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或酒或水送下。

  十味凉血地黄汤

  生地、赤芍、丹皮、槐角、红花、枳壳、栀子、黄柏、连翘、黄连。

  空心服。

  二味结痔法

  用过天丝与蚕丝合成,缠痔头上六、七转,上贴不浓不薄蒜一片,着艾灸于蒜上三壮,后上生肌散,可愈。

  二味蜡矾针

  用黄蜡溶化枯矾末少许,搓成长条,纳入漏窍中,脓血尽,上生肌散。

  二味洗痔汤

  用马齿苋煎水洗之,又以白花菜煎水洗之。

  [卷之五\面图形十二症(二)] 鞋带痈

  鞋带痈,生于脚胫弯之上,龙骨之下,乃湿气流积于此而生。宜内服槟榔定痛饮,外贴万灵膏,脓尽,上生肌散,可愈。

  五味槟榔定痛饮

  槟榔、木瓜、牛膝、乳香、黄柏。

  空心服。

  [卷之五\面图形十二症(二)] 脚心痈

  脚心痈生于脚掌心中涌泉穴,乃至阴所生也。因伏热于内,湿热下流,或远行履湿地,或沾惹毒瓦斯,或被物所伤而生。初觉宜艾灸,内服牛膝汤,外贴万灵膏,脓尽上生肌散,不然恐成漏脚,即是神仙,不能治矣。

  八味牛膝汤

  王瓜根、土茯苓、牛膝、黄柏、苍术、羌活、黄连、当归。灯心引。

  空心服。

  六味敷方

  车前子、灯心草、地骨皮、二花、龙胆草、通草。

  以酒糟捶烂,敷之。

  [卷之六] 侧图形十一症

  侧图形十一症

  1.眉风毒2.耳门痈3.耳根痈4.核痈5.中肩发6.大腰带7.内肘毒

  8.外肘毒9.内10.外11.丫指毒(生于大指丫内)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眉风毒

  眉风毒生于两眉之间,乃脾肺湿热,冲聚于眉峰也。内服败毒流气饮,外贴万灵膏,若破,上生肌散,宜用灯火甚妙。

  十三味败毒流气饮

  羌活、独活、桔梗、紫苏、川芎、当归、白芷、防风、升麻、柴胡、黄连、黄芩、白芍。

  食远服。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耳门痈

  耳门痈生于两耳之门边,乃肝肾蕴热上炎耳门而生。宜内服清肝滋肾饮,外贴万灵膏,又上生肌散。若初起时,用神仙祛毒一扫丹、敷毒失笑饼(方见前)。

  十一味清肝滋肾饮

  柴胡、升麻、黄柏、青皮、羌活、独活、白芷、地骨皮、荆芥、桔根、黄。

  食远服。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耳根痈

  耳根痈生于耳根下牙根上,乃少阳阳明火甚而然。宜泻二经之火,用清肝消毒饮。初起用神仙敷毒失笑饼,更灸颊车、肩井穴各三壮。

  十三味清肝消毒饮

  柴胡、升麻、前胡、防风、玄参、桔根、黄连、白芷、石膏、川芎、黄柏、生地、羌活。

  食远服。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核痈

  核痈生于地角之下,由心肺积热。初起赤肿如盘,多着艾灸可消,内服解毒黄连汤,外用敷药,若溃,用万灵膏、生肌散。不然,恐成漏核之患矣。

  九味解毒黄连汤

  升麻、羌活、桔梗、甘草、黄连、栀子、黄柏、连翘、黄芩。

  食后服。

  六味敷方

  忍冬草、灯心草、地骨皮、过山龙、远志肉、车前子。

  共捣烂,用青布包之。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中肩发

  中肩发生于肩膀之中,近肘后玉池之地,乃心肝积热而成也。内服托里流气饮,外用神仙失笑饼。若溃后,用万灵膏。

  七味托里流气饮

  羌活、白芷、桔根、黄连、肉桂、柴胡、黄芩。

  食后服。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大腰带

  大腰带生于肚膀骨下,离奶五寸有余。初起如桃,渐渐赤肿,因湿热所伤心肝脾三经,当速解毒,不然渐渐沿腰如索缠转,后破,痛苦难当也,名曰龙癣疮。用败毒流气饮、千金救苦饮、消毒饮治之后,以万灵膏生肌收功。

  十四味败毒流气饮

  紫苏、川芎、当归、人参、黄、甘草、羌活、独活、荆芥、桔根、黄连、白芷、防风、连翘。

  食远服。

  二味短毒截腰法

  白芨一两,明雄一两。

  共为末,鸡蛋白调搽。

  十一味千金救苦饮

  羌活、白芍、苍术(米泔水浸)、连翘、黄连、桔根、乳香、没药、木香、白芷、升麻。

  食远服。

  三味消毒饮

  石榴根皮、棠梨根皮、地骨皮。

  共煎水洗。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内肘毒

  内肘毒生于肘后内侧,乃六经热血凝滞而生。初起内服木香败毒饮,外上清消毒散敷之,若肿溃,以万灵膏贴之,可愈。

  外肘生于肘后外侧,与内肘毒治同。

  十味木香败毒饮

  木香、胆草、二花、当归、地骨皮、川芎、桔根、荆芥、羌活、甘草。

  食远服。

  七味上清消毒饮

  (即敷方)龙泉粉、雄黄、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白芨。

  共研末,鸡蛋清调搽。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内

  内生于两足骨内,由湿热而生,或撞破皮肤溃烂而成。痛痒不一。宜用炒盐和椒茶煎水洗之,次用桐油纸燃火熏之,后用黄蜡一两,麻油五钱,枯矾五分,共入锅内煎溶,以油纸摊膏贴之,待脓尽,上生肌散。

