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卜部
  □huì
  注解:《易》卦之上体也。今尚书、左传皆作悔。疑□是壁中古文,孔安国以今文读之,易为悔也。或曰据许则小篆有此字。玉裁谓不然。许书以先小篆后古文为正例,以先古文后小篆为变例。曷为先古文也,于其所从系之也。如斆者古文,学者小篆,斆从敎则必先之,埶然也。然则□本古文非小篆,因其从卜则系之卜部,亦埶然也。不曰篆文作悔,亦不于心部悔下列□,云古文悔者,本非一字也。小篆无□,而壁中古文有□,不可以不存之于卜部。凡其存尚书古文之例如此。郑注尚书云:悔之言晦。晦犹终也。《商书》曰:曰字今补。“曰贞曰□。”谓洪范也。按左传三引洪范,说文五引,皆云商书。马、郑本皆不如是。葢今文尚书说与。许谓尧典唐书、咎繇谟虞书、禹贡夏书皆今文说也。而三引微子,□云周书,一云商书。疑商系周误。葢今文家以微子系周书,以洪范系商书,岂微子归周故周之,箕子不臣故商之与。春秋时卿大夫所习洪范皆商书,则今文家说乃古说也。从卜每声。荒内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卜部
  占zhān
  注解:视兆问也。周礼占人注曰:占蓍龟之卦兆吉凶。又占人掌占龟注曰:占人亦占□。言掌占龟者,□短龟长,主于长者。此云视兆问,亦专谓龟卜。从卜口。职廉切。七部。按上文卟字,疑占之变体,后人所窜入。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卜部
  □shào
  注解:卜问也。疑此卽后人杯珓字,后人所增。从卜召声。市沼切,广韵又音照。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卜部
  □zhào
  注解:灼龟坼也。周礼注曰:兆者灼龟发于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璺罅,是用名之焉。按凡曰朕兆者,朕者如舟之缝,兆者如龟之坼,皆引伸假借也。从卜兆,象形。治少切。二部。兆,古文□省。按古文只为象形之字,小篆加卜。非古文灭卜也。广韵曰:□灼龟坼。出文字指归。兆,治小切,引说文分也。分也之训见八部□下。□出说文,则不得云出文字指归。葢古本说文卜部无□兆字,八部□字卽龟兆字。今□音兵列切,卜部兆中多一笔以殊于□,皆非古也。玉篇卜部之外,别为兆部,云兆,事先见也,形也。□同上。假令顾氏所据说文早同今本,何为作此纷更乎。是必说文无兆而增此一部,晓然。据篇、韵以正说文,可无疑矣。寻此字之原委,葢由虞翻读尚书分北三苗为□,云□,古别字。由是信之者读说文八部之□为兵列切,又增窜八亦声于说解中,而说文乃无龟兆字矣。说文无龟兆字,梁顾氏作玉篇乃增兆部于卜部之后。随曹宪作文字指归,乃又收□为龟兆字。而改窜说文者乃于卜部增□为篆文,兆为古文。又恐其形之溷于八部也,乃加增一笔以殊之。纰缪之由,历历可见。前注八部,未能了然,后之学者依此说而□定可也。○又按集韵、类篇皆引说文□古省或作□。臣光曰:按□,兵列切,重八也。□,古当作□。是则免强区分,葢由司马公始。徐锴、徐铉、丁度等皆作□。司马公所袭者,夏竦辈之书也。〖注〗□省作兆。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卜部
  文八 重二
  
  用yònɡp128上
  注解:可施行也。从卜中。卫宏说。卜中则可施行,故取以会意。余讼切。九部。凡用之属皆从用。□,古文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用部
  甫fǔ
  注解:男子之美偁也。春秋: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谷梁传曰:仪,字也。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士冠礼:字辞曰:伯某甫,仲叔季惟其所当。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甫是太夫之美称。按甫者,男子美称。某甫者,若言尼甫、嘉甫、孔甫。谓之且字。且者,荐也。五十以伯仲乃谓之字。以下一字为伯仲叔季之荐,故曰且字也。甫则非字,凡男子皆得称之。以男子始冠之称,引伸为始也。又引伸为大也。从用父,可为人父也。父亦声。锴本无。方矩切。五部。士冠礼甫作父,他经某甫之甫亦通用父,同音假借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用部
  庸yōnɡ
  注解:用也。叠韵。从用庚。会意。余封切。九部。庚,更事也。庚、更同音。说从庚之意。《易》曰:“先庚三日。”巽九五爻辞。先庚三日者,先事而图更也。引以证用庚为庸,与□寷引易同意。说见艹部□下。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用部
  □bèi
  注解:具也。具,供置也。人部曰:僃,愼也。然则防僃字当作僃,全具字当作□,义同而略有区别。今则专用僃而□废矣。从用茍省。茍,己力切,自急敕也。敕,诫也。此会意。平秘切。古音在一部。茍亦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用部
