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通考

  衣冠葬
  火葬
  塔葬
  义葬
  防葬
  祭墓
  卷八十七 葬考六
  杂志
  通论
  卷八十八 葬考七
  山陵一
  卷八十九 葬考八
  山陵二
  卷九十 葬考九
  山陵三
  卷九十一 葬考十
  山陵四
  卷九十二 葬考十一
  山陵五
  卷九十三 葬考十二
  山陵六
  卷九十四 葬考十三
  上陵
  卷九十五 丧具一
  掩【图】
  瑱
  幎目
  鬠笄【图】
  布巾【图】
  冒【图】
  质【图】
  杀【图】
  衾【图】
  紟【图】
  夷衾【图】
  绞【图】
  明衣【图】
  角枕
  角柶【图】
  燕几【图】
  握手【图】
  决【图】
  纩极【图】
  含贝【图】
  饭珠【图】
  玉柙
  浴槃【图】
  夷槃【图】
  夷牀【图】
  浴牀【图】
  驵圭【图】
  重【图】
  明旌【图】
  魂帛
  棺椁总
  棺
  桐棺
  柏棺
  梓棺
  谷棺
  樟棺
  松棺
  楸棺
  榆棺
  杂木棺
  瓦棺
  石棺
  玉棺
  铜棺
  革棺
  朱棺
  画棺
  布漆山
  椑【图】
  柩
  榇
  槥
  里棺
  鐕
  东园温明秘器
  凶门柏厯
  卷九十六 丧具二
  棺束
  椁
  木椁
  苇椁
  松椁
  柏椁
  杂木椁
  石椁
  铜椁
  裹椁
  夀蔵椁
  棺饰
  輁轴【图】
  龙輴【图】
  木车
  素车
  薻车
  駹车
  漆车
  祥车
  蜃车
  輲车
  遣车【图】
  鸾车
  皮车
  革车
  輼辌车
  容车
  鼈甲车
  凤皇车
  开辙车
  合辙车
  买道车
  送终车
  輀
  栁车【图】
  大升轝
  大轝【图】
  鹥辂
  香舆
  影舆
  葢舆
  钱舆
  五谷舆
  酒醢舆
  衣物舆
  庖牲舆
  墙
  帷
  荒【图】
  池
  振容
  褚
  纽
  齐
  戴
  鱼
  翣【图】
  披
  褕绞
  幕
  帟
  布帏
  珠节子
  竹格
  折【图】
  抗木【图】
  抗席【图】
  茵【图】
  引
  绋
  拨
  繂
  功布【图】
  纛【图】
  鹅毛纛
  旐
  茅【图】
  纸旛
  纸钱
  纸房子
  白鼓
  方相【图】
  魌头
  开路神
  卷九十七 丧具三
  明器
  明弓矢
  颂琴
  熬筐【图】
  苞【图】
  苇苞【图】
  筲【图】
  罋【图】
  甒【图】
  桁【图】
  瓦器
  俑
  桐人
  刍灵
  四神十二时
  涂车
  茅马
  木马
  看果
  赗方【图】
  遣防【图】
  衡
  笼
  荼
  苇 蒲
  蜃
  防榈褥
  黄肠题凑
  堲周
  铁帐
  铁盆 铁山
  铜斗
  灰隔
  卷九十八 丧具四
  碑【图】
  便房
  神道碑
  先莹碑
  御制碑
  御书碑
  碑额
  趺
  碑隂
  碣
  志石
  权厝志
  归祔志
  迁祔志
  志殡
  坟记
  墓记
  圹记
  墓甎文
  墓甎记
  穿中记
  墓识
  墓版
  窆石
  葢石
  卷九十九 丧具五
  墓铭
  圹铭
  埋铭
  石椁铭
  石塔铭
  墓表
  殡表
  石像
  石函
  石台
  石室
  石壁
  石祠
  石柱
  石阙
  石笋
  石镜
  华表
  瓴甓坛
  劵台
  墓图
  学堂 绣堂
  石刻画像礼器
  石人
  石兽
  卷一百 丧具六
  歴代品式
  本朝定制
  通论
  卷一百一 变礼一
  奔丧【闻丧附】
  卷一百二 变礼二
  并有丧
  卒于道
  他国遭丧
  卷一百三 变礼三
  嫁娶遭丧
  遭丧不祭
  卷一百四 变礼四
  丧不助祭【丧祭可与附】
  夫妇未昬服
  卷一百五 变礼五
  丧中冠子嫁女取妇【止备冠礼其昬嫁详违礼条】
  王侯初丧袭爵
  皇妃受册遭丧
  丧中上册寳
  葬不以时
  丧不相待
  金革夺情
  卷一百六 变礼六
  改葬
  父母不知存亡子行丧服
  卷一百七 变礼七
  亲柩被焚重行丧礼
  父母死亡失尸柩
  墓毁改服
  滴血验骨
  后母子服前母
  夫死受聘守志不再嫁
  贡举遭国丧
  卷一百八 丧制一
  古制
  选举制
  职官制
  武臣制
  轻丧给假
  丧禁
  卷一百九 丧制二 变古
  周末相沿之失
  汉文更制之失
  歴代夺情之失
  卷一百十 丧制三
  复古
  卷一百十一 丧制四 守礼上
  遵古服制
  卷一百十二 丧制五 守礼下
  夺情不起
  弹劾夺情
  卷一百十三 丧制六 过于礼
  不胜丧
  过期
  过毁
  轻丧解官
  不及礼【附】
  卷一百十四 丧制七 违礼一
  匿丧
  丧中昬嫁
  卷一百十五 丧制八 违礼二
  居丧释服
  丧中产子
  停丧不葬
  【附】葬不即塞
  丧中用乐
  卷一百十六 丧制九 违礼三
  丧中燕客
  孝帛
  异姓为后
  合葬前夫
  佛事
  避煞
  卷一百十七
  二氏礼
  异俗礼上
  卷一百十八
  异俗礼下
  卷一百十九
  庙制上
  卷一百二十
  庙制下






