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长历

  六大  戊寅
  七小  戊申
  八大  丁丑
  九小  丁未  【经辛酉杜氏云此月十五日则丁未朔也】
  十大  丙子
  十一小  丙午
  十二大  乙亥
  襄二年【庚寅】
  正大  乙巳
  二小  乙亥
  三大  甲辰
  四小  甲戌
  闰大  癸夘
  五小  癸酉  【经庚寅十八日】
  六大  壬寅  【经庚辰六月无庚辰庚辰在七月繋于七月 大衍厯六月大壬寅朔】七小  壬申  【经己丑十八日庚辰初九日】
  八大  辛丑
  九小  辛未
  十大  庚子
  十一大  庚午
  十二小  庚子
  大衍厯闰三月小甲戌朔古厯闰二月
  襄三年【辛夘】
  正大  己巳
  二小  己亥
  三大  戊辰
  四小  戊戌  【经壬戌二十五日】
  五大  丁夘
  六小  丁酉  【经己未二十三日戊寅七月十三日】
  七大  丙寅  【杜氏云长厯推戊寅七月十三日则七月是丙寅朔也】八小  丙申
  九大  乙丑
  十小   乙未
  十一大  甲子
  十二小  甲午
  经书六月己未同盟于鸡泽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戊寅虽蒙上六月而传系叔孙豹事于秋明戊寅是七月也经阙秋七月字
  大衍厯亦云六月丁酉朔经戊寅在七月十三日
  襄四年【壬辰】
  正大  癸亥
  二小  癸巳
  三大  壬戌  【经己酉杜氏云三月无己酉日误己酉当作乙酉】
  四小  壬辰
  五大  辛酉
  六小  辛夘
  七大  庚申  【经戊子二十九日】
  八大  庚寅  【经辛亥二十二日】
  九小  庚申
  十大  己丑
  十一小  己未
  十二大  戊子
  大衍厯是年闰十二月古厯闰十一月杜闰下年当移置此
  襄五年【癸巳】
  正小  戊午
  二大  丁亥
  三小  丁巳
  四大  丙戌  【传甲寅二十九日见襄六年传】
  闰小  丙辰
  五大  乙酉
  六小  乙夘
  七大  甲申
  八小  甲寅
  九大  癸未  【丙午二十四日】
  十小  癸丑
  十一大  壬午  【传甲午十三日】
  十二小  壬子  【经辛未二十日】
  襄六年【甲午】
  正小  壬午
  二大  辛亥
  三小  辛巳  【经壬午初二日传乙未十五日丁未二十六日】
  四大  庚戌
  五小  庚辰
  六大  己酉
  七小  己夘
  八大  戊申
  九小  戊寅
  十大  丁未
  十一小  丁丑  【丙辰在十二月】
  十二大  丙午
  襄七年【乙未】
  正小  丙子
  二大  乙巳
  三小  乙亥
  四大  甲辰
  五大  甲戌
  六小  甲辰
  七大  癸酉
  八小  癸夘
  九大  壬申  【大衍厯九月小壬寅朔经壬戌在此月】
  十小  壬寅  【经壬戌二十一日庚戌初九日】
  闰大  辛未
  十一小  辛丑
  十二大  庚午  【经丙戌十七日】
  大衍厯闰八月大壬申朔古厯闰七月
  襄八年【丙申】
  正小  庚子
  二大  己巳
  三小  己亥
  四大  戊辰  【传庚辰十三日庚寅二十三日】
  五小  戊戌  【甲辰初七日】
  六大  丁夘
  七大  丁酉
  八小  丁夘
  九大  丙申
  十小  丙寅
  十一大  乙未
  十二小  乙丑
  襄九年【丁酉】
  正大  甲午
  二小  甲子
  三大  癸巳
  四小  癸亥
  五大  壬辰  【经辛酉三十日】
  六小  壬戌
  七大  辛夘
  八小  辛酉  【经癸未二十三日】
  九大  庚寅
  十小  庚申  【庚午十一日甲戌十五日】
  十一大 己丑  【传己亥十一日 大衍厯十一月大己丑朔经十二月己亥在此月】十二大  己未  【经己亥繋十一月癸亥初五日戊寅二十日】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闰月戊寅济于隂阪杜氏云以长厯推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闰月戊寅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闰月当为门五日五字上与门合为闰则后人自然转日为月 顾允中曰闰月应作门五日
  襄十年【戊戌】
  正小  己丑
  二大  戊午
  三小  戊子  【癸丑二十六日】
  四大  丁巳  【传戊午初二日丙寅初十日】
