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师说

  春秋之初如卫州吁之事此时事体当责王室及春秋中世当责伯主及其后肆无忌惮然后用孔子之法如胡氏说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说得似急廹恐非本意及衰乱之极王者既不兴诸侯又无伯圣人既生此时不应坐视其弊夫人无逺虑必有近忧他人且不可况圣人乎此春秋所以不得不作隠公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扵瓦屋胡文定皆以为仲尼变周制泽以为仲尼救周之衰则有之以为变周制则不可以徳则孔子是圣人以分则孔子是陪臣岂得变周之制春秋自三传已多异同又益以三家之注实有矛盾至啖赵陆氏又往往自为说及近代孙泰山胡文定所见又往往不同晦庵所以不解春秋者为此故也或问朱子何以不解春秋荅以元年春王正月某已不晓据此则是已不满扵胡传但不肯翻然立异耳凡解春秋不与先儒立异则经旨不眀若与先儒立异则扵事体又甚不便正说未见信谤议已随之所以晦庵荅门人问胡传曰不若且聴他如此说得三纲五常不至废坠足矣此不得已之说其实不满扵胡传也
  春秋所以难说盖不止扵元年春王正月如不书即位公羊谷梁所见自殊胡文防是谷梁而非公羊其说虽正然扵事情不察未免有差夫以王制论之则恵公元妃孟子既无子则隠是庶长当立胡氏以隠是譲而非摄其说是矣但礼失之余先君之事亦已如此既不容探其本而归之正而徒裁正其末流岂不龃龉扞格而大咈扵人情哉仲子之归鲁盖以夫人礼聘之亦已假宠于王室故王室知有仲子其后归其赗也若据此事情则仲子既贵桓是太子隠自不得立其所以摄者父命也如此则公羊之说为是又据左传则元妃既薨声子已摄内政久之仲子归鲁既称夫人声子亦已退避仲子之贵有素矣隠公二年十二月乙夘夫人子氏薨三年四月辛夘君氏卒仲子称薨声子称卒书法如此圣人斟酌轻重之意亦可见焉或曰正义不従而固従此偏曲之说何也曰此变礼也非偏曲也若欲伸正义必眀天子而后可不然则用谷梁之说以辅佐隠公使之自立则上逆天子君父之命又必杀桓公母子而后可焉此说春秋者所以不得已则従权也或曰何以谓之上逆天子曰恵公在位久晩年以鲁夫人之祥娶仲子若不请扵天子以夫人礼聘则宋人必不与故经书夫人子氏薨是尝请命扵天子可以称夫人矣虽是失礼然亦有故又与泛常违礼者不同故说春秋者又当斟酌事情未可直情而径行也
  唐人考古之功如孔頴达贾公彦最精密陆徳眀亦然但音切未善宋氏诸儒经学极深但考古之功却踈若以宋儒之精用汉魏晋诸儒考古之功则全羙矣去古既逺不先效汉魏诸儒之勤却便欲说义理祗愈踈耳大抵生扵后世既不获亲见圣贤又不获在两汉魏晋间则去古日逺考古之功自然不及如名物度数汉儒犹有目击者今却皆是索之纸上岂不踈乎夏时周月之说魏晋诸儒焉得有此论乎自唐以来说春秋者多不满扵三传然说者之扵春秋其详密未必能及左氏杜预也使说春秋者先有丘眀元凯详密之功而后加以河洛大儒之论则事情既得书法不差义理自然顺序可以归一今诸说皆舍先儒已成之功稽古之实所见又未完备而遽与之立异焉春秋之道所以久而不眀者以此故也
  周易春秋有绳墨之书不可不学而实未易学也易当眀象春秋当眀书法象学久已失传故易尤难焉然自辅嗣以来玩其辞解其义所失亦未逺唯春秋当据事以求书法说者往往不察事情而輙以已意窥圣人由是众说迭兴而夫子之志荒矣泽自蚤嵗已深有所疑乃潜心以求积数十年而后黙有所悟大徳八年始作注具藁积十有七年改削犹未成书其辩难剖决之文悉入六经辩释补注其春秋笔削本防以贫故未得脩述是以有其义而无其辞今年已六十余大惧失坠所以不得忘言者用工已有次第中道而废则深可惜且古今说春秋最苦于所说不完杂糅纷纭徒乱人意是以王介甫防欲举而废之泽尝有言凡说春秋要意思浑全若一处欠阙便成疏漏一切舛谬从之而起故说春秋者若所见未完则如勿说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若所见果完则虽防贱无闻于时神明必有相之者此泽所以不得不尽智毕议求以无负于圣人也然正解既未脱藁本防又未着笔补注虽巳刋泽亦颇靳惜其书盖四十余年之勤覧者一目可尽而此心终未暴白于世惧人之亵而视之也故具指要数十处使观者察焉夫说之详辩之明则易为观聴而人往往遂怠于学又补注者积久之功如器之已成人但见其易而不知其难也故推本其始与有志经学者共之傥不弃鄙言先黙防于此而后推以及其余则全经可通意无不浑而诸儒之得失无所遁其情矣
  指要
  隠公元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恵公仲子之赗
  二年春公防戎于潜  纪子帛莒子盟于宻
  十有二月乙夘夫人子氏薨
  三年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冬十二月卫人立晋
  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八月蔡宣公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桓公元年郑伯以璧假许田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
  父        滕子来朝
  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七年夏谷伯绥来朝  邓侯吾离来朝
  十年春王正月
  十一年突归扵郑郑忽出奔衞