  二味敷方

  螵蛸一两,枯矾五分。

  共为末,以椒茶盐水洗净敷之。

  又方

  雄黄、猪胆。

  以桐油调搽之,亦效。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外

  外生于正骨上,洗法同前方。不论内外经年不愈,以成顽疮粉毒者有之,以致脚疮。血虚又加涉水之劳,洗淋过度,此血脉污浊凝滞不能行而疮痛,或遇夜痛甚,营血行于阴也。患者必节口味,鸡能生风,鱼能助火,猪肉属阳,亦助火也,须戒慎之。治法宜托里流气饮和血为主。止痛用泽兰叶敷之,甚效。

  十八味托里流气饮

  苍术、灵仙、栀子、红花、连翘、木瓜、乳香、没药、川柏、牛膝、杏仁、赤芍、当归、川芎、生地、防风、羌活、皂角刺。量大小虚实各等分。生姜引。

  水煎,空心服。服后以三白膏贴之。

  三白膏

  白蜡一钱,轻粉一钱,猪油三两。

  捶烂以油纸摊膏贴之。未贴三白膏之先,用陈泥(即点烛陈泥座),捶细以水和之,摊薄饼转传患处,用灯草二根为水路,取陈艾燃二支灸泥饼上,要灸得痛至痒,痒至痛方住,再上三白膏。

  五宝丹

  钟乳(火)三钱,冰片二分,琥珀三钱五分,珍珠二分,朱砂二分,灰面三钱。

  六味共为末,分作十二股,外用土茯苓六斤,每半斤捶细煎浓汤,将前药每夜配一服置掌中吮之,以土苓汤咽之,次日将汤作茶,忌盐十二日,并一切发物。

  又方

  疮初起,用青布包乳香、没药、螵蛸、艾叶在内卷成筒,或桐油或麻油浸透,于疮上四围照而熏之,痛要熏痒,痒要熏痛,仍以雄黄、猪胆搽。用泽兰煎汤洗亦好。

  又方

  无论内外二俱效,将粘谷草包陈艾熏过数次后,用葱、椒、炒盐、五加皮煎水洗疮,再将松节烧炭研灰,麻油调敷,以伞纸包,将针刺几眼贴肉,如干以油调润之。

  又方

  以百草霜一味空心入口,嚼成泥敷之。

  四味敷方

  用靴皮,不拘多少,火存性为末,加乳香、没药、槟榔、血蝎。共为末,后以椒茶盐煎水,洗净展开,用麻油搽疮一遍,再用药末敷之。

  又方

  黄柏一两,以猪胆汁搽,黄柏灸之,灸干,又搽又灸,以透为度,研末入冰片一分,调匀,再将椒茶、盐汤洗净拭干,四围搽之,恐生内大急。

  又方

  黄蜡七钱,清油四两,凤凰衣(出鸡蛋壳)、妇人发,以文武火成膏,滴水成珠时,速下百草霜一两,人中白一两,摊隔纸膏贴之。

  [卷之六\侧图形十一症] 丫指毒

  丫指毒生于大指丫内,由湿热蕴蓄而成也。始觉肿硬,即以艾灸之,立愈。不然,以猪胆调雄黄搽之,亦效。

  若肿甚而溃者,以六味敷毒散敷之。

  六味敷毒散

  雄黄、螵蛸、龙泉粉、白芨、乳香、大黄。

  共为末,或酒或鸡子清调敷。效。

  [卷之七] 侧图形十二症

  侧图形十二症

  1.结喉风痈2.鬓疽3.赤面疔4.头痈5.挑针6.瘰7.马刀疮

  8.上胁痈9.下胁痈10.腿游毒11.臀痈12.指丫刺(指风刺)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结喉风痈

  结喉风痈,生于结喉之间,号曰海门第一关。其毒最危,由心肝脾肺肾火热上炎,毒瓦斯攻喉。若喉痈外症,宜服内托流气饮,外贴万灵膏、生肌散,切勿用针自取危笃。如喉风内症,必畏寒,或肿或不肿,必痰涎壅塞痛甚,或汤水略下,即以三棱针于少商穴刺出血,泻其毒,即服甘桔汤。如病势重,即服化毒汤,或研末吹之。如恶寒腰痛发热,名喉闭伤寒,宜发散,用内托流气饮(方见前),或宜下甘桔汤。