  宁nìnɡp128下
  注解:所愿也。此与丂部宁音义皆同。许意宁为愿□,宁为所愿,略区别耳。二字古皆平声,故公孙宁仪行父,公羊作公孙宁也。汉郊祀歌:穰穰复正直往宁。师古曰:言获福旣多,归于正道,克当往日所愿也。宁音宁。从用,宁省声。此不云寍省声,云宁省声者,以形声包会意也。乃定切。十一部。□变作□,非。文五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用部
  爻yáo
  注解:交也。叠韵。□辞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胡茅切。二部。凡爻之属皆从爻。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爻部
  棥fán
  注解:藩也。艹部曰;藩,屏也。按齐风:折桺樊圃。毛曰:樊,藩也。樊者,棥之假借。藩,今人谓之篱笆。篱,说文作杝。通俗文曰:柴垣曰□,木垣曰栅。字作□。六朝人谓之援,谢灵运云激流植援是也。从爻林。会意。附袁切。十四部。《诗》曰:“营营靑蝇,止于棥。”小雅文。营营,言部引作謍謍。棥,今诗作樊。毛曰:樊,藩也。三章曰:榛所以为藩也。文二〖注〗《小雅□靑蝇》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爻部
  □lǐ
  注解:二爻也。二爻者,交之广也。以形为义,故下不云从二爻。珏、□疑皆此例,无庸衬从二玉、从二余也。玉篇力尔切。广韵力纸切,云□尒,布明白,象形也。此附合尔之同韵为音。大徐力几切。凡□之属皆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尔ěr
  注解:丽尔,犹靡丽也。丽尔,古语。靡丽,汉人语。以今语释古语,故云犹。毛传云:纠纠犹缭缭也。掺掺犹纤纤也。是此例也。后人以其与汝双声,假为尔汝字。又凡训如此,训此者,皆当作尒。乃皆用尔,尔行而尒废矣。从冂□。□,其孔□,依韵会订。冂,莫狄切,幎其外也。□犹历历也。从尒声。儿氏切。周时在十五部,汉时在十六部。此与爽同意。爽之从大,犹尔之从冂。惟爽不谐声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爽shuǎnɡ
  注解:明也。爽本训明。明之至而差生焉,故引伸训差也。朝旦之时,半昧半明,故谓之早昧爽。日部曰:昧爽,旦明也。昧之字,三苍作曶,云曶爽,早朝也。司马相如传云:疏逖不闭,曶爽得耀乎光明。今本多闇昧二字,乃用注家语益之耳。从□大。其孔□。明之露者,盛也。疏两切。十部。□,篆文爽。此字浅人窜补,当□。爽之作□,奭之作□,皆□书改篆,取其可观耳。浅人补入说文,云此为小篆,从□旣同,何不先篆后古籒乎。凡若此等,不可不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三卷□部
  文三 重一当删。
  五十三部文六百三十七。宋本无七。重百四十三。宋本三作五。凡八千六百八十四字。此弟三篇都数。
  □xuèp129下
  注解:举目使人也。此与言部訹音同,义亦相似。《项羽本纪》:梁眴籍,曰:可行矣。籍遂拔剑斩首头。然则眴同□也。目部曰:□,目摇也。谓有目摇而不使人者。从攴目。动其目也。会意。凡□之属皆从□。读若□。火劣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部
  夐xuàn
  注解:营求也。营求者,围帀而求之也。帀而求之,则不遐遗矣,故引伸其义为远也。韩诗:于嗟夐兮。云远也。毛诗作洵,异部假借字。从□人在穴。依韵会订。谓举目使人之人临穴也,合三字会意。朽正切。按古音在十四部。招□:挂曲琼些。与寒湲兰筵韵,□字夐声,角部觼或作鐍,皆可证也。《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得之傅巗。”书序文。巗,穴也。此引书序释之,以说从穴之意。营求而得诸穴,此字之所以从□人在穴也。与引易先庚三日,说庸从庚之意同。铉本改营求为夐求,误甚。山部云:岩,岸也。此云穴也者,厂部曰:山石之厓岩人可居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部
  □wén
  注解:氐目视也。氐,各本低。按人部无低。日部曰:氐者下也。从□门声。无分切。十三部。俗作阌。弘农湖县有□乡。后汉书:郑兴客授□乡。注曰:□,建安中改作闻。汝南西平有□亭。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部
  □quán
  注解:大视也。也,广韵作皃。从大□。读若齤。况晚切。广韵巨贠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部
  目mù
