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


  南星 半夏 赤芍 连翘 天麻 青藤 僵蚕(洗去丝) 苍耳子 金银花 天门冬 桔梗(各七分)

  白芷 防风 羌活 皂角(各五分) 全蝎(去毒) 陈皮(各四分) 白附子 淮木通(各一钱)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忌煎炒热物。

  消毒散

   治咽喉结核,肿块如桃、坚硬疼痛、颈项不回转,四腋下或有块硬如石。

  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 陈皮 枳实 桔梗 柴胡 前胡 黄连 连翘 赤芍 防风 独活 白附子苏子 莪术 蔓荆子 木通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二片、灯草一团,水煎服。

  化凤膏

   治咽喉、颈项结核成形及瘰 。用蓖麻子七枚,去壳捻烂,用薄纸卷于中,插入鸡子内,纸封固,水浸湿,火煨熟,去壳,去内纸条,只食鸡子,以酒一杯送下。每早晨服一枚,十日奏效。

  内消散

   治梅核、痰核、马刀瘰 。

  归尾 连翘 羌活 独活 薄荷 桂枝 赤芍 白芷梢(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荆芥 细辛(各八钱)

  本(七钱半) 小川芎 甘草节(各六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下。

  内托白蔹散

   治腋下痰核,因酒、怒气发肿痛,溃脓久不合口。

  当归(一钱) 赤芍(一钱) 川芎(七分) 白芷(八分) 连翘(一钱) 白蒺藜(四分) 白蔹(八分) 片芩(酒炒、八分) 防风 桔梗(各五分) 天花粉(七分) 栝蒌仁(八分,另研) 柴胡(五分) 乳香(七分,另研) 生甘草节(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晚间热服。忌一切发物并怒气、房劳。

  消核丸

   治颈项、耳后结核,三五成簇,不红、不肿、不痛、不成脓者。

  橘红(盐水洗略去白,一两) 赤茯苓(一两,去皮) 生甘草节(去皮,四钱) 半夏曲(姜汁拌焙,七钱) 片芩(酒拌炒,八钱) 僵蚕(水洗炒黄,六钱) 玄参(酒拌焙,七钱) 牡蛎粉(火煨、童便淬、另研,七钱) 山栀仁(连壳炒焦,八钱) 天花粉(七钱) 栝蒌仁(七钱,另研) 大黄(煨,一两)

  桔梗(去芦,七钱) 连翘(去枝梗,一两)

  上为末,汤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晒干。每服八九十丸,白汤送下。

  一妇人项结核,寒热头痛,胁乳胀痛,内热口苦,小便频数,证属肝火血虚。用四物加柴胡、山栀、胆草而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安。

  卷之五

  梅核气

  梅核为病,大抵因七情之气郁结而成。或因饮食之时,触犯恼怒,遂成此症。唯妇人女子患此最多。治宜开郁顺气、利膈化痰清肺为主。

  加味四七汤

   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气,状如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此药最妙,功不尽述。

  白茯苓(去皮) 川浓朴(去皮,姜炒) 苏梗 半夏(姜汁炒) 广橘红 青皮 枳实 砂仁 南星(姜汁炒) 神曲(炒。各一钱) 白豆蔻 槟榔 益智仁(各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临卧服。

  卷之五

  瘿瘤

  瘿多着于肩项,瘤则随气凝结。此等年数深远,侵大侵长,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者,名曰肉瘿。筋脉露结者,名曰筋瘿。赤脉交结者,名曰血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曰气瘿。五瘿者,不可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难治。瘤则有六种: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筋瘤。亦不可决破,决破则亦难医。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唯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则愈。

  瘿瘤,气血凝滞也。

  消瘤五海散

  海带 海藻 海布 海蛤 海螵蛸(各二两半) 木香(二两) 三棱 莪术 桔梗 细辛 香附米猪琰子(七个,陈壁土炒,去油焙干。)

  上为末,每服七分半,食远米汤下。

  消肿溃坚汤

  (方见瘰 ) 治瘿瘤结核通用。

  内府秘传方

   治瘿气神效。

  海藻(热水洗净) 昆布(洗净) 海带 海螵蛸 海粉(飞过) 海螺(醋炙) 甘草(少许) 如颈下摇者,用长螺;颈不摇用圆螺。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圆眼大,每夜临卧,口中噙化一丸,功效不可言也。

