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礼记礼器》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
  
  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
  
  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
  
  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持,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
  
  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
  
  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鼏,樿杓。此以素为贵也。
  
  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此之谓也,盖言称也。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梲,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乐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摲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周坐尸,诏侑武力,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槁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
  
  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
  
  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于堂,为祊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
  
  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
  
  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
  
  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礼记郊特牲》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
  
  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
  
  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
  
  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钖,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
  
  君之南乡,荅阳之义也。臣之北面,荅君也。
  
  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荅己也。
  
  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
  
  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
  
  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