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集韻】女夬切,音□。睉□,目惡也。

磨 【午集下】【石字部】 磨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摩。【說文】本作。【爾雅釋器】石謂之磨。【詩衞風】如琢如磨。 又去聲。【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音塺。【說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蟻旋磨。 又【韻會】通作摩。【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梅福傳】厲世摩鈍。 又地名。【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磩 【午集下】【石字部】 磩 【廣韻】【集韻】□倉歷切,音戚。碝磩,石次玉。【班固西都賦】碝磩綵緻。 又【集韻】側六切,音□。礎謂之磩。

磪 【午集下】【石字部】 磪 【集韻】昨回切,音摧。【說文】本作崔。山高也。【嵆康琴賦】磪嵬岑嵓。【註】高峻貌。 又【洪适隷釋】磪,通作摧。出費鳳□隂。 又【集韻】取猥切,音洒。絲大貌。

磫 【午集下】【石字部】 磫 【廣韻】卽容切【集韻】將容切,□音蹤。【廣雅】磫□,礪也。 一曰石路。

磬 【午集下】【石字部】 磬 "〔古文〕硜□□【唐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音罄。【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又編磬,特磬。【□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又笙磬,頌磬。【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頌磬笙磬。【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又玉磬,石磬。【書益稷】戛擊鳴球。【禮明堂位】拊搏玉磬。【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又磬控。【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又磬折。【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又【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又掉磬。【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又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左傳】作縣罄。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又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考證:〔【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笙磬頌磬。〕 謹照原文笙磬頌磬改頌磬笙磬。〔【禮明堂位】搏拊玉磬。〕 謹按明堂位拊搏是樂器,與虞書搏拊不同,今照原文搏拊改拊搏。"

祣 【午集下】【示字部】 祣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祭山川名。通作旅。【周禮春官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註】旅,□也。□其祭祀以祈焉,禮不如祀之備也。又【論語】季氏旅於泰山。 又【韻會】或作□。亦作臚。【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

磭 【午集下】【石字部】 磭 【廣韻】昌約切,音綽。大脣貌。 又【集韻】擬引切,音齗。義同。

磯 【午集下】【石字部】 磯 【廣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玉篇】水中磧也。【增韻】石激水曰磯。【孟子】是不可磯也。【疏】磯者,磯激也。石之激水,順其流而激之。 又【玉篇】摩也。

磰 【午集下】【石字部】 磰 【廣韻】常演切【集韻】上演切,□音善。同墡,白土。

磱 【午集下】【石字部】 磱 【集韻】同□。

【寅集上】【宀字部】 【字彙】息井切,音惺。悟也。 【正字通】通作惺,亦借作醒。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韻會】魚刈切【五音集韻】牛猘切,□音乂。【說文】懲也。从心乂聲。【晉書地理志】始皇初幷天下,懲戰國,削罷列侯。 又【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音艾。義同。

磲 【午集下】【石字部】 磲 【正字通】同□省。硨□。詳硨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田聊切,音調。竹名。

磳 【午集下】【石字部】 磳 【廣韻】作滕切【集韻】咨騰切,□音增。碅磳,石貌。 又【集韻】鋤耕切,音碀。義同。

磴 【午集下】【石字部】 磴 【廣韻】都鄧切【集韻】【正韻】丁鄧切,□音鐙。同嶝。【玉篇】巖磴也。【水經注】羊腸坂,在晉陽西北,石磴縈委若羊腸焉。 又石橋曰磴。【孫綽游天台山賦】跨穹隆之懸磴。 又石磴,山名。【水經注】漳水歷鹿臺山,合鞮水,出銅鞮縣西北石磴山。 又【集韻】台隥切,音霯。小水相益也。 又都騰切,音登。益石也。

磵 【午集下】【石字部】 磵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磶 【午集下】【石字部】 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柱下石。【博雅】礎磶,磌礩也。【張衡西京賦】雕楹玉磶,繡栭雲楣。

磷 【午集下】【石字部】 磷 【廣韻】力珍切【集韻】【正韻】離珍切,□音鄰。同粼。水在石閒。【司馬相如上林賦】磷磷爛爛。【註】玉石符采映耀也。 又【集韻】力耕切,音玲。砰磷,峻貌。【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 又【集韻】里忍切,音亃。石貌。 又良刃切,音吝。薄石也。【論語】磨而不磷。 又【玉篇】雲母之別名。 又【增韻】石礫也。

磸 【午集下】【石字部】 磸 【集韻】同矴。

磹 【午集下】【石字部】 磹 【廣韻】【集韻】□徒念切,音簟。磹,電光。【元包經】噬嗑列□,搏磹灼。

磺 【午集下】【石字部】 磺 〔古文〕卝【玉篇】古猛切,讀若穬。【說文】銅鐵樸石也。 又【玉篇】强也。 又【集韻】胡光切,音黃。石名。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胡葛切【集韻】何葛切,□音曷。【玉篇】所以輔木轉也。 又【集韻】下瞎切,音轄。木所以正弓弩。 又【集韻】五瞎切。【類篇】丘瞎切,□同楬。敔也。

