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
  集传此言周公在丰汉孔氏谓致政归老之时而下文君陈之序乃曰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方未命君陈时成周盖周公治之以公没故命君陈然则公盖未尝去洛矣而此又以为在丰将没则其致政归老果在何时邪篇亡
  集説【孔氏颖达曰帝王世纪云文武葬于毕毕在杜南长安西北序説葬周公之事其篇乃名亳姑与序不相允防其篇既亡不知所道○苏氏轼曰毕有文武墓亳姑蒲姑也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至此并告以迁欤○黄氏度曰伊尹从汤葬周公从文武葬皆国礼犹后世陪葬山陵也○吕氏祖谦曰公欲葬成周盖宗臣垂死忧国之心以邦之安危惟兹殷士致不忘之意意不在葬也成王领其意不从其葬使祔于文武也】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集説【孔氏安国曰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作书命之○孔氏颖达曰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成周周之下都成王重周公所营犹恐殷民有不服之者故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也以毕命之序言分居知此分亦为分居分别殷民善恶所居即毕命所云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是也言东郊者郑云天子之国五十里为近郊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是言成周之邑为周之东郊也○苏氏轼曰君陈命于周公之后毕公之前必周之老臣也郑以为周公子非也毕公成王之父师弼亮四世岂以周公之子先之○陈氏栎曰治洛以化殷民为重故君陈毕命曰尹兹东郊保厘东郊虽以东郊言实全付以治洛之任也君陈继周公毕公继君陈其任一也小序一分字辞意欠明或者遂谓分东郊之地成周之邑使君陈为之正长王城之事君陈不与焉此说盖小序误之也】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集説【黄氏度曰召公以太保为冢宰毕公以司马兼太师毕公序召公下名数不同也召毕率诸侯为诸侯长也君奭周召相重在师保顾命召毕相重在率诸侯】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集传尸天子亦无义理太康尸位羲和尸官皆言居其位而废弃其事之称序书亦用其例谬矣
  集説【孔氏颖达曰康王既受顾命主天子之位羣臣进戒于王王遂报诰诸侯史叙其事作康王之诰伏生以此篇合于顾命共为一篇后人知其不可分而为二○黄氏度曰周人大封诸侯重监牧之权齐鲁卫晋土壤广斥当时固有翼衞之效数传之后事体必变周公成王见其几矣故二书变礼皆为训饬诸侯○吕民祖谦曰遂继事之辞也既宅尊位继即诰诸侯其辞之廹则其势必有不容己者四国流言之变未逺亟颁新天子之号令所以镇浮议而折奸萌哀恫不言之际康王二公岂得已而不已者乎】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集传分居里者表厥宅里殊厥井疆也
  集説【孔氏颖达曰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此云命作册者命内史为册书以命毕公○林氏之竒曰成周郊即君陈序所谓东郊成周成周为王城之东郊故因谓之成周郊也篇内曰保厘东郊即此郊也分居里言分其居里于成周东郊之地○陈氏栎曰案此序康王命作问毕一句文义难通必有缺误孔传似为得之而朱子非之何也○大意谓王命作册书以任毕公耳○朱氏祖义曰商俗三纪之后与周公君陈之时大异化之尤难盖是时为善已众不可无所劝为恶虽寡不可无所惩非有元老重望不足以膺此责康王所以命毕公】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
  集传序无所发明曰周云者殊无意义或曰此春秋王正月例也曰春秋鲁史故孔子系之以王此岂其例邪下篇亦然
  集说【黄氏度曰诸侯有司徒司马司空亦有宗伯司寇故天子司徒以下称大以别之○林氏之竒曰是时大司徒缺穆王命君牙为之篇内有曰敷五典式和民则此正大司徒之职也】
  穆王命伯囧为周大仆正作囧命
  集说【孔氏颖逹曰正长也周礼大驭中大夫大仆下大夫此言大仆正则官高于大仆为周礼大御若是大仆何须云正乎且此经云命汝作大正正于羣仆案周礼大御最为长既称正于羣仆故以为大御中大夫且与君同车最为亲近故春秋随侯宠少师为车古汉书文帝爱赵同命之为御凡御者最为密昵故此经云汝无昵于憸人大仆虽掌燕朝非亲近之任是下大夫不得为长】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集传此序亦无所发明但增一夏字自古刑辟之制岂专为夷狄不为中夏邪或曰训夏赎刑谓训夏后氏之赎刑也曰夏承虞治不闻变法周礼亦无五刑之赎其非古制明甚穆王耄荒车辙马迹无所不至吕侯窃舜典赎刑二字作为此刑以聚民财资其荒用夫子以其书犹有哀矜之意而录之至其篇首特以耄荒二字发之其意微矣详见本篇
