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春秋
- 春秋分记
春秋分记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二年戊午【气余三千 归余二万九千 朔余八百八十八 三百一十七 四十五】正月甲辰小【癸丑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甲辰三日】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丙辰夏至】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丁亥秋分】十一月己亥大【戊午霜降】 十二月己巳小【戊子小雪】经书十有二月螽郭纲曰仲尼曰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厯过也然则螽之书也圣人非専以记异亦以着司厯之妄也一行日度议曰哀公十一年当置闰而失之十二年建戌之月己亥朔先寒露三日日在亢五度其时大火未伏至霜降五日始潜在日下乃月令蛰虫咸俯焉然则周之十二月当建亥而彼以建戌为十有二月此其所以螽也今以大衍推之建戌月大余三十五小余一千七百七十五命得己亥朔入秋分日在亢去大火尚一次火未伏而尚螽是合乎夫子之言也然以己亥为十二月朔则今年五月经书甲辰不合恐非失一闰也
十三年己未【气余七 归余六万二千 朔余二千九百五 五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正月戊戌大【己未冬至】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丙子十一日乙酉二十日丙戌二十一日丁亥二十二日】 七月乙未大【辛丑七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闰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十四年庚申【气余一千四 归余五千八 朔余一千百四十八 百七十八 六百五十】正月壬戌大【甲子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庚戌二十日】五月庚申大朔日食胃十四度【壬申十一日庚辰二十一日】六月庚寅小【甲午五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辛丑十三日】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十五年辛酉【气余二千一 归余三万八千 朔余二百九十一 九百四十五 千七百
六十六】
正月丙辰大【己巳冬至】 二月丙戌小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
十六年壬戌【气余二千九 归余七万二 朔余八百百三十四 千一十二 四十二】正月辛亥小【甲戌冬至二十九日己卯】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六【己丑十一日】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闰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八月丁未小 九月丙子大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十七年癸亥【气余六百 归余一万五千 朔余五百三十七 三百六十八 三十一】正月乙亥小【庚辰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己卯八日】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辛巳十二日】 十二月己亥大
十八年甲子【气余一千 归余四万八千 朔余一千三百八十 三百七十三 六百四十
七】
正月己巳大【乙酉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十九年乙丑【气余二千一 归余八万一千 朔余二百二十三 四百四十二 千七百
六十三】
正月癸亥大【庚寅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闰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二十年丙寅【气余二千八 归余二万四千 朔余二百六十六 七百三十四 千四百
五十二】
正月丁亥大【乙未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二十一年丁卯【气余五百 归余五万七 朔余五百六十九 千八百一 二十八】正月壬午小【辛丑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
闰月丙子大
二十二年戊辰【气余一千三 归余一千 朔余二百百一十二 九十五 一十七】正月丙午小【丙午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丁卯二十七日】 十二月庚午大
二十三年己巳【气余二千 归余三万四千 朔余一五十五 一百六十二 千三百
三十三】
正月庚子小【辛亥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壬辰二十五日】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二十四年庚午【气余二千七 归余六万七千 朔余百九十八 二百二十九 二千
四百四十九】
正月甲午大【丙辰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大
闰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二十五年辛未【气余五 归余一万五 朔余二千一百一 百二十三 百三十八】正月戊午大【辛酉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二十六年壬申【气余一千二 归余四万三 朔余二百四十四 千三百九十 百一十
四】
正月癸丑小【丙寅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辛巳四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
二十七年癸酉【气余一千九 归余七万六千 朔余百八十七 六百五十七 一千
三百三十】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己亥二十四日】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甲戌旦日】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春秋分记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五
天文书
