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子抄释

  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释若守节便未必死守节而死不死矣】
  宣仁山陵时防吕汲公于陵下公曰国家养兵乃良策凡四方有警百姓皆不知先生曰相公岂不见景徳中事邪驱良民刺靣以至及士人葢有限之兵忽损三五千人将何自而补要知兵须是出于民可也【释虽武王归马放牛亦太早故武庚叛】
  霍光废昌邑其始乃光之罪当时不合立之只彼见是武帝孙担当不过须立之也此又与伊尹立太甲不同也伊尹知太甲必能思庸故放之桐三年当时汤既崩太丁未立而死外丙方二嵗仲壬方四嵗故须立太甲也太甲又有思庸之资若无是质伊尹亦不立也史记以孟子二年四年之言遂言汤崩六年之后太甲方立不知年只是嵗字顷吕望之曽问及此亦曽说与他后来又防礼见正廵狩问百年者益知书传亦称嵗为年二年之说纵别无可证理亦必然且防尚书分明说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又防王徂桐宫居忧三年终能思庸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可知凡文字理是后不必引证【释年作嵗是】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爲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释此在已】
  鲍若录第十六【伊川语】
  今语小人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然卒违道语君子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终不肯违道譬如牲牢之味君子曽尝之说与君子须増爱说与小人小人非不道好只是无増爱心其实只是未知味守死善道人非不知终不肯为者只是知之浅信之未笃【释笃信者好学】
  志不可不笃亦不可助长志不笃则忘废助长于文义上也但有益若于道理上助长反不得杜预云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氷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此数句煞好【释要在不言而行】
  问孔子对冉求曰其事也非政政与事何异曰闵子骞不肯为大夫曾晳不肯为陪臣皆知得此道理若子路冉求未能知此夫政出于国君冉求为季氏家臣只是家事安得为政当时季氏专政孔子因以明之或问季路冉求稍闻圣人之道何不知此曰当时陪臣执国命目见耳闻习熟为常都不知有君此言不足怪季氏问季路冉求可谓大臣与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然则从之者与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除却弑父与君皆为之【释当时由求亦大难】先生前日教某思君子和而不同某思之数日便觉胷次广阔其意味有不可以言述窃有一喻愿畱严听今有人焉久寓远方一日归故乡至中途适遇族兄者俱抵旅舍异居而食相视如途人彼岂知为族弟此亦岂知为族兄邪或告曰彼之子公之族兄某人也彼之子公之族弟某人也既而懽然相从无有二心向之心与今之心岂或异哉知与不知而已今学者茍知大本则视天下犹一家亦自然之理也先生曰此乃善喻也【释性本同善要人指防便亲切】
  邹柄本第十七【伊川语】
  诗大序孔子所为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小序国史所为非后世所能知也【释此序屡言之可知其难改也】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则未尽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焉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孔明必求其成而取刘璋圣人宁无成耳此不可为也若刘表子琮将为曹公所并取而兴刘氏可也【释当时刘璋亦有道义可处处而不从取之可也】
  孔明营五丈原宣王言无能为此伪言安一军耳兵自高地来可胜宣王尝自观五丈原非【非一作曰言】此地不可据英雄欺人不可尽信【释兵家言多视不胜犹胜】
  荀爽从董卓辟逊迹避祸君子亦有之然圣人明哲保身亦不至转身不得处如杨子投閤失之也荀爽自度其材能兴汉室乎起而图之可也知不是而强图之非也【释爽岂天民】
  西汉儒者有风度惟董仲舒毛苌扬雄苌解经未必皆当然味其言大槩然矣【释毛诗多依大小序故得多】
  东汉赵苞为邉郡守虏夺其母招以城降苞遽战而杀其母非也以君城降而求生其母固不可然亦当求生其母之方奈何遽战乎不得已身降之可也王陵母在楚而使汉楚质以招陵陵降可也徐庶得之矣【释庶见防于其先故难及】
  先生云吾四十岁以前诵读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覆防绎六十以后著书【释此却与志学次第异矣】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释心体无穷也】
  先生在经筵时上服药即日就医官问动止天子方幼建言选宫人四十以上者侍左右所以远纷华养心性【释经筵不止口说容观必如正叔志可】
  韩文不可漫观晩年所见尤高【释心在于文久亦精深杂念去也】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释四端以信而行】
  圣人无优劣有则非圣人也【释孔子伊惠亦有不同】
