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犺 【巳集下】【犬字部】 犺 【唐韻】苦浪切【韻會】【正韻】口浪切,□音抗。【說文】健犬也。 又【玉篇】猬也。 又【廣韻】猰犺,不順。 又【集韻】舉朗切,音。犺狼,獸名。【正字通】出暹羅之崛隴。短小精悍,目圓睛黃,木食如猿猱,古樾蒙密者,率數十巢,山居夷獠畜之,備驅使。蒙以敝絮。飮以醨酒,食以□鮍輒喜,舉族受役,至死不避。常令人山採鶴頂,象齒,犀角,皆如期而獲,輸其主。雖它姓奪之,必不與。舶人編竹爲籠。置犺所往來之逕,機取之。詳見【黃衷海語】。

狑 【巳集下】【犬字部】 狑 【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靈。【玉篇】犬名。【集韻】良犬也。秦有狑。【玉篇】亦作□。

犻 【巳集下】【犬字部】 犻 【唐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勃。【說文】過弗取也。从犬巿聲。讀若孛。 又【集韻】【類篇】□蒲昧切,音佩。犬過也。又一曰犬怒貌。 【集韻】或書作□。◎按廣韻□,拂取也。音與此同,當卽此字。 又【集韻】房廢切,音茷。本作吠。犬鳴也。或作□。

犼 【巳集下】【犬字部】 犼 【集韻】許后切,音吼。【玉篇】似犬。【集韻】北方獸名。似犬,食人。

犽 【巳集下】【犬字部】 犽 【廣韻】【集韻】□吾駕切,音迓。【玉篇】獸似獾。 又【集韻】牛加切,音牙。義同。

犿 【巳集下】【犬字部】 犿 【廣韻】【集韻】□呼官切,音歡。【廣韻】本作獾。野豚。詳獾字註。 又【集韻】相從貌。○按《集韻》獾犿分訓,與《廣韻》異。 又【集韻】方煩切,音藩。連犿,宛轉貌。【莊子天下篇】其書雖瓌瑋,而連犿無傷也。 或作抃。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又逋遠切,音反。義□同。

【酉集中】【走字部】 【集韻】匹陌切,音拍。逼也。【郭璞江賦】漲截泂。【註】猶越也。○按《集韻》亦作□。詳□字註。

【酉集中】【走字部】 【廣韻】【集韻】□查獲切,音啜。急走也。或作。

狀 【巳集下】【犬字部】 狀 【唐韻】鉏亮切【集韻】【韻會】助亮切,□音□。【說文】犬形也。从犬,爿聲。 又【玉篇】形也。【易繫辭】知鬼神之情狀。 又【韻會】形容之也,陳也。【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又【史記夏本紀】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註】索隱曰:言無功狀。【戰國策】春申君問狀。 又【增韻】扎也。【正韻】牒也。

狁 【巳集下】【犬字部】 狁 【廣韻】余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音尹。【玉篇】玁狁。【集韻】獫狁,匈奴別號。【詩小雅】玁狁孔棘。【又】薄伐玁狁。【史記匈奴傳】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

狂 【巳集下】【犬字部】 狂 〔古文〕□【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音軖。【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又【書洪範】曰狂恆風若。【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又【集韻】一曰躁也。【詩鄘風】衆穉且狂。【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又【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傳】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又鳥名。【爾雅釋鳥】狂,茅鴟。【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又【爾雅釋鳥】狂,鳥。【疏】鳥一名狂。【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 又山水名。【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又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又【集韻】本作□。【說文】狾犬也。或作□□。 又【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音誆。【廣韻】狂,輒爲也。 又【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又【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莫盤切,滿平聲。竹名。【筍譜】□筍,皮靑而肉皙白。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側角切,音捉。也。 又【類篇】莊交切。撩罟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翛,或作□。【廣韻】鳥毛羽也。【玉篇】亦作。 又【廣韻】思邀切【集韻】相邀切,□音宵。義同。

狃 【巳集下】【犬字部】 狃 【唐韻】女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女九切,□音紐。【說文】犬性驕也。 又【玉篇】狎也,習也,就也,復也。【爾雅釋言】狃,復也。【註】狃忕,復爲。【疏】狃忕,前事復爲也。鄭風云:將叔無狃。毛傳云:狃,習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騷之役。【杜註】狃,忕也。狃忕,串習之義。【書君陳】狃于姦宄。【傳】習也。 又【小爾雅】狃,忕也。 又【晉語】狃中軍之司馬。【註】狃,正也。 又【玉篇】狐貍等獸跡也。【爾雅釋獸】闕洩多狃。【註】說者云:脚饒指。未詳。【疏】舊說以爲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詳聞。 又人名。【左傳定五年】告公山不狃。【註】不狃,季氏臣。 又【韻會】通作忸。詳忸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救切,音糅。【廣韻】習也,就也。 又狐貍也。 又【集韻】女六切,音肭。獸名。 又叶女古反。【詩鄭風】將叔無狃,戒其傷女。考證:〔【爾雅釋言】狃,復也。【註】狃伏,復爲。【疏】狃伏,前事復爲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騷之役。【杜註】狃,伏也。狃伏,串習之義〕 謹照原文四伏字□改忕。〔【小爾雅】狃,忲也。〕 謹照原文忲改忕。

