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

  庄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以上筑馆者一鲁与齐为不共戴天之雠又丧未毕而主其昬王姬至鲁久矣而齐侯有疑不敢亲迎故为筑馆于外比事考之则当时之情可见
  百十八浚川
  庄九年冬浚洙
  以上浚洙者一洙水在鲁城北下合泗干时战败故深之以备齐
  百十九堕毁
  定十二年夏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文十六年秋毁泉台
  以上书堕邑者二毁台者一观上书围郈围费则堕二邑之故可见观上书夫人薨则毁台之故可见于毁泉台见春秋用民力必书啖氏曰毁全除之也堕但损之令不周
  百二十新作门观新廏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定二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庄二十九年春新延廏
  以上门观书新作者二廏书新者一言新见有旧言作见有加于前不言作者仍旧制也僖公改作南门不与诸门同雉门两观僭天子而不能革故皆书新作延廏坏而更之故言新不言作观其所书之时则时不时可见传曰凡啓塞从时杜氏谓门户道桥谓之啓城郭墙堑谓之塞皆官民之开闭不可一日而阙故特随坏时而治之僖公新作南门非治坏故传以土功之制讥之葢左氏但知土功之不时而不知改作之非制经于雉门两观特书月异之也凡脩旧不书楚宫宜书作而不书者史讳之也
  百二十一时田用夏时越礼则书
  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庄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以上书公狩者二传曰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此周制四时田猎之名也周书曰周公正三统之义作周月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此田祭皆从夏时之证也杜氏曰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是诸国各有常狩之处鲁狩地大野是也此田猎有常地之说也其礼既有常时其地又有常处故虽公狩不书郎非常狩之地禚在齐境以越礼故书公羊传曰春曰苖秋曰搜冬曰狩常事不书此何以书逺也其时田之名虽言之不详所谓常事不书实史法也自僖文而后歴五公搜狩违礼皆不书者大夫专国公不复知军政时田得失无足议故虽违礼不书为变例之九
  昭八年秋搜于红 十一年夏大搜于比蒲 二十二年春大搜于昌间
  定十三年夏大搜于比蒲 十四年秋大搜于比蒲以上书搜一书大搜四搜者春田之名周之春夏寅卯辰之月兴之为得礼秋兴之非礼也昭十一年五月齐归薨而大搜叔向闻而讥之曰鲁公室其卑乎君有大丧国不废搜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是时三家分鲁假春搜之礼以耀武示彊又与非时非地之搜不同故悉书之定十四年比蒲之搜经书邾子来防公则凡大搜皆公在可见而不书公者师乘非复公有史不虚饰也
  百二十二火田
  桓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以上火田一杜氏曰讥尽物故书
  百二十三观鱼
  隠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以上观鱼一谷梁传曰鱼卑者之事也鱼渔通杜训矢为陈本传言陈鱼而观之言陈渔人之事而观之也公谷经作观鱼文异事同叶氏朱子训矢为射本淮南时则训季冬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鱼传曰君举必书于此可见防书之体
  百二十四大阅治兵异常
  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
  庄八年春王正月甲午治兵
  以上书大阅者一治兵者一周制天子因四时之田而教民以武事春曰振旅夏曰茇舎秋曰治兵冬曰大阅天子诸侯四时之田名既不异则教民以武事其礼亦同史所不书桓公以畏齐郑之故大阅于建未之月庄公以事仇之故治兵于子丑之春与因田习武之义不同故特书之僖文以后凡阅治皆不书义与时田同
  百二十五军制作舎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
  以上书作丘甲者一周制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军政起于井而成于甸故周官谓甸为乘其车人卒伍之数皆以甸为率也鲁至成公以齐难故创制益兵遂毁甸赋而以丘赋与郑子产作丘赋同故曰作丘甲不曰赋者其制以甲士为主也然损益之数不可考矣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昭五年春王正月舎中军
  以上书作三军者一舎中军者一呉氏曰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用众之法无过家一人凡一成之地六十四井出赋公田外有五百一十二夫是为一旅之众二十五成有二十五旅是为一军之众大国之地百成除二十五成为大夫采邑等用其七十五成之众即三军也鲁地方百里其初封之时有三军后舎其一军止有二军作三军者复旧制也然其时三家专国非有意于复旧也但借改作之名而分公室之民为私家之民分民既定则复舎中军矣
