之义,未识何如。
桂枝 半夏 焦白芍 炙甘草右脉芤搏,耳聋,血下溢,寒热不已,阴络所伤,而厥阴不摄,当从至阴中宣出热邪,是存阴第一义也。
青蒿 白知母 生白芍 炒黄柏 鳖甲 鲜荷叶元米一合,泡汤为水。
右脉一息七重弦,左脉一息六至紧,咳而不得息,阴气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议景岳六君煎投之。
卷三
金水六君煎
素有喘症,形气怯弱,咽痛不肿,时咳,此新感风温在肺,气不下肃,尚宜清降。
桑叶 白沙参 块茯苓 杏仁 川贝母 南枣肉禀质既薄,咳红,极易伤阴,不可理肺,缘水出高源,肺主气母,借以生津补液,周环生地 清阿胶 枸杞子 料豆皮 麦冬 百合昨所同议之方,以两关按之,脉弦,特借仲景旋复代赭法,同四磨饮投之。旋复有转旋,代赭为镇坠之品,咸寒可降,酸可入肝。四磨则渐摩运化,使手太阴得行清肃之令,足厥阴无克侮之暴。今诊得两关弦象已减,面浮少退,是药已应,而暴渴欲饮,则仍然如故。是则阳明之腑,中垢不去,煎熬津液,下流一日不通,上流一日上泛,虽有补虚之策,孰敢泛投?且其虚脉虚象,显然彰着,势不容缓。前既借仲景之法,以退两关之弦,此独不可借仲景急去宿垢以存津液。然未可以子和霸法投之,拟以缓法,推陈致新,仍候昨日两道长印可旋复花 代赭石 人参煎送沉香化气丸二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