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三家医案合刻
三家医案合刻
金性燥,故粪结且硬也。治宜益脾阴以润大肠之燥,并缓火性,使勿速下,庶与病机有裨。
生甘草 红曲 料豆衣 鸭血 茯苓 琥珀屑猪大肠煮烂和丸,夜服威喜丸。
脉左弦,右关上半主胃,亦见弦象,合之于左部,则血之下也。因乎肝火,而胃脘之病,亦因之而起。治在肝胃。
生白芍 炙草 沉香汁 藕节灰 苏梗汁 金柑皮 荆芥炭 楂炭 炒黑石耳子 炒黑荷蒂脉右尺举按少力,左关弦,肝火易动,动则主疏泄,精泄不固,有自来矣。右尺主肾中之阳制于术 菟丝饼 麦冬 川斛 远志炭 沙蒺藜 杜仲 巴戟肉 黄甘菊 丹皮炭 米久咳鼻衄,内热口渴。
炒熟地 麦冬 料豆衣 丹皮 犀角 花粉 青蒿子 淡菜 山药 莲肉藕汁和丸。
梦泄先伤其阴,故足跟肿痛,更兼下痢口渴,是真阴再竭矣。据述微恶寒,仲圣以此属少阴病,则从厥少治,又何疑?烧黑鹿角霜 生菟丝子 炒黑骨碎补 炒松牛筋 金毛狗脊 没石子 木瓜据述,吐血在二月至六月方止,血止发热,如火后渐止。今又发热,推测病情,尚是伏暑,失血后,邪乘虚入营分,久而复发,竟有热入血室之意。仲圣阳明篇原有此条,正可援其例鲜地骨皮 桑根白皮 青蒿汁 水梨汁 蝉衣 芦根 生甘草加三甲煎。
疟已四月,传入三阴,缠绵不已,用搜络法。
三甲煎加蒸于术 党参 青蒿 归身 牡蛎 炙草 姜 枣足冷肢麻,面有风块,又恶风脉沉细。前方滞而少通,宜与当归四逆汤。
本方去枣加附子 生姜三疟四载,寒轻热重,呕逆腰痛。此腰痛疟系少阴也。宜治少阴兼理少阳。
鹿角霜 杜仲 续断 半夏 生鳖甲 生姜冲脉为病,治宜镇逆。
炒熟地 紫石英 坎 鹿角胶 杞子 金铃子 肉桂 小茴香 生杜仲粉 菟饼 沉香屑木火旺令,肝木乘阳气之浮,直冲清道,血遂上溢,脉左部弦急,宜从肝治。
炒熟地 生左牡蛎 沙参 料豆衣 侧柏叶 山药 鸭肝经闭半年,腹肿未消,脾虚,肝乘中焦,营气失职,经何由而至。今又客邪侵肺,咳嗽间作,宜兼理之。
当归 白薇 丹参 丹皮 川贝 桔梗 楂炭 生麦芽食随痰出,噎时颇痛,用镇降方。
灵磁石 代赭石 海浮石 月石研细。
旋复花 夜合花 枇杷叶 蜜煎成调入前药末。
复诊。
鸡谷袋 戌腹粮(漂炒) 月石加油和蜜调服。
疝气时作痛胀。
六味丸加柴胡梢 独活 肉桂 吴茱萸脉数,肌肉消烁,痰咯不和,有虚损之象,先进清补之剂。
北沙参 淡菜 甜杏仁 川贝 白扁豆 青盐陈皮 水梨汁心肾不交,无寐,阴不制阳,阳强易动,与坎离交媾法。
熟地 龟板 牡蛎 建莲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黄柏痰哮有年。
六味加杏仁霜 川贝 橘红 蛤蚧素患精虚遗泄,今春始发潮热,半夜方止。初则扪之而热,后则热及骨髓矣。此系肾虚,复感冬寒,以感轻,故发亦不甚耳。
炒熟地 桂枝 生牡蛎 龙骨 茯神 白芍 煨姜 炙草 淮小麦 南枣肉左胁掣痛,筋脉不舒,络虚气攻所致。
旋复花汤加当归 苏梗汁 沉香汁额上胀,鼻息不通,牙关颊车开阖不利。此乃足阳明交会之地,据述喉肿之后起。宜从阳明治,而开阖不利,是挟风使然。
