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故训传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传】土治曰平,水治曰清。【笺】召伯营谢邑,相其原隰之宜,通其水泉之利,此功既成,宣王之心则安也。又刺今王臣无成功,而亦心安。
  
  《黍苗》五章,章四句。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也,尽心以事之。
  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传】兴也。阿然美貌,难然盛貌,有以利人也。【笺】隰中之桑,枝条阿阿然长美,其叶又茂盛,可以庇廕人。兴者,喻时贤人君子不用而野处,有覆养之德也。正以隰桑兴者,反求此义,则原上之桑枝叶不能然,以刺时小人在位,无德于民。既见君子,其乐如何。【传】思在野之君子,而得见其在位,喜乐无度。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传】沃,柔也。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传】幽,黑色也。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传】胶,固也。【笺】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笺】遐,远;谓,勤;臧,善也。我心爱此君子,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我心善此君子,又诚不能忘也。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隰桑》四章,章四句。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笺】申,姜姓之国也。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是谓幽后。孽,支庶也。宗,適子也。王不能治,己不正故也。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传】兴也。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笺】白华于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软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茅比于白华为脆。兴者,喻王取于申,申后礼仪备,任妃后之事,而更纳褒姒。褒姒为孽,将至灭国。之子之远,俾我独兮。【笺】之子,斥幽王也。俾,使也。王之远外我,不复答耦我,意欲使我独也。老而无子曰独。后褒姒谮申后之子宜咎,宜咎奔申。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传】英英,白云貌。露亦有云,言天地之气,无微不著,无不覆养。【笺】白云下露,养彼可以为菅之茅,使与白华之菅相乱易,犹天下妖气生褒姒,使申后见黜。天步艰难,之子不犹。【传】步,行;犹,可也。【笺】犹,图也。天生此艰难之妖久矣,王不图其变之所由尔。昔夏之衰,有二龙之妖,卜藏其(“斄”下为“水”),周厉王发而观之,化为玄鼋,童女遇之,当宣王时而生女,惧而弃之,后褒人有献而入之幽王,幽王嬖之,是谓褒姒。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传】滮,流貌。【笺】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丰镐之间水北流。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笺】硕,大也。妖大之人,谓褒姒也。申后见黜,褒姒之所为,故忧伤而念之。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传】卬,我;烘,燎也。煁,(左“火”右“圭”)灶也。桑薪,宜以养人者也。【笺】人之樵取彼桑薪,宜以炊饔饎之爨,以养食人。桑薪,薪之善者也。我反以燎于(左“火”右“圭”)灶,用炤事物而已。喻王始以礼取申后,礼仪备,今反黜之,使为卑贱之事,亦犹是。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传】有诸宫中,必形见于外。【笺】王失礼于内,而下国闻知而化之,王弗能治,如鸣鼓钟于宫中,而欲外人不闻,亦不可止。念子懆懆,视我迈迈。【传】迈迈,不说也。【笺】此言申后之忠于王也,念之懆懆然,欲谏正之,王反不说于其所言。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传】鹙,秃鹙也。【笺】鹙也、鹤也,皆以鱼为美食者也。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鹤洁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近恶而远善。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笺】戢,敛也。敛左翼者,谓右掩左也。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阴阳相下之义也。夫妇之道,亦以礼义相下,以成家道。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笺】良,善也。王无答耦己之善意,而变移其心志,令我怨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传】扁扁,乘石貌。王乘车履石。【笺】王后出入之礼与王同,其行登车亦履石,申后始时亦然,今也黜而卑贱。之子之远,俾我疷兮。【传】疷,病也。【笺】王之远外我,欲使我困病。
  
  《白华》八章,章四句。
  
  《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笺】微臣,谓士也。古者卿大夫出行,士为末介。士之禄薄,或困乏于资财,则当赒赡之。幽王之时国乱,礼废恩薄,大不念小,尊不恤贱,故本其乱而刺之。
  绵蛮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传】兴也。绵蛮,小鸟貌。丘阿,曲阿也。鸟止于阿,人止于仁。【笺】止,谓飞行所止托也。兴者,小鸟知止于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托息焉,喻小臣择卿大夫有仁厚之德者而依属焉。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笺】在国依属于卿大夫之仁者,至于为末介从而行,道路远矣,我罢劳则卿大夫之恩宜如何乎?渴则予之饮,饥则予之食,事未至则豫教之,临事则诲之,车败则命后车载之。后车,倅车也。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笺】丘隅,丘角也。岂敢惮行?畏不能趋。【笺】惮,难也。我罢劳,车又败,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笺】丘侧,丘旁也。岂敢惮行?畏不能极。【笺】极,至也。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三章,章八句。
  
  《瓠叶》,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笺】牛羊豕为牲,系养者曰牢,熟曰饔,腥曰饩,生曰牵。不肯用者,自养厚而薄于宾客。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传】幡幡,瓠叶貌。庶人之菜也。【笺】亨,熟也。熟瓠叶者,以为饮酒之葅也。此君子谓庶人之有贤行者也。其农功毕,乃为酒浆,以合朋友习礼江道艺也。酒既成,先与父兄亨瓠叶而饮之,所以急和亲亲也。饮酒而曰尝者,以其为之主于宾客,宾客则加之以羞。《易 兑 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传】毛曰炮,加火曰燔。献,奏也。【笺】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字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有兔白首者,兔之小者也。炮之燔之者,将以为饮酒之羞也。饮酒之礼,既奏酒于宾,乃荐羞。每酌言言者,礼不下庶人,庶人依士礼,立宾主为酌名。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传】炕火曰炙。酢,报也。【笺】报者,宾既卒爵,洗而酌主人也。凡治兔之宜,鲜者毛炮之,柔者炙之,干者燔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传】酬,道饮也。【笺】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自饮,卒爵,复酌进宾,犹今俗之劝酒。
  
