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记

  过
  浇国名莱州掖县北有过乡
  戈
  国名宋郑之间有戈邑在今陈留雍丘
  豕韦【二十四年下同】
  滑州韦城县
  唐
  太原府
  杜
  释例京兆杜县今京兆府万年县
  邶【襄二十九年下同】
  鄘
  邶鄘卫者纣畿内地周武王伐纣三分其地置三监封管蔡霍三叔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竹书纪年曰武王封武庚于朝歌分其地为邶鄘卫武王既防三监导武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又于此三国建诸侯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二国混而名之
  豳
  邠州三水县有汉栒邑故豳国周之先公公刘所居释例在新平平漆县东北新平今属邠州豳地则分属三水
  郐
  郐城故郐国郑州密县东北或云新郑县是诗所谓郐羔裘者也杜佑通典新郑县在唐属郑州注曰本郐国地密县在唐属河南注曰亦古郐国按二县俱在郑旁近新郑又在密东北则均为郐地矣
  观【昭元年下同】
  开徳府观城县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
  扈
  京兆府鄠县扈乡
  姺
  邳
  淮阳军下邳县
  奄
  传曰成王因商奄之人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皥之虚史记曰出鲁奄中张华曰即鲁奄里今袭庆府仙源县古曲阜也
  褒
  兴元府褒城县
  有缗【四年】
  释例金乡城缗国今济州金乡县
  大庭氏【昭五五】
  在仙源县城中
  骀【九年下同】
  释例始平武功县治厘城今京兆府武功县
  歧
  扶风县歧阳镇【详见王畿】
  蒲姑
  地理志曰琅邪姑幕或曰薄姑今在密州莒县又青州千乗县亦有蒲姑城盖古薄姑氏地跨有青徐密州之境
  亳
  南京有古亳城
  昆吾【十二年】
  开徳府濮阳县
  密须【十五年】
  释例姞姓安定隂密县今泾州灵台县
  阙巩【十五年】
  甲父【十六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今济州金乡县
  飂【二十九年下同古国名】
  鬷川
  舜帝封飂之后于鬷川
  穷桑【少皥之号地在鲁北】
  封父【定四年】
  开封府封丘县
  仍【哀元年】
  四夷地释名
  戎地
  戎【隐二年】
  释例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今东京东明县济阳镇
  戎州【哀十七年】
  杜预曰近卫者按杜误以楚丘为卫地故曰近卫非矣
  楚丘【隐七年】
  戎州已氏邑在今拱州楚丘县戎盖昆吾之后别在夷狄周衰入于此天王使凡伯聘鲁由雒邑道楚丘至仙源逮其归戎乃要而伐之楚丘在河南宜为周鲁往来之地以其逼近宋都故在二汉晋属梁国杜误以此为即僖二年卫所城之邑于隐七年释云在济隂城武县于僖二年城楚丘则释云卫邑是以城楚丘为即前日戎伐王使之楚丘矣水经亦以戎伐凡伯于楚丘为卫文公徙居于此按济隂城武县即今开徳之卫南卫南盖隋大业初改后此名谓梁郡有楚丘县故以别之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曹邑文公徙居楚丘曹邑在今滑之白马卫南为近二邑不出邦域之中斯文公所由徙也又卫南之楚丘在河北凡伯安有逾河北道卫南而使于鲁耶故卫南之楚丘为卫所城之邑而拱州之楚丘则戎州已氏邑云
  诸戎
  骊戎【庄二十八年】
  京兆府临潼县骊山在南
  姜戎【僖三十三年】
  晋之南鄙
  陆浑戎【僖二十二年】
  西京伊阳县故陆浑县
  隂戎【昭九年】
  晋隂地自商州至西京伊阳县
  杨【僖十一年下同】
  拒
  泉
  释例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泉亭今西京洛阳县
  臯
  伊雒戎
  杂戎居洛水伊水间洛阳县西南有戎城
  戎蛮子【昭十六年】
  释例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今郑州密县
  卢戎【桓十三年】
  南蛮在中国者今襄阳府中庐县
  狄戎【襄四年狄在中国者】
  犬戎【闵二年戎在中国者】
  茅戎【成元年】
  释例河东大阳县西有茅亭今陜州平陆县
  北戎【隐九年山戎无终】
  蓟州玉田县
  山戎【庄三十年】
  平州卢龙县
  北狄
  广莫【庄二十八年】
  北狄地之广絶蒲屈左右在慈州界
  攅函【宣十一年下同此】
  众狄
  长狄
  长狄鄋瞒【文十一年传】
  赤狄
  赤狄【宣三年】
  释例上党郡地有赤沙城今隆徳府地【隆徳潞州】
  东山臯落【闵二年】
  赤狄别种在晋东今隆徳府左右
  潞氏【文十一年】
  隆徳府潞城县东有古城赤狄潞氏国
  甲氏留吁铎辰【宣十六年赤狄别种】
  廧咎如【僖二十三年赤狄别种】