葛根 犀角 生地 丹皮 杏仁 桔梗 连翘 山栀 白芷 苍耳食之吐,因于不运,非尽由肝也。姑与消补方。
焦术 枳实皮 木香汁 砂仁 鸡内金 炒归身 沉香汁 红曲 陈皮 茯苓 炒芝麻食不足,则气滞而支,两胁胀斯作矣。议两调之。
旋复花汤加鸡谷袋(末) 沉香(末) 红曲(末) 麦芽(末) 焦滞 橘络 藕粉(研) 楂炭汤泛丸。
交夏至后腹胀,一阴生而肝邪为患也。当与当归四逆汤。
本方加杞子炭 小茴香 去枣额颡着寒则嚏,清涕随流,咳甚,五心灼热。此卫阳虚而肝火炽也。仿东垣法应之。
生 防风 桂枝 炙草 石决明 细生地 小川连 元参 川石斛 南花粉 地骨皮 丹皮 苏梗汁阴寒凝聚成瘕,上攻为痛,右脉虚软,即真阳式微之征,非辛温通阳弗效也。
淡附子 吴茱萸 归身炭 炮姜 大茴香 法半夏 炙草 茯苓素有饮邪,阳不交阴,故目不瞑。
法半夏 秫米 生术 茯苓 枣仁寒热胁痛,腹结瘕形,肝脾同治。
六味加柴胡梢 蒸于术 炙鳖甲 楂炭 白芍湿胜则肿,如何服五味,肿而热痛,奈何以鹿胶助热。
大豆卷 海桐皮 川萆 宣木瓜 川通草 白麻骨 米仁 茯神脘中常痛,病起于劳倦伤中,用建中法极合,当即以此加减。
桂枝 当归 肉桂 橘饼 炙草 煨姜 南枣手足指痒,肝乘脾虚而风动,以脾主四肢故也。
于术 茯苓 半夏 橘红 石决明 丹皮 川斛 料豆衣 木瓜 甘菊 桑叶气升呕逆,此属下焦根本不固,急宜填补。
贞元饮加紫石英 肉桂 杞子 炒焦菟饼 淡吴萸 牛膝肠中攻动则痛,下痢更甚,明系肝邪为患。曾服补中益气升阳之剂而反剧,则升之无益可知矣。宜从风动飧泄一条,比例治之。
制白术 炒黑秦皮 炒焦菟丝饼 蕲艾叶 牡蛎 炒黑骨碎补阳虚挟湿,左足时木。治宜养阴通阳,佐以疏肝活络,可收全功。
贞元饮加制附子 肉桂 杞子 白芍 鹿筋 新绛 生于术 茯苓 远志炭 橘红 沉香汁痢渐减,口干夜热。
鲜荷叶 生菟丝 炒枯砂糖 鲜稻叶 黄蜡 怀山药先用炒枯熟地四钱,泡汤煎药,俟药冷,蜡浮水面去之,再温服。
足筋不舒,为湿邪所阻。以致络脉壅滞。今发疮。即是湿邪疏泄处。
熟地 阿胶 桑叶 黑芝麻 当归 真血余 石决明 甘菊 木瓜 丝瓜络 新绛 牛筋人乳粉 牛酥 白麻骨用猪脊髓、阿胶烊化和丸。
食入窒塞且响,少腹微痛,切脉肝部不和,用温通厥阴治。
九香虫 戌腹粮 楂炭 炒红曲 苏梗 炒谷芽 沉香 炒麦芽生山药煮浆和丸,饭后服二钱。
喉痒痛未愈,下体有漏,时梦泄。
炒熟地 麦冬 线胶 黄明胶 地骨皮 人中白 山药 湘莲鳖一个,泥涂 存性研末,生鸡子清和丸。
每至新凉,阳微饮逆,气喘不得卧,宜摄阴通阳。
附桂八味加蛤蚧 杏仁 橘红炼蜜丸。
脾肾虚损,肝阳扰动,调停二者之间,治肝为要。
生地 龟板 知母 黄柏 白术 雄猪肚 牡蛎 川连 苦参吐血后,痰时带红,是肺病。姑整肃手经,再议填补,用仲醇法。
生地 地骨皮 枇杷叶 川斛 川贝 巴杏 扁豆 桑叶 梨汁由不得汗,肿从面起,其为风水显然。水不得泄,由肺气郁遏,不得外达,并不得下行而为小便,故遂直走肠间而便溏,所谓不得横,遍转为竖穷,正合卢氏之说也。不从此参究病情,再以寒滑之品,欲从前阴驱之,罔顾其利,斯亦左矣。
桂枝 白术 羌活 防风 川芎 独活 桔梗 姜皮 椒目 赤豆脉左关弦,全是肝火为患,仿喻氏清燥救肺法。