  《瓠叶》四章,章四句。
  
  《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在外,故作是诗也。【笺】荆,谓楚也。舒,舒鸠、舒鄝、舒庸之属。役,谓士卒也。
  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传】渐渐,山石高峻。【笺】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喻戎狄众强而无礼义,不可得而伐也。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理长远,邦域又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武人东征,不皇朝矣。【笺】武人,谓将率也。皇,王也。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役人罢病,必不能正荆舒,使之朝于王。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传】卒,竟;没,尽也。【笺】卒者,崔嵬也,谓山颠之末也。曷,何也。广阔之处,何时其可尽服。武人东征,不皇出矣。【笺】不能正之,令出使聘问于王。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传】豕,猪也。蹢,蹄也。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笺】烝,众也。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难禁制。四蹄皆白曰骇,则白蹄其尤躁疾者。今离其缯牧之处,与众豕涉入水之波涟矣。喻荆舒之人勇悍捷敏,其君犹白蹄之豕也,乃率民去礼义之安,而居乱亡之危。贱之,故比方于豕。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笺】将有大雨,征气先见于天,以言荆舒之叛萌渐,亦由王出也。豕既涉波,今又雨使之滂沱,疾王甚也。武人东征,不皇他矣。【笺】不能正之,令其守职,不干王命。
  
  《渐渐之石》三章,章六句。
  
  《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笺】师旅并起者,诸侯或出师,或出旅,以助王距戎与夷也。大夫将师出,见戎夷之侵周而闵之,今当其难,自伤近危亡。
  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传】兴也。苕,陵苕也,将落则黄。【笺】陵苕之华,紫赤而繁。兴者,陵苕之干喻如京师也,其华犹诸夏也,故或谓诸夏为诸华。华衰则黄,犹诸侯之师旅罢病将败,则京师孤弱。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笺】伤者,谓国日见侵削。
  
  苕之华,其叶青青。【传】华落叶青青然。【笺】京师以诸夏为障蔽,今陵苕之华衰而叶见青青然,喻诸侯微弱,而王之臣当出见也。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叶。自伤逢今世之难,忧闷之甚。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传】牂羊,牝羊也。坟,大也。罶,曲梁也,寡妇之笱也。牂羊坟首,言无是道也。三星在罶,言不可久也。【笺】无是道者,喻周已衰,求其复兴不可得也。不可久者,喻周将亡,如心星之光耀见于鱼笱之中,其去须臾也。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传】治日少而乱日多。【笺】今者士卒人人于晏早皆可以食矣,时饥馑,军兴乏少,无可以饱之者。
  
  《苕之华》三章,章四句。
  
  《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笺】用兵不息,军旅自岁始草生而出,至岁晚矣,何草而不黄乎 言草皆黄也。于是之间,将率何日不行乎?言常行,劳苦之甚。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传】言万民无不从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笺】玄,赤黑色。始春之时,草牙孽者将生必玄,于此时也,兵犹复行。无妻曰矜。从役者皆过时不得归,故谓之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笺】征夫,从役者也。古者师出不逾时,所以厚民之性也。今则草玄至于黄,黄至于玄,此岂非民乎?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传】兕、虎,野兽也。旷,空也。【笺】兕、虎,比战士也。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传】芃,小兽貌。栈车,役车也。【笺】狐草行草止,故以比栈车辇者。
  
  《何草不黄》四章,章四句。
  鱼藻之什十四篇,六十二章,三百二句。
  
  
  大雅 文王之什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笺】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传】在上,在民上也。於,叹辞。昭,见也。【笺】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见于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崩,谥曰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乃新在文王也。【笺】大王聿来胥宇而国于周,王迹起矣,而未有天命,至文王而受命。言新者,美之也。有周不显,帝命不时。【传】有周,周也。不显,显也。显,光也。不时,时也。时,是也。【笺】周之德不光明乎?光明矣。天命之不是乎?又是矣。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传】言文王升接天,下接人也。【笺】在,察也。文王能观知天意,顺其所为,从而行之。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传】亹亹,勉也。哉,载;侯,维也。本,本宗也。支,支子也。【笺】令,善;哉,始;侯,君也。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其善声闻日见称歌,无止时也。乃由能敷恩惠之施,以受命造始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適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传】不世显德乎也者,世禄也。【笺】凡周之士,谓其臣有光明之德者,亦得世世在位,重其功也。
  
  世之不显,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楨。【传】翼翼,恭敬。思,辞也。皇,天;桢,干也。【笺】犹,谋;思,愿也。周之臣既得世世光明,其为君之谋事忠敬翼翼然,又愿天多生贤人于此邦,此邦能生之,则是我周家干事之臣。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传】济济,多威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