  五小  丁亥  【经甲午初八日庚寅初四日】
  六大  丙辰  【传庚午十五日】
  七小  丙戌
  八大  乙夘  【传丙寅十二日】
  九小  乙酉  【传己酉二十五日】
  十大  甲寅  【传戊辰十五日】
  十一小 甲申  【传己亥十六日丁未二十四日】
  闰大  癸丑
  十二小 癸未
  大衍厯四月小丁亥朔是年闰四月经甲午在闰月古厯亦闰四月
  苏氏云按杜厯襄十年十一月丁未是二十四日十一年四月己亥是十九日据丁未至己亥一百七十三日前后除两残月惟置四个整月用日不尽尚余二十九日故杜厯于十年十一月后置闰既十年有闰明九年无闰也
  按襄九年十年十一年经传上下日月皆合杜厯之説则置闰宜在襄十年之末但不必定为十一月耳
  襄十一年【己亥】
  正大  壬子
  二大  壬午
  三小  壬子
  四大  辛巳  【己亥十九日】
  五小  辛亥
  六大  庚辰
  七小  庚戌  【经己未初十日丙子二十七日】
  八大  己夘
  九小  己酉  【传甲戌二十六日】
  十大   戊寅  【丁亥初十日】
  十一小  戊申
  十二大  丁丑  【传戊寅初二日庚辰初四日壬午初六日己丑十三日】传冬十二月戊寅防于萧鱼杜氏云经书秋后冬前史失之
  按经传时月互异者不一或史即赴告时书之或传所据各国史书彼此讹舛不与经合若诸侯之防无国不纪故传于此年之事自四月己亥以后所书月日甚详经书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后有公至自伐郑楚子郑伯伐宋二事则诸侯之再伐郑也必在九月经例不书月固与经不异郑受伐乃使良霄如楚诸侯观兵郑东门郑人行成又晋郑交涖盟已不得复在九月况涖盟后始退师为萧鱼之防岂复一月中事乎盖下文冬字当在防于萧鱼之上不知何由致误也
  襄十二年【庚子】
  正小  丁未
  二大  丙子
  三小  丙午
  四大  乙亥
  五小  乙巳
  六大  甲戌
  七大  甲辰
  八小  甲戌
  九大  癸夘
  十小  癸酉
  十一大  壬寅
  十二小  壬申
  推古厯是年闰十二月杜厯闰明年八月
  襄十三年【辛丑】
  正大  辛丑
  二小  辛未
  三大  庚子
  四小  庚午
  五大  己亥
  六小  己巳
  七大  戊戌
  八小  戊辰
  闰大  丁酉
  九小  丁夘  【经庚辰十四日】
  十大  丙申
  十一大  丙寅
  十二小  丙申
  大衍厯是年闰正月
  襄十四年【壬寅】
  正大  乙丑
  二小  乙未  【经乙未朔日食】
  三大  甲子
  四小  甲午  【经己未二十六日】
  五大  癸亥
  六小  癸巳
  七大  壬戌
  八小  壬辰
  九大  辛酉
  十小  辛夘
  十一大 庚申
  十二小 庚寅
  经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郭氏云以今厯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一千三百九十三分入食限
  襄十五年【癸夘】
  正大  己未
  二大  己丑  【经己亥十一日】
  三小  己未
  四大  戊子
  五小  戊午
  六大  丁亥
  七小  丁巳
  八大  丙戌  【经丁己日食不书朔】
  九小  丙辰
  十大  乙酉
  十一小 乙夘  【经癸亥初九日】
  十二大  甲申
  经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不书朔杜氏云八月无丁巳丁巳七月一日也日月必有误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一闰也大衍厯同郭氏亦云今厯推之七月丁巳朔加时在昼去交分二十六日三千三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今推得丁巳朔在七月
  大衍厯是年闰十月乙夘朔经癸亥在闰月 古厯闰九月杜厯不闰闰在明年
  襄十六年【甲辰】
  正小  甲寅
  二大  癸未  【大衍厯二月小癸丑朔经戊寅在此月】
  三小  癸丑  【经戊寅二十六日】
  四大  壬午  【大衍厯四月大壬子朔经甲子在此月】
  五大  壬子  【经甲子十三日】
  六小  壬午  【庚寅初九日】
  七大  辛亥
  八小  辛巳
  九大  庚戌
  十小  庚辰
  闰大  己酉
  十一小  己夘
  十二大  戊申
  襄十七年【乙巳】
  正小  戊寅
  二大  丁未  【经庚午二十四日】
  三小  丁丑
  四大  丙午