  读礼通考目录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一   刑部尚书徐干学撰
  丧期一
  表上
  干学案上古丧期无数中古圣人以亲踈定服术上杀下杀旁杀而别为再期期九月七月五月三月之丧有恩有理有节有权着于经礼卜子传之其后代有因革或重而轻或轻而重或古有而今省或前畧而后详其见于载纪者贞观之律开元政和之礼司马氏之书仪朱子之家礼以及明之集礼孝慈录防典称情立文各有其义顾分见于诸书考礼者卒难辨其同异乃仿国史之表列行排属经纬既具一举目而百世之典咸在庶防若网之在纲而车之执绥者然其于元独未之详何也元之丧礼无传仅见于典章一编列图凡六而为伯叔兄弟期不杖于姑姊妹则杖为适妇缌麻而为众妇大功当时议礼者不应若是之误葢未敢信故寜阙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右斩衰三年
  仪礼一十一条
  注疏七条
  戴德一条【以上第一格平行查之】
  唐律一条【第二格平行查之】

  宋政和礼一条【见第四格妇为舅小注】家礼一条【第六格平行查之】
  明孝慈録一十三条【第八格平行查之后仿此】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右齐衰三年
  仪礼四条
  礼记四条
  注防四条
  戴德四条
  唐律二条
  宋制二条
  明制二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右杖期
  仪礼四条
  注防四条【子为嫁母附见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注】
  明制二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右不杖期
  仪礼二十二条
  注疏十条【为姑在室为姊妹在室为女子在室三条附见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小注】唐律一条
  宋制三条
  明制四条【为适长子并入为众子下】









