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释例

  文十六年羣蛮
  阙
  成十六年陆浑蛮氏戎蛮蛮氏
  二名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
  右四夷四十其二十一阙也【案本文阙者实十八条】
  山名
  隠八年泰山
  奉高县西北
  桓六年二山
  具山敖山
  僖四年方城
  南阳叶县南
  十四年沙鹿
  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鹿土山也
  十五年华山
  农华隂县西南
  三十二年殽
  农黾池县西
  文十三年绎
  鲁国邹县北【案晋书地理志邹县属鲁郡】
  十六年阜山
  阙
  宣二年首山
  河东蒲坂县东南首阳山
  十二年敖
  荥阳荥泽县西北是也【案晋书地理志荥阳郡治荥阳敖正荥阳县所属别无荥泽县又攷续汉书郡国志荥阳有敖亭有费泽刘昭注云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即此又楚潘党逐魏锜及荥泽杜预曰县东荥泽也与本书郑地荥泽条合则荥泽在河南者亦属荥阳县本文荥泽县当是荥阳县之误谨订于此】
  鄗
  荥阳县西北敖山东南
  成二年靡筓
  阙
  华不注
  阙
  五年梁山
  冯翊夏阳县北又云同州韩城县有梁山【案杜佑通典云西魏改华州为同州以漆沮既从澧水攸同言二水至斯同流入渭城居其地故曰同州又云韩城汉为夏阳县有梁山后周分为郃阳及今县则同州西魏置韩城宇文周置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襄三年衡山
  吴兴乌程县南
  十八年巫山
  济北庐县东北
  梅山
  荥阳宻县东北
  鱼齿
  南阳犨县北
  二十三年大行
  河内郡北
  昭四年四岳
  东岳防山奉高县防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县衡山也【案续汉书郡国志湘南侯国属长沙郡晋书地理志孙权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湘南县属衡阳】西岳农华隂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上曲阳县西北恒山也【案续汉书郡国志上曲阳属中山国晋书地理志上曲阳属常山郡不属中山国】
  三涂
  河南陆浑县南山名或曰三涂伊阙大谷轘辕三道也传曰晋将伐陆浑而先有事于洛与三涂先祭山川也谓三道者非也【案孔颖逹正义云服防云三涂太行轘辕殽黾也谓三涂为三处道也杜则以三涂为一 又案水经云伊水过陆浑县南郦志云伊水歴崖口山峡即古三涂山也是山在陆浑故城东南八十许里周书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服防曰三涂太行轘辕崤渑非南望也或言宜为轘辕大谷伊阙皆非也】
  阳城
  河南阳城县东北山洧水所出
  太室
  河南阳城县西北嵩髙山中岳也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高县以奉太室之山是为中岳有少室在太室之西谓之少室
  荆山
  新城沶乡县南
  中南
  始平武功县西南有大台山
  岐
  扶风美阳县西北
  涂山
  淮南夀春县东北山也
  五年莱山
  阙
  坻箕之山
  阙
  七年莱柞
  阙
  羽山
  东海祝其县西南
  十一年冈山
  阙
  十二年坻
  阙
  十六年桑山
  阙
  二十二年北山
  洛北邙山是也
  定四年小别
  阙
  大别
  阙或曰大别在安豊县西南【案此系郑康成之説水经亦同】传曰吴既与楚夹汉然后楚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縁反在安豊也【案杜集解云禹贡汉水至大别南入江然则二别在江夏界】
  十三年首山
  阙
  哀元年防稽
  在防稽山隂县南
  四年菟和
  在上雒县东【案晋书地理志上雒县属上雒郡】
  右山四十五【案本文实止山四十二】其十二阙
  水名
  隠三年济
  自荥阳卷县东经陈留至济隂北经高平东平至济北经济南至乐安愽昌县入海【案隠三年正义云案检水流之道今古或殊杜既攷校元由据当时所见载于释例今一皆依杜虽与水经乖异亦不复根寻也】
  四年濮
  阙
  桓六年汉
  一名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经汉中魏兴至南阳东南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
  八年淮
  出义阳平氏县桐栢山东北经汝南汝隂淮南谯国沛国下邳至广陵县入海【案谯国晋书志理志作谯郡广陵县晋书地理志属广陵郡】
  十二年彭
  出新城昌魏县东北至南乡筑阳县入汉【案晋书地理志晋武帝改南乡为顺阳郡筑阳属顺阳】
  十三年鄢
  出新城沶乡县东经襄阳至宜城县南入汉
  十八年泺
  出济南歴城县故城西北入济【案晋书地理志济南郡统县五无歴城县】
  庄四年溠
  义阳厥县西有漈水源出县北从县西东南至随县入郧水【案庄四年正义云杜以济解溠盖声相近而字转耳此条永乐大典误作义阳门西县东北入须水今从正义所引释例改正】
  九年洙
  出鲁国东北西南入沇水下合泗
  十八年涌
  南郡华容县南出自江也
  闵二年渭
  出陇西狄道县鸟鼠同穴山东经南安天水畧阳扶风始平京兆至农华隂县入河
