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
用黄丝线合过街蜘蛛丝,用篾作圈网之,合丝搓成线入药水煮为度。用猪鬃引线穿入漏内,俟大便后带出线来扎紧,一日紧三遍。待八、九日线落而肉平矣。如孔多者,医好一孔,外用此方,内服后平脏丸,除根。
平脏丸
治漏疮,旬日见效。
黄连(酒炒) 枳壳(麸炒) 地榆 槐角(各一两) 莲蕊 当归(各三钱) 侧柏叶(一钱) 京墨(烧,存性,五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
上为末,水丸。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渐减至六十丸止。若加黑丑头末五钱共丸,尤效。
白银锭子
治漏,止有一孔者,用此药不过十日痊愈,又不作痛,神效。
白芷(三两) 白矾(一两)
上二味共研为细末,铁杓熔成饼,再入炭火 ,令净烟取出,去火毒,为末。用面糊和为锭子成条插入漏内,直透里痛处为止。每一日上三次,至七日为止,至九日疮结痂而愈。
如漏未痊,用后生肌药。
生肌药
乳香 没药 轻粉 海螵蛸(用三黄汤煮过) 寒水石( ) 龙骨( ,各等分)
上为细末。掺患处。止,用太平膏。
太平膏
防风 荆芥 栀子 连翘 黄芩 大黄 羌活 独活 当归 生地 赤芍 甘草 金银花五倍子 两头尖 头发(各二钱) 白芨 白蔹 山慈菇(各一两) 香油(一斤)
上锉细。入油内浸一昼夜,用文火熬焦,去渣滓再熬,滴水不散;用上好黄丹水飞过,炒黑,用半斤入内再熬,滴水成珠为度;待温冷,再入乳香、没药、轻粉、血竭各二钱(为末),于内搅匀;如药色嫩,再入官粉五钱,亦佳。务要看其火色不老不嫩得所为妙。
隔矾灸法
治痔漏神效。
皂矾(一斤,用瓦一片,两头用泥作一坝,再用香油制瓦上焙干,再着皂矾瓦上 枯,去砂为末) 川山甲(一钱,入紫粉罐 存性,取出为末) 木鳖子(去壳,火 ,二钱半,净,为末)乳香 没药(各钱半,为末,临灸时加服)
上药和匀一处。以冷水调,量疮大小作饼子,贴疮上,将艾炷灸三、四壮。灸毕,就用熏洗药先熏后洗,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灸妙,以瘥为度。
熏洗方
前法灸毕,以此方熏洗。
皂矾(制法如前,为末,约手块二把) 知母(四两,焙干为末,取一两) 贝母(四两,为末,取三两,净) 葱(七茎,另煎汤)
上件先将葱用水煎三四沸,倾入瓶内,再入前药。令患者坐于上瓶口熏之。待水温,倾一半洗疮,留一半候再灸再熏洗,以瘥为度。
攻毒丸
治痔漏。用有子蜂房焙干存性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黄酒送下。
补遗秘方
治痔漏秘方
当归(八分) 川芎(五分) 芍药(八分) 生地黄(一钱) 荆芥(七分) 乌梅(一个) 防风 条芩 枳壳(去穣) 槐角 黄连 升麻(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治痔漏效方
用极嫩木耳温水略煮,取出晒干为细末。初服一钱五分,用蜜水调服。一日加一分,加至三钱,每服倒退一分。服至一月通好。要忌口。若穿臀漏极痛者,用鱼鳔捣为泥贴之,其痛即止。
秘传神应膏
治痔漏如神。
片脑 熊胆 血竭 牛黄 乳香 没药(各五分)
上为细末,用蜗牛取肉捣成稀膏,每夜洗净拭干,将此膏搽上患处,数遍即愈。若蜗牛无鲜者,用干的放水碗内泡一宿去壳,内自然成肉;将前六味药要极细末,以蜗牛肉共捣,不要干了,要稀稠得所。用磁罐收贮固封,勿使风尘在内,则不效矣。
熏洗痔漏却毒汤
五倍子 花椒 防风 侧柏叶 枳壳 葱白 苍术(各三钱) 瓦松 马齿苋 甘草(各五钱皮硝(一两)
上用水五碗,煎至三碗,先熏后洗,一日三次。
牛黄金花散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为细末) 真牛黄(三分)
上共研细。如痔疮,用蜜水调搽上,不过四、五次。如是捻成锭子晒干,量疮眼大小纳入,不过二七即好。
一男子患痔,脓血淋漓,口干作渴,晡热便血,自汗盗汗。余谓此肾肝阴虚也。不信,仍服四物汤、柏、知母之类,食少泻呕。余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炮姜,脾胃渐醒;后用六味丸朝夕而服。两月余,诸症悉愈(二方俱见补益)。
卷之四
悬痈
悬痈者,此疮生于谷道外肾之间。初发甚痒,状如松子,四十日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不可治矣。
国老汤
