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春秋
- 春秋分记
春秋分记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宋地释名
宋【闵元年下同】
髙辛氏子阏伯所居古商丘也武王封防子启是爲宋国今南京应天府宋城县
黄
释例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外黄今废入开封府雍丘县之东
郜【十年下同】
单州成武县东南郜城
防
释例髙平昌邑县西有防城昌邑今省入金乡属济州
句渎丘【桓十二年】
兴仁府乘氏县西有二汉句阳县故城广记云即句渎之丘【兴仁曹州】
袲【十五年】
宿州符离县西南
蒙泽【庄十二年下同】
拱州考城县故蒙县也十三州志防泽在县东水经注宋万与公争博弑闵公于斯泽
亳【梁国有二亳】
南亳今南京谷熟县北亳今考城县东北
梁丘【三十二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西南梁丘乡今济州金乡县谷梁曰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
柽【僖元年】
淮寜府宛丘县西北有柽城【淮寜陈州】
贯【二年】
考城县西北有贯城
葵丘【九年】
开封府雍丘县
鹿上【二十一年】
顺昌府汝隂县原鹿城【顺昌颍州】
緍【二十三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緍城今济州金乡县
孟诸【二十八年】
应天府虞城县有孟诸薮禹贡作孟猪【张鱼反】左传尔雅皆作孟诸
承匡【文十一年下同】
释例陈留襄邑县西承匡城今拱州襄邑县
长丘
水经注济渎东迳封丘县南在春秋为长丘焉应劭曰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縁斯是也
新城【十四年】
释例梁国谷熟县西有新城今应天府谷熟县
大棘【宣二年】
释例陈留襄邑县南有棘乡今襄邑县
沙随【成十六年下同】
拱州寜陵县北沙随亭
汋陵
宁陵县东南二十五里汋陵城
彭城【十八年】
徐州彭城县
吕【襄元年下同】
释例彭城吕县今徐州地在彭城东南五十七里吕梁洪
留
释例彭城留县今徐州地在彭城东五十里
犬丘
郑子然侵宋取犬丘释例谯国鄼县东北有犬丘城迂囘疑今亳州鄼县东北犬丘城于南京爲近且接郑境非迂囘也
杨梁【十二年】
水经注睢阳东南三十里有故杨梁今曰阳亭也睢阳今宋城县
卢门【十七年】
宋城南门司马彪郡国志曰睢阳县有卢门亭
蒙门【二十七年】
宋城门
良【昭十三年】
释例下邳良城县今淮阳军治
鬼阎【二十年】
释例长平县西北有阎亭今淮宁府西华县
横【二十一年下同】
释例梁国睢阳县南有横亭水经注在睢阳县西南世谓之光城盖光横声相近睢阳今应天府
鸿口
梁国睢阳县东鸿口亭今应天府有此亭
曲棘【二十五年】
释例陈留外黄县城中有曲棘亭今开封府雍丘县东
雍丘【哀九年】
雍丘县
空桐【二十六年】
释例梁国虞县南地名空桐有桐亭今应天府虞城县水经注空桐泽在虞城东南春秋公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大尹左师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然则空泽与空桐当为一也
地名疑者一
逢泽【哀十四年】
释例地理志言在荥阳开封县东北逺疑今东京
阙地三十有二
管【隐十年下同】 老桃 稷【桓二年】
虚【十二年下同】 幽【庄十六年】
盂【僖二十一年】 汋陂【成十六年下同】 夫渠
朝郏【十八年下同】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訾母【襄十年】 南里【昭二十一年下同】
厨 新里 公里
赭丘 桑林之门 老丘【定十五年】城鉏【哀十一年】 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锡【六田宋郑之间
隙地哀十一年】 鞌【十四年】 连中【二十六年下同馆名】
沃宫 唐盂
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十
疆理书第四
