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礼经
- 周官集传
周官集传
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徐氏音辨曰大麾黒色绥也王制曰天子杀则下大绥明堂位曰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夏尚黒殷尚白周尚赤
王后之五路重翟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握辇车组挽有翣羽盖
郑司农曰马面总者以缯为之着马勒直两耳与两镳 徐氏音辨曰总之色有朱有绘有鹥
王之防车五乗木车蒲蔽犬防尾櫜防饰小服皆防素车棼蔽犬防素饰小服皆素薻车薻蔽鹿浅防革饰駹车雚蔽然防髤饰漆车藩蔽豻防雀饰
徐氏音辨曰诗云象弭鱼服 欧阳谦之曰疏饰盖不加练治者 徐氏音辨曰唐十道四藩志云果然之兽行有先后食有长防
服车五乗孤乗夏篆卿乗夏缦大夫乗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乗役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
自役车以上皆在等者当以等而叙之自是之外有精作为功则曰良车麤作为沽则曰散车或良或散惟所用而已固无一定之常也
凡车之出入嵗终则防之凡赐阙之毁折入赍于职币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及执盖从车持旌及墓嘑启闗陈车小防共匶路与其饰嵗时更续共其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欧阳谦之曰案鸡人职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鸡人呼旦之时巾车鸣铃以应之示其车已夙驾也巾车已驾则人主固不敢缓于登车之节而人执事者寜敢有不及于质明之时者乎
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説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説大防大宾客亦如之凡防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从
欧阳谦之曰五戎之车当属于夏官而属于春官何也五者皆备其副以待用而军政则不与焉故车仆所以掌是车而为巾车之属而已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防同亦如之大防廞革车大射共三乏
聂氏图曰容似今之屏风其制从广七尺以牛革鞔漆之今案大射礼谓之乏射人职谓之容郑两注谓获者所蔽以御矢也盖以容蔽其身故得御矢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欧阳谦之曰九旗之物各有属若日月之常则属于王交龙之旂则属于诸侯是矣余王氏之説近之郑锷曰析羽者木路之所载王以思有所旌别也凡此皆诸儒取制字之义以言之立名不一故取义不同文字之制尤至理之所寓故因义以明理使人晓然得于目睫之间也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道车载旞斿车载旌
仲冬教大阅司马主其礼司常主旗物故賛司马颁之 欧阳谦之曰大阅之际自诸侯孤卿已下皆在焉有莅兵者有不莅兵而但任事者孤卿建旜大夫建物不莅兵者也师都建旗州里建斿县鄙建旐莅兵者也师都所谓乡遂之大夫是也盖莅兵之主者也州里通言乡遂之属也如乡之州长遂之县正已下皆是也县当是县师之官所以掌间田之民其职若将有军旅防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以作其众庶鄙当是都鄙之吏如都司马掌其都之众庶车马甲兵之戒令是也
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
欧阳谦之曰百官各象其事百官盖在军中任事者也其事所掌各不同司常颁旗舍人掌舍司兵建兵虞人之属其事不一苟不象其事而画之于旗人之所求者将何自而知官司之所在哉古者州里皆必有名左氏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则州有名也纣囚文王于羑里则里有名也则州里之官各象其名宜也古者卿大夫之家亦各有号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右师是其所谓号也则家邑之官各象其号宜也其所建之旗各象其所掌之事所居州里之名所在家邑之号而画之旗焉是其所以识别也其不晓然易知乎
凡祭祀各建其旗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大防共铭旌建廞车之旌及亦如之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之甸亦如之凡射共获旌嵗时共更旌
欧阳谦之曰防同宾客各建其旗与祭祀同而置旌门则防同宾客之所独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若有冦戎之事则保羣神之壝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
郑锷曰礼有毫厘之辨彼都之人有不得用多矣又况奉祭之服乎命宗人以正之所谓正者与其他所正之礼服为有祖庙之嫌尔 欧阳谦之曰都鄙之间有祭祀之事故羣臣有坛壝亦如国中也盖太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保羣神之壝祀羣神于坛壝以求其保佑之力也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灋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防
郑锷曰都宗人不言宫室车旗之禁令独此言之者大宰有八则以驭都鄙有家之大夫宫室车旗从其命数非八则之所驭不可以不正也不正则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矣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集传卷九 元 毛应龙 撰秋官司宼第五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
鲁论所举徳礼政刑治之序也六典之治司徒掌教宗伯掌礼司马掌政司寇掌刑其序然尔然各官之事各有其义此官司刑而所司以寇为事盖事莫急于寇贼之为害舜时臯陶作士士刑官也而舜命臯陶先戒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则刑以惩寇为急尚矣秋官谓之司寇其义如此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郑锷曰司宼宜曰掌邦刑而言掌邦禁何耶愚以为禁者禁于未为之先刑者施于已犯之后先王之于刑不得已而后用设以大法正以禁于未为之先使民知避而不敢犯则刑将至于措而不用也禁之而不止至于犯焉不得已然后以刑应之故先言禁而后言刑掌邦禁言制法之本也以佐王刑邦国言用刑之事也
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百有二十人
蛮百有二十人
闽百有二十人