  集说【孔氏颖达曰吕侯得穆王之命为天子司宼之卿穆王于是用吕侯之言训畅夏禹赎刑之法吕侯称王之命而布告天下史录其事作吕刑○经言陈罚赎之事不言何代之礼故序言训夏以明经是夏法王者代相革易刑罚世轻世重殷以变夏周又改殷夏法行于前代废已久矣今复训畅夏禹赎刑之法以周法伤重更从轻以布告天下以其事合于当时故孔子录之以为法○陈氏大猷曰吕命二字为句疑有阙文】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集传经文止言秬鬯而此益以圭瓒有所传欤抑锡秬鬯者必以圭瓒故经不言欤
  集说【孔氏安国曰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瓒幽王为大戎所杀平王立而东迁洛邑晋文侯迎送安定之故锡命焉○孔氏颖达曰祭之初酌郁鬯之酒以灌尸圭瓒者酌郁鬯之杓杓下有槃瓒即槃之名也是以圭为杓之柄故谓之圭瓒周礼典瑞云祼圭有瓒以肆先生以祼宾客郑司农云于圭头为器可以挹鬯郑云肆解牲体以祭因以为名爵行曰祼汉礼瓒槃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诗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也传云玉瓒圭瓒也黄金所以饰流鬯也郑云黄流秬鬯也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朱中央是説圭瓒之形状也礼无明文而知其然者祭统云君执圭瓒祼尸大宗执璋瓒亚祼郑云圭瓒璋瓒祼器也以圭璋为柄酌郁鬯曰祼然则圭瓒璋瓒惟柄以圭璋为异其瓒形则同考工记玉人云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大璋中璋九寸邉璋七寸厚寸鼻寸郑云鼻勺流也凡流皆为龙口也三璋之勺形如圭瓒是郑以璋形如此知圭瓒亦然毛传又云九命然后锡以秬鬯圭瓒则晋文侯于时九命为东西大伯故得受此赐也○林氏之奇曰序言秬鬯圭瓒而篇中特言秬鬯此亦互见其义以相备也○陈氏栎曰成王以秬鬯锡周公于作洛之余见西周所以盛平王以秬鬯锡文侯于迁洛之始见东周所以衰盖以我周东迁于晋焉依已位已定不啻足矣锡赉之重可以成王待周公者待文侯矣记曰赐弓矢然后征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茍以此律之今赐圭瓒则文侯可自为鬯不资于天子矣锡以圭瓒则假之礼器赉以弓矢则假之兵权又不止于成王待周公者矣呜呼其周之东乎】
  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竝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集传徐徐戎也夷淮夷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经称淮夷徐戎序言徐夷略之也诸侯之制于郊有门恐其侵逼鲁境故东郊之门不开○苏氏轼曰二寇皆在鲁东东郊门不开非谓冦已至东郊也如汉烽火通甘泉而棘门霸上皆屯兵吴楚七国反而闭函谷关耳盖戒严也○林氏之竒曰曲阜鲁之所都左传所谓少皥之虚者也鲁之分地实禹贡徐州之境其地南抵于淮徐戎淮夷盖东方戎夷之种落错居于鲁之境内者也常纣之时中国无政尝侵入职方之地肆为吞噬则其心必不利于齐鲁之建国故伯禽之始居曲阜而淮夷徐戎竝兴者盖与之争鲁也戎之与夷壤地相望盖有唇齿犄角之势服则俱服叛则俱叛常武之诗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闷宫之诗曰保有鳬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莫不率从言淮浦必言徐土言徐宅必言淮夷明此二者尝有竝兴之势故也】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集传以经文意考之穆公之悔盖悔用杞子之谍不听蹇叔之言序文亦不明此意
  集说【吕氏祖谦曰秦穆因杞子之闲潜师袭郑书法宜曰袭不宜曰伐师未加郑移兵灭滑书法宜曰滑不宜曰郑兵端发于郑而加于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乘人之隙者人亦乘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还归作秦誓伤于外者反于家动心忍性将以进于二帝三王之治者此其阶也○邹氏季友曰伯禽鲁之先君当讳其名而乃斥言伯禽秦本伯爵故春秋书秦伯任好卒而乃称秦穆公此决非孔子笔削之例】
  钦定书经传说彚纂书序全
<经部,书类,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御制书经传说彚纂序
  朕思六经皆治世之书而帝王之大经大法昭垂万古者惟尚书为最偹葢自继天立极精一执中二帝三王之心法递相授受而治法亦因之以传今观书所载成天平地经国造邦建官立教礼乐兵刑之纲大用与夫赓都俞之休风嘉谟嘉猷之陈告凡所为永膺天命而致时雍协和之效者虽相去数千年尚可于方防中想见其钦明寅畏之衷敷布经纶之迹后之君臣得奉为模楷以追踪于唐虞三代之隆讵不于书是赖哉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圣学渊深治功逺存于中者二帝三王之心于外者二帝三王之治而稽古好学于典谟训诰之篇沈潜研究融防贯通初