  僖元年汶
  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也
  四年东海
  自辽西北平渔阳章武渤海乐陵乐安北海东莱城阳东海广陵吴郡防稽十四郡之东界以东也【案晋书地理志无渔阳郡其地多属燕国无北海国其地分属齐国及济南城阳东莞诸郡】
  河
  出西平西南二千里从西平东北经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云中南经平阳河东之西界东经河东河内之南界东北经汲郡魏郡顿丘阳平平原乐陵之东南入于海也【案孔頴逹正义云杜之此言据当时之河耳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隂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浲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案验其地自大伾以上河道不改大伾以下即是汲郡以东河水东流秦汉以来始然也古之河道自大伾而北过洚水故迹不可复知其大陆则赵之广泽也大陆以北播为九河者徙骇太史间成平以南平原鬲县以北其九河者徙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简六洁七钩盘八鬲津九徒骇最西以次而东故郑注禹贡河间弓高县往往有其处中侯云齐桓霸遏八流以自广计桓公之时齐之西境当在九河之最西徒骇是齐之西界盖其东至于海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也 又案晋书地理志无朔方五原云中三郡】
  十一年伊
  出上雒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雒也
  雒
  出上雒县领山东北经农至河南巩县入于河
  十六年汾
  出太原故汾阳县东南【案汉书地理志汾阳县属太原郡顔师古注北山汾水所出续汉书郡国志太原无此县】至晋阳县西南经西河平阳至河东汾隂县入河
  十九年睢
  汴水自荥阳受河睢水受汴东经陈留梁国谯郡沛国至彭城县入泗【案孔颖逹正义云凡水首从水出谓之受流归他水谓之入汉书之例为然言汴従河出睢従汴出也】
  二十二年
  阙
  三十三年泜
  鲁阳县有滍水东注襄城至定陵县入汝【案晋书地理志鲁阳属南县阳国】
  宣四年漳
  出新城沶乡县南至荆山东南经襄阳南郡当阳县入沮
  八年滑
  阙
  十年颍
  出河南阳城县阳干山东南经颍川汝隂县淮南下蔡县入淮
  成六年浍
  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
  十三年涑
  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案晋书地理志蒲坂县亦属河东郡】
  泾
  出安定朝那县西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陆县入渭
  十七年洧
  出荥阳宻县西北阳城山东南至颍川长平县入颍
  汝
  出南阳鲁阳县大盖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隂襃信县入淮
  洹
  洹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县入清水
  襄三年耏
  阙
  十六年溴
  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县入河【案晋书地理志温县亦属河内郡】
  湛
  出襄城昆阳县北东入汝
  十八年潍
  自东莞县东北经城阳北至北海都昌县入海【案晋书地理志东莞县属东莞郡又故汉北海国地晋时分属齐国及济南城阳东莞诸郡地理志无北海国亦无都昌县】
  沂
  出东莞盖县艾山东南经琅琊东海至下邳县入泗【案此齐地之沂水经所谓出防山盖县艾山者也汉书地理志防山郡盖县下注云沂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百里青州】
  旃然
  出荥阳成臯县东南入汴水【案晋书地理志成臯县属河南郡不属荥阳郡又案东南入汴水句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说作东入坂】
  十九年漷
  出东海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湖陆县入泗
  泗
  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东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郡左右入淮水
  二十三年少水
  阙
  二十五年泮
  阙
  二十八年黄
  出荥阳宛陵县西西南至新郑城西入洧【案续汉书郡国志新郑属河南尹晋书地理志河南荥阳俱无此县】
  昭元年洮
  阙
  三年江
  出汶山升迁县岷山南经蜀郡建寜至江阳北经巴郡东经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豊至庐江东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入海
  五年罗
  阙
  六年豫章
  豫章郡今治南昌县县西有水北入江当春秋时豫章在江淮之南
