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石子荠汤
治强中。多因耽嗜色欲,及快意饮食,或服丹,真气既脱,药气阴发,致烦渴引水,饮食倍常,阴器常兴,不交精出,故中焦虚热,注于下焦。三焦之中,最为难治。
荠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神 栝蒌根 磁石( 碎) 知母 干葛 黄芩 甘草(各二两)
上为锉散。每用水三盏,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煮至盏半,去腰子、大豆,入药四钱,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下焦热,则夜间服。渴止勿服,次投补药。
卷之十 三消治法
黄连猪肚丸
治强中消渴。服石子荠 汤差退,可服此补养。
黄连(去须) 粱米 栝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上为末,用大猪肚洗极净,入药末缝定,甑中炊极烂,取出药,别研猪肚为膏,搜前药得所,干即添少蜜,杵数千下,丸如梧子大。饮服五十丸,食前服。
卷之十 三消治法
胡桃丸
治消肾,亦去内消。多因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少惧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伤肾,遂致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浮浊,大便燥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 胡桃肉(汤去薄皮,别研)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煮干,焙)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或为散,以米饮调下,食前服。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古瓦汤
治消肾消中,饮水无度,小便频数。
干葛 天花粉 人参 鸡 (净洗焙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大钱,用多年古瓦碓碎,煎汤调下,不以时候服。
卷之十 三消治法
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去毛切,炙,三分) 麦门冬(去心,二两) 熟地黄 黄 鸡(麸炒) 苁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纸(炒) 牛膝(酒浸) 五味子(各三分) 茯苓 玄参 地骨皮(各半两) 人参(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 三消治法
远志丸
治心肾虚,烦渴引饮,胸间短气,小便自利,白浊泄遗。
人参 白茯苓 川姜(炮,各半两) 牡蛎( 取粉) 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各一两)上为末,用苁蓉一两,酒熬成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糯米汤下。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六神汤
治三消渴疾。
莲房 干葛 枇杷叶(去毛) 甘草(炙) 栝蒌根 黄 (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小便不利,加茯苓。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子童桑白皮汤
治三消渴病,或饮多利少,或不饮自利,肌肤瘦削,四肢倦怠。常服补虚止渴利。
童根桑白皮(即未多成者,去粗皮日干,不焙) 茯苓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干葛 干山药 桂心(各一两) 甘草(半两,生用)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玄菟丹
治三消渴利神药,常服禁精,止白浊,延年。
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别取末,十两) 白茯苓 干莲肉(各三两) 五味子(酒浸,别为末秤,七两)
上为末,别碾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搜和得所,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空心食前服。
卷之十 三消治法
梅花汤
治三消渴利神。
糯谷(旋炒作爆蓬) 桑根白皮(浓者切细,等分)
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猪脊汤
治三消渴疾。
大枣(四十九枚,去皮核) 新莲肉(四十九粒,去心) 西木香(一钱半) 甘草(二两,炙)上用雄猪脊骨一尺二寸同煎药,用水五碗,于银石器煮,去肉骨,滤滓,取汁一碗,空服任意呷服。忌生冷盐藏等物。以滓减去甘草一半,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不以时。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八味丸
治消渴小便多,以饮水一斗,利小便反倍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心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
卷之十 三消治法
文蛤散
治渴欲饮水不止。
文蛤(即五倍子,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甚失其性,识者当自知之)上一味为末。以水饮任调方寸匕,不以时。
卷之十 三消治法
乌梅木瓜汤
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并多,遂成消中。兼治瘴渴。所谓瘴渴者,北人往南方瘴地,多有此疾。
木瓜干 乌梅(打破不去仁) 麦 (炒) 甘草 草果(去皮,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羊乳丸
治岭南山瘴风热毒瓦斯入肾中,变寒热脚弱,虚满而渴。
黄连(不拘多少,为末) 生栝蒌根(汁) 生地黄(取汁) 羊乳(五羊乳、牛乳、人乳亦得)上以三汁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米饮下三五十丸。一法,浓煮小麦粥饮下。
渴疾
有人根据山谷方,单用菟丝子酒浸透,直尔抄服甚效。亦有将黄 六两、甘草一两,作六一汤服之尤效。又渴人病愈,须预防发痈疽,宜服忍冬丸。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忍冬丸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朵皆可用,一名老翁须,一名蜜啜花,一名金银花,以洗净用之)上以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不以时。此药不特治痈,亦能止渴,并五痔诸漏。
卷之十 三消治法
麦门冬煎
治诸渴。
麦门冬(去心) 人参 黄 (各二两) 白茯苓 山茱萸 山药 桂心(各一两半) 黑豆(三合,煮去皮别研)上为末,地黄自然汁二碗、牛乳二盏熬为膏,丸如梧子。大麦煮饮下五十丸。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竹龙散
治消渴。
五灵脂(半两) 黑豆(半两,生去皮)上为末。煎冬瓜子汤,调下二钱。
卷之十 三消治法
澄源丹
治三消渴疾神妙。
