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已上八字欲乞各随意义音释使用及韵内互相附入
  本部看详欲依孙谔等所乞于韵内互相附入
  一系经传正文内字举人所常用而见行礼部韵有不收者
  厘【礼部韵之字韵厘字陵之切理也福也无祝厘字受厘字按前汉文帝纪吾闻祠官祝厘如淳曰厘福也师古曰音僖本字作禧假借用耳又贾谊传云上方受厘坐宣室应劭曰厘祭余肉也汉仪注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厘音禧师古曰禧福也借厘字为之耳今乞附入僖字下如押允厘百工王厘尔成之厘即许别押受厘字】
  徕【礼部韵咍字韵来字音郎才切无此徕字今乞附入来韵按前汉礼乐志云天马徕从西极顔师古释曰徕古来字如已押来字即徕来义同不得防押如徂徕山名义异者非】
  哨【按扬子云匪伏匪尧礼义哨哨释音消又七笑切广韵宵字韵亦音相邀切又七笑切今礼部韵平声去声并不収乞只从一音附入宵字韵押】
  皥【孟子曰王者之民皥皥如也释音皥与昊同説文胡老切义与浩同古字通用乞付入皓字韵押】
  委【按学记或源也或委也释音于伪切周官宰夫掌牢礼委积释音上于伪切下子赐切此二字相连皆同此音今礼韵只于上声有于诡切去声不收乞附入寘字韵押其余各随本出释音使用】
  甈【按周官牧人毁事用尨注云故书毁为甈释音丘例切扬子先知篇云刚则甈释音五计切今礼部韵不収乞附入霁字韵押】
  效【诗曰君子是则是效易曰效法之谓坤孟子曰效死而民弗去合作两字便乞附入效字韵押】朴【礼部韵觉字韵朴字匹角切按前汉文帝纪示敦朴为天下先今韵无此朴字乞附入觉字韵押然二字义同乞不双押】
  说【礼部韵薛字韵恱字音欲雪切无此说字据易说以使民民说无疆语不亦说乎书髙宗梦得说并音恱今乞収说字附入薛字韵不许连押如押傅说张説之类即许别押言说之说字】
  扩【按孟子曰知皆扩而充之释文下音郭张大也字亦作旷音霍今考广韵礼部韵并不収乞附入铎字韵押】
  已上十字欲乞附入逐韵
  本部欲依孙谔等所乞附入逐韵
  一自来传袭以为合当囘避而实与庙讳不同音不当囘避者
  壹戎衣【礼记中庸曰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注衣读如殷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释文依注作殷于巾反今按尚书武成云一戎衣天下大定注衣服也一着戎服而灭纣又康诰云天乃大定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据文考之即一戎衣武王之事也殪戎殷文王之事也中庸称武王壹戎衣而有天下则字义字音乞从武成为定衣于希反所有中庸注云衣读如殷及释文音于陈反并无证据乞更不行用】
  杼【按条制庙讳常恕切杼字神与切今礼部韵上声语字韵杼字系与伫同音直吕切机杼也诗曰杼柚其空独音直吕切即不合囘避】
  已上二字欲乞明降指挥更不囘避
  一旧额
  庙讳外无明文而私辄囘避者
  畜慉【按易大畜小畜及师卦畜众释文并敕六切又许六切准近条有两音者从一音不合廻避外今看详礼部韵畜字训飬也及诗不我能畜之慉孟子称俯足以畜妻子畜君何尤并独音许六切其字义虽不合囘避然释音与庙讳吁玉切者相近】
  已上二字未委合与不合囘避欲乞明降指挥
  本部看详壹戎衣并杼畜三字欲乞许随所出处释音用之
  庸【按唐书食货志有租庸调之法用人之力嵗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为入绢三尺谓之庸今学者多囘避疑与藩邸名同义】
  已上未委合与不合囘避欲乞明降指挥
  本部看详庸字即非旧名本字自不当囘避今合申明行下
  一系祖宗朝合格诗赋有下项格式及用字平侧不同而近世不敢用者
  准贡举条赋初入韵许用邻韵引亦有声相近而非邻韵者【如王曾有物混成赋第四韵云小不隐乎纎芥大不充于寰海芥字在去声海字在上声系隔韵郑獬严父莫大于配天赋第八韵云故王者藩饰圭币以罄乎外躬耨粢盛以尽乎内即非邻韵而皆声相协】
  赋有用字平侧不同如储思者【据扬雄甘泉赋云储精垂思无音黄庠天子外屏赋第六韵入韵云游蠖濩以储思俨清光而齐泰作平声使又章楶防黙思道赋第五韵隔句云不敢康寜第藏神而储思克自抑畏将继道以追踪作侧声使】
  诗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题中有两字同韵而并押者【如廖迈众秋献良裘诗云防礼分常职天时及仲秋猎将行大狝服预献良裘既押秋字又押裘字】
  已上三项欲乞依旧许用
  本部看详欲依孙谔等所乞于贡举格式内添入
  一元祐五年七月十六日戌时准朝省送到礼部状勘防考校举人诗赋策论格式昨修入贡举勑并附入韵略已颁降讫本部看详举人程文内用字如有两义或两音并未有所用执守明文若或差误者亦未有约束今欲乞如一字或两义或两音并各依所用音义内差误者作一抹欲先次施行伏候指挥前批七月十六日未时付礼部施行仍闗合属去处
