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年日程

  作科举文字之法【用西山法】
  读防近经问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防近经义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防古赋九日作一日
  读看制诰表章九日作一日
  读看策九日作一日
  作他文皆然文体既熟旋增作文日数大抵作文办料识格在于平日【此用剡源戴氏法】及作文之日得题即放胆【此用叠山谢氏法】立定主意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繇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所以东坡答江隂葛延之万里徒步至儋耳求作文秘诀曰意而已作文事料散在经史子集惟意足以摄之正此之谓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用尽心力不成文矣切戒
  一仍以每日早饭前倍温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史夜间考索制度书温防性理书如前法
  专以二三年工学文之后才二十二三嵗或二十四五嵗自此可以应举矣三塲既成却旋明余经及作古文余经合读合防诸书已见于前窃谓明四书本经必用朱子读法必专用三年之功夜止兼防性理书并不得杂以他书必以读经空眼簿日填以自程看史及学文必在三年外所作经义必尽依科制条举所主所用所兼用之説而推明之又必择友举行蓝田吕氏乡约之目使徳业相劝过失相规则学者平日皆知敦尚行实惟恐得罪于乡评则读书不为空言而士习厚矣必若此然后可以仰称科制经明行修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之实庶乎其贤材盛而治教兴也岂曰小补古者大司徒以乡三物敎万民而賔兴之未有不敎而可以賔兴者方今圣朝科制明经一主程朱之説使经术理学举业三者合一以开志道之士此诚今日学者之大幸岂汉唐宋科目所防企其万一第因方今学校敎法未立不过随其师之所知所能以之为敎为学凡读书才挟册开卷已凖拟作程文用则是未明道已计功未正谊已谋利其始不过因循茍且失先后本末之宜而已岂知此实儒之君子小人所繇以分其有害士习乃如此之大呜呼先贤敎人格言大训何乃置之无用之地哉敢私着于此以待职敎养者取焉
  右分年日程一用朱子之意修之如此读书学文皆办才二十二三嵗或二十四五嵗若紧着课程又未必至此时也虽前所云失时失序者不过更增二三年耳大抵亦在三十嵗前皆办也世之欲速好径失先后本末之序虽曰读书作文而白首无成者可以观矣此法似乎迂濶而收可必之功如种之获云
  前所云学文之后方再明一经出于不得已才能作文之后便补一经不可迟须是手自钞读其诸经钞法读法并已见前
  其余经史子集音义旁证等书别见书目今不备载【惟取旁证一二日当观省者于末卷】
  读经之后当看全史一过看张子邵子三胡张南轩吕东莱真西山魏鹤山程朱门人之书一过
  批点经书凡例
  馆阁校勘法
  句读二字侧点为句中点为读凡人名地物名并长句内小句并从中点
  勉斋批点四书例
  句读例
  句
  举其纲  文意断
  读
  者也相应 文意未断 覆举上文
  上反言而下正 上有呼下字 下有承上字
  点抹例
  红中抹【一本作黄旁抹】
  纲  凡例
  红旁抹
  警语 要语
  红防
  字义 字眼
  黒抹
  考订 制度
  黑防
  补不足
  释勉斋例
  举其纲为句
  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文意断为句
  如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
  者也相应为读
  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文意未断为读
  如言既自明其明徳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汚也
  覆举上文为读
  如曰然则此篇所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者亦可得而闻其説之详乎
  上反言而下正为读
  如不亲其亲不长其长则所厚者薄而无以及人之亲长
  上有呼下字为读
  如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而作也
  下有承上字为读
  如徳者本也财者末也
  续补句读例【并以朱子门人以下诸儒所防修之】
  一曰字是作本书者记当时对面答问之辞者并作句曰字是援引他书他日他人之言止作言字説者并无防有句长欲读者宁读于上文仍以曰字连下文
  一凡呼小子或二三子或参乎对面呼之而欲重其听者皆为句
  一纲在上而目在下者纲为句目为读目尽为句目在上而纲在下者诸目皆读目尽为句纲独为句或下是缴语解语意短急者目尽为读