  五小  丙子
  六大  乙巳
  七小  乙亥
  八大  甲辰
  九大  甲戌
  十小  甲辰
  十一大  癸酉  【甲午二十二日】
  十二小  癸夘
  襄十八年【丙午】
  正大  壬申
  二小  壬寅
  三大  辛未
  四小  辛丑
  五大  庚午
  六小  庚子
  七大  己巳
  八小  己亥
  九大  戊辰
  十小  戊戌  【丙寅晦二十九日】
  十一大  丁夘  【丁夘朔 己夘十三日乙酉十九日】
  十二小  丁酉  【戊戌初二日己亥初三日甲辰初八日】
  大衍厯是年闰六月古厯亦同杜厯闰在明年
  襄十九年【丁未】
  正大  丙寅
  二大  丙申  【甲寅十九日】
  三小  丙寅
  四大  乙未  【丁未十三日】
  五小  乙丑  【壬辰晦】
  六大  甲午
  七小  甲子  【经辛夘二十八日】
  八大  癸巳  【经丙辰二十四日甲辰十二日】
  九小  癸亥
  闰大  壬辰
  十小  壬戌
  十一大  辛夘
  十二小  辛酉
  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夘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厯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朔法之差】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夘与壬辰亦相差一日也俟徐考之大衍厯七月大癸巳朔经辛夘在六月八月小癸亥朔经丙辰在七月
  襄二十年【戊申】
  正大  庚寅  【经辛亥二十二日】
  二小  庚申
  三大  己丑
  四小  己未
  五大  戊子
  六大 戊午 【经庚申初三日】
  七小  戊子
  八大  丁巳
  九小  丁亥
  十大  丙辰  【经丙辰朔日食】
  十一小  丙戌
  十二大  乙夘
  经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丙辰朔日食郭氏云今厯推之是年十月丙辰朔加时在昼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分入食限
  襄二十一年【己酉】
  正小  乙酉
  二大  甲寅  【大衍厯二月小甲申朔闰二月癸亥朔】
  三小  甲申
  四大  癸丑
  五小  癸未
  六大  壬子
  七小  壬午
  八大  辛亥
  闰小  辛巳
  九大  庚戌  【经庚戌朔日食】
  十小  庚辰  【经庚辰朔日食】
  十一大  己酉
  十二大  己夘
  大衍厯是年闰二月古厯亦同杜厯闰八月
  经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大衍厯同郭氏云今厯推之是月庚戌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三千六百八十二分入食限
  经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姜氏云比月而食宜在误条大衍厯云庚辰朔日在黄道角四度非食限郭氏云今厯推之十月已过食限不应频食姜説为是按比月而食自古推厯者无此术即精厯如姜郭亦云无比月而食之理然春秋已两见如此年及二十四年是也或以为春秋世乱日度失行之騐然汉书所载高帝三年冬十月甲戌晦日食十一月癸夘晦又日食文帝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食十一月丁夘晦又日食皆比月而食者岂尽日度失行之故耶是不可晓
  襄二十二年【庾戌】
  正小 己酉
  二大 戊寅
  三小  戊申
  四大  丁丑
  五小  丁未
  六大  丙子
  七小  丙午  【经辛酉十六日】
  八大  乙亥
  九小  乙巳  【己巳二十五日】
  十大  甲戌
  十一小  甲辰
  十二大  癸酉  【传丁巳杜氏云十二月无丁巳丁巳十一月十四日也】襄二十三年【辛亥】
  正大  癸夘
  二小  癸酉  【经癸酉朔日食】
  三大  壬寅  【经己巳二十八日】
  四小  壬申
  五大  辛丑
  六小  辛未
  七大  庚子
  八小  庚午  【经己夘初十日】
  九大  己亥
  十小  己巳  【经乙亥初七日】
  十一大 戊戌
  十二小 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