牡蛎粉 苦参 蜜陀僧 知母 水银(以白蜡半分结砂,五味各一两) 栝蒌根(一两半) 黄丹(一两,与水银砂同研)上为末,男子用雌猪肚一个,女人用雄猪肚一个,入药在内,以线缝定,用绳缚在新砖上;别用生栝蒌根半斤,切碎同煮,早辰至午时,取药出,不用栝蒌根,只烂研猪肚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食前米汤下,日三服,十日可去病根。
卷之十
料简
或云:渴无外所因,且伤寒脉浮而渴属太阳,有汗而渴属阳明,自利而渴属少阴;及阳毒伤寒,倍重燥盛而渴甚者,有中暑伏热累取不瘥而渴者,有瘴毒瓦斯染寒热而渴者,得非外因?治法如《伤寒论》中,不复繁引。酒煮黄连丸治中暑热渴最妙。又有妇人产蓐去血过多而渴者,名曰血渴,非三消类,不可不审。
卷之十
五疸叙论
古方叙五种黄病者,即黄汗、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是也,观《别录》,则不止于斯。然疸与黄,其实一病,古今立名异耳。黄汗者,以胃为脾表,属阳明,阳明蓄热,喜自汗,汗出,因入水中,热必郁,故汗黄也。黄胆者,此由暴热,用冷水洗浴,热留胃中所致,以与诸疸不同,故用黄字目之。又云:因食生黄瓜,气上熏所致。人或疑其不然,古贤岂妄诠也,必有之矣。谷疸者,由夫肌发热,大食伤胃气,冲郁所致。酒疸者,以酒能发百脉热,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女劳疸者,由大热,交接竟入水,水流湿入于脾,因肾气虚,胜以所胜克入,致肾气上行,故有额黑身黄之证,世谓脾肾病者,即此证也,其间兼渴与腹胀者,并难治。发于阴,必呕;发于阳,则振寒,面微热。虽本于胃气郁发,土色上行,然发于脾,则为肉疸;发于肾,则为黑疸。若论所因,外则风寒暑湿,内则喜怒忧惊,酒食房劳,三因悉备,世医独丽于《伤寒论》中,不亦滥矣。学人宜识之。
卷之十
黄汗证治
病者身体肿,发热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色正黄,如 汁,名曰黄汗。
卷之十 黄汗证治
桂枝加黄五两汤
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 ,胸中痛,腰以下无汗,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剧者不能食,烦躁,小便不利。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黄 (五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仍饮热粥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未汗又服。
卷之十 黄汗证治
黄苦酒汤
治身体洪肿,发热自汗,汗如 汁,其脉沉。
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心(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苦酒三合,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初服,当心烦,以苦酒阻故也;至六七日,稍自愈。
卷之十
黄胆证治
病者发黄,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煮 汁,名曰黄胆。
卷之十 黄胆证治
麻黄醇酒
治伤寒瘀血不解,郁发于表,发为黄胆,其脉浮紧者,以汗解之。
麻黄(三两,去节)上一味,以醇酒五升,煮取二升,每服一盏,温服,汗出愈。秋冬用酒煮,春夏用水煮。
卷之十
谷疸证治
病者发黄内热,食则腹满眩晕,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卷之十 谷疸证治
谷疸丸
治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趺阳脉紧而数。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
苦参(三两) 龙胆草(一两) 栀子(去皮炒,半两) 人参(三分)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搜和丸,如梧子大。以大麦煮饮下五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红丸子
最治谷疸,以生姜甘草汤下。(方见霍乱门)
卷之十
酒疸证治
五疸唯酒疸变证最多,盖酒之为物,随人性量不同,有盈石而不醉者,有濡吻而辄乱者。以酝酿而成,有大热毒,渗入百脉为病,则不特发黄。溢于皮肤,为黑为肿;流于清气道中,则眼黄鼻痈,种种不同。故方论中,酒疸外,有肉疸、黑疸、癖疸、劳溢,乃至令人恍惚失常等,数证不同。
卷之十 酒疸证治
半夏汤
治酒疸发黄,身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呕,心烦足热,或成 癖,心中懊 ,其脉沉弦,或紧细。
半夏(洗去滑)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前胡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炙) 大戟(炒,各二两) 黄芩 茵陈 当归(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卷之十 酒疸证治
二石散
治肉疸饮少,小便多,如白泔色,因酒所致,其脉弦滑。
凝水石( 水飞) 白石脂( ) 栝蒌根 桂心(各一两一分) 菟丝子(酒浸别研) 知母(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大麦饮调下。
卷之十 酒疸证治
桂术汤
治酒疸因下后,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大便正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桂心 白术(各一两) 枳实(麸炒去瓤) 京豉 干葛 杏仁 甘草(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 酒疸证治
当归白术汤
治酒疸发黄,结饮癖在心胸间,心下纵横坚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小便赤黄。此由本虚,饮食生冷,与脾胃痰结所致,其脉弦涩方。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当归 黄芩 茵陈(各一两) 前胡 枳实(麸炒去瓤) 甘草(炙) 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 酒疸证治
人参饮
治饮酒房劳,酒入百脉,令人恍惚失常。
人参 白芍药 栝蒌根 枳壳(麸炒去瓤) 茯神 酸枣仁 甘草(炙,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卷之十 酒疸证治
如神散
治酒毒不散,发黄,久久浸渍流入清气道中。宜引药纳鼻,滴出黄水愈。
苦瓠子(去皮) 苦葫芦子(去皮,各三七个) 黄黍米(三百粒) 安息香(二皂子大)
上为末。以一字搐入鼻中,滴出黄水一二升。忌勿吹。或过多,即以黍瓤烧灰、麝香末各少许搐鼻,立止。
卷之十
女劳疸证治
夫交接输泻,必动三焦,上焦属心,中焦属脾,下焦属肾,动则热,热则欲火炽,因入水中,中焦热郁,故能发黄;下焦气胜,故额黑;上焦走血随瘀热行,大便溏黑;贵胜人有男女同室而浴者,多成此病,摄生之人,不可不知。
卷之十 女劳疸证治
滑石石膏散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日晡发热恶寒,小腹急,足下热,其脉浮紧。腹或满者,难治。
滑石 石膏( ,各等分)上为细末。以大麦粥饮调下二钱匕,日三四。小便极利,则瘥。
卷之十 女劳疸证治
硝石矾石散
治女劳疸,其腹胪胀,膀胱急,欲作水状。大便黑者,非水;其脉滑腹满者,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