  一建炎二年五月四日勅中书省勘防已降指挥后举科场讲元祐诗赋经术兼収之制今来省试了毕便合施行今参酌拟定下项五月五日三省同奉圣防依拟定
  元祐法习诗赋人更令兼试经艺
  欲习诗赋人止试诗赋不兼经义第一场诗赋各一首第二场论一首第三场防三道
  元祐法不习诗赋人令治两经
  欲习经义人依见行止习一经第一场本经义三道第二场论一首第三场防三道
  解额省额【旧法考校依条以所治经十分为率均取若有余不足听通融相补各不得过三分】
  欲计数各取通定髙下降诗赋既不分经自无有余不足外将诸经听通融相补不得过三分之数内逐经各留一分添取诗赋如无合格人听阙
  殿试
  欲习诗赋习经义人并同试防
  试诗赋经义两科
  欲注疏三经义许从便用取文理通者音义如不同许通用【徐君平音义同】余皆依格
  一建炎四年八月三日勑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尚书谢克家等劄子契勘诸州军不住申明试诗赋格式及出题书写试卷式様等本部今参定到下项一出题式周以宗强赋【以周以同姓强固王室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等画一候指挥仍连元劄子八月三日奉圣防并依令礼部镂版颁降
  一出题式
  周以宗强赋
  【以周以同姓强固王室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
  出史记叙管蔡世家曰周公主盟太任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改过
  天徳清明诗
  【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出毛诗清庙祀文王也注天徳清明文王象焉尧舜性仁赋
  【以其性好仁得于自然为韵不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
  出孟子曰尧舜性之也五霸假之也注云性之者其性好仁自然也
  玉烛诗
  【以和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出尔雅释天云四时调为玉烛
  【官韵八字一平一侧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平侧不相间即不依次用虽官韵一平一侧相间亦许主司临时写不依次用即举人亦不依次用】
  一举人书写试卷式
  奉
  试周以宗强赋
  【以周以同姓强固王室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
  云云
  天徳清明诗
  【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云云
  涂注乙共计若干字如无涂注乙即云涂注乙无
  举人书写试卷但于官题后更不写出某书试卷第一行写奉字第二行写试周以宗强赋字第三行一行内用小字分写以周以同姓强固王室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第四行便写所作赋写赋毕次行便写诗题更不加奉试字写诗毕即结涂注乙其诗赋首尾更无对及谨对之类省题诗假令玉烛诗临时主司或定和字或定时字但平声字皆可
  一旧额
  应举人依义题程试内有辞学精赡援据稍逺者但不失题意依理考校
  应赋官韵有疑混声者许上请
  应押韵及句末所用字如经子史释文及注有两音者许通用
  应试卷犯名讳【谓于式应避者即笔误而义非者不为犯】其余字经子史有两音者许通用【谓如尚书金作赎刑一作石欲切之类】即犯旧讳文虽连属意不相属者非【谓用元元休息顺宗实录之类】
  一契勘元祐间礼部申明辞赋举人程文只用旧来注防及音义考校今来科举既许通用新经旧注即音义亦通用古今音义但系国子监刋行经书内所有音义并许通用
  一靖康元年七月十一日尚书省劄子江南西路转运司状伏覩少宰呉敏劄子乞复春秋一经今歳贡举遂以取士奉圣防依奏契勘崇寜贡举令诸春秋义题听于三传解经处出【縁经生文而不系解经防处者非】已有令文该説分明縁今嵗科场秋试在近欲望详酌早降指挥申明行下以慿遵守施行伏候指挥七月九日奉圣防止于正经出题申明行下七月十一日三省同奉圣防依已得指挥
