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皀 【午集中】【白字部】 皀 【唐韻】皮及切,音近弼。【說文】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說,皀,一粒也。 又【集韻】北及切,音鵖。又【廣韻】居立切【集韻】訖立切,□音急。又【廣韻】彼側切【集韻】筆力切,□音逼。義□同。 又【廣韻】許良切。【集韻】虛良切,□音香。穀香也。 【正字通】本作。卽古香字。【字彙補】別作□,非。

皃 【午集中】【白字部】 皃 【唐韻】莫敎切【集韻】睂敎切,□茅去聲。【說文】頌儀也。从人,白,象人面形。【徐曰】頌,古容字。 又【唐韻】莫角切【集韻】墨角切,□尨入聲。容也。【廣韻】人類狀。 【集韻】籀作貌。或作。(貌)〔古文〕□【廣韻】莫敎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敎切,□音□。【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書洪範】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又【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註】或謂委貌爲□冠。【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皁絹爲之。又【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註】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又姓。【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又【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又與邈同。遠也。【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 【集韻】或作。

的 【午集中】【白字部】 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丁入聲。【說文】明也。【徐曰】光的然也。【博雅】白也。【玉篇】遠也,明見也。【中庸】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註】表見也。【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皓齒粲爛,宜笑的皪。【註】鮮明貌。【□書徐陵傳】的的宵烽。 又【增韻】實也。【魏志崔林傳】各國遺子來朝,林恐或非眞的。【南齊書禮志】泛之爲言,無的之辭。【宋史歐陽修傳】的的有表證。 又【正韻】端的也。又指的要處也。 又【玉篇】射質也。【正韻】射侯之中。【前漢鼂錯傳】矢道同的。【註】射之準臬也。【荀子勸學篇】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註】質,射侯也。的,正鵠也。 又平的,縣名。【前漢地理志】屬靑州。 又婦人面飾曰的。【王粲神女賦】施華的兮結羽儀。【仙經】鮑姑以艾灼龍女額,後人效之,謂之龍的。【集韻】作。 又蓮子曰的。【爾雅釋草】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註】的,蓮中子也。【集韻】通作菂。 又馬名。【易說卦】其於馬也爲的顙。【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又【集韻】胡了切,音皛。亦蓮子也。 又叶丁藥切,當入聲。【詩小雅】發彼有的,以祈爾爵。【傳】發,發矢。的,質也。 又叶之若切,音灼。【潘岳芙蓉賦】丹輝拂紅,飛鬚□的。斐披赩赫,散煥熠爚。 又楊愼曰:的,音灼。婦人以點飾額也。【史記五宗世家程姬註】的,以丹註面,婦人有月事,妨于進御,難于自言,故點的以見。○按《釋名》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謂有月事者注面,灼然爲識,是的、勺同爲一字。 【說文】本作的。【類篇】或作□。 【音學五書】的字在入聲,則當入藥,音都略切。轉去聲,則當入嘯,音都料切。後人誤音爲滴,轉上聲爲底。宋人書中凡語助皆作底,□無的字。又今人小的字,亦當作小底。如宋史內班小底,遼史承應小底之類是也。

皅 【午集中】【白字部】 皅 【集韻】披巴切,怕平聲。艸華之白也。【說文】本作葩。 又【集韻】步化切,音杷。色不眞也。【廣韻】作□。

皆 【午集中】【白字部】 皆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正韻】□郞達切,音辢。粗飯曰□。與糲同。 又【集韻】落蓋切,音賴。麤米也。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龍龕】同聽。

□ 【未集中】【耳字部】 □ 【說文】聒本字。

皇 【午集中】【白字部】 皇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又【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又【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又【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又【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又【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又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又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又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又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又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又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又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又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又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又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又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 又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 又【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又【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又【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又國皇星,大而赤。 又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又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又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又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又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又名。【詩大雅】夾其皇。 又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又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又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又皇甫,複姓。 又【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又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又【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又【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又【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 【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考證:〔【爾雅釋天疏】尊而君子,則稱皇天。〕 謹照原文君子改君之。〔【爾雅釋言】匡正也。〕 謹照原文文義匡改爲皇。〔【前漢天文志】太歲,十月出,名天皇。〕 謹照原文太歲改歲星。