  百二十六加赋税
  宣十五年秋初税亩
  哀十二年春用田赋
  以上书初税亩者一用田赋者一通一井言之曰田去公田言之曰亩税亩者以亩为率也古者井田之法十取其一虽曰井九百亩八家同养公田为九一而助然八家庐舎各二亩半于公田中取之已去二十亩故谷梁谓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家各私百亩公田十亩而已则其实亦十一也至宣公又履其私田之亩复十取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不足则十取二自宣公始也田赋者以田为赋也哀公时既以二为不足故用一井之田为率以敛财物韦氏杜氏皆谓赋其马牛葢以古者赋与税异也然韦氏本贾侍中云周制十六井赋戎马一疋牛三头一井之田而欲出十六井之赋陈氏亦谓使井出丘赋皆本左传孔子云以丘亦足矣以丘对田为说杜氏谓上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疋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则是以田对财为说未知孰是但外传又载孔子云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逺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大而议其老防其嵗收田一井出稯禾秉刍缶米不过是也此与左传自不同则当时加赋之制不可考矣
  百二十七分器失得
  定八年冬盗窃宝玉大弓 九年夏得宝玉大弓以上宝玉大弓书盗窃者一书得者一公羊传曰国宝也丧之书得之书苏子由曰宝玉大弓鲁之分器也
  百二十八肆大眚
  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以上肆大眚一呉氏曰肆大眚则罪之不当赦者亦赦之也故书
  百二十九书乱亡不由赴告
  昭二十八年夏王室乱
  僖十九年冬梁亡
  以上王朝乱一国亡一不由赴告据昭二十二年传叔鞅归言王室乱说见辞从主人篇
  百三十阙文
  隠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程子曰阙文也春秋未有外大夫在诸侯上者当曰纪侯某伯莒子盟于密陈氏曰子帛裂繻字葢杜氏意之学者遂以驳左氏误矣】
  桓四年【阙秋冬】 七年【阙秋冬○以上并阙二时事】 十四年夏五【阙月字并所系事来盟着例不月知非止阙月字】 十七年葬蔡桓侯【杜氏曰称侯葢谬误呉氏曰虽子男之君未有以諡配爵者或谓能请諡非也】
  庄二十四年冬郭公
  昭十年【阙冬字】 三十一年冬黒肱以滥来奔【阙邾字】定六年冬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何忌阙何字】 十四年【阙冬字】
  以上阙文凡九处三传同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葢夫子平日之言史有阙文尚矣公羊传曰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以为脩春秋时语也春秋存防书之大体阙文不革示不唯无所损而亦不能益故虽笔削时史而无嫌及其一笔一削万变不齐而所谓防书大体者自若故曰非圣人莫能脩之
  百三十一日月差缪
  隠元年王正月【长厯正月辛巳朔大衍厯正月辛亥朔大庚申冬至程氏公说曰自三统至钦天正月朔或辛亥或庚戌壬子视大衍厯前后差一日以传五月辛丑十月庚申考之则正月朔非辛亥故杜预迁就以辛巳为朔若从辛巳则冬至不在正月意者差闰只在今年而杜氏考之不详尔孔氏曰古厯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入章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九年闰三月十一年闰十一月十四年闰八月十七年闰四月十九年闰十二月此据元首初章若于后渐积余分大率三十二月则置闰不必恒同初章闰月僖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治厯者皆以彼为章首之嵗杜为长厯置闰防数无复定凖凡为厯者闰前之月中气在晦闰后之月中气在朔僖五年正月朔旦冬至则四年当闰十二月也杜长厯僖元年闰十一月五年闰十二月与常厯不同者杜以襄二十七年再失闰传云司厯过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哀十二年十二月螽云火犹西流司厯过则春秋之世厯法错失所置闰月或先或后不与常同杜唯勘经传上下日月以为长厯若日月同者则数年不置闰月若日月不同须置闰乃同者则未满三十二月频置闰所以异于常厯故释例云春秋日有频月而食者有旷年不食者理不得一一如筭以守恒数故厯无有不失也故当脩经传日月以考晦朔以推时验未必得天葢春秋当时之厯也今案长厯得失孔氏言之已详据传昭二十年二月日南至则冬至差一月在周厯不足为异长厯于当时之厯未必尽合然杜氏考经之志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年八月庚辰【长厯八月壬寅朔无庚辰庚辰七月九日闰十十二月大衍厯是年闰十一月】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 四月辛卯八月庚辰 十二月癸未【大衍厯二月己亥大三月己巳小日食庚戌在四月】