  注解:人眼。象形。重,童子也。象形,緫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释之曰:重其童子也。释名曰:曈,重也。肤幕相裹重也。子,小称也,主谓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按人目由白而卢,童而子,层层包裹。故重画以象之,非如项羽本纪所云重瞳子也。目之引伸为指目、条目之目。莫六切。三部。凡目之属皆从目。□,古文目。囗象面,中象眉目。江沅曰:外象匡,内象□目。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眼yǎn
  注解:目也。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从目□声。五限切。古音在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biǎnp130上
  注解:儿初生蔽目者。蔽目二字各本作瞥,今依篇、韵正。蔽目谓外有物雍蔽之,非牟子之翳也。从目瞏声。方辩切。十四部。读若告之谓调。语有讹夺,铉遂□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眩xuàn
  注解:目无常主也。孟子引书:若药不瞑眩。方言:凡饮药而毒,东齐谓之瞑眩。汉书借为幻字,牦靬眩人是也。二字音义皆相似。从目□声。黄绚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眦zì
  注解:目匡也。谓目之匡当也。木部曰:槶,匡当也。字林作目厓。从目此声。在诣切。十五、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jié
  注解:目旁毛也。□应曰:睫,说文作□,释名作□。云捷,接也。插于目眶而相接也。按大郑周礼注云:无目朕谓之瞽,有目朕而无见谓之蒙。朕或作□,无□有□,卽无朕有朕也。从目夹声。子叶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xuàn
  注解:卢童子也。方言:黸童之子谓之□。宋卫韩郑之闲曰铄。按文言,□字当是□之字误。郭释为绵邈,云与上文□同。非也。绵邈可言目而不可言子。卢童子者,方言所谓黸瞳之子也。卢,黑也。俗作矑。有单言矑者,甘泉赋:玉女无所眺其淸矑。是也。童,重也。肤幕相裹重也。子,小称也。主谓其精明者也。居冣中如县然,故谓之□。从目县声。胡畎切,又胡涓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瞦xī
  注解:目童子精瞦也。当作曰瞦也。精谓精光也。俗作睛。从目喜声,读若《尔雅》:“禧福。”禧,福也。见尔雅释诂。许其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mián
  注解:目旁薄致宀宀也。矏宀□韵。自部曰:宀宀不见。按宀宀,微密之皃。目好者必目旁肉好,乃益见目好。矏,葢卽方言之□。释言曰:矏,密也。引伸为凡密之偁也。从目□声。形声包会意。武延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fēi
  注解:大目也。从目非声。芳微切。十五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xiàn
  注解:大目也。从目臤声。侯□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睅hàn
  注解:大目也。左传:宋城者讴曰:睅其目。杜曰:睅,出目。从目旱声。户版切。十四部。按铉本补睆篆,云或睅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xuān
  注解:大目也。从目爰声。况晚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瞒mán
  注解:平目也。平目对出目,□目言之。今俗借为欺谩字。从目□声。母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睴ɡùn
  注解:大目出也。目本大而又出其目也。考工记: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皃也。陆云:鱼□反。按此郑谓眼为睴之假借也。从目军声。古钝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矕mǎnp130下
  注解:目矕矕也。广雅曰:矕,视也。马融传:右矕三涂,左槪嵩岳。此广雅义也。班固荅宾戏:矕龙虎之文。孟康、苏林皆曰:矕,被也。此双声之假借也。从目□声。武版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四卷□目部
  睔ɡùn
  注解:目大也。从目仑声。古本切。十三部。《春秋传》有郑伯睔。见襄二年。三传皆同。古今人表作郑成公纶。颜曰:工顽反。又有泠沦,服虔曰沦音鳏。皆音之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