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呶 【丑集上】【口字部】 呶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說文】讙聲也。【廣韻】喧呶。【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集韻】或作詉。 又【集韻】女加切,音拏。嘮呶,諠也。 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詩載號載呶。叶下豆。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叶。【王褒僮約】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下牀振頭,□釣刈芻,結葦□纑。頭,古音徒。

咈 【丑集上】【口字部】 咈 【廣韻】符弗切【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佛。【說文】違也。【廣韻】戾也。【書堯典】帝曰:吁咈哉。又【大禹謨】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又【伊訓】從諫弗咈。又【微子】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又【韻會】【正韻】通作佛、拂。○按《曲禮》:獻鳥者佛其首。《學記》:其求之也佛。《釋文》云:佛本又作拂,□不云同咈。《廣韻》三字亦各分見,然其違戾之義實相同,當从《韻會》《正韻》。又《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本易頤卦作拂。 又【集韻】薄宓切,音弼。義同。 又【字彙】步昧切,音倍。【釋名】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按《釋名》解轡之義,非謂轡有咈音也,《正字通》駁之,是。

盿 【午集中】【目字部】 盿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視貌。 或作盷□。

卺 【子集下】【卩字部】 卺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几隱切【正韻】居忍切,□音緊。【正韻】从丞从卩。俗作□。【廣韻】以瓢爲酒器,婚禮用之也。【儀禮士昏禮】四爵合卺。【註】合卺,破匏也。

叀 【子集下】【厶字部】 叀 【正字通】同專。

叏 【子集下】【又字部】 叏 【唐韻】古賣切【集韻】【韻會】古邁切【正韻】古壞切,□音怪。【說文】分□也。【易叏彖】叏,□也,剛□柔也。又【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集韻】所以闓弦者。【韻會】詩□拾旣佽。【註】本作叏,今文作□。□拾,射韝縱弦者曰□,拾箭者曰拾。【集韻】或作□。

叞 【子集下】【又字部】 叞 【篇海】紆胃切,音尉。義同安也。又火斗,熨器。又音鬱。義同。

古 【丑集上】【口字部】 古 〔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叱 【丑集上】【口字部】 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栗切,音□。【說文】訶也。【倉頡篇】大訶爲叱。【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左傳昭二十六年】子囊帶從野洩,叱之。【公羊傳莊十一年】手劒而叱之。【史記淮隂侯傳】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又【集韻】亦作嘯。【禮內則】不嘯不指。【註】嘯讀爲叱。 又【集韻】【韻會】□戚悉切,音七。【集韻】聲也。【莊子齊物論】叱者吸者。【註】若叱咄聲。【陸德明音義】□,昌實反,徐邈音七。 【毛晃曰】从口从七。或从匕,誤。

右 【丑集上】【口字部】 右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又【廣韻】漢複姓,五氏。左傳□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註】右讀爲侑。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云久切,音有。義同。○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 又叶羽軌切,音以。【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記切,音異。【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旣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 又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考證:〔又叶于記切,音意。〕 謹按于屬喻母,意屬影母,于記切非意字之音,謹照字母音意改音異。

叴 【丑集上】【口字部】 叴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說文】高氣也。 又叴猶,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叴猶縣。【正字通】漢叴猶,今之泗州。 又叴由,狄國。【戰國策】智伯欲伐叴由,遺之大鐘,載以廣車,因隨入以兵。【註】括地志云:幷州孟縣外城,俗名仇由。史記樗里子傳作仇猶,韓非子作仇繇,吕覽作□繇。【正字通】今太原府孟縣有仇猶城,卽此。 又三隅矛曰叴。【詩秦風】叴矛鋈錞。【正韻】詩厹矛,下从厶,與叴不同。監本叴字云三隅矛,誤。○按《廣韻》《集韻》俱云:叴、厹同。《正韻》强分爲二,泥。又□、禸,同。

司 【丑集上】【口字部】 司 〔古文〕□【唐韻】【集韻】息兹切【韻會】新兹切【正韻】相咨切,□音思。【說文】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書大禹謨】兹用不犯于有司。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又【周官】欽乃攸司。【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典司五衆。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又州名。【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魏氏置司州。 又【廣韻】姓也。【左傳】鄭有司臣。又【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又【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笥。義同。【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于二司。【註】師古曰:司,先字反。【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又與伺通。【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爲物而司之,得勃。又【灌夫傳】太后亦已使□司。 又【容齋隨筆】司有入聲。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按司字有平、去二聲。白、武二詩所用,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戸冬切【集韻】乎攻切,□音。【玉篇】多言也。 又【廣韻】歌也。 又【廣韻】【集韻】□徒弄切,音洞。義同。 又【集韻】呼公切,音灴。歌聲。 又杜孔切,音動。大歌謂之。 又【廣韻】【集韻】□乎宋切,去聲。【廣韻】大聲。 又【廣雅】歌也。 又【集韻】【類篇】□胡貢切,音鬨。義同。

合 【丑集上】【口字部】 合 【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 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 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 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又六合。【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禮曲禮】黍曰薌合。 又【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又合黎,地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又參合,代地。【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又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又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又合浦,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器名。【正韻】合子,盛物器。 又【廣韻】姓也。【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又子合,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里。 又通作闔。【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註】闔合同。 又與郃通。【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註】郃水之北。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又【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音閤。【廣韻】合,集也。 又【集韻】兩龠爲合。【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叶許及切,音翕。【張衡思□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考證:〔【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王心耶。〕 謹照原文闔字下增於字。

吝 【丑集上】【口字部】 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藺。【說文】恨也。【易屯卦】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註】夫君子之動,豈取恨辱哉。故不如舍往吝窮也。又【繫辭】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又【說文】惜也。【易說卦】坤爲吝嗇。【書仲虺之誥】攺過不吝。【註】無所吝惜。【論語】使驕且吝。【註】吝,鄙嗇也。 又與遴通。【前漢王莽傳】性實遴嗇。【註】師古曰:遴讀與吝同。 【說文】俗作恡。【廣韻】俗作□。又鄙吝之吝亦作悋。【集韻】或作□□,又鄙吝之吝亦作□。

□ 【未集中】【聿字部】 □ 【字彙補】古文肆字。註詳七畫。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否 【丑集上】【口字部】 否 〔古文〕□【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音缶。【說文】不也。【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集韻】口不許也。【書益稷】否則威之。【詩周南】害澣害否。又【小雅】嘗其旨否。【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痞。【玉篇】閉不行也。【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補美切,音鄙。【集韻】惡也。【正韻】穢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註】否,謂不善之物也。【疏】寫出否穢之物也。【詩大雅】未知臧否。【又】邦國若否。○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叶府眉切,音□。【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又叶方矩切,音甫。【□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兹兮,豈云行之臧否。

厏 【子集下】【厂字部】 厏 【唐韻】【集韻】□側下切,音鮓。厏厊,不相合。又【集韻】仕下切,音槎。義同。又【正字通】葘格切,音摘。狹也。俗作窄。

厖 【子集下】【厂字部】 厖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尨。【說文】石大貌。从厂,尨聲。一曰厚也。【玉篇】大也。【爾雅釋詁】有也。【疏】左傳,民生敦厖,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又姓。【前漢古今人表】厖圉。又通作庬。【前漢司馬相如傳】湛恩庬洪。又通作蒙。【韻會】《荀子》引《詩》爲下國駿蒙。【左傳】厖茸,音蒙。又【集韻】母項切【韻會】母講切,□音□。義同。【韻會】《詩》爲下國駿厖,《毛傳》讀如平聲,鄭箋音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