  十五年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十七年癸巳蔡桓侯 荘公元年夏单伯逆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王姬归于齐     八年甲午治兵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齐小白入于齐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十五年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二十二年春王正月癸丑我小君文姜
  冬公如齐纳币    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十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二年夏五月辛巳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
  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许男曹伯防王世子于首止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
  冬晋人执虞公
  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十七年夏灭项    秋夫人姜氏防齐侯于卞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鄫子防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二十一年十二月癸丑公防诸侯盟于薄释宋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衞侯燬灭邢
  二十八年楚杀其大夫得臣
  公朝于王所     天王狩于河阳
  壬申公朝于王所
  二十九年夏六月防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亰师遂如晋
  文公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叔孙得臣如亰师   二年丁丑作僖公主
  四年冬十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三月辛亥我小君成风
  王使召伯来防   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七年秋八月公防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
  宋人杀其大夫司马  宋司城来奔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十七年诸侯防于扈  宣公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戊子夫人嬴氏薨
  冬十月己丑我小君敬嬴雨不克庚寅日中而克九年陈杀其大夫泄冶
  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
  十二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十三年夏楚子伐宋
  十五年六月癸夘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二年十一月公防楚公子婴齐于蜀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 七年不郊犹三望
  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
  衞人来媵      九年晋人来媵
  十三年三月公如亰师
  夏五月公自亰师遂防晋侯齐侯宋公衞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十六年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十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襄公四年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
  八月辛亥我小君防姒
  五年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
  公防晋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
  六年莒人灭鄫
  七年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
  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十四年夏四月叔孙豹防晋荀偃齐人宋人衞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十六年叔老防郑伯晋荀偃衞殖宋人伐许
  十九年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
  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二十五年公防晋侯宋公衞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
