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卷四 呕吐门
消导药
神曲、麦芽(炒)、砂仁、香附子之类。
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壮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以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安。
如呕吐蛔虫者,以理中丸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柏,川椒一服,即愈。
凡呕吐后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谓之。
卷四 呕吐门
理中汤
此药桂热,所以治寒。
人参、甘草(炙),干姜(炒)、白术。水一盅煎服。若为丸,共为末,炼蜜临时为丸,滚水送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汁者,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故(内经)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谓也。
卷四 呕吐门
二陈汤
此药性平,寒热通用。
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加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加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
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
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后仰者,不治。
西江 月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曰吐。更有有声无物,此名哕而干呕,又当辨症药分投,有甚难为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胀喘急无时,面白眼慢气多吁,吐有夹食清水。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伤亏。抑伤宿乳胃中虚,不纳乳食吐出。
热吐唇红面赤,乳食入而虽消,吐物黄色遍身烧,大热渴多烦躁。此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煎熬,胃气因热不和调,气逆遂成吐了。
积吐如何分晓,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异寻常。昼轻夜重魔瘴。宿冷滞在脾胃,故吐黄酸水浆,或吐酸馊气难当(),此伤宿食形状。
小儿伤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详,乳才哺后吐浪荡,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当,速将空乳令儿尝,乳节吐止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犹贵精微,冷吐理中汤最宜,热吐五苓去桂。积吐九转灵应,下后积术调之,伤乳而吐药方奇,三棱散子为最。
呕吐乳食不纳,任是汤药难尝,此谓阴盛隔孤阳,时医却无主张。参术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消详,此法应如影响。
吐呕诸药不纳。我有绝胜奇方,定吐饮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样,生姜独宜多取,甘草少用为良,根据方制造水煎尝,仍用生姜为上。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多厥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呕吐只胃苓,汤用生姜作引。
呕吐不止之症,分明说与医人,如服正药俱无灵,更加烦躁乱闷。呕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窜须危,头往上仰魄如飞,只好安排后事。
再附恶心一症,有痰有热有虚,三症生姜通用之。药宜随症区处。若是胃中有热,二陈加上苓连,姜汁炒过共同煎,各用一钱最验。
卷四
泻泄门
泄泻皆属于湿,其症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为主。
如泄泻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胱白,作渴者,此寒湿也。其症多得于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着,理中汤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泻注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症多得于春,五苓散加防风、羌活、苍术治之。
如泄泻清水,腹中无痛者,此纯湿也。以胃苓汤治之。
如泄泻肠滑不止着,此湿伤元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汤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泻酸臭,腹痛,面黄带热,不喜饮食者,此食积也。先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桑圣丸调之。
如泄泻日久,目无神气,口略张,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子汤调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如泄泻日久,身热不退,只以调元汤治之。此虚热也,不可妄用寒凉之药。甚者,加干姜即效。
凡久泄后。人事黄弱着,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 泻泄门
五苓散
入膀恍,肾经。
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此分利阴阳之药也,水一盅煎服。
卷四 泻泄门
理中丸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加砂仁、藿香、乌梅、附子、猪苓、泽泻。
卷四 泻泄门
玉露散
此药性寒,所以治热。
寒水石、滑石各一两,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一钱,冷水调下,或用此药煎汤吞理中丸。
卷四 泻泄门
胃苓汤
苍术、厚朴、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官桂。
卷四 泻泄门
四君子汤
此药性温,可以补元气之不足。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水一盅,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卷四 泻泄门
肉豆蔻丸
此药性温而涩,所以止滑也。
