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章大力先生稿
章大力先生稿
搃是搬演旧话。有如此题目。便于衬传记诸书。宜其有此三作也。高手何不并洗之。 【 艾千子】
文人好此病。大约有二故。一则正当道理不充足。借以支架躲闪。一则要訾慑天下庸陋耳目。然庸陋虽震而不敢宗。徒为老学所何摘。故不足为也。
行夏之 【 其三】
○臧文仲其 节
章世纯
见贤而不能举、君子之所为讥也、夫贤人而在下位、居其上者之□也、故君子有责于文仲也、且、人臣事君。身贤者贤乎。举贤者贤乎。□举贤者贤也。是故郑之子产。有不若予皮者矣。以为子产之贤。子皮将有之也。齐之管仲。有不若鲍叔者矣。以为管仲之贤。鲍叔将有之也。若夫鲁有柳下惠。是亦鲁之子产管仲矣。鲁有文仲。是亦可为惠之子皮鲍叔矣然文仲寔愧此二大夫也非独然也抑亦自愧其位也。贤者之于所贤。譬之草木。吾臭味也。是故近相亲也。远相致也岂以为民于心有不淂已焉耳俊民在野。而不能呼号同人。以为茅茹之拔其心淂无不计知乎即以为有不肖之意宜亦无所译之矣贤者之于国家。譬之同舟。期共济也。是故在前者吾推之。在后者吾则之岂以以为心于分有责焉耳飞鸿不宾。而不能扬于王廷。以为左右之助于责岂有可谢者乎即以为有负乘之羞宜亦可以加之矣且夫惠非无所见迹者也能使其言见信于邻国之君而谓无所闻于里巷之间无是理也贤而不举则无说以处惠文仲非知不足者也。□以一言□下御说之宜君不谓不能察乎朝夕之人无是理也知而不举则亦无说以自处盖惠之为人也。遗逸而不怨。阨穷而不□。即若是也文仲亦在其不怨不恨中矣惠之自言也。直道而不事人焉往而不三黜。即若是也文仲亦宜直道所不容者矣然则文卯其窃位者与。
窃位之诛甚严。其者与语气甚婉。直下判决。便少意味。委委折折。冷然刺入。愈松愈贤。极有体法文字。语意重在知字。尚擿抉未尽。
惟小讲不似余俱拔莘出群矣 【 耀星】
臧文仲
○君子义以 节
章世纯
君子之所以全德者、取数多矣、夫义立而德不孤、为有与也、君子所以博求其济者以此、且君子成德为行、不名一行、矜于一行、即与余行碍也、且矜于一行、即一行之利不全也、所贵君子居德之备矣、道有美而不可专恃、夫亦求事于其类焉耳、君子之备德、盖审其用矣、二者粹而不可为首、夫亦轻重而布已耳、夫大端不立、不可以责余理、本统不存、不可以求贲饰、苟为舍义、别有可以居要者哉、君子审于道术之大小、独守义以待事、其于行已之大方、诚为已具矣、顾有虑焉、义以自忍为道者也、裁物之过、不恩于物断情而行、与私为仇、用之失适、天下所不堪也、于行而出之之时、资于礼与孙以其事、然后至文有以悦、而动而有光矣、饮人以和、入义于人而人不觉矣、此所谓和顺乎道德者也、而君子之事几乎全、虽然、天下有义而不信者哉、有不信而成为义者哉、义以生信信以守义盖既义以为质、而信固在其中也、信立而义之分终、而君子之分亦终、天下之能事毕矣、盖理淂其朋、各有相增之数、物多可讲、遂见蕴藉之深、质有其文、具体也、刚而能柔、龙德也、即有他行、包于其际、亦何以加之也哉、杂而言之、义信者、君子之贞、礼孙者、君子之通、信固为功于义、而礼孙之功正不少也、夫情理公私不可淂其安者忠孝节烈。亦不可必其成。人情物意。不可淂而浃者。功名事业。亦不可淂而就。古之圣贤所以居身而广业。盖必有由矣。
文亦无他疵。只是满纸软语排调。不讲于古人错综古法耳。与名手言古尚如此。他复何论。 【 艾千子】
于书理毫不明白。尚云无伳疵。而与之论软论排。论错综古法。艾公可谓放流歠而问无齿决矣。
君子义
○知及之仁 三句
章世纯
德有其内外、而功几乎全矣、夫知仁内也、庄莅外也以是为厚其基可矣、或者非尽地乎、且道非一端而已也、有所至、则又有所未至者矣、所未至者、必论所已至而后及之、渐之进也、于其方也、于其将也、盖骤而语仁守。则冒昧而自坚故仁守之事。常论之于知及之后。骤而言庄莅。则虚于矜而寡寔。故庄莅之事。常计之于仁守之后。盖从前以言。未至者、皆已至者之所求也、而已至者、皆未至之所凭也、则庄莅之后。亦可以知矣。文质者、道之所以两行、知以精微处事、仁以宽厚居理、皆为质之所居、至于庄莅而德为有其隅矣、盖内之与外、非可专用也、有其两、道之所以不偏也本末者、事之所以一致、知以虚而居始、仁以寔而作成、即有取全之势、至于庄莅、而功已渐达矣、夫内之与外、非有两事也、淂其一、事之所以终始也、而从三者而计其优劣。