【辰集上】【曰字部】 【篇海】音添。益也。

礹 【午集下】【石字部】 礹 【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音嚴。【說文】石山也。 又【玉篇】□礹也。亦作巖。 又【五音集韻】五犯切,音儼。義同。

示 【午集下】【示字部】 示 〔古文〕□【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同祇。【周禮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禮。【釋文】示或作祇。 又姓。【史記晉世家】示眯明。【左傳】作提彌明。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嶲郡有蘇示縣。 又【唐韻】【集韻】【韻會】□神至切,音侍。垂示也。【說文】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徐曰】二,古上字。左畫爲日,右爲月,中爲星。畫縱者取其光下垂也。示,神事也。故凡宗廟社神祇皆从示。【玉篇】示者,語也。以事告人曰示也。【易繫辭】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矣。【禮檀弓】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書武成】示天下弗服。 又與視通。【詩小雅】視民不恌。【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疏】示視古字通。【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又姓。明宣德中賢良示容。

窛 【午集下】【穴字部】 窛 【篇海】苦□切,音□。鈔也,暴也。

稭 【午集下】【禾字部】 稭 【集韻】訖黠切,音戛。【說文】禾稾去皮,祭天以爲席。【史記封禪書】古者封禪,掃地而祭,席用葅稭。 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義同。 或作秸鞂。

種 【午集下】【禾字部】 種 〔古文〕□□【廣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又【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又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又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又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又【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又【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又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又【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 【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又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稯 【午集下】【禾字部】 稯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鬉。禾束。【韻會】周禮,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稯猶束也。論語註:六百四十斛曰稯。○按《說文》稯布八十縷。徐鍇正之曰:此卽十筥稯也。蓋言非八十縷布也,諸韻書皆釋稯爲八十縷布,誤。《集韻》通作緵總,亦非。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禾聚束也。【莊子則陽篇】是稯稯者,何爲者耶。【註】稯,聚貌。

稰 【午集下】【禾字部】 稰 【廣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禾子落貌。 又熟穫也。【禮內則】稰穛。【註】熟穫曰稰,生穫曰穛。 又【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音醑。義同。 又【韻會補】爽阻切,音所。祭神米。【前漢揚雄傳】費椒稰以要神兮。

粃 【未集上】【米字部】 粃 【集韻】補履切,音比。【說文】不成粟也。【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粃。【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又【正韻】補委切,音彼。又【篇海】房脂切,音琵。義□同。 又【揚子方言】粃,不知也。【註】今淮楚閒語呼如非也。 【玉篇】俗秕字。

粄 【未集上】【米字部】 粄 【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音昄。屑米餠。亦作、。

粆 【未集上】【米字部】 粆 【集韻】師加切,音沙。蔗飴。通作沙。今謂之沙糖。【字彙】擣蔗汁熬成飴。

箁 【未集上】【竹字部】 箁 【廣韻】薄侯切【集韻】蒲侯切,□音裒。竹箬也。 又【集韻】蒲口切,音瓿。竹葉也。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竹名。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箷,小竹網。 或作箁。

箂 【未集上】【竹字部】 箂 【集韻】郞才切,音來。竹名。

箄 【未集上】【竹字部】 箄 【唐韻】【廣韵】幷弭切【集韻】【韻會】邊迷切,□音篦。小籠也。【類篇】捕魚器。【揚子方言】□小者,南楚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註】今江東呼籠爲箄。【廣雅】箄,□也。又名簍,又名籅,又名。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大桴也。【後漢岑彭傳】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汎、將數萬人,乗枋箄下江關,擊破馮駿及田鴻等。【註】枋箄,以竹木爲之,浮于水上。郭景純曰:水中箄筏也。 又【集韻】必至切,音□。薄也。 又上聲。【集韻】【韻會】□補弭切,音辟。簁箅也。 又入聲。【集韻】蒲歷切。音辟。亦薄也。考證:〔【揚子方言】□小者,南宋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 謹照原文南宋改南楚。〔【前漢岑彭傳】〕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郭景純曰,水中箄篾也〕 謹照原文篾改筏。

箅 【未集上】【竹字部】 箅 【廣韻】博計切【集韻】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閉。【廣韻】甑箅也。【說文】蔽也,所以蔽甑底。 又【周禮考工記註】輪箅,則車行不掉。 又【字彙補】邦爾切,音彼。佛經,迦箅,此云藿香。見【翻譯名義集】。

帇 【寅集中】【巾字部】 帇 【唐韻】尼輒切,音聶。【說文】手之疌巧也。【六書正譌】从手持巾,言其易。亦作疌。【六書正義】疌,手足相應敏也。通作捷。

篋 【未集上】【竹字部】 篋 【廣韻】苦協切【集韻】【韻會】詰叶切【正韻】乞協切,□音蛺。【廣韻】箱篋。【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註】鼓篋,擊鼓警衆,乃發篋出所治經書也。【儀禮註】隋方曰篋。【疏】隋,謂狹而長也。【左傳昭十三年】衞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篋錦。 又山名。【水經注】高城東北五十里有篋山。 又去急切。【張翰豆羹賦】是刈是穫,充簞盈篋。香鑠和調,周疾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