  杨大隠本第十八【伊川语】
  君子之学在于意必固我既亡之后而复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学之至也【释此言不极太速乎】
  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亦可以入道荀子曰真积力久则入杜预曰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神将通之非神之力也精神之极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道而荀子管子杜预初不能及此【释三子各就其所见处通也】闻见之知非徳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释徳性之知亦或假见闻但不恃焉耳】
  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食言语去就死生小大之势一也故君子之学自微而显自小而彰易曰闲邪存其诚闲邪则诚自存而闲其邪者乃在于言语饮食进退与人交接之际而已矣【释下学即上达洒扫应对便是穷神知化】
  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释权与功名皆在外者故有害】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释君臣各有体】
  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欲曰思而已矣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曽子之省窒欲之道也【释学问根源只在窒欲】
  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内而求于外以文为主者是也学也者使人求于本也不求于本而求于末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本而求于末考详畧采同异者是也是二者皆无益于身君子弗学【释内本之学其有所见者乎】
  墨子之徳至矣而君子弗学也以其舍正道而之他也相如太史迁之才至矣而君子弗贵也以所谓学者非学也【释君子之学贵贞而徳】
  君子不欲才过徳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才过徳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释实胜善也】或问顔子在陋巷而不改其乐与贫贱而在陋巷者何以异乎曰贫贱而在陋巷者处富贵则失乎本心顔子在陋巷犹是处富贵犹是【释顔子惟一耳】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矣言不贵多贵于当而已矣政不贵详贵于顺而已矣【释穷理为难】
  意必固我既亡之后必有事焉此学者所宜尽心也夜气之所存良知也良能也茍扩而充之化旦昼之所害为夜气之所存然后可以至于圣人【释清明在躬即有事】
  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知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释如此求索则圣人在目前矣】
  人之生也小则好驰骋弋猎犬则好建立功名此皆血气之盛使之然故耳其衰也则有不足之色其病也则有可怜之言夫人之性至大矣而为形气之所役使而不自知哀哉【释役使亦系习】
  吾未见啬于财而能为善者也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者也【释善不过义与实耳】
  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思而有所得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释渐进则渐妙】
  无好学之志则虽有圣人复出亦无益矣然圣人在上而民多善者以涵泳其教化深且远也习闻之久也【释中人被化则多从耳】
  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所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义也【释得师不信亦难】
  徳盛者言传文盛者言亦传【释传一也但不同耳】
  名数之学君子学之而不以为本也言语有序君子知之而不以为始也【释外者非内也后者非先也】
  学以知为本取友次之行次之言次之【释此中庸思知人知天之序】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释仁诚至矣】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释此大小之效也】
  自夸者近刑自喜者不进自大者去道远【释未之思耳】使人有道不疑而已使夫人有心害我邪虽疑不足以化其心使夫人无心害我邪疑则己德内损人怨外生故不疑则两得之矣疑则两失之矣而未有多疑能为君子者也【释疑人者疑己也】







  二程子抄释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子抄释卷七
  明 吕柟 编
  朱光庭录第十九
  性静者可以爲学【释性动者习静亦可学】
  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淳 释能知者必能飬】