枇杷叶 桑叶 生地 丹皮 霍斛 料豆衣 地骨皮 青蔗汁心中嘈杂如饥,此肝火上炎所致。
炒熟地 淡天冬 川连 牡蛎 料豆衣 淮小麦 炙草 南枣肉诊脉三五不调,短而微数,按之不鼓,真阳式微,气不下潜,虚里振动,宜于温补中佐以镇摄。
熟地 杞子 萸肉 杜仲 紫石英 河车 坎 鹿角胶 菟丝饼 鹿茸 枣仁 茯神山药 建莲 远志 补骨脂肝邪偶有所触则发,遇寒遇郁,或饥饱不时,尤易扰动,见于两胁肝部也。口涌甜水,脾滞也,木乘土,用建中法。
桂枝木 当归 橘饼皮 煨姜 炙草 香附 橘络 南枣先天禀赋不充,故填补未能,即应南翁辅以益胃运脾之法,先后天同治,亦周密矣。当仍其方,略为增损,以消息之。
人参 菟丝子 煨砂仁 于术 陈皮 锅巴山药浆和丸。
筋脉挛急,治宜养营。
熟地 阿胶 当归 人乳 木瓜 牛膝炭丸方全当归(一斤,料豆衣制) 牛筋(八两) 牛膝(二两) 木瓜(二两) 桂圆肉(十二斤)马匝(四两) 牛乳(六斤)桂元膏丸。
目干则涩,目润则开。其开阖之机,即少阴之枢也。开阖不利,其水亏乎。
熟地 生地 玉竹 霍斛 石决明 明月砂 桑叶 黑芝麻面目浮肿,不及股足,三疟未除,宜运脾胃之阳,兼益命门真火,以祛寒湿,斯不治疟桂枝木 生白术 茯苓 法半夏 淡附子 生姜太阳气化不行,亦因天一之源不足,徒用渗泄无功。
炒熟地 西党参 麦冬 丹皮 枣仁 山药 茯苓 泽泻食物易噎,噎则喜呕。昔张鸡峰谓之神思间病,宜以怡情适志为主。
苏梗汁 鸡谷袋 橘红 橄核汁 牛啭草 茯苓食噎有痰。
枇杷叶不拘多少,拭去毛,煎膏加白蜜梨汁同收。
右脉细而急,细属木体之虚,急则肝火之动也。鼻衄气逆则嚏甚,是其明征。
六味加灵磁、犀角、血余、川柏、牡蛎、人中白,藕汁拌,晒干,阿胶、龟胶丸。
饮食少思,大便溏泄,夜卧,口燥殊甚,肾阴既亏,脾阳复陷,治法极不易。
西党参 百蒸于术 麦冬 北五味 葛根 桔梗 茯神 炙草用熟地二钱,泡汤煎药。
三疟已止,而薄暮犹甚恶寒,此邪尚未尽也。宜和营卫。
桂枝木 当归 炙草 蝉衣姜枣煎。
夜不得寐。
济生归脾汤加川连 龙齿 辰砂各血后,左乳傍胀,嗳气始宽,是左升太过,右降无权,肝络阻塞,气为之痹也。
旋复花汤加炒枯熟地 阿胶 牡蛎 枇杷叶治目之法,不惟阴精宜补,而阳光尤为最要,不可偏,偏则畸重畸轻矣。用瑞竹堂四神久咳音嘶,痰中带红,脉右数。
淡人中白 廉珠生鸡子清丸。
目光,犹阳火也,其在天为日月。日为阳精,月为阴精,目皆应之。故目之病,不尽得之阴亏,亦有得之阳弱。如寒水翳膜,与云雾阴霾何异?今诊脉迟涩,阳虚可知,阴药不可用,须变法治之。
炒熟地 枸杞子 肉桂 生菟丝 白蒺藜 甘菊炭 明月砂 凤凰衣 谷精 羊肝用介类潜阳,而以参 苓 术建中,治法密矣。而风邪尚未寂静,脉弦数,闪烁无定,究竟阳动而阴不能制,仍用前方增损,以消息病机。
炒熟地 西党参 制于术 黄 龟板 灵磁石 牡蛎 石决明 淡菜 人中白 白芍丹皮 夏枯草 怀牛膝 川柏脉弦为肝木月余之象,未免侵克脾胃,胃腑以通为补,且肝主疏泄,议两和之。
生益智仁 半夏曲 沉香 陈皮 长须 谷芽 金柑皮 砂仁 茯苓气胀上嗳,下泄始宽,兼有痰饮呛逆,议达郁疏肝,佐以涤饮。