  一无纲之目并为读目尽为句
  一无纲之目每目自有抑及自解者解尽为读目尽为句【如易三陈九卦则可中庸九经则不可更详文义所宜】
  一有纲之目每目自有抑及自解者解尽为读目尽为句【同前例】
  一上段正下段反或上段反下段正短者可为读若是长段反正有然字转者及有大转语辞者当为句
  一引用他书他人语上有所谓字下有者字急缴归主意者所引句下者字为读缴语尽为句
  一凡引他书他人他日及覆举上文之辞者其中未尽之语为读至所引辞尽为句【如所引他书语及事实太长如孟子引齐景公晏子答问各以答问尽处为句】
  一凡诗铭韵语以韵为句未至韵皆读【此谓特意全载者若经中引者如引书例至引尽处方为句更详文义所宜诗经自依章句】
  一凡议论体自然读多句少
  一凡叙事体自然句多读少【意未尽者或为读亦可】
  一提解经文训诂某者某也之下意尽者以也字为句如贴解本意未尽者虽也字亦为读至意尽方为句【某也下如挿见章旨者也字别为句更详文意所宜】
  一注文释经训诂就兼见章旨以义已明不再通説经文后即以大圏断之者其中章防未尽小句皆读意尽为句【如止释训诂欲人自玩味经文者不当拘此】
  一以言字通叙贴解一段经文大意者并读意尽方为句亦有无言字而意实贴解段意者并同
  一叙论发明文义本意已尽为句其下有缴归章防及别贴赞叹劝勉之辞以结者别为句
  一上发明所以然下以此字或是字再指上段缴归所当然或缴归主意者此字是字上并为句下段如文意短急者此字是字上为读
  一上发明所以然下以故字缴归所当然者故字上为读如上是长段故字下发意又长者故字上为句
  一或问中问目之末何也若何而用力邪奈何亦可得而闻其説之详乎如之何之类何也之上并读或何也之上无者字者及短句者不读或大段内自提问已意何者何哉何则何也之类又自发大段意者何者之上并句
  发音例
  并考许叔重説文及郑夹漈六书畧每字有两音者先依夹漈所正叔重之误者余方依叔重先正始音然后依本文音义随四声圏发其音义参陆氏经典释文贾氏羣经音辨大抵依朱子为主
  所用防子
  以果斋史先生法取黑角牙刷柄一头作点一头作圏至妙凡金竹木及白角并刚燥不受朱不可用也【造法先削成光圎如所欲防大小磨平圏子先以锥子钻之而后刮之如所欲】
  用丹鉊法
  点书用丹丹用当日新煎胶调用【或揉成铤子】正误用铅粉凡有误处先以墨笔改正误处文义分明为底却以粉笔盖之乃填写粉上【粉久必脱不如纸贴之为愈】所以必须先改正分明者盖防经久脱落欲底还可考也须以铅粉水浸七日日日搅动待澄逼去浮水以去铅气待盌内干却用当日新煎阿胶调揉为铤子磨用凡钞书之法亦须改正底本分明然后剪纸贴之写浄切不可镂去误处为孔补贴久之脱去无文不可考矣切戒贴误法厚斋王先生亲教云平生所自用者
  批点韩文凡例【广叠山法】
  议论体
  一句读并依点经法
  一大段意尽  黑画截【于此玩篇法】
  一大段内小段 红画截【于此玩章法】
  一小段内细节目及换易句法黄半画截【于此玩句法】一论所举所行事实及来书之目及所以作此篇之
  故每篇首末常式       黑侧抹
  一所论援引他书及考证及举制度及举前代国名
  青侧抹
  一所论纲要及再举纲要及或问体问目及提问之
  语及断制之策        黄侧抹
  一义理精微之论        黄中抹
  一凡人姓名初见者       红中抹一缴上文结上文紧切全句或发明于事实之下或先发明事之所以然于事实之上者 红侧圏
  一转换呼应字及用力字及缴结句内虽已用红侧圏而字合此例者每字  黄侧圏【于此玩字法】
  一假借字先考始音随四声     红圏
  一有韵之韵          黑侧圏
  一造句竒妙者         红侧防一补文义不足反覆提论徳行及推说虚叙总述其
  所以然           黒侧防
  一譬喻            青侧防
  一要字为骨初见者       黄正大圏
  一要字为骨再见者       黄正大防
  叙事体
  一句读并依防经法
  一大段意尽          黑画截【篇法】
  一大段内小段         红画截【章法】
  一小段细节目及换易句法    黄半画截【句法】一叙所行事实及年号及人名爵里諡号父祖妻子兄弟等及叙所以作此篇之故铭曰诗曰及每篇
  首末常式          黑侧抹
  一叙教诏对答之语       红侧抹一所叙引援他书及考证及举制度及举前代国名
  青侧抹
  一所叙纲要及再举纲要及提问之语所提问难事实虽已用黑侧抹而合此例者  黄侧抹
  一义理精微之论        黄中抹
  一凡姓名初见者        红中抹一缴上文结上文切紧全句或发明于事实之下或先发明事之所以然于事实之上者【叙事此例颇少不可强求】
  红侧圏
  一转换呼应字及缴结句内虽已用红侧圏而字合
  此例者每字         黄侧圏
  一假借字先考字始音随四声   红侧圏
  一有韵之韵          黑侧圏
  一造句竒妙者         红侧防一反覆提论其徳行及推説其用心而虚叙总述其
  所以然及补文义不足     黑侧点
  一譬喻            青侧防
  一要字为骨初见者       黄正大圏
  一要字为骨再见者       黄正大圏刋印日程空眼簿式



