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忆 【卯集上】【心字部】 憶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 【增韻】古作意,誤。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奚韻】同胖。
亴 【子集上】【亠字部】 亴 【字彙補】魚救切,音右。飛也。
仆 【子集中】【人字部】 仆 【唐韻】【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偃也,僵也。【唐書房杜傳贊】興仆植僵。 又【集韻】普木切,音攴。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敷救切,否去聲。頓也。
伉 【子集中】【人字部】 伉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口浪切,□康去聲。伉儷,配耦也,敵也。【左傳成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儷。【疏】伉儷者,言是相敵之匹耦。 又與抗同。【莊子漁父篇】萬乗之主,千乗之君,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又【淮南子齊俗訓】伉行以違俗。 又直也。【揚子法言】事勝辭則伉。 又姓。 又【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剛。正直貌。 又叶苦郞切,音康。【詩大雅】臯門有伉。與閌同。【傳】高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伉。 【戴侗曰】高亢之亢當作亢。與亢龍之亢同。亢字原刻从凡不从几作。
伖 【補遺】【子集】【人字部】 伖 【韻會】與帑同。
仺 【子集中】【人字部】 仺 【集韻】倉古作仺。註詳八畫。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與羸同。見釋藏。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都罪切,堆上聲。大腫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徒渾切。同□。髀也。或作□臀。
亯 【子集上】【亠字部】 亯 【玉篇】古文亨字。註詳六畫。 又【集韻】古文烹字。◎按亨烹二字古通,故古文亦通用。
桸 【辰集中】【木字部】 桸 【唐韻】許羈切【集韻】【韻會】虛宜切,□音犧。【說文】朽也。【類篇】勺也。通作□。或作獻。【前漢王莽傳】建華蓋,立斗獻。師古音犧。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 又【廣韻】香衣切,音希。木名,汁可食。
亭 【子集上】【亠字部】 亭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又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聳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猶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亭午。【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與渟同。【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仙 【子集中】【人字部】 仙 【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 又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 又輕舉貌。【杜甫詩】行遲更覺仙。 又仙居,仙遊,俱縣名。又仙霞,嶺名。 又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 亦作僲。
井 【子集上】【二字部】 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井。【釋名】井,淸也。【廣雅】深也。易有井卦。【世本】伯益作井。【汲冡周書】黃帝作井。【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又【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畝。 又市井。【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爲市也。【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 又南方宿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井爲水事。【註】東井八星,主水衡也。 又井井,經畫端整貌。【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理也。 又往來連屬貌。【易井卦】往來井井。 又姓。漢有井丹。 又藻井。【風俗通】堂殿上作藻井,以象東井,藻以厭火。 又綺井。【左思魏都賦】綺井列疏以懸蒂。【註】屋板爲井形,飾以丹靑,如綺也。 又古文井與□通用。【左傳】有井伯,卽郉伯。 【說文】本作丼。
亦 【子集上】【亠字部】 亦 〔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 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亟 【子集上】【二字部】 亟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 【未集下】【自字部】 □ 【字彙補】烏版切,音綰。姓也。出千家姓。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于貴切,音胃。皮也。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吐涉切,音貼。肉動也。
侞 【子集中】【人字部】 侞 【集韻】人余切,音如。均也。 又【轉註古音】遇韻侞,如庶切,引書柔遠能邇註:能猶侞也。孔穎達曰:欲安遠方,當先順侞其近。
伓 【子集中】【人字部】 伓 【集韻】晡枚切,音桮。山名。 又貧悲切。與伾同。 又部鄙切,音否。引【爾雅】一成坯,或从人。
佄 【子集中】【人字部】 佄 【集韻】同酣。
倴 【子集中】【人字部】 倴 【字彙補】博昆切,音奔。那顏倴盞,元將名。
咵 【丑集上】【口字部】 咵 【集韻】苦瓦切,音跨。言戾也。