用横纹大甘草一两,截作三寸许,取出山涧东流水一碗,不可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不可急性,须用三时久,水尽为度。劈看草中润透,却以无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温服半月,消尽为度。
将军散
大黄(煨) 贝母(去心) 白芷 甘草节(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二钱,空心服。虚弱,加当归减半。
卷之四
体气
秘传奇方
治体气。
大田螺(一个,生者) 巴豆(去壳) 胆矾(一两) 麝香(少许)
上将螺用水养三日,去泥土,揭起螺靥,入矾、豆、麝在内;以线拴定于瓷器内,次日化成水。须五更时,将药水抹在腋下,不住手抹药,直候腹中觉响,脏腑欲行住手。先要拣空地内去大便,黑粪极臭,是其验也。以浓土盖之,不可令人知之;如不尽,再以药水抹之,又去大便,以日用后药擦之,永拔病根。枯矾、蛤粉五钱、章脑一钱。为末,每以少许擦之。
乌龙丸
治腋气。
当归(酒洗) 生地黄(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钱) 枸杞子(炒) 石莲肉(焙,各一两) 莲蕊(焙,五钱) 丁香(三钱) 木香 青木香 乳香 京墨(各五钱) 冰片(一分)
如妇人,加乌药(醋炒)、香附(童便炒)各三钱。上为末,陈米饭荷叶包,烧过捣烂,入药为丸,如黄豆大,麝香一分,黄酒化为衣。每服三、四十丸,临卧半饥半饱,用砂仁炒,入黄酒内送下。
收功后药
人参 当归 生 乳香 没药 官桂 木香 麝香(已上八味酒浸过) 青皮陈皮 白芷良姜 麻黄 米壳 甘草(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出汗,外用川椒、枯矾各一两为末,擦腋下。终身忌鳜鱼、羊肉。
去大小便,不可与女人同厕。
治腋臭。用自己小便洗一次,米泔洗二次,自然姜汁每日擦十次。一月之后,可以断根
治腋气
香白芷 枯矾 花椒(减半) 黄丹(各等分)
上共为末。擦之,不臭。
治腋气
五更时,用精猪肉二大片,以甘遂末一两拌之,挟腋下至天明;以生甘草一两煎汤饮之。良久,泻出秽物。须在荒野之处则可,恐秽气传人故也。根据法三、五次即愈。虚弱者,间日为之。其他蜜陀僧、胡粉之类皆塞窍,以治其末耳。
治狐臭方
麝香 巴豆(去壳) 木通(去皮)
上为末。每服一钱重。醉子酒熬膏为丸,金箔为衣。空心,水酒调化一丸服之。以净桶盛腹内打下秽物,急盖闭勿闻,神效。
卷之四
脱肛
脱肛者,肺脏蕴热,肛门闭结;肺脏虚寒,肛门脱出。用参 汤加减。凡泻痢久虚,或老人气血虚惫,或产妇用力过度,俱有脱肛也。小儿亦有脱肛症者。
脱肛症者,肛门翻出,虚寒脱出。
参 汤
人参 黄 (蜜水炒) 当归 生地黄 白术(去芦) 芍药(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升麻桔梗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
肺脏虚寒,加干姜(炒)五分。上锉一剂。姜、枣煎,食前服。
大凡脱出肛门不收,用热尿洗后,用烘热鞋底揉进,恐迟则冷燥难进;或用冰片点上,亦收。
浮萍散
于秋暮取霜露打过浮萍,不拘多少,以净瓦摊开阴干。其瓦一日一易,不可见日,务要阴干,用纸包起。凡有前疾者,临时研为细末。先取井中新汲水洗净脱出肛,次以药末掺上,其肛徐徐即进,一时即愈。不拘男妇大小儿并治。
脱肛方
五倍子炒黄为末,放热鞋底上抵之,即收。
一春元素有痔,每劳役便脱肛,肿痛出水,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芍药十余剂,中气复而愈。后复脱作痛,误用大黄丸,腹鸣恶食几危。余用前汤加炮姜、芍药,诸症渐愈。后去姜,加熟地、五味,三十余剂而愈。
卷之四
诸虫
脉:脉沉实者生,虚大者死。夫脉沉而滑者,为寸白虫。慝蚀阴痛,脉虚小者生,劲急者死。《外台》云:虫脉当沉弱而弦,今反洪大,即知蛔虫甚也。
古云:湿热生虫,正如今人俗验禾苗,雨洒日照,禾节生虫,此帮助矣。人患虫积,或饥饿调摄失宜,或过腥 白酒,或炙食牛羊,或啖鳖苋,中脘气虚,湿气少运,故生寸白、蛔厥诸虫。形如蚯蚓,相似团鱼曰血鳖。小儿最多,大人间有为患。嘈杂腹痛,呕吐涎沫,面色痿黄,眼眶鼻下青黑,以致饮食少进,肌肉不生,沉黑寒热。虫不早治,相生不已。古云:虫长一尺,则能杀人;虫若贯心,杀人甚急。治宜选方而用。
诸虫者,肠胃中湿热所生也。
追虫丸
木香 槟榔 芜荑 锡灰(各一钱) 史君子(肉,二钱) 大黄(二钱) 牵牛(末,一两)