内蔻(面煨)五钱,赤石脂七钱五分,广木香二钱,砂仁二钱,枯矾七分半,白龙骨五钱,诃子肉五钱。共为末,水糊为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 泻泄门
白术散
此治渴之圣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木香、藿香叶、甘草各一两,干葛二钱。共为粗末,每用一、二钱,姜三片引,水煎极。袖珍方:非干葛,乃干姜也。
卷四 泻泄门
调元汤
此治虚热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如热不退,加干姜即效。
如身热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转治泄泻不止,不问寒热,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车前草同炒米煎汤服之。
凡久泻()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红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脉沉细,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又成惊搐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变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泻()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闭者,不治。
凡泄泻()不问轻重,只要饮食如常,不生他症着,不难于治而易愈。
西 江 月泄泻秘传治法,等闲不语时人,如今传授救儿婴,以积心田一顷()。初次且行淡渗,温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儿婴,此方古今永定。
泄泻如何发作?只因水谷无分,所以淡渗法先行,小便长而泄定。滑百车前赤茯,人参白术猪苓,甘草泽泻与砂仁,姜枣煎来作引。
淡渗行而又泄,须防谷气中虚,温中丸散不须拘,断要一时泄住。白术人参砂藿,炙姜炙草根据书,乌梅熟附泽泻猪,引用生姜作主。
温中若还不效,中气下陷须提,人参白术与黄祗,甘草干姜炙取。泽泻猪苓赤茯,升麻熟时乌梅,柴胡白芍与当归,引用姜枣休弃。
以此升提未止,只因肠滑难收。塞用通用更何优,击其指归()可救。参术炙姜炙草,乌梅粟壳相扶,升麻诃子芍归求,姜枣同煎温服。
法尽泄还不止。其间吉少凶多,假饶父母不奈何,要你医时休错。参术附陈姜枣,砂仁豆寇粟河,干蟾芦荟木香和,赤石醋丸服可。
泄泻时常作渴,白术散子如仙,人参白术木香兼,干葛藿香叶片,甘草茯苓七味,乌梅加上同煎,临时再用伏龙肝,此法千金不换。
泄泻如常治法,不须别用心机,只将黑姜()胃苓医,三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根据前四法支持,吾将心法教人知,才显明医三世。
五六月间泄泻,其中寒少热多,理中丸子救沉苛,玉露散子真可。不效四苓作引,同吞理中调和,自然泄止莫磋跎,活得人多念我。
夏月人多泄泻,腹疼频热相攻,猪苓泽泻茯苓同,甘草干姜炙用。白术黄连滑石,人参砂藿温中,升麻提气妙无穷,更把乌梅煎送。
泄泻症虽各别,大要总因湿成,风寒水湿中人身,乳食过伤为病。此由中气不足,脾胃积滞惟深,以致气脉不调匀,故成泄泻之症。
人皆知有泄泻,当分泄泻原根,冷则滑泄故无声,热则肠结为病。故致里急后重,如水注下有声,此名泻症热缘因,下面条陈()病症。
细详冷泻病症,腹中却似雷鸣,注下清白水之形,面白肚疼等症。甚者四肢厥逆,此由儿溺寒侵,寒气在腹刺攻人,故令儿患此症。
热泄色多黄赤,小便不利心烦,口燥作渴定咽干,食乳必粗可验。此由肠胃挟热,冷风乘入其间,热气相搏()不安然,所以儿有此患。
冷热不均泄泻,泻色赤白不常,或水或谷病为殃,小儿如何抵当。此由先冷后热,先热复被冷伤,肠胃宿虚亏中脏,冷热交攻匀当。
更有伤食而泄,腹痛乳食不思,面黄寒热异常时,粪多酸臭气味。此由乳食过度,以致脾胃伤亏,遂成泄泻病孩提,小儿多有此疾。
又有一般暑泄,多于暑热之时,亦宜寒热症中推,庶好斟酌用剂。若或泻穣赤白,腹大青筋发稀,或吃泥土出蛔时,此为疳泄之疾。
又见泄多背色,亦或发热有时,睡卧不安忽惊悸,乃是惊泄之势。此是脾受肝克,速宜及早医之,若变脾风痪疯时,就是神仙费力。
泄泻注成黄水,或渴不渴殊途,此在风湿症中求,多病春天时侯。如或泻下清水。腹中不作痛楚,此是纯湿病之由,病传阴雨之侯(]。
泄泻肠滑不止,湿伤元气陷虚,药宜升举救儿躯,才得医理妙处。如或泄泻日久,身热仍旧不除,此为日久气多虚,调元汤剂宜服。
丹溪治泄之法。泻水腹无痛疼,此症因受湿分明。四苓二术当增。饮食入胃不住,宿谷不化犹存,此则气虚病之根,参术升麻芍并。
腹内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觉轻。此在食积症中寻,神曲大黄推渗。一痛一泄成障,泄火更见肠鸣,火症分明用四苓,加上芩通尤胜。
大端泄泻诸症,治法条贯分明,医人最要细详论,尤贵根据方对症,调治只根据前法,涩药切莫先行,若然胡乱败章程,反变痢脓重症。
泄泻不知症候,许久不止堪扰,精神美好渴无休,面赤唇红消瘦。脉理若见沉细,滑泄不乳烦愁,变痢赤白或惊搐,大孔如简不救。
卷四 泻泄门
辨症歌
便黄因内热,红赤黑同看。绿白青皆冷,积滞气臭酸()。
久泻四肢瘫,才惊睡不安。热疳毛作穗,涎嗽定伤寒。
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肠寒色脓粘白,赤热因心肾热成。
身热发厥歌(久泄多虚热)气虚多发厥,血虚须作热。气血若俱虚,身热手足厥。
卷四
吐泻门
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
西江 月大凡男女吐泻,阴阳顺逆当明,男逢泻甚下无阴,女子吐多不应。出物多而数少,此为寒盛相侵。如逢物少数频频,火盛细加体认。
吐泻若是同见,此名霍乱阴阳,只用一剂理中汤,上吐下泻了当。服此若还不效,再加热附煨姜,乌梅作引是良方,莫与俗人夸奖。
吐泻时时作渴,诸般汤药无灵,饮汤饮水腹膨膨,束手坐观死症。急用伏龙饮子,时时与吃调停;须臾吐止火邪宁,才与理中对症。
吐泻分为三症,食积、寒、热当知,面黄粪臭恶乳食,此症方为食积。若是身热作渴。宜为热症袪除,面白身寒腹痛时,正是虚寒之疾。
食积宜行转取,灵应去积为宜,如逢热症又何如,益元五苓为主。寒症理中可用,甚加附子乌梅,寒热总用胃苓奇,吞用干姜煎水。
卷四
痢疾门
痢疾不问赤白,皆属湿热,或以赤为热。白为寒者。非也,亦有食积而成者。其治法有补有泄。赤白湿热皆有,但热症腹痛,湿症腹不痛。
凡痢有赤,此湿热伤在血分,从小肠中来也。以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治之。
凡痢有白者,此湿热在气分,从大肠中来也。以四君子汤加黄连、苍术治之。
凡赤白相杂者,此血气俱伤。以八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滑石治之。以上三症,有后重者,俱加槟榔,枳实。
凡治痢疾,不问赤白。但初起之时,里急后重,腹中胀痛者,先用三黄丸。大承气汤下之,后用香连丸调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虚弱,原未经下者,若下之,则人事虚,而不可损其不足;若不下。则积未去而难愈。只用保和丸,连服数次,俟腹止痛为度,后以香连丸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