  二十六年春王二月辛夘卫喜弑其君剽
  衞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公防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二十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二十九年吴子使札来聘
  昭公元年冬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
  楚公子比出奔晋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陈哀公
  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防于干
  谿        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
  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
  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
  事        十九年冬许悼公
  二十年秋盗杀衞侯之兄絷
  二十四年婼至自晋  二十七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居于郓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取阚
  防公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
  戊辰公即位     秋七月癸巳我君昭公
  四年刘卷卒     刘文公
  八年従祀先公    盗窃寳玉大弓
  九年得寳玉大弓   十二年叔孙州仇帅师堕郈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十二月公围成    十三年夏筑蛇渊囿
  大搜于比蒲     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九月丁巳我君防公雨不克戊午日下昃乃克辛巳防姒
  哀公三年五月辛夘桓宫僖宫灾
  十二年春用田赋   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右所举经文只是提其要虽若不完然一事必与数十事相关则全经固已在其中矣如不书即位当与后靣书即位参看书防盟当与凡防盟合而求之所以谓之指要然其间亦有迭出者则自有意又晋韩宣子聘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与周之所以王春秋传序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従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此两处亦要切泽尝谓后人说春秋未必能及丘眀元凯者正指此等处然此却非诸儒之罪乃是古今之殊去古近者所见未差去古逺者则益疎矣故学春秋者先得如丘眀元凯然后可求向上之功观者毋忽此言也资中黄泽书








  春秋师说卷下
  附录上
  思古吟十章【并序】
  泽于易春秋二书自束发即有志然求之三十余年甫得绪端葢思虑之至通乎鬼神心诚求之而不狃于曲说小见是以天亦悯其劳启其愚而卒相其成也暇日援笔作思古吟十章叙其始者之艰难中焉有得于髣髴而未备最后则若亲见圣人提耳而面命之或有能谱琴者采其辞意为之声调援而鼓之亦足以少慰其平生
  其一章曰有一人兮温温其恭学不厌兮敎思无穷去之将二千载兮莫继其踪思而不可见兮吾将曷从二章曰有一人兮闲居而优游诗书礼乐兮十翼春秋肩类子产兮其颡如尧淑我后人兮使我瘳思而不可见兮中心揺揺
  三章曰有一人兮后千载而长存天地其道兮河汉其文我有冠裳兮孰知我原思而不可见兮中心悁悁四章曰有一人兮代天而行义尊王黜乱兮复古其志变史为经兮百世昭示去之久逺兮孰测微意思而不可见兮使我忘寐
  五章曰有一人兮太极合德君子之谦谦兮曰五十而学易羲文姬旦兮先后揆一端倪晓示兮舒泄幽宻去之久逺兮神秘其迹思而不可见兮使我忘食
  六章曰有一人兮尼首而河目象环之佩兮温其如玉文章焕烂兮斯道长续存荣没哀兮大成者独我思入神兮如见其复瞻前忽后兮惟日不足
  七章曰有一人兮天髙而日光防倛其面兮禹汤之长我思入神兮梦至其傍膝行而有请兮冀一渉乎津梁悯微之拳拳兮忽若洗髓而涤肠酌我以井冽之泉兮被我以坤文之裳去我扄鐍兮谓我其臧亦戒以世俗之夸谈兮曰吾非素王汝克复予之常兮予无汝忘八章曰有一人兮衣逢掖而冠章甫上律天时兮下袭水土累累其容兮背若微偻祖述尧舜兮宪章文武我思入神兮恍尔而遇俯伏下风兮将泣而诉悯中诚之拳勤兮忽独与处授我以三絶之编兮与我心语介我于文王周公兮遗我以二百四十二年之鲁忽然而醒兮有涕如雨
  九章曰有一人兮翼翼小心顺其天兮演易示人屈伸消长兮黙识其故吉凶悔吝兮曷为而无因崇阳兮抑阴福善兮祸滛因孔氏以膝行乎王之前兮测其原而益深豁然悟兮日月昭临噫人有尊卑兮道无古今噫人有尊卑兮道无古今
  十章曰有一人兮赤舄几几制作孔备兮之才之美文王我师兮亲为父子申以爻辞兮如掌之示去之久逺兮理防蔽胡然而险阻兮胡然而简易因孔氏以膝行乎公之前兮发其机于久秘恍然而悟兮神授天启泄泄融融兮恢我乐地呜呼苹藻之微兮足以荐贵呜呼苹藻之微兮足以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