  卷之五

  肺痈

  脉: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若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若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又脉短而涩者,自痊;浮大者难治。

  肺痈之候,口干喘满、咽燥而渴,甚则四肢浮肿、咳唾脓血,或腥臭浊味,胸中隐隐而微痛者,肺痈也。

  大凡肺痈当咳嗽短气、胸满时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呕而脓自止者,自愈。其面色当白而反赤者,此火克金,不可治也。

  肺痈者,咳唾有脓血也。

  桔梗汤

   治肺痈咳唾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不利。

  桔梗 贝母 当归 栝蒌仁 桑白皮 防风 杏仁(去皮尖) 百合 黄 (蜜炒) 枳壳(麸炒) 薏苡仁甘草(各等分)

  上锉剂,生姜煎,食后服。大便闭加大黄;小便闭加木通,喘急加葶苈;口燥加片芩;一方加玄参、地骨皮。

  治肺痈方

   用薏苡仁略炒为末,糯米饮调服;或入粥煮吃亦可;或水煎服。当下脓血自安。

  焊肺丹

   凡治肺痈,必以此药间而服之,以护膈膜不致溃透心肺,最为切当。即蜡矾丸,用蜜水送下。

  (方见痈疽。)

  一男子,咳吐痰脓,胸腹膨胀,两寸及右关脉皆洪数,此火不能生土,而土不能生金也。用桔梗汤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方见补益。)

  卷之五

  肺痿

  脉:寸口脉数而虚,肺痿也。

  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水者欲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血者,肺痿也。有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胀胁满,久而不瘥,已成肺痿也。

  肺痿者,久嗽不已,无脓血也。

  薏苡散

   治肺痿咳嗽,其症辟辟燥咳,胸隐隐而痛,肺弱无力。

  当归 白芍(酒炒) 黄芩 人参(去芦) 五味子 黄 (蜜炙)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 百部薏苡仁(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胸前有孔,常出血水者,谓之心漏也。

  鹿子丸

   治胸前有孔,兼治腰痛。

  嫩鹿茸(去毛,酥炙微黄) 大附子(泡去皮脐) 盐花(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好酒送下。

  卷之五

  心痛

  (即胃脘痛)

  脉: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痹引背,脉微而大,寸沉而迟,关紧数锐。

  心痛初起者,胃中有寒也。

  姜桂汤

   治初起胃脘寒痛。

  干姜 良姜 官桂(各七分)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木香茴香(酒炒) 枳壳(麸炒) 砂仁 香附(炒。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木香服。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心痛稍久者,胃中有郁热也。

  清热解郁汤

  栀子(炒黑,二钱) 枳壳(麸炒) 西芎 黄连(炒) 香附(炒。各一钱) 陈皮 干姜(炒黑。各五分) 苍术(米泔浸,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饮食半日。渣再煎服。

  清膈散

   治心胃刺痛,憎寒壮热,口干烦躁不卧,时痛时止。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黄连 枳实 栀子(酒炒) 竹茹 赤芍(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痛甚加姜汁三匙。

  心痛大便实者,宜利,则痛随利减也。

  枳实大黄汤

   治大便结实不通,胃中痛者。(方见腹痛。)

  利气丸

  (方见诸气。)

  心痛原素喜食热物者,死血留于胃口也。

  活血汤

   治热伤胃口,死血作痛。(方见腹痛症。)

  韭菜丸

   治胸膈背后死血积滞疼痛,或吐血后,或劳后饮酒,怒气过多,俱胸背作痛。

  当归 川芎 人参 牡丹皮 桃仁 大黄 黄芩 姜黄 三棱 莪术 桔梗 枳壳 半夏 防风 羌活(各等分,俱要生用)

  上用韭菜根共一处,酒浸晒干又浸。如此三五次,共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或百丸,茶清下。

  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厥冷呕吐者,是痰涎在心膈也。以先用鹅管探吐,痰涎出后用。

  枳缩二陈汤

   治痰涎在心膈上,攻走腰背,呕哕大痛。

  枳实(麸炒) 砂仁 半夏(姜汁制) 陈皮 香附(各二钱) 木香 草豆蔻 干姜(炒,各五分)

