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礼经
- 礼经本义
礼经本义
寄公为所寓
【寄公谓诸侯失国而寓于他国者也既受所寓国君之惠因为之服传曰寄公失地之君也为所寓服齐衰三月言与民同也郑康成曰诸侯五月而而服齐衰三月者三月而藏其服至又更服之既而除之愚按为所寓之君服恐当五月 又按郝仲舆谓先王盛世何得有寄公此盖衰世之礼其説近是而未尽也盖封建肇于黄农厯唐虞夏商治乱不一故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至周初止千八百国而已则其间失国而为寄公者必多而寄公为所寓之君服其由来旧矣周之制礼非用于一时寄公为所寓之君服既合于理而可为衰世用先王固宜存之于经而不削也】
丈夫妇人为宗子宗子之母妻
【丈夫妇人统举五属之外同宗之男女而言也传曰为宗子何以服齐衰三月也尊祖也尊祖故敬宗敬宗者尊祖之义也愚按大宗至尊五属之外皆服齐衰三月其在五服中者亦不当以功缌之服服之故无问大功小功缌麻皆服齐衰但缌麻之亲则服齐衰三月而除与五属之外同若大功小功之亲则既服齐衰三月乃受以大功小功之衰以足其月数而止则此条中当有齐衰九月五月三月之服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俱无家礼有防典今律文亦无】
为旧君君之母妻
【传曰仕焉而已者为旧君服齐衰三月言与民同也敖君善曰此尝仕矣今致仕在国宜异于民乃亦齐衰三月者盖不在其位则不宜服斩以同于现为臣者而臣于君又无期服故但齐衰三月而不嫌其与民同也然又为小君服则亦异于民矣愚按此亦宜齐衰五月 南齐建元二年皇太子妃薨前宫臣疑所服左仆射王俭议宜依礼为旧君妻齐衰三月从之】
庶人为国君
【此庶人兼在官在家之男子妇人言之也旧説服齐衰三月愚按亦宜五月】
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国君
【大夫在位则与长子俱为君服斩而妻服期今大夫去位而在外则其妻子之在国者即同于庶人为国君之服旧説以为服齐衰三月而愚意以为当五月也 徐原一曰已上三条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曾祖父母
【曾重也谓祖之上更有祖也旧説服齐衰三月汉魏至隋因之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修礼官魏征令狐徳棻等请增为齐衰五月诏从之开元礼迄今律文俱因其制 按先儒谓论服之本制至亲以期断则父母本期祖父母本大功曾祖父母本小功髙祖父母本缌今父母以恩而加隆为三年祖加至期则曾祖宜加大功髙祖宜加小功然大功小功系旁亲之服不可以加至尊故曾髙二祖俱加至齐衰而曾祖父母减五月为三月者盖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髙曾父母服至三月无可复减故亦不复减也然恩之隆杀服之轻重以曾祖儗髙祖当有差等则唐太宗之增曾祖为五月虽圣人复起弗可改也已】
大夫为宗子
【传曰大夫不敢降其宗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旧君
【传曰大夫以道去君而未絶者服齐衰三月言与民同也 徐原一曰礼于旧君之服有三其一仕焉而已身离朝宁者前章为旧君君之君妻是也其一以道去君身违宗国者此章为旧君是也其一臣谊已絶出居他邦或改事新主者前章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国是也礼臣于君当服斩乃君降而服齐甚至身有不服者由其恩有浅深也仕焉而已者虽身犹在国较之居官食禄者其恩已轻故降而服齐犹以君臣义重而并服其母妻也以道去君者虽义犹未絶较之致仕家居者其恩更轻故但服其君而不服其母妻也出居他邦者虽恩义已絶而妻子之居本国者不可以无服故妻与长子行服而其身则不服也乃知去官从故官之品此后世之令不可以语周礼也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
【传曰大夫不敢降其祖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统于曾祖内】
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曾祖父母
【传曰何以服齐衰三月不敢降其祖也邓潜溪曰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私亲皆降唯祖曾髙父母不降为昆弟为父后者不降何也不足以二斩焉故得以全恩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同】右齐衰无受【凡十条附补记三条及疑经一条】畿内之民为天子【民亦兼庶人在官与在家之男女而言也旧説服齐衰三月愚意当服七月至既乃除之】内外宗嫁于庶人为国君【内外宗无服者按当服五月】髙祖父母【沈存中曰髙祖齐衰三月不特四世祖为然自四世以上凡逮事者皆当服齐衰三月髙祖盖通称耳愚按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亦如之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同】继父不同居者【此不同居谓幼尝同居而后不同居者也其原不同居者则无服説详杖期章继父同居条 吕氏坤曰万物一本母百可也父可二乎伯父仲父叔父季父谓伯仲叔季于我父也一本而同行者也犹嫌于父而诸之外祖父同尊而异姓者也虽称曰父而外之父没矣可继乎母縁父有父不縁母有也礼有继父圣人名之乎谬矣设母三嫁三从将三继父乎终始不同居则无服无服而父之可乎然则当以何称曰从母之夫曰姨夫姑之夫曰姑夫姊妹之夫曰姊妹夫则母再嫁之夫当曰母夫也亲不忘母尊不忘父不亦可乎愚按吕氏称母夫之説最允礼三夫无服则于母夫亦无然姑之子姨之子姊妹之子皆有服而再嫁之母为絶属而无服则于其子亦无服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同书仪无家礼集礼会典今律文俱有】 衰六升冠九升无受