  白狄
  白狄【僖二十三年】
  延安府肤施县本白狄鄜丹银绥徳等州皆春秋白狄地
  肥【昭十二年】
  白狄别种释例钜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今祁州鼔城县
  昔阳【昭十二年】
  肥国都释例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今平定军乐平县
  鼔【昭十五年】
  白狄别种今祁州鼔城县
  鲜虞【昭十二年】
  白狄别种今中山府新乐县
  中人【十三年】
  鲜虞地今中山府望都县有中人亭
  中山【定四年】
  鲜虞地今中山府安喜县
  夷蛮地
  介【僖二十九年】
  密州胶西县
  淮夷【僖十三年】
  东夷居淮水上者淮夷献琛言于诗尚矣
  敖【哀十九年下同此】
  三夷
  苫越【定八年】
  山夷【文十六年下同此】
  濮夷
  建寜县南有濮夷无君长故称百濮传曰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夷虎【哀四年】
  羣蛮【文十六年】
  肃慎【昭九年】
  洪皓松漠记闻曰古肃愼城四面约五里余遗堞尚在在渤海国都三十里以石累城脚
  梁【哀四年下同亦见王畿】
  汝州梁县西南故蛮子邑
  霍
  梁南四十五里霍阳聚皆蛮子邑
  阙地二十有四
  共池【桓十年】  恶曹【十一年下同】 折
  垂棘【僖二年下同】 多鱼    牡丘【十五年】
  女栗【文十年下同】 厥貉    沓【十三年】
  上鄍【成二年】  交刚【十二年】  貍脤【十七年】
  虚朾【十八年下同】 台谷    大隧【襄十九九年】商任【二十一年】  泮【二十五年】   旷林【昭元年】
  祲祥【十一年下同】 厥憖    鄟陵【二十六年】
  拔【定三年】   安甫【十年】   渠蒢【十五年】
  春秋分记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五
  疆理书第九
  山
  四岳【昭四年下同】
  东岳泰山
  袭庆府奉符县西北
  南岳衡山
  潭州衡山县防湘千里九向九背
  西岳华山
  在舜为西岳周礼为中岳盖周宅洛邑与冀不同大华今在华州华隂县巨灵擘之以通河流少华在华州郑县其山联属东北至冀东南至豫西南至梁西北至雍四州之境在焉春秋分秦晋界
  北岳恒山
  中山府曲阳县西北连【阙】真定府庆源府妫州蔚州界
  三涂
  西京伊阳县有三涂山或谓伊阙大谷轘辕是三道非也
  阳城
  西京登封县东北有阳城山洧水所出
  大室
  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髙县以奉大室号为中岳有少室在大室之西今登封县地
  郏鄏【宣三年】
  成王定鼎于郏鄏在洛阳西郏鄏二山相属
  大行【襄二十三年】
  地理志云东大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大行在河内野王县西北魏郡邺县北按北山起于孟州济源县界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述征记曰大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关陉在济源第二大行陉长四十里第三白陉今在怀州河内县余五陉在邺中山幽州界山阳今泽州野王今怀州禹贡曰大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北条地脉于此始毕壮哉
  莱柞【昭七年】
  鲁地今莱芜县
  具  敖【桓六年】
  二山皆鲁地在平隂
  敖  鄗【宣十二年】
  二山皆郑地郑州荥阳县西北有敖山孟州河隂县有鄗山鄗在敖山东南
  殽【僖三十三年】
  西京永寜县西北有三崤山一名嵚崟山崤有二陵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车不得方轨西崤石陂十二里其地今又属陜州汉之渑池界
  方城【僖四年】
  岗阜自唐州比阳县相比连接西至方城县又至西汝州叶县南故号方城楚国方城以为城盖北门之险
  绎【文十三年】
  袭庆府邹县此山东西二十里髙秀独出
  首山【宣二年】
  河中府河东县东南
  靡笄【成二年下同】
  齐州长清县有此
  华不注
  齐州厯城县有此
  梁山【成五年】
  尔雅曰梁晋望也公羊曰河上之山也今在同州韩城县西是为大梁山及有小梁山亦在邑界禹贡梁山韩奕篇奕奕梁山即此
  衡山【襄三年】
  湖州南
  巫山【襄十八年下同】
  东平府东北
  梅山
  郑州密县东北
  鱼齿
  汝州襄城县
  荆山【昭四年下同】
  襄阳南漳县东北有此山
  中南
  地理志云在扶风武功县东太一山也今在京兆凤翔之间自歧山郿县南连延东至京兆长安县西武功县南周之名山关中记曰在天中居都南一名中南一名地胏
  歧
  地理志云在扶风羙阳县西北今在鳯翔府岐山县东北河图括地象曰歧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周之兴也鸑鷟鸣人谓之鳯凰堆水经注其峯高峻逈出诸山亦名天柱歧水出焉合漆入渭
