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升降阴阳,故鼻为清气道。或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逸,致清浊不分,随气壅塞,遂为清涕鼻洞,浊脓脑丝,衄血 肉,久而为 ,虽种种不同,未始不涉三因,有致泥丸 乱,变生诸证。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羊肺散

  治肺虚壅,鼻生 肉,不闻香臭。

  羊肺(一具,洗) 白术(四两) 苁蓉 木通 干姜 川芎(各二两,为细末)上以水量打稀稠得所,灌肺中煮熟,细研焙干为末。食后米饮服一二钱。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细辛膏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不已。

  细辛 川椒 干姜 川芎 吴茱萸 附子(去皮脐,各三分) 皂角(屑,半两) 桂心(一两)

  猪脂(六两)

  上煎猪脂成油,先一宿,以苦酒浸前八味,取入油,煎附子黄色止。以绵惹塞鼻孔。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通草散

  治鼻 ,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 肉。

  木通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一法,以瓜蒂为末,绵裹纳鼻中;或吹入亦可。一法,以枯矾研为面,脂和,绵裹少许纳入鼻中,数日 肉与药消落。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粉黄膏

  治肺热鼻发赤瘰,俗谓酒 。

  硫黄(一分,为末) 萝卜(切去盖,剜作瓮子,入硫黄在内,以竹针盖定,正安糠火煨一宿,取出研细) 轻粉 乌头尖(各少许,为末)上研匀,以面油调。卧时敷,早晚洗去;以酥调尤佳。一法用乳香、硫黄、细辛、轻粉等分为末,水调敷。一法,栀子为末,蜡丸小弹子大,茶、酒任下一丸。

  凡鼻头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酒客多有之。若时行衄血,不宜断之。或出至二三升不已,即以龙骨为末,吹入。凡九窍出血,皆用此法甚良。余衄方见失血门。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唇者,脾之候也,意舍之所荣,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动,寒则揭,气郁则生疮,血枯则沉而无色。治之之法,内则随证调其脾,外当以药敷之。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清脾汤

  治意思过度,蕴热于脾,口干唇燥,沉裂无色。

  黄 香白芷 升麻 人参 甘草(炙) 半夏(汤去滑,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个,小麦三十粒,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羌活散

  治风湿入脾,致唇口 动,唇揭,头疼目眩;及四肢浮肿,如风水状。

  羌活(三两) 茯苓 薏苡仁(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七分,入淡竹沥一匙许,再煎服。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菊花丸

  治脾肺气虚,忧思过度,荣卫枯耗,唇裂沉紧;或口吻生疮,容色枯悴,男子失精,女子血衰,悉主之。

  甘菊花 枸杞子 肉苁蓉(酒浸,洗切) 巴戟(去心,各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青灰散

  治唇紧燥裂生疮,面无颜色。

  青布(烧灰)上研细,以猪脂调,夜敷睡。一法,以头垢敷之。

  凡沉唇紧唇、唇上生疮、唇裂,并以甲煎敷之,弥效。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病必生焉。故热则苦,寒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虚则淡,疸则甘。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行其精华,分布津液于五脏,脏气偏胜,味必偏应于口,或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不可失睡,失睡则愈增。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龙石散

  治上鬲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以少许掺患处,咽津。

  寒水石( ,三两) 辰砂(二钱半,别研) 生脑子(半字)

  上为末。日夜数次用。小儿疮疹攻口,先以五福化毒丹扫,却用此药掺立效。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赴筵散

  治口疮疼痛。

  五倍子(一两,洗) 黄柏(蜜涂炙紫色) 滑石(各半两)

  上研细末。每服半钱许,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绿云膏

  治口疮,臭气瘀烂,久而不瘥。

  黄柏(半两) 螺青(二钱)

  上研细。临卧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迟明瘥。一法,以铜绿易螺青。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兼金散

  治蕴毒上攻,或下虚邪热,病口生疮。

  细辛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先以熟水 帛揩净,掺药患处,良久涎出,吐之。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杏粉膏

  治口疮,以凉药敷之不愈者。

  杏仁(十粒,去皮尖) 轻粉(一字)

  上研杏仁细,调匀。临卧敷疮上,少顷吐之,勿咽。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生香膏

  治口气热臭。

  甜瓜子(去壳)上一味,研细,蜜熬少许调成膏。食后含化,或敷在齿间。一方,用香附子炒去毛为末,每早晚揩少许牙上。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齿为关门,肾之荣,骨之余也,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大肠支脉在牙龈,主灌注于牙,大肠壅,则齿为之浮;大肠虚,则宣露;挟风,则攻目头面;疳 ,则龋脱为痔,皆气郁而生。诸证不同,治之各有方。安肾丸、八味丸,并治虚壅牙齿痛疼浮肿。

  安肾丸

   方见腰疼门

  八味丸

   方见香港脚门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方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剪荷叶心用),青盐等分同烧 ,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常用齿药

  牢牙,去风冷。 宣露,不问老少,用之甚效。

  槐枝 柳枝(各长四寸,一握切碎) 皂角(不种者七茎) 盐(四十文重)

  上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糠火烧一夜,候冷取出研细,用如常法。有石佛庵主年七十余,云祖上多患齿疼脱落,得此方药,数世用之,齿白齐密,乃良方也。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玉池散

  治风 牙疼,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露出血,口气等疾。

  地骨皮 香白芷 川升麻 防风 细辛 川芎 槐花 当归 本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一字许揩牙;或大段痛,即取二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温漱,候冷吐之殊效;或用金沸草散熏漱,亦佳。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舌者,心之官,主尝五味,以荣养于身,资于脾,以分布津液于五脏。故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傍;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凡此三经,或为风寒湿所中,使人舌卷缩而不能言,或忧怒思恐所郁,则舌肿满而不得息,心热则破裂生疮,肝壅则出血如涌,脾闭则白胎如雪。诸证虽异,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升麻柴胡汤