知己不若仁之寔。庄愈不及知仁之要庄之于知仁也徒居于余以接乎物者也则二理之下也从事于三者而差其次第。知已至而后及仁。仁已至而后及庄庄莅之于知仁也本已足而有余以及末也则三累之上也而已至者常为未至者之基、则此何莫非基乎、盖自庄莅以溯之知仁、尽相本矣在前有已多之功者、在后为易尽之势、苟能乎此、固君子所以自考心木、然未至者常为已至者之所求、则此何无未至乎、盖自知仁以进之庄莅、尽相推矣、在后有可加之功者、在前非可止之势、守乎此、亦非君子所以自安也、夫庄莅不必在仁之外。而别之于外。以为仁之进境者。所以明临民不止治独也。且庄莅同出于知仁之中。而较之于内。以为庄亦非知仁之止境者。所以明修己尤在化民也。夫如是、而动不以礼、其可乎、
三层递及而未尽。须从实际做出虚步来。乃见老学高手。若只将已至未至空套子支吾。老童生无聊之策所必出。何意名宿。亦技止此乎。三者不可平排看。讲仁守。便是已知及之仁守。讲庄莅。便是已知及仁守之庄莅。逐节要包上文递下。将庄莅平排看。只是外边末节。从知及仁守统下。却是里面工夫足。说充淂到此虽似轻于知仁。然火候不到此。便有弊病。不可竟以内外平分也。
知及之
○动之不以 二句
章世纯
君子无宜民之术、而德受其疵矣、年礼之于民大矣、失之礼、求之民、民何由以应上乎哉、且君子之学、非徒以自为也、学必极乎天下而至乎黎庶、然后见所造之大、而收所成之实、故庄以莅之、此亦及物之端矣、然犹存之身也、离身而致之、其事将在乎四海之远、庄以莅之、此亦礼之端矣、然犹存身之礼也、聚事而文之、其道当极乎经纬之全、故将以生天下之心、而发幽隐之志、未有不用此者也、礼被之而民率之、身率之而性附之、天下之所以蒸蒸起也、国而无礼、则民所深微之志皆足以自匿其能为无情之法令束乎、而我终无由以着王事矣、且欲以和天下之气、而柔强梗之心、又木有不用此者也礼渐而俗成、俗成而情安、天下之所以墨墨化也、国而无礼、则民所自信之习、皆足以相拒其能为虚设之禁劝回子、而民终无以从王化矣、故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不着、则悖乱争斗淫僻之罪必繁、盖无恩必不能以相属、无义必不可以相守也、此其必然者也、而饮食衣服宫室之间无度、则僭越流靡怠慢之心必生、盖失微必成于着、失始必报于终、此亦其必然者也、然则虽有明主。能示之以身不喻之以意。盖上下之际无物焉居中以为之通其作之而不应也。岂足□□。虽有厚泽。能动其感而不能动其善。盖跂望之余无器焉循习以远于道则其知生而不知义也。又岂足善哉。夫民之不善、亦君子之不善也、无所辞责矣、
礼在知及仁守庄莅之后。是本身性情之治已毕。特举动条件不妥耳。此所以礼字不宜太深如中比也。恰又不是太关节不好。若说到君臣父子。是又是大纲纪所在。岂有知及仁守之后。如此大纲。都未整顿之理。此所以礼字不宜太粗如后比也。作文真难言矣哉。 【 艾千子】
艾评善矣。然看来中比病亦只坐粗。未尝夫之深也。其所以粗者。将礼看成一件仪文法令作用之物。本是外面粗迹。但知仁者不可不用以治世耳。不知在知及仁守庄莅后讲。则礼虽节文之微而动之之道却精。即知及仁守庄莅而动不以礼。其所谓未善者。不过不能化行俗美。至至善之治耳。亦不到悖乱匿拒之云也。
动之不
○动之不以 二句 【 其二】
章世纯
道欲尽善、不可略于动民之故矣、夫礼之用、以微动物者也、礼不足而所以动民者可知矣、徒恃德而往者、岂全数乎、且道而不足以至乎民者、则于已未余也、德有用而后弘、而事待末以全本、知仁君子天下以为可责也、而所以责之者且愈详矣、故虽能庄以莅下、天下犹不以宽也、莅之所加。已有映被于民之理。而吾且进而观其所为动。庄之所持。已有出入于礼之端。而吾即因而观其所为礼。长人者、民轶我能止之、民怠我能作之、盖有以操民之要、而所引连远也、有德以为之幽而无礼以为之明、则我无所掺以至于民其使嘿相喻乎。将必假于法制之用则与所存之本悖矣、长民者、我呼而天下应、我作而天下赴、盖有此与民之寔、而民凭依便也、徒使觌我之德、而不自觌其礼、则民无所依以仪于君其能空相拟乎将使入吾驱禁之中、则与其向德之心亦背矣、夫至德之世。其下有安利之教。而亦有道德之乐。知生矣亦复知义、能静矣亦复能动、事之相因而及、而情之所甚便者也、故知仁所莅之民其势固可以建乎以而竟跂而不至焉天下不以疵民风也哉大道之行其君有率屐之视。而其民亦有度数之守。睹于精因修于粗。范其道因习其数。此类之相推而至。而兼举之甚易者也。故知仁之主立于上则其势自当及乎此而竟不免中辍焉天下不以玷主德也哉唯礼教必不可已于国□以太古之俗。高持朴鄙。君子必以为非备化也。虽胥庭之主。敦于浑□君子必以为非全德也。而况乎末世之民也。