先将皂角与楝树根皮二味浓煎二大碗,煎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将沉香末为衣,后又将雷丸末为衣子。每服五十丸,空心,砂糖汤送下。追取虫积,即愈。
追虫取积散
槟榔(末,二钱) 黑丑(头未,二钱) 陈皮(末,八分) 木香(末,五分)
上为末,共研匀。每服五钱,小者三钱,砂糖汤送下。五更服三、四次,以米汤补之。
忌鱼腥、油腻之物三、五日。
五仙方
治诸虫如神。
大黄(四两) 皂角 雷丸 苦楝根(各一两) 木香上为末,酒糊丸。每服三、四十丸,茶下。
治蛔虫方
用苦楝根刮去外粗皮,取内白二两,以水三碗,煮取一碗半,去渣。用晚粳米三合煮粥,空心,先以炒肉一、二片吃,引虫向上,然后进药粥一、二口;少顷,又吃一、二口;渐渐加一碗或二碗,其虫尽下而愈。
治腹中有寸白虫
榧子一斤,陆续去壳用。不拘男妇、大人、小儿,如有此疾者,用此果去壳,陆续吃。用尽一斤,其虫从大便中出。用净桶接着,是雄者,自一条;是雌者,大小不等,或三、五条,或六、七条不止。只是还要吃一斤,此虫方绝出尽。若虫出后,其人宜好酒饮食调理,不半月,精神颜色身胖如初也。
治虫方
使君子(火煨)十个,去热。水送下。其虫尽出。
卷之五
头痛
脉:头痛阳弦;浮风紧寒;热必洪数,湿细而坚;气虚头痛,虽弦带数;痰厥则滑;肾厥坚实。
头者,诸阳之首也。其痛有各经之不同,因而治法亦有异也。气虚头痛者,耳鸣、九窍不利也。湿热头痛者,头重如石,属湿也。风寒头痛者,身重恶寒,寒邪从外入,宜汗之也。偏头痛者,手少阳、阳明经受症;左半边属火、属风、属血虚;右半边属痰、属热也。真头痛者,脑尽而疼。手足冷至节者,不治也。少阳头痛者,往来寒热也;阳明头痛者,自汗发热恶寒也;太阳头痛者,有痰重或腹痛,为之痰癖也;少阴经痛者,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也;厥阴头痛者,或痰多厥冷也;血虚头痛者,夜作苦者是也。眉轮骨痛,痰火之征也;又云风热与痰也。有汗虚羞明眉眶痛者,亦痰火之征也。
肥人头痛者,多是气虚湿痰也。二陈汤(方见痰饮。)根据本方加人参、白术、川芎、白芷、细辛、羌活、桔梗、荆芥。
瘦人头痛者,多是血虚痰火也。二陈汤(方见痰饮。)根据本方加生地黄、当归、片芩、川芎、细辛、羌活、桔梗。
遇风寒恶心呕吐者,乃头风也。二陈汤(方见痰饮。)
头痛偏左者,属风与血虚也。
当归补血汤
治血虚与风头痛。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枯芩(酒炒) 香附(酒炒。各一钱) 防风 蔓荆子 柴胡(各五分) 荆芥 本(各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治血虚阴火冲上头痛。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蔓荆子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栀子(炒。
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头痛偏右者,属痰与气虚也。
黄 益气汤
治气虚头痛。
黄 (一钱,蜜炒) 人参 白术 陈皮 半夏(姜汁炒) 当归(酒炒) 川芎 本 甘草(炙。各五分) 升麻 黄柏(酒炒) 细辛(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服。
头痛左右俱疼者,气血两虚也。
调中益气汤
治气血两虚头痛。
黄 人参 甘草(炙) 苍术(米泔浸,炒) 川芎(各六分) 升麻 柴胡 陈皮 黄柏(酒炒)
蔓荆子(各三分) 当归(六分) 细辛(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头旋眼黑恶心者,痰厥头痛也。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痰厥头痛、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语言、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之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此乃胃气虚损,停痰而致也。
半夏(姜汁制) 陈皮(去白) 麦芽(各七分半) 白茯苓(去皮) 黄 (蜜水炒) 人参 泽泻苍术(米泔浸) 天麻(各三分半) 神曲(五分,炒) 黄柏(酒炒) 干姜(炒。各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