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
【大功者其锻治之功粗大也】
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伤者也传曰何以大功也未成人也何以无受也丧成人者其文缛丧未成人者其文不缛故殇之绖不樛垂盖未成人也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嵗为下殇不满八嵗以下为无服之殇无服之殇以日易月以日易月之殇殇而无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未名则不哭也 按传其文缛谓节文烦数也不樛垂谓不绞其带之垂者以日易月谓以哭之日易服之月假令长子本服三年则哭之二十五日余子本服期则哭之十三日也殇而无服者如不饮酒不作乐之类】
叔父之长殇中殇
姑姊妹之长殇中殇
昆弟之长殇中殇
夫之昆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适孙之长殇中殇
大夫之庶子为适昆弟之长殇中殇
公为适子之长殇中殇
大夫为适子之长殇中殇
【此上九条子女子一条若成人则适子斩衰三年庶子女子子皆齐衰期年叔父至大夫之庶子为适昆弟六条若成人皆齐衰期年公为适子大夫为适子二条成人皆斩衰三年今以其殇故降在大功也】
其长殇皆九月缨绖其中殇七月不缨绖
【绖之有缨所以固绖犹如冠之有缨所以固冠也郑康成曰自大功已上绖有缨以一条绳为之小功已下绖无缨也】
右大功殇九月七月【凡九条 附补二条】天子为适子之长殇中殇 昆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丈夫冠而不为殇妇人笄而不为殇【男子有不俟二十而冠者冠则成人也女子十五许嫁笄而字之笄则成人也皆不为殇 袁氏准曰按家语男子十六而成童女子十四而化育此成人之大例也又按左传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然则十五十六可以为成人矣女七嵗男八嵗而堕齿此堕齿之大例也以是而处殇之义则七嵗至九嵗宜为下殇十嵗至十二宜为中殇十三至十五宜为长殇合古十六成人十五生子之义十九以下四嵗之差传文所记非经典也】凡臣不殇君子不殇父妻不殇夫【君父与夫皆至尊不得以未成人而降服也然父与夫有在殇之列者在传云国君十五而生子是固有年十四五而婚娶者矣律以传文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之文则父与夫皆有卒于殇之年者矣若如诸儒以男子冠而不为殇既冠昏不得复以殇服服之则凡有妻子者皆弗殇可也】宗子孤为殇大功衰小功衰皆三月亲则月算如邦人【徐原一曰大功衰小功衰者宗子成人死族人服之用齐衰今宗子而殇则服当降一等宗子服止三月无可降故不降其月数但降其衰制不用齐衰而用大功之衰小功之衰也期仍三月服之常也衣用功衰服之变也亲则月算如邦人者谓与宗子有期之亲者长殇大功衰九月中殇大功衰七月下殇小功衰五月有大功之亲者长殇中殇大功衰五月下殇小功衰三月有小功缌麻之亲者与五属之外同长殇中殇皆大功衰三月下殇皆小功衰三月也凡与宗子有大小功之亲者其宗子成人而死则于九月五月之中服齐衰三月余则服以本服也敖君善曰此言宗子孤而为殇其服乃如是若不孤则族人之亲尽者不为服而有亲者则或降或降而无服亦如邦人也】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丈夫冠而不为殇此殇年虽十九以下然已冠则为成人有为人父之道故得立后而族人为之后者即为之子故当以子为父服服之所谓子不殇父也旧説为殇者父之子而以兄之服服此殇徐伯鲁又以为后为为丧主皆非是】宗子为殇庶子弗为后也【徐原一曰庶子即宗子之弟言宗子殇庶子即为父后不另为宗子立后也然上文有为殇后之言者彼之所谓殇指已冠昏者而言此之所谓殇指未冠昏者而言已冠昏者得以立后未冠昏者不得立后也】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勿殇可也【此有功而弗殇者也邵国贤曰清之战童汪踦以战死鲁人问于孔子丧而勿殇是故有有功而勿殇有有徳而勿殇有封拜而勿殇其亦可也 徐原一曰礼有三殇之服汉晋迄元皆因之明初集礼一书亦仍其制至洪武七年改制孝慈録尽去殇服不载而本朝律文因之士大夫遭此变者既不可尽用成人之礼又不可竟安于无服不得已多依仿古礼行之焉】 衰七升冠十升无受
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九月者
【齐衰以上其绖皆不言缨而于此言之者因轻以见重且明有缨者之止于此也受犹承也凡天子诸侯卿大夫既虞士卒哭而受服受以小功衰者谓脱大功布衰裳而以小功布衰裳受之也即就也即葛谓脱麻绖带就葛绖带也三月而受衰葛九月而除之妇人异于男子者不葛带尔此章特着受月者承上章无受之后而着其别且明受衰之止于此也】
姑姊妹女子子适人者
【出嫁者降其本亲之服故本亲服之亦降一等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曾典今律文并同】
从父昆弟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其服大功凡从父姊妹在室亦如之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防典今律文并同】
为人后者为其昆弟
【记曰为人后者于兄弟降一等报姊妹在室亦如之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
庶孙
【言庶者对嫡立文也其女孙在室亦如之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
适妇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适妇天子诸侯为适子之妇亦大功 徐原一曰唐初加为期年后代因之】
女子子适人者为众昆弟侄丈夫妇人报