  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颊两边肿痛。

  柴胡 升麻 芍药 栀子仁 木通(各一两) 黄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各三分) 石膏(,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服。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金沸草散

  治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发热,齿浮舌肿。

  荆芥穗(四两) 旋复花 前胡 麻黄(去节,各三两) 甘草(炙) 芍药(赤者) 半夏(汤七次,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世医用此发散伤风伤寒,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独未知治舌肿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热甚危,大煎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又一妇人牙疼,治疗不瘥,致口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故特记之。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烙肿法

  凡舌肿,舌下必有噤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尾,头小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黑散子

  治舌忽然肿破。

  釜底煤(研细)上以醋调,敷舌上下,脱去更敷;能先决出血竟敷之弥佳。一法,用盐等分调。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薄荷蜜

  治舌上生白胎,干涩,语话不真。

  薄荷自然汁 白蜜(等分)

  上先以生姜片蘸水揩洗竟,敷之良。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文蛤散

  治热壅,舌上出血如泉。

  五倍子(洗) 白胶香 牡蛎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少许掺病处,或烧铁 热,烙孔上。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矾石散

  治风湿寒,舌强不能语。

  枯矾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一钱安舌下,或用正舌散治之。(方见中风门)凡失欠颊车蹉,但开不能合,以酒饮之,令大醉,睡中吹药搐其鼻,嚏透即自正。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夫喉以候气,咽以咽物;咽接三脘以通胃,喉通五脏以系肺,气谷攸分,皎然明白。有为水喉谷喉之说者,谬说也。《千金》复云:喉咙候脾胃,咽门候肝胆。亦非至论,智者当以理推,不可强存乎人矣。诸脏热则肿,寒则缩,皆使喉闭,风燥亦然。五脏久咳则声嘶,嘶者喉破也,非咽门病,咽肿则不能吞,干则不能咽。多因饮啖辛热,或复呕吐烙伤,致咽系干枯之所为也,与喉门自别。又有悬痈暴肿,闭塞喉咙,亦如喉闭。但悬痈在上 ,俗谓莺翁,又谓之鹅聚,俗语声讹,不可不备识。

  小续命汤

   治卒喉痹,不得语。(方见中风门)加杏仁去皮尖七个煎,甚效。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玉钥匙

  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 硼砂(半两) 脑子(一字) 白僵蚕(一分)

  上为末,研匀。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立愈。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神效散

  治喉闭热肿,语声不出。

  荆芥穗(别为末) 蓖麻(生去皮,别研,各等分)上入生蜜少许丸,如皂子大。以绵裹含化,急则嚼化。一法,用朴硝,不用荆芥。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蜜附子

  治腑寒,咽门闭,不能咽。

  大附子(生去皮脐)上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津,甘味尽,更涂炙用。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玉屑无忧散

  治缠风,咽喉疼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 ,小儿奶癖,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

  玄参 贯众 滑石 缩砂仁 黄连 甘草 茯苓 山豆根 荆芥穗(各半两) 寒水石( )硼砂(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先抄入口,以新水咽下。此药除三尸,去八邪,杀九虫,辟瘟疗渴。

  荆芥汤 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则痛甚。

  荆芥穗(半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一法,去荆芥穗,名如圣汤。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语;或牙关紧急,不省人事;或上膈壅热,痰涎不利,咽喉肿痛。

  雄黄(飞,一分) 郁金(一分) 巴豆(去皮出油,二七个)上为末,醋糊丸,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立省;未吐再服。如未至死,心头尚温,灌药下喉,无有不活。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干姜散

  治悬痈壅热,卒暴肿大。

  干姜 半夏(汤洗去滑,等分)

  上为末。以少许着舌上,咽津。一法,用盐抹箸头,张口拄之,日五六次。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麻仁散

  治谷贼尸咽,咽喉中痒。此因误吞谷芒,抢刺痒痛。

  脂麻(炒,不以多少)上为末,汤点服。凡谷贼属咽,马喉风属喉,不可不分。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马鞭草散

  治马喉痹,洪肿连颊,吐气数者。

  马鞭草根上捣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许。一法,用马衔铁汁服亦妙。

  凡治哽之法,皆以类推,如鸬 治鱼哽,磁石治针哽,发灰治发哽,狸虎治骨哽,亦各随其类也。

  卷之十六 咽喉病证治(附哽)

  蜜绵薤白引法

  通治诸哽。

  煮薤白令半熟,以线系定,手捉线,少嚼薤白咽之,度薤至哽处,数牵引,哽即出矣。

  一法,绵一小块,以蜜煮,如用食薤法。

  玉屑无忧散

   治一切物哽。(方见前)

  卷之十六

  耳病证治

  肾虽寄窍于耳,当知耳为听会,主纳五音,外则宫商角征羽,内则唏嘘呵吹 ,内关五脏,外合六淫,故风寒暑湿,使人聋聩耳鸣;忧思喜怒,多生内塞;其如劳逸,不言而喻。复有出血生脓, 耳底耳,或耵聍(上直庚切,下乃顶切)不出,飞走投入,诸证既殊,治各有法。

  卷之十六 耳病证治

  菖蒲丸

  治耳卒痛,及聋塞不闻声。

  菖蒲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以醋丸,如杏仁大。绵裹纳耳中,日二易之。

  卷之十六 耳病证治

  补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