  【辛卯在五月八月丙申大庚辰在九月十二月甲申大癸未在明年正月长厯己巳二月朔日食孔氏曰汉书律厯志载刘歆三统之术以为五月二十五分月之二十乃为一交以为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后月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食既前后望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日食者月掩之也日月之道互相出入或月在日表从外而入内或月在日里从内而出外道有交错故日食也朔则交防故食必在朔自隠元年尽哀二十七年积三千一百三十四月唯三十七食杜氏曰日月动物虽行度有丈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防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今案二厯所考春秋日食多不入食限者由厯法有踈密入食限而日月复不合者置闰不同故也】 四年王二月戊申【长厯戊甲三月十七日今案前年十二月有癸未则此年二月无戊申凡若此者明是史文差缪】 五年【长厯闰十二月大衍厯闰八月】 六年五月辛酉【大衍厯五月庚辰大辛酉在六月】 七年【长厯闰十二月】 八年六月己亥 辛亥 七月庚午 九月辛卯【大衍厯闰四月五月己亥小己亥辛亥在此月六月戊辰大庚午在此月八月丁卯大辛卯在此月】九年三月癸酉 庚辰【大衍厯三月甲午小癸酉庚辰在四月长厯是年闰十月】十一年七月壬午 十一月壬辰【大衍厯闰正月七月庚戌大壬午在】
  【八月十一月戊申大壬辰在十二月】
  桓元年四月丁未【大衍厯四月丙子大丁未在五月长厯是年闰十二月】 二年王正月戊申 四月戊申【长厯戊申五月十日大衍厯四月庚午大戊申在五月是嵗闰九月今案正月有戊申则四月不得有戊申】 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大衍厯七月癸亥小八月壬辰大朔日食】 五年正月甲戌【长厯正月甲申朔月内无甲戌】 己丑【大衍厯正月乙卯小己卯冬至己丑在二月闰六月】 六年八月壬午 九月丁卯【大衍厯八月乙巳大壬午在九月九月乙亥小丁卯在十月】 七年二月己亥【大衍厯二月壬寅大己亥在三月长厯是年闰十二月】 八年【大衍厯闰三月】九年五月丁丑【大衍厯五月乙未小丁丑在六月】 十年王正月庚
  申【大衍厯正月乙酉大乙巳冬至庚申在二月闰十一月】 十一年【长厯闰正月】 十二年六月壬寅 七月丁亥【六衍厯六月辛未大壬寅在七月七月辛丑小丁亥在八月】 八月壬辰【长厯八月无壬辰壬辰在七月二十三日】 十一月丙戌十二月丁未【大衍歴十月乙巳大丙戌在此月十一月己亥小丁未在此月】 十三
  年二月己巳【长厯闰正月二月无己巳大衍厯闰七月】 十四年八月壬申乙亥 十二月丁巳【大衍厯八月戊子大壬申乙亥在九月十二月丙戌大丁巳在】
  【十一月朔及明年正月二日】 十五年三月乙未 四月己巳【大衍厯三月乙卯大乙未在四月四月乙酉小己巳在五月】 十六年【大衍厯闰四月】 十七年正月丙辰【大衍厯正月乙亥小壬午冬至丙辰在二月】 二月丙午【长厯丙午三月四日今案五月有丙午六月有丁丑则二月不得有丙午】 五月丙午 六月丁丑八月癸巳【大衍厯五月癸酉小六月壬寅大丙午在六月丁丑在七月八月辛丑大癸巳在九】
  【月】 十月朔日有食之【长厯十月庚午朔日食大衍厯十月庚子大十一月庚午小朔日食】 十八年四月丙子 丁酉【长厯四月丁卯朔丙子十日丁酉五月朔大衍厯四月丁酉大丙子在五月丁酉在六月】 十二月己丑【大衍厯十二月癸巳大己丑十一月二十六日】
  庄元年【长厯闰十月大衍厯闰正月】 二年十二月乙酉【大衍厯十二月壬子大月内无乙酉】 三年【大衍厯闰九月】 四年六月乙丑【大衍厯六月癸酉大乙丑在此月长厯是年闰四月】 六年【大衍厯闰五月】 七年【长厯闰四月】 八年王正月甲午 十一月癸未【大衍厯正月壬子大己巳冬至甲午在二月十一月戊申小癸未在十二月】 九年【长厯闰八月大衍厯闰三月】 十一年【长厯闰三月大衍厯闰十一月】 十二年八月甲午【大衍厯八月丙辰小甲午在九月】 十四年【长厯闰五月大衍厯闰八月】 十七年【长厯闰六月大衍厯闰四月】 十八年王三月日有食之【长厯三月癸未朔不入食限大衍厯三月癸丑大四月癸未小五月壬子大日食宋刘孝孙同沈氏括曰春秋日食三十六后世厯家推验精者不过二十六本朝衞朴得三十五独庄十八年三月古今筭不入食法】 二十二年七月丙申【大衍厯七月戊午大丙申在八月闰十月】 二十四年八月丁丑 戊寅【大衍厯八月丙午大丁丑戊寅在九月长厯是年闰七月】 二十五年五月癸丑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五月壬申大六月壬寅小癸丑在六月闰月辛未大日食】 二十八年王三月甲寅【大衍厯二月丙辰大闰月丙戌小甲寅二十九日长厯是年闰三月甲寅三月晦日】 二十九年【长厯闰二月】 八月癸亥【大衍厯八月辛未大癸亥在九月】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大衍厯九月辛丑小十月庚午大日食】 三十年八月癸亥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大衍厯八月辛未大九月辛丑小癸亥在此月十月庚午大日食闰十一月长厯是年闰二月】 三十二年七月癸巳 八月癸亥 十月己未【大衍厯七月庚申大八月庚寅小十月己丑小癸巳在八月癸亥在九月己未在十一月长厯是年闰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