卫地緫说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居河淇间封轸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扵相土之东都以会王搜其后文公徙居楚丘成公复居帝丘盖古兖州亦冀州南境之交也禹贡济河惟兖州浮于济漯逹于河浮于汶达于济又冀州既载壶口覃懐底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河内曰冀州在天文陬訾之次营室东壁之分辰居亥宫曰双鱼其封疆界于河济厠居晋齐鲁曹陈郑之间故卫不能以抗大国者封疆狭小地非险固故也其俗杂数国尚儒学端而信然朝歌俗淫犹有纣之余风存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卫地释名
卫【隐三年】
故商都牧野之邑亦曰殷虚成王灭三监中分其地以立康叔曰卫今卫州黎阳县卫镇
楚丘【僖二年】
开徳府卫南县西南有楚丘城【开徳澶州】
訾娄【十八年】
开封府长垣县西北十六里訾娄城卫侯师于訾娄即此风俗传云长垣西北有訾娄是也
帝丘【三十一年】
古颛帝之墟故曰帝丘夏后相居此夏伯昆吾亦都之故曰昆吾之墟成公自楚丘徙焉
清【隐四年】
释例济北东阿县东北有清亭今东平府东阿县
垂【八年】
释例济隂句阳县东北有垂亭今兴仁府乘氏县
越【桓元年】
近乘氏县
蒲【三年】
释例陈留长垣县西南有蒲城今东京长垣县
桃丘【十年】
释例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丘今东阿县
莘【十六年】
大名府莘县
首止【十八年】
释例陈留襄邑县东南首乡城今拱州襄邑县东南首乡
鄄【庄十四年】
濮州鄄城县
曹【闵二年】
滑州白马县即诗文公野处曹邑
咸【僖十三年】
开徳府濮阳县东有咸城
匡【十五年】
开封府长垣县西南有匡城
宛濮【二十八年】
释例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近濮水今长垣县
戚【文元年】
释例顿丘卫县西戚城又临阿县东有戚城按卫县今开徳府之观城而临阿即观城之隣邑观城之西爲临邑之东两戚城皆卫之戚也
清丘【宣十二年】
濮州临濮县
马陵【成七年】
大名府元城县东南地名马陵
阿泽【襄十四年】
东平府东阿县西南大泽
柯【十九年】
大名府内黄县东北柯城后属晋
澶渊【二十年】
隋开皇十六年置澶渊县唐避髙祖讳改爲澶水贞观十年省入临河今属开徳府释例顿丘卫县南繁污也卫县今观城县其南境即临河
西鄙懿氏【二十六年】
释例戚城西北有懿氏城今观城县地
平丘【昭十三年】
释例陈留长垣县西南平丘城今东京长垣县
武父【定四年】
传曰封略武父以南则武父卫之北境非河南武父也
相土之东都
释例阙按帝丘即夏后相所都扵卫为东成公自楚丘徙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帝丘为相土之东都明矣
沙【七年】
经书盟于沙左传作琐释例元城县南有沙亭今属大名府按成十二年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公羊作沙泽释例谓为阙地今以定七年沙琐参之沙琐二字实同名异又俱齐卫晋会盟之所则琐泽与琐一而已杜别琐泽系之阙地下非也
瓦【八年】
释例东郡燕县东北有瓦亭今滑州胙城县
垂葭【十三年】
释例髙平钜野县西有郥亭今济州钜野县西南郥亭
牵【十四年】
传曰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杜注脾上梁间即牵在魏郡黎阳县东北有牵城今卫县东北
铁【哀二年】
释例戚城南有铁丘今临河县地
黎【十一年】
卫大叔疾寘其妻娣于黎今黎阳县昭四年传谓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即此杜以为别是东夷国在魏郡加以疑辞析为二焉非也
平阳【十六年】
释例东郡燕县北平阳亭今滑州胙城县
地名疑者二
五鹿【僖二十三年】
释例濮阳县南三十里有五鹿城元城县东亦有五鹿墟
羊角【襄二十六年】
释例东郡廪丘县治羊角城又滑州东南有羊角故城
阙地三十有一
牧【隐五年】 城濮【庄二十七年】 荥泽【闵二年下同战而又反河则非河南荥泽阙也】 共滕【别邑】 菟圃【僖十八年】
敛盂【二十八年下同】 襄牛 酅
新筑【成二年下同】 鞫居 鍼【六年】
近关【襄十四年下同】 丘宫 茅氏【二十六年下同戚东
鄙】 圉 平夀【昭二十年下同】
死鸟 有阎之土【定四年下同】
豚泽【六年】 曲濮【八年下同】 鄟泽
盂【十四年】 外州【哀十一年下同】 巢
郧 少禘 借圃【十七年】
蒲【二十五年下同】 泠 城鉏
平庄之上【二十六年】
蔡陈地緫说
