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


  快活丸

   治小儿下痢疳病,皮肤瘦削、骨露如柴、肚大青筋、小便浊、睡卧躁乱、神气昏沉。常服,健脾化积、进食肥肌,其效如神。

  蒸饼 面一斤,作饼子十六个,每一个重一两,予开一窍,取出饼屑,入青矾五分,仍以饼屑填紧,外以湿纸包固,炭火内 ,透干取出,候冷用之。

  上为细末,别以肥小枣用米泔水浸,经一宿,饭上蒸熟,去核、皮,烂杵如糊,同前饼末杵匀为丸,如黍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清米汤送下;或研化,米汤调服亦可。

  芦连消疳丸

   治小儿生疳、痞块发热、肚胀,壮脾胃、消饮食、清肝火、磨积块。

  芦荟 胡黄连 宣黄连(酒炒。各五钱) 白术(米泔浸,焙) 白茯苓(去皮) 当归(全身用酒洗。

  各一两) 白芍(酒炒,八钱) 人参 神曲(炒。各六钱) 使君子(去壳晒干) 山楂肉(各七钱) 芜荑(炒) 槟榔(各五钱) 大甘草节(去粗皮,主用四两)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临晚米汤送下。或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晚噙化一丸,或米汤下,或酒亦可。

  一小儿肝疳、白膜遮睛;筋疳泻血;肾疳,身瘦疮疳;骨疳,喜卧冷地。又治胃怯不言,解颅并年长不能行者。用六味丸各等分,炼蜜丸,久服神效。(方见补益。)

  一小儿,四肢消瘦、肚腹胀大、行步不能,颇能饮食、作渴发热、去后臭秽,此脾脏伤也。用异功散(方见补益)、肥儿丸调理而安。

  一小儿,面色痿黄、眼泡微肿、作渴腹胀、饮食少思、腹中一块或移动、小便澄白、大便不实,此脾疳之患。用四君子(方见补益) 加山栀、芜荑、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尿浊如米泔。余以江南做酒小曲炒为末,酒调下。三服愈。

  卷之七

  癖疾

  钱仲阳云:癖块者,僻于两胁;痞结者,否于中脘。此因乳哺失调,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或乳母六淫七情所致,古人多用克伐。痞癖既久,饮食减少,脾气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除。若欲直攻其结,不唯不能善消,抑且损其脾土。凡脾土亏损,必变症百出矣,当参各类及随儿症而主治之。

  若癖块日久,元气脾胃俱虚,宜朝服补中益气汤,夕服千金消癖丸,间与混元丹,兼服治之,获效者多矣。

  癖者,生于皮里膜外也。

  净腑汤

   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柴胡 白茯苓(去皮) 猪苓 泽泻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山楂(去核。各一钱) 黄芩白术(去芦) 半夏(姜制) 人参(各八分) 胡黄连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肥儿丸

   治癖如神(方见疳疾。)

  千金消癖丸

   治小儿癖疾、积块,有殊效。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去白穣。各一钱) 麦芽(炒,四钱)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 山楂肉香附(水浸) 三棱(醋炒) 莪术(煨,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微炒) 神曲(炒。各四钱)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上为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饮、白汤吞下。

  益儿饼

   治小儿癖疾。

  水红花子 使君子(去壳) 山楂肉(各五钱) 白术(去芦,四钱) 槟榔(一钱半) 木香(一钱)

  神曲(炒,二钱半)

  上为末,入黄蜡、面,水和作煎饼吃。

  至宝丸

  真阿魏(二钱) 芦荟 天竺黄 胡黄连 雄黄 穿山甲(炒) 沉香 白草乌(泡) 砂 没药(各二分)

  上为极细末,用好酒和成一块,入铜锅内,再入酒半茶钟,熬成膏。勿令火大,恐伤药方,量可丸取出。

  丸如豌豆大,每丸黄酒送下。十岁以上,服二丸,临卧时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轻者,二三服,热即退、块亦消。须要忌口。如服后热不止,可后服金花丸;如羸弱不进食者,可先服平胃散。