  七年濡
  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案孔颖逹正义云今案高阳县无此水也水源皆出于山其出平地皆是山中平地燕赵之界无泉出者未知杜言何所案据 又案晋书地理志高阳县属高阳国】
  十二年渑
  出齐国临淄县北经乐安博昌县南界西入时水
  十二年彭
  阙
  姑
  出东莱黄县山西北经即墨县至城阳黔陬县东南入海【案晋书地理志即墨县属济南郡】
  尤
  在城阳郡东南入海
  二十五年沂
  出鲁国鲁县西南入泗【案此鲁地之沂即郦道元水经泗水注所谓泗水在城北南迳鲁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流迳鲁县故城南右注泗水者也】
  二十六年淄
  出防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二十七年沙
  阙
  二十九年鬷
  阙
  定四年清发
  阙
  睢
  出新城昌魏县东南河山【案维水水经作沮水郦道元注引杜説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与本书小异】东南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案孔頴逹正义云此水在郢都之西】
  哀十三年
  阙
  十五年桐
  出宣城广徳县西南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
  雍
  阙
  二十七年濮
  自陈留酸枣县傍河东北经济隂至高平钜野县入济【案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説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右水五十八【案本文实水五十七】其十四阙
  盟防圗防附【案此防所载郡县多非晋初所有疑是杜氏原书已佚而唐人补辑以附益者】共
  音恭今卫州共城县也【案续汉书郡国志共县属河内郡而隋书地理志则云汲郡东魏置义州后周改卫州又云共城属河内郡旧曰共后齐废开皇六年复置曰共城杜佑通典説与隋书同而其城则属卫州是卫州宇文周置共城县隋置而以共城卫州则唐制也】
  城父
  亳州县也【案隋书地理志谯郡下云后魏置南兖州后周改曰亳州城父属焉宋曰浚义开皇十八年改旧唐书地理志唐改为亳州城父仍焉则亳州乃宇文周置城父县隋置也】
  上阳
  在陕州【案杜佑通典陕州下云汉属宏农郡后魏置陕州隋炀帝初州废唐复置则陜州元魏置也】
  南宫
  冀州县【案汉书地理志南宫属信都国续汉书郡国志南宫属安平国统冀州刺史隋唐俱以信都郡为冀州南宫仍属焉】
  淮阳
  今陈州宛丘县【案杜佑通典汉汝南郡淮国之地隋置陈州炀帝初州废置淮阳郡唐为陈州宛丘属焉汉淮阳郡故城在今县西南隋书也理志宛丘属淮阳郡后魏曰项开皇初改名】
  襄城
  许州县【案襄城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俱属颍川郡隋书地理志颍川郡后周曰许州隋后为颖川郡襄仍川旧唐书地理志唐复为许州如故】
  滕
  在徐州【案杜佑通典徐州彭城郡汉为楚国沛郡地晋立徐州以为重镇隋改彭城郡唐为徐州滕县属焉旧唐书地理志滕县古滕国隋志县】
  高陵
  在雍州【案汉书地理志高陵属左冯翊续汉书郡国志同杜佑通典今之雍州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领郡七理于此隋唐俱为雍州高陵属焉】
  陇西
  渭州【案魏书地形志陇西郡属渭州】
  东阳
  在邓州南阳【案隋书地理志南阳郡旧置荆州开皇初改为邓州南阳县属焉】
  云中
  在幷州榆次县东北【案汉书地理志榆次县属太原郡续汉书郡国志同】
  南越
  广州【案杜佑通典汉献帝立南越为交州孙吴分为广州】
  中山
  今定州【案魏书地形志魏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定州中山郡属焉】
  济北
  济州卢县【案汉书地理志卢县属泰山郡续汉书郡国志属济北国隋书地理志济北郡旧置济州卢县属焉】
  汝南
  今豫州【案宋书州郡志豫州刺史曹魏治汝南安成】
  齐国
  今青州临淄县【案杜佑通典青州汉置北海郡晋为北海乐安二国之地兼置青州领郡国五理于此唐为青州】
  平陆
  西河县【案汉书地理志平陆县属西河郡续汉书郡国志同】
  胶东
  括地象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案隋书地理志东莱郡下云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为莱州统县九胶水即墨并属焉】
  河东
  蒲州【案隋书地理志河东郡下云后魏曰秦州后周改曰蒲州】
  西河
  今汾州【案魏书地形志汾州下云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移治西河西河郡属焉】
  南郡
  今荆州【案续汉书郡国志南郡属荆州杜佑通典晋置荆州领郡十九理南郡】
  沙丘宛台
  在邢州【案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置邢州】
  鄂
  在慈州【案旧唐书地理志隋耿州武徳八年改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