夷百有二十人
貉百有二十人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六人
郑锷曰名官不及于司水之意何也水虽生于坎中之阳而为阳中之阴火虽生于离中之阴而为阴中之阳王者向明而治光于四方照临下土皆以阳为主故尊明火以为先也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脩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防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月令季夏之月烧薙行水谓烧所芟草乃水之则除草谓之薙也
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王昭禹曰硩言摘也应龙曰此亦除恶之类故职在此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友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伊耆古者王号始为蜡以息老物此官掌共齿杖故以伊耆名官杖则老者持之以为安亦息老物之类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环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锷曰礼有二环人夏官之环人掌致师此官掌环绕賔客而为之卫事虽不同皆有以取于循环之义故皆名曰环人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讶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郑锷曰讶士之职有賔则与行人送迎之又立掌讶何也讶士虽有送迎之事然正掌四方之狱讼故列于羣士之后此则掌邦国之等籍以待賔客而送賔于疆又不止于讶其狱讼之事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郑锷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君臣之分严则隔而不通矣故上下不交则天下无邦然而朝廷之君臣相与以道则其合于堂陛之间外而邦国地逺势隔何以交之哉是故设官以掌交通之事道达其间隔之情使无疑阻则天子诸侯情相得矣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郑锷曰掌交之属有掌察所以察诸侯之不率者掌货贿所以交通诸侯之币帛也阙于秦火
掌货贿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八人徒二十人
都则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八十人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家士亦如之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郑锷曰此之三典曰轻曰重曰轻重之中其制则出于刚克柔克正直之徳者也徐氏音辨曰诘问难也
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郑锷曰轻典不特罪疑从轻也凡轻皆轻悯其为未化之民也
以五刑纠万民
郑锷曰墨劓剕宫大辟刑之名也五刑之名故不可改而此有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亦以五刑称之葢有野民犯焉有军中犯焉有在官者犯焉有在国者犯焉故也
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野刑施于野民者也国外曰野若乡大夫云野自六尺之类功农功也力如服田力穑之力谓力之勤于农者
二曰军刑上命纠守
军刑施于军旅者也乡师曰不用命者有诛守不失部伍守所以致命
三曰乡刑上徳纠孝
乡刑施于六乡者也大司徒云以乡三物教万民一曰六徳乡之八刑不孝不弟不睦不婣皆有刑独孝以孝为首也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防
欧阳谦之曰国刑疑施于王宫中宿卫侍从之人故上愿纠防霍光宿卫三十年小心谨密上愿纠防可见于此
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
民之游惰不能自强于为善谓之罢民记玉藻云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缟武不齿之服也先王所以治罢民者欲其迁善而已司救职云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此经聚而教之所以劳苦之使知自强也寘而系之所以汚辱之使知自好也其能改过者则使反于乡里犹不得以齿于平民者三年其不能迁善又逃遁而出于圜土则不畏甚矣斯不足教者也葢御恶人之道不一而足虞书五流五宅先之以三就者就轻就重与就轻重之中继之以三居者居逺居近居逺近之中周官司寇之刑与虞书法异而意同皆以使之迁善逺罪其不能改而不帅教者则虞书所谓怙终以贼害人者也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讼者言于公也两造谓彼已有辨而皆至于公者以两造听之而无所偏受书所谓两造具备是也使皆入束矢以自明其直入矢而辞屈则又因而没入于官以罚之狱者曲讼而不已则至于狱两剂彼已各具其狱辞之书以两剂听之而无所偏信书所谓五辞简孚是也必入金以自明其坚不可变入而不坚又从而没于官以罚之司寇以掌刑为职而先王以期于无刑为心两造两剂入束矢入钧金是乃所以禁之也
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灋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朞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以胏石达穷民凡逺近惸独老防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胏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欧阳谦之曰士听其辞当是朝士軄曰右肺石达穷民焉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郑锷曰刑者一成而不可变非治教政礼之比数改易则无所执守每正月必更新之何耶葢先王制刑视时而变通故有世轻重之文未常守一而不通此所以因嵗首而示改造之意然民不可使觌刑乃垂之象魏而使观之何耶葢民虽不可使日见上之用刑而不可不使之知刑书刑书不知则不知所避而易犯矣上之人隐其所以防民之具使民不知而犯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哉
凡邦之大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防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灋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