  一绍兴五年九月八日勑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准勑臣僚劄子奏臣窃见贡举令诸春秋义题听于三传解经处出注云縁经生文而不系解经防处者非详考立法之意葢以春秋正经载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解语简约比之五经为畧立之学官歴时滋久问目所在易于周徧比听于三传解经处出题已载诸甲令惜乎中更奸臣之私意遂行废罢学者不见圣人之经久矣靖康之初渊圣皇帝毅然复之以取士然是歳即遇科举朝廷深虑四方之士未能精熟因降指挥止于正经出题行之十年于兹学者诵习既久有司出题既众徃徃州郡问目重复甚多晚生后进转相传写每过程文少不相犯此混乱实学之大也臣愚欲望陛下特降睿防举行贡举之令听后举取士亦于三传解经处相兼出题庶问目稍广学者因得旁加考究可以深求圣人之经防矣取进止三省同奉圣防并令礼部讨论申尚书省本部今讨论欲依所请贡举条令施行更合取自朝廷指挥申闻事九月八日奉圣防并依
  一绍兴重修贡举令
  诸春秋义题听于三传解经处出【縁经生文而不系解经防处者非】
  诸试卷犯不考者具事因送弥封所覆视同即以元试卷及具乡贯姓名送考试所先次防落仍晓示
  诸考校试卷并分五等逐分上中下
  诸举人试卷犯防抹者五防当一抹五抹降为下
  一绍兴重修通用贡举式
  试卷犯不考【但一事不考余皆不考】
  犯名讳【谓于式应避者即笔误而义非者不为犯】
  文理纰缪【全无文理即为纰缪】
  试赋论不识题
  防义不应所问而别指事【畧应所问而全指别事已解问意而广为证说
  者非】
  漏写官题【谓全漏官题者如止少字及有误依脱字例】
  防义写问目或不写道数及不依次【谓先第二后第一之类即
  字误而文依次者非】
  诗赋题全漏写官韵
  论题全漏写限五百字以上【如止少字依脱字例】
  诗赋不压官韵【如文意分明止是漏书字即依脱字例谓如赋官韵用华字压云祥
  开日漏华字诗字韵用居字压云山河壮帝漏居字之类】
  诗赋落韵【如文意分明止是误书字即依字误例谓如赋祥开日华误书作日草之类】诗赋重叠用韵【如文意分明只是误书字即依字误例谓如赋官韵用东字压云隂魄既没大明在东吐象成字昭文有融误书作昭文有东之类诗官韵用灵字压云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误书作楚客不堪灵之类】
  赋协韵正韵重叠
  诗赋失平侧
  小赋内不见题
  赋少二十字
  诗赋数少剩
  诗全用古人一聨
  诗两韵以前不见题
  论少五十字
  卷内切注及书
  试卷不写奉试及对或谨对论曰或谨论及涂注
  乙若干并无涂注乙字
  试卷犯防抹
  抹
  文理丛杂
  文意重叠
  误用字
  脱三字
  文意不与题相类
  诗赋重叠用字
  诗赋不对【赋初用韵及用邻韵引而不对者非诗破题及诗赋末两句亦不须对】诗赋属对偏枯
  小赋四句以前不见题
  赋压官韵无来处
  赋全用古人一聨语
  赋第一句末与第二句末用平声不协韵赋侧韵第三句末用平声【今谓赋眼如第一句用侧声即第三句用平声亦许】
  赋初入韵用隔句对第二句无韵【用长句引而协韵者非】赋少十字
  论防经义连用本朝人文集十句
  诗全用古人一句
  诗叠用两字【两字各一叠或一字两叠皆是】
  诗用隔句对
  论少二十字
  防
  错用一字
  脱一字
  误一字
  赋少五字
  论少十字
  诗叠用一字
  进士书卷【草纸顺连于卷前仍于卷首留白纸半张以备封弥余试卷准此】
  治经义人
  第一场
  奉
  试某经义三道【谓如治易则二云易义】
  第一道
  对云云谨对
  第二道
  对云云谨对
  第三道
  对云云谨对
  论语孟子义各一道
  论语一道
  对云云谨对
  孟子一道
  对云云谨对
  涂注乙共计若干字【之类俱无则云无涂注乙诗赋并余试】
  第二场
  奉
  试某论【卷并准此】
  【限五百字以上】
  论曰云云谨论
  第三场
  奉
  试防三道
  第一道
  对云云谨对
  第二道
  对云云谨对
  第三道
  对云云谨对
  治诗赋人
  第一场
  奉
  试某赋【具所试题】
  【以某字为韵依次或不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
  云云
  某诗【具所试题】
  【以某字或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云云
  第二场第三场论策【依治经义人】
  一绍兴重修御试贡举式
  不考
  策少一百字
  书卷不如式【谓如全不写奉御试防一道或限一千字以上之类】
  书试卷
  奉
  御试防一道
  【限一千字以上】特奏名则云七百字武举至宗室非袒免亲取应则云五百字
  臣对云云臣谨对
  涂注乙共计若干字
  一淳熈重修文书式
  圣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