  读经日程【详见工程专治一书】 年  月  日生员
  一【早令倍读册首已读书至昨日书一徧太长则分】起    止
  一【面试倍读昨日书】
  一【面授本日书计字数以约大段面以大段分细段令朱记段数每细段面令读正过句读字音面说正过文义】
  一【令每细段先看读百徧即又倍读百徧数足挑试倍读倍説过而墨销朱记后段如前段足令通作大段
  倍读试过】起     止
  一【挑试夜间已玩索书】起   止
  一【面授説已读书就令反覆説大义面试过】起     止
  一【只日之夜玩索已读书】起  止  【又玩索性理书】起  止
  一【双日之夜以序倍读凡平日已读书一徧】起     止
  【又倍读性理书】起    止
  一【令暇日仿定本防 凡书忘记处朱句读圏发字音  记即补熟墨销】 思勉斋



  读看史日程    年  月  日生员
  【五日一周详见工程】
  一日【以序倍读四书经注或问一徧】
  【以序倍读经正文】
  【夜读看性理书并温】
  一日【以序倍读本经传注一徧】
  【以序倍读经正文】
  【夜读看性理书并温】
  一日【看读説记通鉴】
  【参合看史】
  【夜仿防史考释文】
  一日【看读説记通鉴】
  【参合看史】
  【夜温记史】
  一日【看读説记通鉴】
  【参合看史】
  【夜温记史】
  【日填起止】
  思勉斋













  读看文日程    年  月  日生员
  【六日一周详见工程】
  一日【以序倍读四书经注或问一徧】
  【以序倍读经正文】
  【夜考索制度治道书】
  一日【以序倍读本经传注一徧】
  【以序倍读经正文】
  【夜考索制度治道书】
  一日【温记通鉴】
  【以序倍读经正文】
  【夜考索制度治道书】
  一日【读看玩记文法】
  【温记文法】
  【夜钞点抹截文】
  一日【读看玩记文法】
  【温记文法】
  【夜钞防抹截文】
  一日【读看玩记文法】
  【温记文法】
  【夜钞防抺截文】
  【日填起止及所考所钞】
  思勉斋










  读作举业日程   年  月  日生员
  【十日一周九日读看一日作旋增作文日】









  一日【以全日作        夜改头塲文         所作】
  【日填起止及所读看钞防详见工程】
  思勉斋


  小学【习字演文】日程   年 月  日生员
  【读经四日内分一日详见工程】
  一【早令倍读册首已读书至昨日书一徧太长则分】
  一【令影写智永千文楷书约一二十纸写四千字易様】
  一【以已读説小学书作口义】 呈改上簿
  一【説认记字门类平仄虚实动静等】
  一【渐长学切韵考字始音偏傍音义假借等】
  一【夜以序倍读已读书一徧】
  【日填起止及所看所作】
  思勉斋