周武王赖阏父为陶正封其子嬀满扵大昊之墟曰陈又封叔度扵蔡皆古豫州地也在天文则得郑分野之交其封域居宋卫郑许之间南境接楚春秋时晋楚兵争陈蔡郑许当其冲无歳不被其害郑之国疆视三国稍加又多贤大夫相与维持犹能植立而陈蔡与许则岌岌自保之不暇其后蔡平侯自上蔡迁都新蔡成公又自新蔡迁都州来二国地广而平无名山大泽西望外方东不及孟猪故地名见扵经传者无几用是疆理之狭矣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蔡地释名
蔡【隐四年】
蔡州上蔡县州北五十五里
新蔡
古吕国平侯自上蔡迁焉今蔡州新蔡县
下蔡
故州来国楚灭之夫差时成公自新蔡迁焉今夀春府下蔡县
邓【桓二年】
释例颍川召陵县西南邓城故城在今颍昌府郾城县东
桑隧【成六年】
释例汝南朗陵县东北桑里亭朗陵故城在今蔡州确山县西南
阙地二
莘【庄十年】 郥阳【昭十九年】
陈地释名
陈【隐三年】
包牺氏都曰大昊之墟周封舜后嬀满扵此爲陈国在今淮寜府宛丘县故陈州治也
焦【僖二十三年下同】
亳州谯县
夷
亦曰夷父及城父今亳州城父县
壶丘【文九年】
水经注汝水迳壶丘城北故陈也楚侵陈克壶丘是也
辰陵【宣十一年】
水经注京相璠曰颍川长平有故辰亭杜预曰长平县东南有辰亭今此城在长平城西北长平城在东南或杜氏与传书之误长平今淮寜府西华县则辰陵当在其西北
鸣鹿【成十六年】
亳州鹿邑县州西二百二十里广记云本曰鸣鹿东汉置武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爲鹿邑
阙地一
大【哀公六年】
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宋 程公说 撰书十一
疆理书第五
郑地緫説
周宣王初封其母弟友于宗周畿内是为郑桓公今华州郑县也号曰先郑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北之人问扵史伯曰王室多故余安逃死史伯曰其济洛河颍之间乎地近虢郐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帑与贿则君之土也桓公从之后三年幽王为犬戎所杀桓公死之子武公立竟取十邑之地而国之实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号曰新郑盖与东周并古豫州地也其国前华后河右洛左济食溱洧焉土陿而险山居谷汲其俗淫在天文夀星之次角亢之分辰居辰宫曰天秤其封域西聨王畿北抗晋东北并卫东近宋东南倚陈南境并楚边邑春秋时晋楚交兵郑无歳不被其害北从晋则楚伐之于南南从楚则晋伐之扵北至子产为相以礼治国晋楚之暴莫能加焉尝考地势虽曰荆河通逹而嵩山虎牢之形势亦有险要故传言晋悼公城虎牢而郑服者此也虎牢本王畿其后赐郑倚以为国盖在河济之南伊洛之东居此则晋兵之来可以御之云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郑地释名
先郑
华州郑县附见秦地图
郑【隐元年下同】
古有熊国黄帝所都亦为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其后世为郐国郑桓公始封在华州之郑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乃取郐徙居焉是为新郑今郑州新郑县得名以此
鄢
亦曰鄢陵成十六年晋败楚于鄢陵即此六国曰安陵两汉晋爲鄢陵县俱属颍川郡国朝因其名属开封府按后汉志曰鄢陵春秋时曰鄢注曰克段于鄢晋败楚师于鄢陵释例亦然知其爲郑之鄢无疑惟是汉陈留郡有曰傿县颍川郡又有曰郾县颍川之郾盖今颍昌之郾城是也陈留之傿则王莽所易为顺通在东汉属梁国者是也应劭扵前汉志误以陈留之傿爲即克段之鄢水经注据此爲正谓克段于鄢其地在汉属陈留杜预误作颍川鄢陵盖从应劭注耳此自应误何得云杜误乎
制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故东虢也今郑州荥阳县
京
叔段居之谓之京城大叔汉为京县楚汉战京索间即此今荥阳县东有京故城
廪延
释例酸枣县北有延津县今属开封府广记载滑州白马县有滑台本郑廪延邑其城甚固或以为疑按酸枣在河南滑州在河北酸枣之北即滑州之南廪延当在滑州由此济河而南故曰延津水经注滑台城即郑廪延邑下有延津
长葛【五年下同】
颍昌府长社县北有葛城【颍昌许州】
制【虎牢】
传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亦曰北制郑邑也有故虎牢城周穆王猎于郑圃获虎命畜之名曰虎牢其地居河洛之南盖郑要冲晋悼公城之而郑服今孟州汜水县
祊【八年】
释例琅邪费县东南有祊城今沂州费县
时来【十一年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