易系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见乎上而吉凶应乎下圣人因而象之盖自庖牺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至帝颛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际备矣尧复育重黎之后是为羲和命以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而周旋乎天理审察乎天度既精且宻其在夏世羲和掌未之有改至扵殷周二氏世司天地而制莫详扵周寅亮天地燮理隂阳属之论道经邦之三公又立六卿法天地四时以治事地与四时皆本乎天则尊之曰冢宰大司徒测景求中冯相氏掌歳月辰日星之位辨四时之序而保章氏又掌五物而诏救政访序事由是言之古之天文是有二道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与夫测景占候先其妖祥以备豫兹其能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使之和同无间欤占天之家牵合取应学者不道也周衰天理之学弗明圣人作春秋书日食星变以示警戒不言事应按经书鲁十二君与内大夫行事甚详扵他国君大夫兴亡治乱亦可槩见惟三辰五星灾变之异该扵天道则志内加详志外甚略春秋灾变甚矣不可胜书举鲁以见之也爲天下书非爲一鲁书也春秋虽因鲁史而作然天地乖谬万物变异岂独鲁之辠哉自灾异而言甚者莫过扵日食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也而有食之则灾咎之异象也克谨天戒则虽有其象而无其应弗克畏天灾咎之来必矣凡经所书或妾妇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权移臣下或夷狄侵中国皆阳防隂盛之证无用拘拘然泥其事应而强求合也呜呼春秋之时逺矣而推之以厯筭虽千歳之日食之正否可坐而致也不依交限者间有之焉而行有常度者居多则灾而非异矣然每食必书示后世遇灾而惧之意也若传载齐晏子止景公之禳彗星楚庄王之弗禜赤云皆知道者语此不可不识诸歳星所在传有明文考之汲冢师春纪述为详谓歳星每歳而成一分积百四十四年而满本数则为超辰之限前后推绎数之可知故余首志春秋所书日食星变以明圣人之防而采传所载附列下方以存史氏之旧用见春秋非圣人莫能修之学者得以览观焉
日食总三十六
书日书月书朔者二十有六
桓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据厯八月壬辰朔食星初二千
七分太】
张冑元曰当交之中月掩日不能毕尽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时则月在日内掩日便尽其食乃既按大衍课春秋日食视诸厯最宻今法皆本大衍
庄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
社【据厯闰六月辛未朔食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二十有六年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度
少】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据厯
日庚午朔食翼十八度少】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食翼 大衍厯七度 九月朔】文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食昴九度太】
成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食毕九度半】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据厯十一月丁
巳在房初度】
襄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女十度半】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食轸二度太】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食翼九度太】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日在角四度弱非食限】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女二度
少】
二十有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食井二十一度
半强】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日在星二度弱非食限】
按厯法前月日有食之既则后月不当再食而春秋有之三传以下未有説也今以厯法推筭之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日食翼九度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日食井二十一度则入食限庚辰日在角四度及癸巳日在星二度弱不入食限焉一行曰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厯数之防宻
也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也今不入食限而食焉政教使之然也
二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乙
亥朔食氐七度强】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食奎十一度太】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据厯五月朔食冑十四度
太强】
十有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据厯甲戌九月朔五月丙
午朔娄四度太入食限】
二十有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食井十三度弱】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箕四度
半强】
二十有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冑四度半强】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二
度半强】
定五年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室四度半强】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据厯十月丙寅
朔食角六度太强】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食星三度太强】
书日书月不书朔者七
隐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据厯三月己巳朔食室十二度少】僖十有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据厯五月庚午朔食胃一
度】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三月癸亥朔食危八度太】
宣八年七月申子日有食之既【杜厯甲子七月晦日食失据大衍厯
十月甲子朔食角五度半】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据厯四月丙辰朔食壁七度少】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据厯五月癸卯晦不入食限五
月乙亥朔食胃十三度少】
襄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据厯八月无丁巳七月一
日也食井三度强】
书月书朔不书日者一
桓十有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据厯十一月庚午日食氐四度】
书月不书日不书朔者二
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据厯五月壬子朔食胃十二度少不日不朔焉
厯失之也】
僖十有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四月癸丑朔食壁六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