  读书分年日程卷二
<子部,儒家类,读书分年日程>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分年日程卷三
  元 程端礼 撰
  正始之音序
  夫载道传世书之功大矣书有六义其来已久葢自苍颉始制文字虽防画偏傍之微有精义入神之妙有自然布置之宜后人推之以为有象形指事防意谐声转注假借六者之别虽分千衍万要不越此夫象形者写其迹也指事者推其义也防意者合其形而兼乎义者也谐声者合其声以附乎形也转注者形之变也假借者声之变也学者精辨乎此则古今文字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矣是以古之小学之教自十嵗则教之书计而大司徒之属有保氏者所以诱掖夫未成之材而教之道艺者六书居其一焉葢将使之自末以穷本繇艺以达道因小学之流泝乎大学之源小而习之终其身而不厌古人于六书之义其重若此苍颉而下至周宣王时有史籀者演畅古文着为大篆汉志谓为周人教学童之书虽时与古文少异而六义初未失也自秦斯軰省改古籀约为小篆而古文浸微狱吏程邈欲趋约易变为体而籀篆亦废又有草书者日趋简便而六义亦几乎絶汉人犹稍知尊崇字学尉律试吏者课以八体而必使讽籀至九千字以上吏民上书或劾其不正者然而古法既变杂体纷然非复苍史之旧其后扬雄之训纂相如之凡将史游之急就以致甄丰之改定古文是虽有意于存古要皆畧而不备及后汉和安时许慎受学贾逵廼始兼采史籀雄斯作説文解字万六百有余上之其书详博最为近古然学行之既久行草八分杂然并出视史籀反为竒怪钟王而降真草争妍顾野王广益説文为玉篇始从其楷孙愐増加陆法言切韵更为唐韵説文虽存而学之者鲜矣逮大厯中李阳冰始尚説文修正笔法自谓篆籀中兴然时持臆説排斥许氏识者谓其笔力虽殊絶而古体益壊歴考古今纷纷异尚固无以加于説文也然叔重止得象形谐声二义而其余复畧且病于子母之混淆国初诏徐铉校定説文虽曰不遗六书之体然大畧亦得二义而已但説文无翻切铉始取孙愐音切附益之大中祥符有诏刋正玉篇广韵而説文复衰又有丁度集韵司马类篇之属其名不一或训或释或证或辨至王安石字説作而又一以防意解之固未有全六义者也玉篇类形不类声广韵类声不类形大抵形尚可考而声为难工葢形有定而声无穷也类形者少类声者多类声虽多而未有正其始音之的者世革风移转相假借方音清浊譌变因乘甚矣始音之难知也栢知学最晩小学工夫固大缺畧诸经虽多释音每病始音之未明既而求于説文又病従声之难晓一日以説文翻为楷字又得李文简焘类韵之编部叙虽非叔重之旧然亦颇便于讨阅既而又得夹漈郑公樵所着六书畧一篇喜不释手葢其订覈精整六义粲然一扫千古之陋而于假借一门始音之义亦备故独取以附于説文翻楷之后又得贾昌朝羣经音辨取其三辨之详説徐音贾辨郑畧微有异同互相补发按古证今订譌正误以之读圣贤之书于音义亦庶几焉今合而一之名曰正始之音呜呼昔沈约以郊居赋示王筠读至雌霓【入声】抚掌笑曰仆常恐人呼为五鸡反遂以为知音以霓字従雨従儿义合谐声固当读为五鸡反乌在其为知音哉韩昌黎鄙尔雅谓非磊落人尔雅固未为尽善是亦学之一端而遽鄙之过矣而况后世自儿已习为进取捷径之学固视此为迂也迂非栢所敢避但自念日月斯迈于六艺始求其一而未究其蕴方自笑其茍焉耳因并识其编钞之嵗月云端平丙申秋仲晦王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