  甘桔汤

  人参、桔根、甘草、射干、升麻、牛子、荆芥穗、山豆根。

  俱以滚水泡,百步峰为引。治内。

  十味化毒汤

  桔根五钱,薄荷叶二钱,荆芥三钱半,甘草二钱,山豆根二钱半,牙皂二钱,硼砂二钱,芒硝三钱,辰砂二钱,雄黄二钱。

  共研细末,或吹喉,或汤服。治内。

  十五味洗毒散

  桃仁(去皮尖为末)、雄黄、穿甲(炒焦)、枳壳(麸炒)、玄参(酒磨)、槟榔(酒磨)、桔梗、红花(酒炒)、赤芍(生用)、木香(水磨)、甘草(生用)、泽泻(略炒)、丹皮。皂角刺为引。

  若下,加大黄四钱,再煎一、二沸服之。内外俱用。

  七味吹鼻散

  专治急喉风。

  小牙皂三分,明雄六分,全蝎梢(焙干)六个,藜芦一钱半,牙硝一两,麝香一分,生矾三分。

  共为细末,吹入鼻中,吐出痰涎,自愈。

  又方

  用水榨刺虫(名雀不踏),或三五个焙干青鱼胆(腊月取之),酒米为末用三分,冰片五厘,麝香三厘。

  速取吹喉中,立效。此治急喉风之神效也。

  外方

  治诸骨哽喉方。用玉簪花根捣汁,以笔管灌入喉中,甚效。

  又方

  用金凤仙花根(即红凤仙也)捣汁,合醋煮数沸,用有嘴瓶盛之,仰卧而灌之,其骨即出。

  又方

  用威灵仙根捣汁,和醋煮之,吞法同前。

  上二花根不可沾牙。

  又方

  红砒三分,糯米为丸,铜绿为衣,姜汤送下,实时吐出。

  又方

  喉中被骨刺伤,已生血泡,甚至日刻渐长,紧塞喉中,外不能进,内不能出,宜速用牙皂三分,胆矾半分,上片五厘,麝香五厘,为极细末,吹入喉中二、三次,即泡破血出而愈。

  又方

  凡小儿误吞谷麦芒刺者,急取鹅口涎吞之,甚效。取涎,将鹅倒挂的口涎取用。

  以上诸方,无论大人、小儿皆可用。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鬓疽

  鬓疽生于两鬓之中,由脾肺心肝积热而生也。内服败毒清气饮,外用敷药,脓尽用生肌散,可愈。

  十四味败毒清气饮

  紫苏、桔梗、枳壳、当归、甘草、白芍、白芷、川芎、柴胡、羌活、前胡、连翘、升麻、干葛。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白芨、龙泉粉、青木香、乳香、雄黄。

  以酒调,捶细敷之。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赤面疔

  赤面疔生于正面之上,浮肿而红,乃心肝血热、气壅上冲然也。宜先服十一味升麻败毒汤,后服败毒消气饮(方见上)。外敷八味一扫凉敷方、万灵膏、生肌散可愈。

  十一味升麻败毒汤

  升麻、白芷、干葛、白芍、甘草、桂枝、连翘、当归、羌活、桔根、荆芥。

  食后服。

  八味一扫凉敷方

  熊胆、儿茶、乳香、没药、生地、片脑、雄黄。

  共为末,以黄连、黄柏煎井水调敷患处,可消。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头痈

  头痈即正后发也,生于后颈之上,由五脏积热而生,初觉用神仙祛毒一扫丹、失笑饼选用。内服后方,外用万灵膏,脓尽上生肌散。可愈。

  十八味败毒流气饮

  人参、黄、官桂、当归、甘草、川朴、紫苏、桔根、枳壳、槟榔、乌药、防风、白芷、川芎、二花、白芍、柴胡、连翘。

  食后服。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挑针

  挑针生于两眼上下胞,由肝脾积热而生,初起以冷水拍后颈背膊百遍,有红筋自泡起,用布针刺破,则肿消矣。

  [卷之七\侧图形十二症] 瘰

  瘰生于耳后及项间,一名九子痈,一名老鼠,其实皆瘰也。多起于少阳经。盖少阳多气少血故也。由嗜欲太甚,酒味太浓,思想太劳,志愿不遂,思于外,内蕴七情,中伤六欲,或传染,或误治,种种不同,为痰则一。男子见此,潮热频生,女人见此,经水不调,渐成不治之症。如初见耳后项下,或三四个,或似连珠。即如初起,核上以艾灸之,每核各八、九壮,或十余壮,更于肩井、肺俞、风池、缺盆等穴,各灸三、五壮,真有起死回生之妙矣。后服消痰降火之药,可不劳而收全功也。每见人频用烂药,甚至勾割,自取丧亡,可不惜哉。患此者,必要清心养性,淡味节食,可保终始也。治此症者,当各尽心,庶不夭折矣。以万灵膏,清肌消毒,长肉生肌,是为圣药。既溃,彻尽脓,长肉消毒,是为神方,此二者对症之药也,必不可少。

  十八味消痰和气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