  命讲官分日进讲着有解义一编颁示海内复
  指授儒臣荟萃汉唐宋元明诸家之说防考折中亲加正定广大悉备于地理山川援今据古靡不精核为书经传说彚纂凡二十有四卷兹值刋校告竣与易诗春秋诸经次第传布敬制序文勒之卷首夫后世之天下唐虞三代之天下也而治法之垂为典章心法之原于性命者先后同揆百世之圣君贤辅未能易也故为君者必思比徳于尧舜禹汤文武而后无忝乎为君为臣者必思嫓休于臯夔伊傅周召而后无忝乎为臣朕夙夜兢兢冀克守主敬存诚之道以遂觐光烈之怀尤冀卿尹百执事共体元首股肱之殚协恭励翼之忱寅亮天工諴和民志俾薄海内外永底乂安于以逺宗圣哲而仰承
  皇考尊崇经学启牖万世之盛心顾不美欤是为序雍正八年仲春十二日



  雍正八年三月十四日奉
  旨开列
  钦定书经传说彚纂总裁校对分修校刋诸臣职名
  总裁
  ︵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王顼龄南书房校对
  ︵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张廷玉︵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蒋廷锡经筵讲官太子少傅刑部尚书【臣】励廷仪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王图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魏廷珍在馆分修校对
  太  常  寺  少  卿【臣】陆绍琦原任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臣】吴廷揆鸿胪寺卿降一级调用【臣】李凤翥
  原 任 湖 北 巡 抚【臣】郑任钥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蒋 涟
  左春坊左谕徳兼翰林院修撰【臣】王希曾
  原任提督贵州学政左春坊左賛善【臣】王奕仁原 任 翰 林 院 检 讨【臣】陈 均原 任 翰 林 院 检 讨【臣】汤大辂原 任兵部车驾司主事【臣】李同声
  行 人 司 掌 印 司 正【臣】董 洪原任广东广州府知府【臣】张 鋗
  监           生【臣】张云章
  监           生【臣】王简心校刋
  通 政 使 司 通 政 使【臣】赵之垣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钦定书经传说彚纂目录  书类
  卷首上
  引用姓氏
  书传图
  卷首下
  纲领
  卷第一
  虞书
  尧典
  卷第二
  虞书
  舜典
  卷第三
  虞书
  大禹谟  臯陶谟  益稷
  卷第四
  夏书
  禹贡上
  卷第五
  夏书
  禹贡下
  卷第六
  夏书
  甘誓   五子之歌  征
  卷第七
  商书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卷第八
  商书
  咸有一徳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卷第九
  商书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卷第十
  周书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卷第十一
  周书
  洪范
  卷第十二
  周书
  旅獒    金縢   大诰
  卷第十三
  周书
  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卷第十四
  周书
  梓材   召诰
  卷第十五
  周书
  洛诰    多士
  卷第十六
  周书
  无逸    君奭
  卷第十七
  周书
  蔡仲之命  多方
  卷第十八
  周书
  立政    周官
  卷第十九
  周书
  君陈    顾命
  卷第二十
  周书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囧命
  卷第二十一
  周书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书序
  【臣】等谨案书经传説彚纂二十一卷
  圣祖仁皇帝御定大学士【臣】王顼龄等奉
  命修校尚书自孔安国据壁藏古文为全经作传后惟蔡沈亲受朱子之传着为集传义最该备而训诂考证尚未精覈是编彚萃众説略短取长大要虽蔡传而于制度名物道里山川益加详审是万古
  治世之大法实备于此固不仅为説经标凖已也乾
  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书经传说彚纂卷首上
  引用姓氏
  秦
  孔氏【鲋 子鱼】
  吕氏【不韦】
  汉
  孔氏【臧】
  伏氏【胜】
  董氏【仲舒 寛夫 广川】
  孔氏【安国 子国】
  司马氏【迁 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