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仉 【子集中】【人字部】 仉 【廣韻】諸兩切【集韻】止兩切,□音掌。孟子母仉氏。梁四公,一姓仉名。

仲 【子集中】【人字部】 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衆切,蟲去聲。【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仯 【子集中】【人字部】 仯 【廣韻】初敎切,超去聲。驚悚貌。 又【集韻】弭沼切,音藐。僬仯,小貌。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翋,或作□。詳翋字註。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類編】子余切,音沮。□蟲也。

份 【子集中】【人字部】 份 【玉篇】【集韻】□古文彬字。【說文】份,文質備也。【徐鉉曰】俗作斌,非。餘詳彡部八畫。

伔 【子集中】【人字部】 伔 【淮南子說林訓】解捽者不在於捌格,在於批伔。【註】伔,音沉。推擊其要也。伔字从儿rén不从几。

仍 【子集中】【人字部】 仍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又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又【谷永傳】饑饉仍臻。 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又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又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又姓。 又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考證:〔【周禮春官司几筵】【註】變几,變更其質,謂之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謹照原文之飾改有飾。

仝 【子集中】【人字部】 仝 【廣韻】徒紅切【正字通】道書同字。 又姓。 又人名。盧仝,唐人。關仝,宋人。 从人从工,與異。音全,从入。

佪 【子集中】【人字部】 佪 【廣韻】戸恢切【集韻】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俳佪,卽徘徊。【前漢高后紀】俳佪往來。又【息夫躬絕命辭】鷹隼橫厲,鸞俳佪兮。 又【玉篇】佪佪,惛也。

伤 【子集中】【人字部】 傷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 又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又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 又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 又姓。【左傳】傷省,宋人。 又【諡法】未家短折曰傷。 又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考證:〔【爾雅釋訓】憂思也。〕 謹照原文釋訓改釋詁,憂思也改傷思也。〔【書說命】若跣勿視地。〕 謹照原文勿視改弗視。

倇 【子集中】【人字部】 倇 【廣韻】於阮切【集韻】委遠切,□音宛。歡樂也。 又勸也。

圥 【補遺】【丑集】【土字部】 圥 【字彙補】力谷切,音陸。【雜字韻寶】地蕈曰菌圥。

仪 【子集中】【人字部】 儀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宜。兩儀,天地也。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 本作□。考證:〔又由儀,笙詩。【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謹按此詩序也。疏改序。〔【周語】丹朱坋身以儀之。〕 謹照原文坋身改馮身。

人 【子集中】【人字部】 人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仟 【子集中】【人字部】 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蒼先切,音千。千人之長曰仟。 又【漢志】仟佰之得。【註】仟謂千錢,佰謂百錢。 又草盛也。【選詩】遠樹曖阡阡。【李善註】作仟。仟與芊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角。

仗 【子集中】【人字部】 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又【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仗。【註】□仗,道也。 又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又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 又【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侓 【子集中】【人字部】 侓 【集韻】勒沒切,音□。侓魁,大貌。

佗 【子集中】【人字部】 佗 【廣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妥平聲。與他,它通。【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佗。 又姓。漢佗羽。 又【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俗謂背負曰佗。 又委佗,雍容自得貌。【詩鄘風】委委佗佗。【疏】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荀子非十二子篇】苐佗其冠。 又【楞嚴經】殷勤請啓,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佗。【註】楞嚴,大定之名。 又【韻會】【正韻】□吐臥切,音唾。加也。【詩小雅】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又【集韻】徒可切,音沱。被髮也。【史記龜筴傳】醮酒佗髮。 又【正韻】延知切,音怡。【後漢任光邳彤贊】委佗還旅與。【詩】委佗委蛇義同。 又叶湯家切,音他。【盧諶詩】義由恩深,分隨昵加。綢繆委心,自同非佗。

伥 【子集中】【人字部】 倀 【廣韻】褚羊切,音。【說文】狂也。一曰仆也。又狂行不知所如也。【禮仲尼燕居】瞽者無相,倀倀乎其何之。 又倀鬼,虎齧人,人死,魂不敢他適,輒隷事虎,名曰倀。【聽雨記談】人遇虎,衣帶自解,皆別寘於地。虎見人躶,而後食之,皆倀所爲。倀可謂鬼之愚者也。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義同。 又除庚切,音棖。獨立貌。 又【廣韻】【集韻】□豬孟切,音趟。【廣韻】萌倀,失道也。【集韻】倀〈亻亨〉,疎率也。

众 【補遺】【子集】【人字部】 众 【篇海類編】魚琴切,音吟。衆立也。與乑異。俗書爲衆字。非。(眾)〔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之仲切,終去聲。【說文】多也。【徐曰】國語三人爲眾。數成於三也。【易說卦】坤爲眾。【疏】取其地載物非一也。【書湯誓】格爾眾庶。【詩周頌】命我眾人。【黌山子損益篇】寡者,爲人上者也。眾者,爲人下者也。 又眾雨。【禮月令淫雨蚤降註】雨三日以上爲霖,今月令曰眾雨。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婁爲聚眾。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安眾縣,秦置,屬南陽郡。 又【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義同。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眾,一名秫。稷之黏者也。又濼,一名貫眾,藥草也。 又姓。【左傳】有眾仲,眾父,以字爲氏。 又叶諸良切,音章。【道藏歌】攜袂明眞館,仰期無上皇。北鈞唱羽人,玉女粲賢眾。 又叶諸仍切,音蒸。【揚子太□經】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減黃貞臣道丁也。 又叶才淫切,音琴。【揚子太□經】減其儀欲自禁也,減於艾無以涖眾也。 【正字通】从橫目,从,人數多也。目,數也。字彙作衆,列血部,非。

伭 【子集中】【人字部】 伭 俗□字。伭字从□,避諱字。

伸 【子集中】【人字部】 伸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身。舒也,理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屈者使直也。【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爲壽而已矣。 又欠伸。【禮曲禮】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暮,侍坐者請出矣。【疏】志疲則欠,體疲則伸也。 又【集韻】通作信。詳信字註。 又姓。 【毛氏曰】古惟申字,後加人以別之。考證:〔【禮曲禮】凡侍坐于君子,欠伸撰杖履,視日蚤暮,侍坐者請出矣。【註】志倦則欠,體倦則伸也。〕 謹照原文省凡字。于君子下增君子二字。杖履改杖屨。註改疏。兩倦字俱改疲。

佰 【子集中】【人字部】 佰 【廣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相什佰也。【前漢食貨志】仟佰之得。【註】千謂千錢,佰謂百錢。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百人之長。 又通作陌。【前漢匡衡傳】南以閩佰爲界。【註】佰者,田東西界。

介 【子集中】【人字部】 介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又閒厠也。古者主有□,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介之推。 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又叶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考證:〔【左傳昭二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 謹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 〔【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貴介弟也。〕 謹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圍。 〔【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寡君。〕 謹照原文辱在寡君改告于寡君。〔【前漢五行志】木冰爲木介。又【天文志】木少陽。人將有害,隂氣脅木先寒,得雨而冰,曰樹介。〕 謹按天文志無樹介之文,今照五行志原文改爲: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左傳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謹按原文註在經下不當引傳。左傳二字謹改作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