亵 【申集下】【衣字部】 褻 【唐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說文】私服。【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註】私居服。歐陽氏曰:从衣,中執也。【廣韻】衷衣也。 又【增韻】衣破壞之餘曰褻。 又穢也。【史記石奮傳厠牏註】呂靜曰:褻,器也,穢惡之穴也。 又【正韻】與媟通,狎近也。
仁 【子集中】【人字部】 仁 〔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亮 【子集上】【亠字部】 亮 【廣韻】【集韻】力讓切【韻會】【正韻】力仗切,□音量。與諒同。信也。【孟子】君子不亮,惡乎執。【古詩十九首】君亮執高節,賤妾亦奚爲。 又明也。 又姓。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書說命】亮隂,卽梁闇。 【正字通】亮下从儿。改作几,非。亮原字作亠口冖儿。
伐 【子集中】【人字部】 伐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房越切,音罰。征伐。【詩小雅】薄伐玁狁。【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灋正邦國。【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 又【小爾雅】伐,美也。 又伐閱,與閥閱同。【史記功臣侯表】古者人臣功有五等,明其功曰伐,積日曰閱。【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伐,功也。 又自稱其功曰伐。【老子道德經】不自伐,故有功。 又斫木也。【詩周南】伐其條枚。 又考擊鐘鼓也。【禮郊特牲】孔子曰:二日伐鼓何居。 又攻殺擊刺也。【書牧誓】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註】少不下四五,多不過六七而齊,所以戒其貪殺也。 又兵器。【詩秦風】蒙伐有苑。【註】蒙,雜文。伐,干也。亦作瞂。 又星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熊旗六斿。以象伐也。【註】熊虎爲旗,師都之所建,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 又與垡同。【周禮冬官考工記】一耦之伐。【疏】畎上高土謂之伐。 又叶許竭切,音歇。【詩商頌】韋顧旣伐。叶上截下桀。 又叶扶廢切,音吠。【徐幹西征賦】奉明辟之渥德,與游軫而西伐。過京邑以釋駕,觀帝居之舊制。 伐字从人从戈,戍字亦从人从戈。【留靑日札】人坐臥則爲戍守,人立行則爲征伐。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一耦之伐。【疏】畝上高土謂之伐。〕 謹照原文畝上改畎上。
交 【子集上】【亠字部】 交 〔古文〕【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 又同鵁。【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考證:〔【揚子方言】衿之謂交。〕 謹照原文改衿謂之交。
伅 【子集中】【人字部】 伅 【集韻】杜本切,豚上聲。【玉篇】倱伅。
俽 【子集中】【人字部】 俽 【集韻】許斤切,音欣。喜也。 又州名。本漢陽曲縣地名。隋置俽州。因欣口爲名。亦作忻。
□ 【未集下】【自字部】 □ 【集韻】又業切,音醃腌。臭也。 又丘消切,音敲。義同。
仇 【子集中】【人字部】 仇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爾雅釋詁】仇,合也。【註】謂對合也。 又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又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又【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詩小雅】執我仇仇。【傳】猶謷謷也。 又【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 又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 又【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同。【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以手挹酒也。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 又叶彊於切,音渠。【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他袞切,音疃。□肉。
挕 【卯集中】【手字部】 挕 【篇海】丁叶切,音喋。打也。◎按□字譌省,俗借爲攝字。
亙 【子集上】【二字部】 亙 【正字通】同□。月弦也。◎按《說文木部》□,竟也。古文作□,从二从舟。二部,□,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獨恒字古文作□,註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亙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亙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亙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廢亙,《正字通》之誤也。欲存亙廢□,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亙,譌加心作恆。心部恆註謂《詩》不當將亙字譌借恆,則誤甚矣。又《集韻》字古文又作□,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亶 【子集上】【亠字部】 亶 【唐韻】多旱切【集韻】【韻會】黨旱切【正韻】多□切,□音僤。信也。【書盤庚】誕告用亶。【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儀禮士冠禮】醮辭曰:旨酒旣淸,嘉薦亶時。【註】誠也。 又姓。東漢亶誦,善律曆。 又海外國名。【韓愈送鄭尚書序】夷亶之州。【註】夷州,亶州,□國名。 又【集韻】張連切,音鱣。屯亶,難行不進貌。【正譌】別作迍邅,非。 又與但同。【詩小雅】擇三有事,亶侯多藏。【前漢賈誼傳】非亶倒懸而已。【揚雄傳】亶費精神於此。 又與襢袒同。【荀子議兵篇】路亶者也。【劉向新序】路單,卽露袒。 又【集韻】時連切,音蟬。【山海經】有亶爰山。 又與□同。【揚雄蜀都賦】堪巖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