  涂山
  寿春府
  羽山【昭七年】
  海州怀仁县
  北山【昭二十二年】
  王田北山杜预注北邙也在西京洛阳县登之见孟津
  小别大别【定四年】
  禹贡曰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又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禹治山通水南条荆山首起嶓冢至于荆山又为内方大别二山内方今复州之竟陵大别今汉阳之汉川也南条其尾至此而极亦壮伟矣孔安国释南入于江谓触山廻南入江葢汉水至大别山为大别所击故回波以南入于江非本性欲南也左传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汉东山名也在安丰县南顔师古曰大别在庐江安丰杜预释地曰二别在江夏界近汉之名无縁乃在安丰也案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则与尚书杜预之说同葢小别在今徳安府大别在今汉川县楚自郢济汉又自小别至大别地形顺便今大别山之北汉口即汉水入江处且安丰至江夏一千五百里相距甚逺又淮水之南非江汉合流之地京相璠顔师古安丰大别之说斯不足证
  【定十年】
  袭庆府奉符县有山鲁颂谓蒙盖二山也
  蒙【哀十七年】
  地理志云蒙山在泰山蒙隂县西南今在沂州费县西新泰县南分二邑界山髙四十里长四十六里齐鲁防盟即蒙山之隂鲁地也
  防稽【哀元年】
  绍兴府防稽县南有此山
  菟和【哀四年】
  商州上雒县
  沙鹿【僖十四年】
  北京大名府有五鹿墟即沙鹿也郡国志曰五鹿故沙鹿有沙亭
  山阙名六
  阜山【文十六年】  莱山【昭五年下同楚地】坻箕之山【楚地】冈山【十一年】  坻山【十二年晋地】 桑山【十六年郑地】
  山释异
  莱山有三
  昭五年楚子次莱山楚地
  七年与之莱柞鲁地
  莱国有莱山今登州黄县
  敖山有二
  桓六年鲁之敖山在平隂
  宣十二年郑之敖山在荥阳
  衡山有二
  昭四年南岳衡山在潭州
  襄三年衡山在湖州乌程
  坻山有二
  昭五年坻箕之山楚地
  昭十二年坻山晋地
  涂山有二
  昭四年三涂在西京
  禹防诸侯于涂山在夀春
  水
  江【昭三年】
  广雅曰江贡也地理志云出蜀郡湔氐道西徼外岷山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山海经曰岷山东北崃山又东至崌山江水出焉东注大江郭璞曰中江出崃谓今简州江也北江出崌此皆岷山旁之小江今按江出松州嘉城县甘松岭亦曰松桑岭其地北连析支其水一名汶水流出岷山始大自此遂东南流而悉州沱水东来与江防故曰东别为沱东南经成都南经嘉定府沫水入焉至泸州涪水从西北来东南至重庆府则有嘉陵江巴江入又东经涪州黔江入忠万夔州有巫水入归峡有清江又东至枝江有沮水入石首涌水入又东过岳州有澧水从西入洞庭水亦自南入又有浣水湘水从西南来入江共而东至鄂州汉水入焉始经九江至镇江府有丹阳水从南来入又东经扬州有邗沟水出焉又东经江隂许浦始入于海
  河【僖四年】
  春秋説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隂引度也释水云河出昆仑自禹本纪山海经水经皆云然张骞使西域穷河源谓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同入蒲昌海一名盐泽按于阗国南河耨逹山或云即昆仑也河源出焉一名首枝河北流七百里入戍水一名计首河北与葱岭河合同入盐泽葱岭在踈勒国西北东入盐泽去沙州西三百里潜行地下为中国河然既曰濳流颇同臆説非实见盐泽与河通也至唐吐蕃为大国居积石西南唐聘使始见黄河在吐蕃中西南数千里向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吐蕃人言昆仑山在其国内长庆中刘元鼎为盟防河之上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髙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仑也虏人谓闷摩黎山直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澄流缓下稍合众流则赤它水并注则浊度其源直莫贺延碛尾盖劒南之西尔禹导河自积石北行至丰州又东至忻州乃南三曲三千余里至河中府龙门直南至华州郑县冲激华山折而东廻故其地曰潼关亦曰冲关即经所谓河曲东包厎柱于陜州东过孟津于河南府东过洛汭于巩县至郑卫之大伾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髙水湍悍难以行平地乃酾二渠以引河北载之髙地故自此北过降水在今大名府之南被大陆于邢赵间分为九河流至沧州同为逆河以入大海自积石而下九折行九千四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