  得意则可以忘言然无言又不见其意【正 释此有为而发】心得之然后可以爲己物【淳 释心得须自验】
  黙而识之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善问者斯可矣【释黙识亦深程子看大浅】
  学始于不欺闇室【释过此坦然行矣】
  学者多蔽于解释注疏不须用功深【释始学亦难免解释既喻矣即当超然也】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释不定亦系未勇】
  神也者妙万物而爲言若上竿弄瓶至于斵轮诚至则不可得而知上竿初习数尺而后至于百尺习化其高矧圣人诚至之事岂可得而知【淳 释习熟自化】
  士大夫必建家庙庙必东向其位取地洁不喧处设席坐位皆如事生以太祖靣东左昭右穆而已男女异位盖姑妇生无共坐也姑妇之位亦同太祖之设其主皆刻木牌取生前行第或衘位而已妇各从夫每月告朔茶酒四时春以寒食夏以端午秋以重阳冬以长至此时祭也每祭讫则藏主于北壁夹室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礼祭之饮食则称家有无祭器坐席皆不可杂用庙门非祭则严扃之童孩奴妾皆不可使防而近也【释此礼甚近人情与卜吉冬至祭始祖等说又异】凡说婚姻男女多言东东取生育之意人君多言南凶丧多言北又有各就其国所有而言者如周诗多言南【释音出隂阳自然之义】
  彼之事是则吾当师之彼之事非是则吾又何校焉是以君子未尝校也【伯淳 释是非皆不可尤人】
  知性善以忠信爲本此先立其大者【伯淳 释惟此忠信为难】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周茂叔谓荀子元不识诚伯淳曰既诚矣心焉用养故荀子不知诚【释诚有二用荀言亦可取故大学言诚意中庸言诚身】
  陈渊拾遗第二十
  孔子生而知之者自十五以下事皆学而知之者所以教人也三十有所立四十能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未至命六十闻一以知百耳顺心通也凡人闻一言则滞于一言一事则滞于一事不能贯通耳顺者闻言则喻无所不通七十从心然后至于命【释孔子实如此用功来非但爲教人也】孔子之见南子礼当见之也南子之欲见孔子亦其善心也圣人岂得而拒之子路不悦故夫子陈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言使我至此者天命也【释矢作陈解是】
  李叅录第二十一
  汉之儒者所以从学者数百人非惟风俗亦皆笃行君子也晋人高尚不足道矣【释惟笃实能格人心】
  质夫曰尽心知性佛亦有至此者存心养性佛本不至此先生曰尽心知性不假存养其惟圣人乎【释佛之尽心知性与吾儒异耳】
  冯理拾遗第二十二
  春秋书灾异葢非偶然不云霜陨而云陨霜不云夷伯之庙震而云震夷伯之庙分明是有意于人也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胜则天不爲灾人事不胜则天爲灾人事常随天理天变非应人事如祁寒暑天之常理然人气壮则不爲疾气羸弱则必有疾非天固欲爲害人事德不胜也如汉儒之学皆牵合附防不可信【释汉儒亦有大义在但指应太过致人不信】
  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凿若念得不熟与就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添一只脚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释后儒于易上或作或添卦者则于易之义恐未得也】
  月令尽是一部好书未易破他桞子厚破得他不是若春行赏秋行刑只是举大纲如此如云汤执中文王视民如伤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不成圣人各只有一事可称也且据一处言之耳又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不成冬日不得饮水夏日不得饮汤也【释看月令如看易卦随事立文耳】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之于命可也【释人事尽处命可立】
  罗从彦拾遗第二十三
  论语曾子有子弟子论譔所以知者唯曾子有子不名【伊川释恐论语亦曽有二子所记而其门人笔之耳】
  灌以降神禘之始也既灌而往者自始以至终皆无足观言鲁祭之非礼也不知者葢爲鲁讳如自此事而正之其于天下如指掌之易【伊川 释此解明实】
  胡安国家本第二十四
  明道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变化草木蕃不其恕乎【释欲学者照如此学忠恕】
  匹夫悍卒见难而能死者有之矣惟情欲之牵妻孥之爱断而不惑者鲜矣【释窒欲甚难耳】
  思虑不得至于苦【释苦则不能自得】
  人之多闻识却似药物须要博识是所切用也【释有切用处虽博识何寄然须种种辩别得声色臭味方可】
  爲天下安可求近効才计较着利害便不是【释除是有仁智心者方能为】
  程子与侯仲良语及牛李事因言温公在朝欲尽去元丰间人程子曰作新人才难变化人才易今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岂肯甘爲小人在君相变化如何耳若宰相用之爲君子孰不爲君子此等事教他们自做未必不胜如吾曹仲良曰若然则无绍圣间事也【尹子亲注云此段可疑 释此必有机括转移恐未可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