  癖疾方

  麝香(二分) 全蝎(去毒) 斑蝥(去头、翅、足) 红娘子(去头、尾、足翅,女人用、男子去)

  阿魏 蠓虫(去足翅) 血竭 雄黄 砂 芦荟 木香 当归尾(酒浸) 三棱(醋煮) 莪术(醋煮)

  香附米(炒) 白豆蔻(去皮) 萝卜子(炒,各一钱)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温水下。壮盛者可服。

  癖疾方

  芦荟(五分) 阿魏(五分) 急性子(即小桃红子) 水红花子(一钱) 黑白牵牛(共一钱) 猴(烧灰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黄酒送下,三帖全好。

  癖疾方

  牛黄(四分) 雄胆(四分) 血竭(一钱) 芦荟(四分) 炉甘石(五分) 天竺黄(五钱)

  黄蜡(五钱) 净皮硝(一两) 蜂蜜(四两)

  上将蜡化开,与蜂蜜一处,滚熟住火,倾入细瓷碗内,凉冷后,将群药为细末,方入蜜蜡内搅匀。每日常服。先服用箸头蘸吃,后多服不怕,十日全消。忌醋冷油腻之物。

  又方

  核桃仁(一斤) 槟榔(二十个) 砂(一钱) 大黄(一两)

  上三味为细末,入桃仁,水煮一炷香。水滚时,陆续入皮硝半斤,香尽硝亦尽,止食桃仁亦好。

  清香散

   治癖疾生牙疳、溃烂臭秽。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轻粉(炒) 象皮(炒灰) 象牙(焙黄) 红褐(炒灰) 珍珠(焙黄)

  海巴(焙干。各等分)

  上为细末,搽患处,立时痛止,生肌如神。

  桃花散

   治癖气上攻,牙腮腐烂。

  桃花信一块,桑柴火内烧红,淬入细茶浓卤内。如此七次,去信,将茶卤入雄黄一块,研末入卤内,用鸡翎频扫患处。止痛生肌,立时见效。

  克坚膏

   专治小儿癖块、发热羸瘦。

  木鳖子 穿山甲 川乌 甘遂 甘草 当归 上各八钱,先用真香油一斤入锅内,将前药熬成灰,滤去渣,再慢火熬,滴水不散,方下黄丹八两,熬滴水成珠,方下细药入内,再不见火 芦荟 阿魏 硼砂 皮硝水红花子(各五钱) 砂(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入内搅匀不熬,摊为膏药。贴时,先用皮硝水洗皮肤,以膏贴癖。二三日后,觉肚内疾作疼,四五日发痒,粪后有脓血之物是其验也。

  抓癖膏

  (李沧溪传) 香油(半斤) 桐油(半斤) 生猪脑子(半斤) 男子血余(灰水洗净,不拘多少) 桃仁(四两) 白蜡(四钱)

  上俱下锅内,文武火熬的脑子尽,用布绢滤去渣,次下飞过黄丹十四两,熬成膏,待温下:胡黄连、香白芷、苏木、红花、三棱、莪术(各三钱)、当归尾、 砂(各五钱)、麝香(一钱半)。各为细末,照分两重罗,入前膏内搅匀收贮。勿令泄气。如有积块,先用皮硝煎水洗患处,令净,次用生姜擦之,方用绢帛摊药贴上;贴后,用热鞋底炙热熨之五七十遍,觉内热方可。如贴后,癖即消缩如神。

  灸法

   穴在小儿背脊中,自尾 骨将手揣摸脊骨两傍有血筋发动处两穴。每一穴用铜钱三文压在穴上,用艾炷安孔中,各灸七壮。此是癖之根,贯血之所。灸之,疮即发,即可见效。灸不着血筋,则疮不发,而不效矣。

  化癖如神散

   治痞块积聚。

  蟾酥 黄蜡(各二钱) 羚羊角 牛黄(各五分) 麝香(三分) 巴豆肉(一钱) 砂 冰片(各一分)

  上为末,丸如菜子大。每用一丸,用扁头针,或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药粘贴。一伏时揭起,其癖化脓血出尽,服调理脾胃药。