  浓朴(姜汁炒) 茴香(酒炒) 玄胡索(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木香同服。

  心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是也。

  椒梅汤

  (方见腹痛证。)

  治虫咬心痛

  凤眼草(即椿树枯用子) 乳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黄酒送下。

  苦楝汤

   治虫咬心痛。用苦楝根皮,煎汤服之。

  灸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重汤煮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灸五壮,其痛立止。

  补遗秘方

  九气汤

   治膈气、风气、寒气、忧气、惊气、喜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痞气,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止时发,攻则欲死,并治,神效。

  香附米 郁金 甘草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红白散

   治心疼神效。

  官粉(二钱) 红碱(一钱半)

  上二味为极细末,用极辣葱捣汁和一处,烧酒调下立止。

  神效散

   治心痛作酸;又治水停心下,作声如雷;又治口眼 斜,不省人事。用胆矾一分为末,温黄酒调下,以吐痰尽为度。

  桃灵丹

   治心腹痛疼及阴症,或绞肠痧等症。

  玄胡索(一两) 桃仁(去皮,五钱另研) 五灵脂(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七钱)

  上各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二三十丸。心疼,淡醋汤下;腹痛,干姜汤下,或用黄酒下。

  三仙丹

   治心疼至危,将此即起。

  白信(煨) 巴豆(去皮油) 黄蜡(各等分)

  上共为末,熔黄蜡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烧酒下。忌醋。

  芎术姜栀二陈汤

   治素有痰火,胃脘急痛不可忍者,食不能消。

  川芎(一钱) 干姜(炮,一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 栀子(炒,一钱) 陈皮(去白,二钱二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正痛时温服痛止,待半日方可饮食。

  沉香化滞定痛丸

   专治胃脘痛、胸中满闷、停痰积块、滞气壅塞,不拘远年,心胃痛,服之即效,屡屡有验。

  沉香(三钱) 没药(五钱) 大黄(五钱,炒) 瓦珑子(一个,火 红,醋一日) 莪术(三钱)

  玄胡索(二钱,酒炒) 乳香(二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壮实者十一丸,白滚水送下。行二次,米汤补之即安。

  心疼、肚腹痛、小肠气积块冷气等症,属虚寒者宜服。

  当归 川芎 陈皮 茯苓 砂仁 官桂 玄胡索(各一钱)

  丁香(五分) 三棱(一钱半) 莪术(二钱) 槟榔(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神效。忌房劳。

  破积散

   治心气痛、食积肚腹痛、饮热积块痛,症属实热者宜服。

  香附米(四两,酷浸煮干) 栀子仁(炒黑,二两) 三棱 莪术 郁金 枳壳 黄连 大黄(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淡姜汤送下。

  进士中寰何公夫人,患经行胃口作痛,憎寒发热。一医以四物汤加官桂、香附服之,即吐血而痛愈甚。余见六脉洪数,乃郁火也。以山栀二两,姜汁炒黑色,一服立愈。

  一教谕年五十一岁,因酒食过饱,胃脘作痛。每食后,其气自两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令人将手重按痛处,超时忽响动一声痛遂止。如此八年,肌瘦如柴。余诊六脉微数,气口稍大有力。以神 丸一服下之,其痛如失。后以参苓白术散调理撤消。

  卷之五

  腹痛

  脉:腹痛关脉紧小急速,或动而弦,甚则沉伏;弦实滑痰;尺紧脐腹、心腹痛;脉沉细是福;浮大弦长,命不可复。

  腹痛者,有寒、热、食、血、湿、痰、虫、虚、实九般也。

  开郁导气汤

   治一切腹痛之总司也。

  苍术(米泔浸) 香附(童便浸) 川芎 白芷 茯苓(去皮) 滑石 栀子(炒黑) 神曲(炒,各一钱)

  陈皮(五分) 干姜(炒黑,五分) 甘草(少许)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绵绵痛无增减,脉沉迟者,寒痛也。

  姜桂汤

   治寒腹痛。

  干姜 肉桂 良姜(各七分) 枳壳(去穣,麸炒) 陈皮 砂仁 浓朴(姜汁炒) 吴茱萸(炒。各一钱)

  香附(一钱半) 木香(五分,另研入服)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服。痛不止加玄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乍痛乍止、脉数者,火痛也(即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