皈 【午集中】【白字部】 皈 【字彙補】與歸同。【魏書釋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梵書】作皈依。【李頎禪房聞梵詩】頓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皋 【午集中】【白字部】 皋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从本从白。禮祝曰皋,登謌曰奏,故皋奏皆从本。本,進趣也。【周禮春官樂師】詔來□皋舞。【註】皋,告之也,告國子當舞者舞也。 又長聲也。【禮禮運】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註】皋者,引聲之言也。 又緩也。【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疏】緩聲而長引之,是皋爲緩也。 又【玉篇】澤也。【韻府】岸也。【詩小雅】鶴鳴于九皋。【傳】九折之澤。【左傳襄二十五年】牧隰皋。【疏】皋爲澤之坎,是水岸也。【前漢賈山傳】江皋河瀕。【註】皋,水邊淤地也。 又【集韻】局也。【張衡西京賦】實惟地之奧區神皋。【註】謂神明之界局也。 又【廣韻】高也。【禮明堂位】天子皋門。【註】皋之言高也。 又【釋名】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鞱諸下也。 又【爾雅釋訓】皋皋,刺素食也。【疏】皋皋,不治之貌。【詩大雅】皋皋訿訿。【傳】皋皋,頑不知道也。 又月名。【爾雅釋天】五月爲皋。 又神名。【史記武帝紀】紀皋山用牛。【封禪書】一作澤山。 又禽名。【汲冢周書】文翰者若皋雞。【註】皋雞似鳧,冀州謂之澤特。又乾皋,鸚別名。【埤雅】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又寒皋,鸜鵒別名。【本草綱目】皋,告也。天寒欲雪,羣飛如告。故名寒皋。 又皋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 又皋蘭,山名。【前漢武帝紀】西至皋蘭。 又水名。【山海經】皋水出章山。 又皋舟,吳地。【左傳襄十四年】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 又姓。皋陶之後。【左傳】越大夫皋如。又複姓。東山皋落氏,赤狄別種。 又同鼛。【周禮冬官考工記】人爲皋鼓。【註】大鼓也。【又】爲皋陶。【註】鼓木也。 又一作睾。【荀子大略篇】望其壙皋如也。【註】高貌。【莊子危言篇】【列子天瑞篇】俱作睾如。又【後漢馬融傳】皋牢陵山。【註】皋牢,猶牢籠也。【荀子王霸篇】作睾牢。 又或作滜。【史記歷書】百艸奮興,秭鴂先滜。【註】子規先出,野澤而鳴也。 又與羔通。【禮檀弓】高子皋。【註】孔子弟子,名柴。【論語】作子羔。皋羔古字通用。 又【集韻】乎刀切【正韻】胡刀切,□音嗥。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皋舞。【註】皋,讀爲嗥。謂呼之入也。與號号唬通。 又【集韻】後到切【韻會】胡到切,□音號。周禮皋舞。劉昌宗讀。或作譹。 又【集韻】攻乎切,音姑。橐皋,地名。在壽春。【前漢孟康註】橐皋,音拓姑。 【類篇】隸作臯。【經傳】作臯。

考證:〔【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曰,魯侯之皋。〕 謹照原文魯侯改魯人。〔【左傳襄二十五年】牧隰皋。【註】皋爲澤之坎,是水岸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汲冢周書】文翰者若皋雞。【註】皋雞似鳧,翼州謂之澤特。〕 謹照原文翼州改冀州。"

皎 【午集中】【白字部】 皎 【唐韻】古了切【集韻】【韻會】【正韻】吉了切,□音璬。【說文】月之白也。【詩□風】月出皎兮。【傳】月光也。 又日光也。【王褒九懷】晞白日兮皎皎。 又【廣雅】白也。明也。【詩小雅】皎皎白駒。【傳】潔白也。【楚辭漁父】安能以皎皎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史記屈原傳】作皓皓。 又姓。【五代史南漢世家】交州牙將皎公羨。 【玉篇】通作皦。【集韻】或作皎。

皐 【午集中】【白字部】 皐 【玉篇】同皋。

皑 【午集中】【白字部】 皚 【唐韻】五來切【集韻】【正韻】魚開切【韻會】疑開切,□艾平聲。【說文】霜雪之白也。【漢劉歆遂初賦】漂積雪之皚皚。【晉左貴嬪離思賦】霜皚皚而依庭。【杜甫晚晴詩】崖沈谷沒白皚皚。 又【集韻】魚衣切,音沂。義同。又【劉楨贈五官中郞將詩】凉風吹沙礫,霜氣何皚皚。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 【集韻】或作□凒溰。

皒 【午集中】【白字部】 皒 【集韻】牛河切,音娥。皒皒,白色。

眧 【午集中】【目字部】 眧 【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超上聲。【玉篇】目弄人也。【類篇】以目玩人謂之眧。

【備考】【寅集】【弓字部】 【五音篇海】與弼同。

睵 【午集中】【目字部】 睵 【廣韻】【集韻】□倉才切,音猜。【博雅】睵。□,視也。一曰睽也。又【廣韻】祖才切【集韻】將來切,□音哉。義同。 或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