四书上礼字甚多。作文自当体认章旨。 【 艾千子】
须知此是极尽完备处。不是说治道要德又要礼。如道齐章所云也。
动之不 【 其二】
○季氏将伐颛臾
章世纯
志乎伐国者、君子之所恶也、夫代颛臾、季氏之心也、将欲损人以自封、其志为己恶也、故曰伐、明用众也、用众而以加小国、于义为不足也、曰季氏、明所由也、事不出于君、用众以成已之私、于义犹不足也、诸侯替。大夫强。自伐沈始。而外大夫有主兵者矣。自公子翚始。而内大夫有檀权者矣失而愈甚则有用国之兵。而以广已之封者。而季氏乃造谋于颛臾。夫四分公室。季氏取二焉。蕞尔鲁国。而专有其半。大夫之分。亦已足矣。犹求益乎大都耦国陪臣或凭焉。蒲圃之难而忧子其臣。盈而将覆。有其端矣可复增乎异时文子之取项也。公实在齐。而文子专其事。公是以止于齐则见利而忘其君也异时武子其与也。故季氏世济其恶者也。将袭是迹而动神明之祀。与附庸之贰。亦不能复图矣。而与其臣谋之。旦夕而计之。事未发而虑已深兵、未加而劫己见。古语冇之。兵莫惨于志。此其为志乎兵有者欤。而书句、季氏将伐颛臾、此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老境苍然。如酷吏引律令。不烦深文。数语立决。
○是社稷之臣也
章世纯
颛臾系之鲁、则以所系重矣、夫兵之所加者外也鲁之臣即鲁矣矣、□所内而不外者也、且君子之论、有临一国之义。有临一家之义。举天子以临诸侯。而诸侯有所不敢动。举诸侯以临大夫。而大夫有所不敢干。故颛臾之事、君子有以大其说而诎季氏之情、何也、以为一体鲁国也。先王世明德也。所以志不忘远也。其举以属也。所以广□封也。颛臾于鲁人民自有也政令自为也其别之则鲁之二也鲁有命能供也有役能从也其一之则鲁之私也二若体然所以佐焉耳私则郡县然与为隶焉耳然则社稷之臣也、而尚止为颛臾也乎哉、称天王之制。其义賖。言社稷之役。其义切賖义可以动君子。切义可以惧贪人。季氏虽强乎。社稷之属。恐非所可问也。
别之则二。一之则私。二句俊。賖义切义。四字杜撰。大力之文。美德俱见。 【 艾千子】
老辣无枝剩语。苐应体口气为佳。用强断便无意味。
○盖均无贫 三句
章世纯
审自全之道、而所当患者可知矣、夫国家苟无削亡之忧、斯亦可以止矣、而自均和安淂之、是岂非国家之先务乎、且为国家而不患贫寡也。非忘意于是也。吾之所欲淂者在此。而即求之于此。则其事不可几。而其势将有所及。夫事固有取道于此而收效于彼者效收于后而逆其本则有所由然之故理立于先而计其末则有必至于是之机彼不患贫寡者知其所由然之故者也贫非吾利也而何以不至于贫寡非吾利也。而何以不至于寡。倾非吾利也。而何以不至于倾。凡吾所深虑者。唯是日瘠日弱。以遂至于沦没。而有道于此。能使隙终不开。而衅永不作则杜其所由然也若夫已成之势则固非吾所淂辞矣其患不均不安也知其必至于是之机也能均矣。而均之所维者何若。能和矣。而和之所调者何若。能安矣。而安之所镇者何若。凡吾所要图者。唯是相守好。以战宁于无事。而有效于此。能使内乱不生。而外祸不至则要其所必至者也若夫徼幸之图则固非吾所可计矣老成瞻言百里常企始终而为之虑在今不求其益多。而后亦不至于益削。在今不求其有淂而后亦不至于有丧。唯以不生心于所无。而淂终保其所有则所以自全之术固深固矣帝王容保无疆亦合人己而共为图欲利吾家则并利异家以全吾家欲利吾国则兼利异国以全吾国唯欲彼此尽守其故常。而吾亦偏受其维持则所以自全之道亦弘大矣止于无贫无寡无倾。则取福之约者而既无贫无寡无倾。则固辞祸之甚者。而祸去乃福全也。而道始于均安。然则国家之所重。固不可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