  一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术、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余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遂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诸症渐愈;乃朝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芍药而愈。

  (方见补益。)

  卷之七

  诸热

  小儿诸热辨例:伤寒热:手足梢冷,发热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

  伤风热:手足梢微温,自汗,面赤而光。

  伤食热:目泡肿,右额有青纹,身热而头额、腹肚尤甚,夜热昼凉,面黄,或吐痢腹疼。

  惊风热:面色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心有汗,时作惊惕,手脉络微动而发热。

  风热:身热,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

  潮热:如水之潮,根据时而至。

  变蒸热:身体上下而蒸热,上气虚惊,耳热微汗,唇上下有白泡,状如珠子。重者,身热脉乱、腹痛啼叫、不能乳食、或吐 。周岁以后,无此症也。

  潮热,发渴有时;惊热,颠叫恍惚;夜热;夕发且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汗;背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巳时发;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两症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

  诸热为病者,宜清热也。

  大连翘饮

   治小儿伤风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肿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余毒、一切热毒并治。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栀子 木通 当归 防风(各四分) 柴胡 黄芩 荆芥(各一钱二分) 蝉蜕(五分) 甘草(一钱六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芯十茎,水煎,不拘时温服。风痰热变蒸加麦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疹余毒加薄荷叶;痈疖热毒加大黄、芒硝。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 桔梗(去芦) 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牛蒡子(微炒。各五钱) 朴硝 连翘 玄参(黑者) 粉草(各六钱) 青黛(二钱,研极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卷之七

  感冒

  感冒者,宜发散也。

  惺惺散

   治外感风寒,鼻塞、痰嗽、发热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桔梗 栝蒌根 细辛 甘草 薄荷上锉,水煎服。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热搐溺,并痘疹初作。

  人参 白术 独活 前胡 川芎 桔梗 羌活 天麻(各五钱) 薄荷(各三钱) 地骨皮(二钱)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研化下。

  一小儿八岁。患伤寒,头疼身痛、发热口干、面赤无汗。诸医以伤寒治之,百药罔效。已经旬日,袖手待毙。余以龙脑安神丸一服,其汗如雨即瘥。

  一小儿外感风邪,服表散之剂,汗出作喘,此邪气去而脾肺虚也。用异功散而汗、喘止;再剂而乳食进。

  一小儿沉默昏倦、肢冷惊悸、其纹如弓之向里,此属胃气虚而外感寒邪也。先用惺惺散以解外邪、调胃气,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异功散、六君子汤俱见补益。)

  卷之七

  伤食

  伤食者,宜消导也。

  万亿丸

   治小儿乳食生冷所伤,发热肚胀诸症。(方见通治。)

  消食丸

   治小儿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 陈皮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钱) 香附(炒,一两) 加白术(炒、五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消食饼

   治小儿时常伤食,皮黄肌瘦、肚大腹胀。用此焦饼,令常服之。

  莲肉(去皮) 山药(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麦芽(炒) 扁豆(炒)

  上各等分为末,每四两入面一斤,水同和,烙焦饼用。

  一小儿伤寒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亦未退。余以为胃经虚血,用六君、升麻、柴胡,四剂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伤食发热,服消导丸,胸腹膨胀、发热作渴,此脾气复伤也。先用四君、升麻、柴胡,饮食渐进;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少食,用四物、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伤食发热、抽搐、呕吐、喘嗽,属脾肺虚、气虚有热,用六君、炒黑黄连、栀子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卷之七

  腹胀

  腹胀者,脾胃气虚也。

  消胀散

   治小儿腹胀。

  萝卜子(炒) 苏梗 干葛 陈皮 枳壳(各等分) 甘草(少许)

  上锉,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术。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加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

  用补中益气汤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卷之七

  呕吐

  呕吐者,乳食伤胃也。

  定吐饮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服此神效。

  半夏(汤泡透切片,焙干为末,二两) 生姜(洗净,和皮一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

  上姜切作小框,如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香气,以纸摊开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与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