【众昆弟对为父后者立文也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丈夫男侄妇人女侄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
夫之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
【三者皆夫之期服妻从夫服降一等而为之大功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
大夫为世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为士者【子谓庶子八者皆期亲今以为士而大夫降服大功朱子所谓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絶大夫降也 华天沐曰或问大夫之降其期以下服何也曰先王制服尊尊亲亲之义并重曰尊则自天子以至公侯卿大夫统此矣尊不敌亲故虽天子不敢降其正期亲不敌尊故虽大夫得降其旁期或曰天子诸侯于诸父昆弟有君臣之分故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宜也大夫于诸父昆弟无君臣之分所以必绌其亲以伸其贵者何也曰古者诸侯之封不过百里大夫之仕于其国其父兄宗族之为士者皆其所统也不使之众着于尊尊之义不可以为治后世士大夫之仕者离其乡数千里故虽入为公卿出为牧伯而五服之亲不闻有所降杀其时又宜尔也大夫之子以大夫而降何也曰此亦从尊尊之义推之也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父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故大夫以尊降大夫之子及公之子以厌降公之昆弟即公子也以先公之余尊降大夫无余尊故大夫没大夫之子不降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
【公之庶昆弟父在为母妻厌在五服外父尊犹为余尊所厌不得过大功大夫之庶子父在有厌从于大夫而降一等父卒则得申无余尊之厌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昆弟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
【此昆弟谓为大夫者其从父昆弟亦为大夫尊同则不降故得服其本亲之服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为夫之昆弟之妇人子适人者
【妇人子即女子子也在室期适人则降服大功也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惟书仪无】
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句】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句】
【传曰嫁者其嫁于大夫者也未嫁者成人而未嫁者也何以大功也妾为君之党服得与女君同下言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谓妾自服其私亲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大夫大夫之妻大夫之子公之昆弟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大夫者
【贾公彦曰大夫大夫妻大夫子公昆弟四等人皆降旁亲姑姊妹一等大功又以出降当小功但嫁于大夫尊同无尊降有出降故皆大功也】
君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国君者
【国君絶期姑姊妹在室无服今嫁于国君而服大功者尊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敖君善曰以上条例之则夫人公子之服亦当然也 徐原一曰此二条开元礼迄今律文俱无】
右大功九月【凡十四条附补四条】 为昆弟之女子子适人者【在室期适人故降服大功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防典今律文并同】大夫适子为庶昆弟【庶昆弟相为亦如之】夫为人后者其妻为舅姑【礼子为父母三年妻从服期今以为人后者不二斩故子降服期妇亦降服大功也 徐原一曰开元礼政和礼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同惟书仪无又曰为人后者为本生祖父母服此人世恒有之事乃遍检古今丧服书并不言及据诸家之礼文皆云为人后者于本生诸亲例降一等则其为大功无疑此不论所后者之亲踈而概服大功也况王彪之崔凯诸人已有前议自可依此为准又按为人后者于本宗之祖父母既当服大功矣若为人后者之子于父之本生父母当何服据贺循崔凯孔正阳陈福诸説则为后者宜降一等而为后者之子不得随父而降一等据太康中所处遂殷之事及刘智王彪之之説则为后者之子不论父所后之亲疎而槩降一等礼宜从重今古同情则遂殷王彪之大功之説固可为后世之准也盖父于本生父母期而从父而降大功情之至义之尽也不然岂有祖父母之丧而竟降为缌麻且降为无服者哉汪苕文曰或问礼为舅姑齐衰期故为本生舅姑大功今律文既易期为三年斩矣而独于本生如故其降等不太甚欤曰不然也兄弟之子服伯叔父母期则为人后者服本生父母如之兄弟之子之妇服夫之诸父诸母大功则夫为人后者服夫本生亦如之此固相准而制服者也何降等太甚之有】女子子之适人者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报【降服也 徐原一曰唐律政和礼书仪家礼明集礼会典今律文同愚按政和礼有为兄弟之子妇为夫兄弟之子妇二条古礼无文政和礼书仪家礼孝慈録会典今律文并同当取以补其阙】 衰七升八升九升十升冠十升十一升既以其冠为受受冠十一升十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