  右齐衰五月
  唐制二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一>








  右齐衰三月
  仪礼一十一条
  注防二条
  开元礼一条



  读礼通考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二    刑部尚书徐干学撰丧期二
  表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右成人大功九月
  仪礼一十五条
  丧服小记一条
  丧服传一条
  唐律一条
  开元礼五条
  政和礼三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右殇小功五月
  仪礼一十一条
  唐制一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二>








  右成人小功五月
  仪礼一十三条
  唐律三条【为舅从仪礼从母分出】
  显庆礼一条
  开元礼五条
  政和礼二条

  读礼通考卷二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三    刑部尚书徐干学撰丧期三
  表下
  干学案仪礼大功小功殇服序于成人服之前惟缌麻杂叙今考开元政和礼皆分章各叙较便稽览且唐宋又有増益之殇服势难杂序矣其仪礼原序仍以次第识于下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杨信斋仪礼图
  干学案歴代丧服之制列之为表而悟古今之变焉先王之制礼也将以立大防明大分别嫌明微其指逺故用意不厌深眇其虑周故条章不厌繁曲于是有贵贵之制天子诸侯絶旁期大夫降是也有严父之训父在不为母三年是也有尊统之制父为长子三年大夫不降其宗子是也有从一之制妇人不二斩是也有辨分之制庶公子厌降其所生母是也有示别之制嫂叔无服是也载在仪礼学士之唐宋以还代有损益至明太祖定为孝慈録而古制一变葢后世之人情薄矣救薄莫若以厚明祖之谕羣臣曰人情之变无穷而礼为适变之宜人心之所安即天理之所在岂非救薄以厚之道哉由是加母之服上齐于父使普天率土人人得伸其三年之爱而庶子亦遂其私焉子之事母既同于父则子妇之事舅姑亦当同于子由是制舅姑之服使同于子而家道益以严配偶益以重其他诸服多所更定大约縁此为准夫岂求异于古亦曰适其宜而已夫父母犹天地也事地不敢同于天者义也报地不可异于天者恩也先王欲裁夫情之不可过者而协之于中故义胜恩后王欲引夫情之不及者而进之于厚故恩胜义二者虽殊其归一也若夫三殇之服自古相沿不废朱子为家礼则略之而赘其例于末云凡为殇服者降一等明初编集礼及令皆仍古制至孝慈録乃尽省焉夫殇者伤也人之丧其子女不患乎不哀而婴孺为尤甚羣从旁亲则有恝视如路人者矣圣人降其礼而定为适中之节令用吾情者有所限制明祖之意葢以为俗之敝也为成人制服或不能尽同乎古而惟殇之察抑末也苟循古人之轨迹而不得其精微不若去之而専其爱于所重亦犹夫朱子之略之矣
  本朝创制宪章百王独于丧服一由其旧有防哉爰録信斋杨氏仪礼诸图列于今律之前俾后之览者得以考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读礼通考,卷三>









  案不杖期章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曰父母长子君服斩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注云此为君矣而有父若祖之丧者谓始封之君也若是继体则其父若祖有废疾不立今君受国于曽祖疏曰郑意以父祖废疾必以今君受国于曽祖不敢受国于祖者若今君受国于祖祖薨则羣臣为之斩何得从服期故郑以新君受国于曽祖赵商问已为诸侯父有废疾不任国政不任丧事而为其祖服制度之宜年

  月之断云何荅云父卒为祖后者三年斩何疑商又问父卒为祖后者三年已闻命矣所问者父在为祖如何欲言三年则父在欲言期复无主斩杖之宜主丧之制未知所定荅曰天子诸侯之丧皆斩衰无期朱先生因言孙为祖承重顷在朝检此条不见后归家检仪礼疏説得甚详正与今日之事一般乃知书多看不辨旧来有明经科便有人去读这般书注疏都读过自王介甫新经出废明经学究科人更不读书卒有礼文之变更无人晓得为害不细














  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姑姊妹报不杖期曰何以期也为其无祭主故也疏曰无主后者人之所哀怜不忍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