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诗经
-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第十七章
齐景公遣晏子南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遣晏子使寡人之国,几至矣。”左右曰:“晏子,天下之辩士也。与之议国家之边,则不如也。与之论往古之术,则不如也。王独可以与晏子坐,使有司束人过王,王问之,使言齐人善盗,故束之。是宜可以困之。”王曰:“善。”晏子至,即与之坐。图国之急务,辨当世之得失,再举再穷,王默然无以续语。居有间,束徒以过之。王曰:“何为者也?”有司对曰:“是齐人善盗,束而诣吏。”王欣然大笑曰:“齐乃冠带之国,辨士之化,固善盗乎?”晏子曰:“然。固取之。王不见夫江南之树乎?名橘,树之江北,则化为枳。何则?土地使然尔。夫子处齐之时,冠带而立,俨有伯夷之廉,今居楚而善盗,意土地化使然尔。王又何怪乎?”《诗》曰:“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第十八章
吴延陵季子游于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遂去。延陵季子立而望之,不见乃止。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第十九章
颜渊问于孔子曰:“渊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亦且可乎?”孔子曰:“善哉回也!夫贫而如富,其知足而无欲也。贱而如贵,其让而有礼也。无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终身无患难,其择言而出之也。若回者,其至乎!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
第二十章
齐景公出田,十有七日而不反。晏子乘而往。比至,衣冠不正。景公见而怪之曰:“夫子何遽乎?得无有急乎?”晏子对曰:“然,有急。国人皆以君为恶民所禽。臣闻之:鱼鳖厌深渊而就干浅,故得于钓网。禽兽深山而下于都泽,故得于田猎。今君出田十有七日而不反,不亦过乎?”景公曰:“不然。为宾客莫应待邪?则行人子牛在。为宗庙而不血食邪?则祝人太宰在。为狱不中邪?则大理子几在。为国家有余不足邪?则巫贤在。寡人有四子,犹有四肢也,而得代焉,不可患焉!”晏子曰:“然,人心有四肢而得代焉则善矣,令四肢无心,十有七日不死乎?”景公曰:“善哉言!”遂援晏子之手,与骖乘而归。若晏子者,可谓善谏者矣。
第二十一章
楚庄王将举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有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棰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其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楡,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楡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楚国不殆,而晋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第二十二章
晋平公之时,藏宝之台烧,士大夫闻者,皆趋车驰马救火。三日三夜,乃胜之。公子晏奉束帛而贺,曰:“甚善矣1”平公勃然作色曰:“珠玉之所藏也,国之重宝也,而天火之。士大夫皆趋车走马而救之,子独束帛而贺,何也?有说则生,无说则死。”公子晏曰:“何敢无说!臣闻之,王者藏于天下诸侯藏于百姓,农夫藏于囷庾,商贾藏于箧匮。今百姓乏于外,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口,虚耗而赋敛无已,收大半而藏之台,是以天火之。且臣闻之,昔者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是故汤诛之,为天下戮笑。今皇天降灾于藏台,是君之福也,而不自知变悟,亦恐君之为邻国笑矣。”公曰:“善!自今已往,请藏于百姓之间。”《诗》曰:“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第二十三章
魏文侯问里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里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独亡何也?”里克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骄则恣,恣则极。物疲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此夫差所以自丧于干遂。”《诗》曰:“天降丧乱,灭我立王。”
第二十四章
楚有士曰申鸣,治园以养父母,孝闻于楚。王召之,申鸣辞不往。其父曰:“王欲用汝,何谓辞之?”申鸣曰:“何舍为孝子,乃为王忠臣乎?”其父曰:“使汝有禄于国,有位于廷,汝乐而我不忧矣。我欲汝之仕也。”申鸣曰:“喏。”遂之朝受命,楚王以为左司马。其年遇白公之乱,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申鸣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天下之勇士也,今将兵,为之奈何?”石乞曰:“吾闻申鸣孝子也,使人谓申鸣曰:“子与我,则与子分楚国,不与我,则杀乃父。”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则父之子,今则君之臣,已不得为孝子矣,安得不为忠臣乎?”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焉。王归赏之,申鸣曰:“受君之禄,避君之难,非忠臣也。正君之法,以杀其父,又非孝子也。行不两全,名不两立,悲夫!若此而生,亦何以示天下之士哉!”遂自刎而死。《诗》曰:“进退惟谷。”
第二十五章
昔者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见。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矣。”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三十四世而亡。由此观之,圣人能知微矣。《诗》曰:“惟此圣人,瞻言百里。”
韩婴小传
《汉书·儒林传》云: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惟韩氏自传之。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此事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