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若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稽功会事而诛赏。
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则掌其戒令。以时数其众庶,而察其□恶而诛赏。岁终,则会其鄙之政而致事。
赞阝长各掌其赞阝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若岁时简器,与有司数之。凡岁时之戒令,皆听之。趋其耕耨,稽其女功。
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敛其财赋。
邻长掌相纠相爱。凡邑中之政,相赞。徙于他邑,则従而授之。
旅师掌聚野之锄粟、屋粟、间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
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听於司马。大丧,帅蜃车与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听於司徒。
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羁旅。凡其余聚,以待颁赐,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木材。宾客,共其刍薪。丧纪,共其薪蒸、木材。军旅,共其委积、薪刍,凡疏材,共野委兵器,与其野囿财用。凡军旅之宾客馆焉。
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与其施舍、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
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澙用貆,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彊□用蕡。轻□用犬。
稻人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旱叹,共其雩敛。丧纪,共其苇事。
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王巡守,则夹王车。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且跸。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木材,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宾客,共川奠。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丧纪,共其苇蒲之事。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
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凡田猎者受令焉,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丱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角人掌以时征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度量受之,以共财用。
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
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
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
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闉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白盛之蜃。
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祭纪、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
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人二鬴,下也。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大祭祀,则共其接盛。
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法掌其出入。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宾客,亦如之,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米。丧纪,共饭米、熬谷。以岁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岁终,则会计其政。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凡国之大事,共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邑闾,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掌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
舂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
饣熙人掌凡祭祀共盛,共王及后之六食。凡宾客,共其簠簋之实;飨食,亦如之。
槀人掌共外内朝[C052]食者之食。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掌豢祭祀之犬。
春官宗伯第三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
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郁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鸡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守祧,奄入人,女姚每庙二人、奚四人。
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职丧,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眡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磬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鏄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二十人。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菙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眡祲,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丧祝,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甸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诅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巫,中士三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内史,中大人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史百有二十人、府四人、徒四十人。
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车仆,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数。凡以神士者无数,以其艺为之贵贱之等。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QRXQ]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眡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掌三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常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大祭祀,省牲,眡涤濯。祭之日,逆赍,省镬,告时于王,告备于王。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瓚果,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赐卿大夫士爵,则傧。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礼赍。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馌兽于郊,遂颁禽。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王崩,大肆以秬鬯渳;及重衰拱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及执事眡葬、献器,遂哭之;卜葬兆,甫,亦如之;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国有祸灾,则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