川贝 青盐 半夏 橘红研末,用梨汁浸晒干丸。
胃脘作痛,肠风下血,悉属痰饮为患,故呕出始快。其下血亦湿伤脾络所致。
熟地 金铃子 炒黑防风 法半夏 茅术 沉香汁 炒黑木耳 茯苓心阳过耗,肝胆之火,翕然从之,以致神气浮越不寐,汗多。治宜收摄心阴,以寂神志朱砂拌茯神 枣仁 牡蛎 五味 炙黑 甘草 淮小麦 麦冬 南枣疟发时作时止,亦无定期,历秋冬而不愈,邪已深伏三阴,必得搜剔经络,以发伏祛邪,庶可渐瘳。
六味三甲加当归 白芍 牡蛎 虫三疟既久,项酸腰似折,督脉惫矣。宜治少阴。
鹿角尖 生菟丝 当归 焦术 补骨脂 杜仲脉微涩,三五不调,此由先天禀赋不充,故当壮盛之年,而肾阳衰惫,水乘上泛,饮邪充斥,宜崔氏八味,加味以祛饮。
崔氏八味丸加蛤蚧 胡桃肉疟久不止,邪扰营分,汗多,用建中法,佐以升阳祛邪之品。
黄 五物汤加鹿角霜 炙鳖甲 当归 小茴香 橘饼左关弦急,酸水上冲,脘中不爽,悉是木郁土中,阳微滞运,议与宣通之法。
冬虫夏草 玫瑰花 于术 砂仁 黑沉香汁 神曲 半曲 陈皮 金柑皮疟后失调,耳鸣气喘,是劳倦伤中,宜用归脾加味。
济生归脾加半夏 茯苓 丹皮 桑叶脉数而细,喘急咽干,此属金枯水亏之象。
炒熟地 淡天冬 女贞子 北沙参 乌饭子 淮山药 坎 地骨皮 十大功劳又 人中白 廉珠研细,开水调服。
疟发,腹中犹胀,肝邪未平。
归 建中汤加鹿角霜 焦白术 小茴香 橘饼当脐有瘕,不可攻也,食入不运,宜以宣通为主,但不可碍肝。
炒松黄鳝 小茴香 砂仁 红曲 广木香汁 新会皮 茯苓 麦芽三疟变为间日,伏邪有转出之机。
黄 五物汤去白芍加西党参 当归 鳖甲 桑虫 焦术脉数,咳嗽不止,带血,湿热下注,成漏,便溏泄,所赖胃气尚强耳。壮水清金,固属至要,但不得有碍脾阳,以资生之本在是也。
北沙参 鲜地骨皮 料豆衣 米仁 乌饭子 生蛤蜊壳 淡菜 扁豆 梨汁缺盆右痛,肺络受伤,宜清补兼施。
生地 阿胶 沙参 麦冬 牡蛎 川斛 苏梗 栝蒌藤 侧柏叶 藕节灰 川贝 白芨用梨汁拌药三次,柿饼捣丸。
炳类偏枯,由梦泄太过,得之阴精既伤,筋脉亦失所养,治宜填补固摄,以滋荣溉之源炒熟地 枸杞子 龙骨 金樱子 干河车 当归 牡蛎 白莲蕊 鱼胶 牛筋诊脉按之不鼓,阳虚湿聚,舌白腹满,溲少脐平,急与通阳泄湿。
桂枝木 淡干姜 舶上茴香 淡附子 茯苓 炒米仁食噎呕逆痰多。
旋复花 陈胆星 干姜 淡附子 代赭石 法半夏 杏仁 槟榔再诊。
原方去槟榔,加瓦罐末一分。
三疟后,寒热屡发,持重则心悸,宜和营卫。
桂枝汤加当归 鳖甲 淮小麦 茯神血虚故便燥,气虚故脱肛,须两治之。
补中益气加桔梗 细生地 北五味 芝麻 灵磁石三疟头痛心悸,病在厥阴。
桂枝汤加石决明 当归 茯神 龙齿 淮小麦香港脚行痹,左右更代而痛,宜温通方。
桂枝 独活 秦艽 贝齿 晚蚕砂 茯苓 防风 附子 木瓜 萆 海桐皮 米仁气升不降,胸中热而辣痛,痰色黑,此肝肾病也,非滋降不可。
炒熟地 当归 沉香汁 法半夏 紫石英 炙草 茯苓 橘红疟后,日轻日重相间,此名子母疟。呕恶,邪在少阳居多,体虚难用小柴胡,仿其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