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琳 【午集上】【玉字部】 琳 〔古文〕玪【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林。【說文】美玉也。【廣韻】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球,琳,皆玉名。【前漢司馬相如傳】琳珉昆吾。【師古註】琳,玉也。 又人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 又國名。【洞冥記】琴國去長安九千里,生玉葉李,色如碧玉。

阰 【戌集中】【阜字部】 阰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琵。【廣韻】山在楚南。【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謝朓春思詩】阰山起朝日。【集韻】或作□。 又【玉篇】婢吏切,音比。又【集韻】頻彌切,音□。義□同。

粋 【未集上】【米字部】 粋 【篇海】音碎。純也,精微也。

由 【午集上】【田字部】 由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又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又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夷由。 又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又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又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又通作。【前漢宣帝紀】上亦無知。 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顚仆也。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屬古文,似誤。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考證:〔【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 書祭統改經解。〔【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甲 【午集上】【田字部】 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狎切【正韻】古洽切,□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又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又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又【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又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又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又甲帳,殿也。 又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又【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又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又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又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又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又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蟲介曰甲。 又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又【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又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考證:〔【書多方】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晉侯改晉人。〔【莊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註】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註改爲釋文一說。

申 【午集上】【田字部】 申 〔古文〕□□【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音身。十二支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史記律書】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易□卦】重□以申命。【書堯典】申命義叔。【傳】申,重也。【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致也。【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傳】申,姜姓之國。【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淮南子人閒訓】申□,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註】申□,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引也。

甴 【備考】【午集】【田字部】 甴 【篇海類編】士甲切,音扎。

电 【戌集中】【雨字部】 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殿。【說文】隂陽激燿。从雨从申。【埤雅】電與雷同氣。雷从回,電从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从坤省。說卦:離爲電。電,火屬也。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又况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釋名】電,殄也。乍見則殄滅也。【易噬嗑】雷電合而章。【註】雷電□合,不亂乃章。又【豐卦】雷電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詩小雅】□震電。【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云始電。【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疏】河圖云: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穀梁傳】震,雷也。電,霆也。【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甶 【午集上】【田字部】 甶 【唐韻】分勿切【集韻】敷勿切,□音拂。【說文】鬼頭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義同。

男 【午集上】【田字部】 男 【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南。【說文】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用力於田也。【白虎通】男,任也。任,功業也。【易繫辭】乾道成男。 又爵名。【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史記夏本紀】其後有男氏。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大雅】太娰嗣徽音,則百斯男。

画 【午集上】【田字部】 画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繪也。(畫)〔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又分畫也。界限也。【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註】畫分也。【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史記荆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註】服曰:以計畫干之也。 又截止也。【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註】言爲道所規畫。【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註】正義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又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爾雅釋言】畫形也。【註】畫者爲形像。【釋名】畫,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俗作□。【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叶胡對切,音惠。【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甽 【午集上】【田字部】 甽 【玉篇】古文畎字。【前漢食貨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廣尺深尺曰甽。【後漢章帝紀】毎尋前世舉人貢土,或起甽畝。 又【類篇】松倫切,音旬。山下受霤處。【釋名】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呂氏春秋】丁田弃甽。 又【集韻】朱閏切,音稕。溝也。考證:〔【玉篇】古文□字。〕 謹照原文□改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