狄 【巳集下】【犬字部】 狄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敵。【爾雅釋地】八狄。【禮王制】北方曰狄。【明堂位】五狄。【周禮職方氏】六狄。【書仲虺之誥】南面而征,北狄怨。【春秋莊三十二年】狄伐郉。【穀梁傳莊十年】荆者,楚也。何爲謂之荆,狄之也。 又下士。【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傳】狄,下士。【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又鹿名。【爾雅釋獸】絕有力,狄。【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又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註】徐廣曰:今之臨濟。 又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狄。 又姓。【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註】狄虒彌,魯人。【史記張湯傳】博士狄山。【廣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又與翟通。【禮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又【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 又泉名。在洛陽。【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按二傳作翟。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音惕。【集韻】本作逖。遠也。【詩大雅】舍爾介狄,維子胥忌。【傳】狄,遠也。 又【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箋】狄,當爲剔。剔,治也。【釋文】韓詩云:鬄除也。 又【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註】狄滌,往來疾貌。 又與易通。【王充論衡】狄牙之調味也。經史俱作易牙。考證:〔【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大車之輪。〕 謹照原文大上增建字。

狅 【巳集下】【犬字部】 狅 【春秋哀十四年】莒子狅卒。【釋文】狅,其廷反。

狆 【補遺】【巳集】【犬字部】 狆 【字彙補】音未詳。狆宗,苗人名也。見《諸苗考》。

忊 【卯集上】【心字部】 忊 【集韻】徒徑切,音定。忊□,恨也。 又【五音集韻】他定切,音聽。忊□,不得志貌。

狉 【巳集下】【犬字部】 狉 【集韻】【韻會】□攀悲切,音□。【集韻】本作豾,貍子也。 又【集韻】貧悲切,音邳。【柳宗元封建論】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狊 【巳集下】【犬字部】 狊 【唐韻】古闃切【集韻】扃闃切,□音郹。【說文】犬視貌。从犬,目聲。 又【廣韻】獸名。猨屬。脣厚而碧色。 又【爾雅釋獸】鳥曰狊。【註】張兩翅。【疏】張兩翅,狊狊然搖動。 又【集韻】呼狊切,音殈。犬視。

狋 【巳集下】【犬字部】 狋 【唐韻】語其切【集韻】牛肌切,□音。【說文】犬怒貌。【玉篇】兩犬爭也。【前漢東方朔傳】狋吽牙。【註】師古曰:狋,五伊切。 又【說文】一曰犬難得。 又地名。【說文】代郡有狋氏縣。 又【集韻】遵綏切,音嗺。犬怒。 又俟甾切,音漦。狋觺,獸角貌。 又一曰不平貌。 又【說文】讀若銀。【前漢東方朔傳】狋吽牙註應劭曰:狋,音銀。 又【廣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前漢地理志】代郡狋氏。【註】孟康曰:狋氏,音權精。【集韻】或作獾。考證:〔【前漢東方朔傳】狋呼牙。又【前漢東方朔傳】狋呼牙。【註】〕 謹照原文兩呼字□改吽。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韻】罔甫切,音武。【博雅】跡也。【集韻】或作□。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韻】楚嫁切,音衩。歧道也。【玉篇】踏也。

狌 【巳集下】【犬字部】 狌 【集韻】【正韻】□師庚切,音生。【玉篇】本作猩。【爾雅釋獸】疏王會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黃狗,人面,能言。【山海經】山有獸,狀如禺,而曰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淮南子畢萬術】歸終知來,狌狌知徃。互詳後猩字註。 又【集韻】桑經切,音星。義同。◎按集韻十五靑韻,猩又與狌別。 又【集韻】息正切,音性。鼠屬。【莊子秋水篇】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集韻】或作鼪。考證:〔【爾雅釋獸註】王會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黃狗,人面,能言。〕 謹照原文註改疏。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仕限切,音棧。□或从羊。豢羊屋也。【正字通】凡豢養六畜之所,方俗異名。羊必从羊作□,則馬必作〈馬廐〉,豕必作〈豕牢〉,亦太迂陋。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鏡】莫結切,音蔑。

狎 【巳集下】【犬字部】 狎 【唐韻】【廣韻】胡甲切【集韻】【類篇】【韻會】轄甲切,□音匣。【廣韻】習也。【說文】犬可習也。从犬,甲聲。【爾雅釋詁】狎,習也。又【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禮曲禮】賢者,狎而敬之。【註】狎,近也,習也。謂附而近之,習其所行也。【周語】未狎君政。 又【玉篇】易也。【書泰誓】狎侮五常。【傳】輕狎五常之敎。【疏】狎,慣忽之言,慣見而忽也。【左傳昭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註】狎,輕也。【穀梁傳莊十七年】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昭二十一年】不狎鄙。 又更也。【左傳襄二十七年】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疏】更代主諸侯之盟也。 又【神異經】八荒之中有毛人焉,名髥公。俗曰髥麗。一名髥狎。小兒髥狎可畏也。【玉篇】亦作狹。考證:〔【說文】大可習也。从犬,甲聲。〕 謹照原文大字改犬字。

狐 【巳集下】【犬字部】 狐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易解卦】田獲三狐。又【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詩邶風】狐裘蒙戎。又【北風】莫赤匪狐。【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又【爾雅釋獸】貔,白狐。【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註】令狐,邑名。又【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又【孝文帝紀】軍飛狐。【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又姓。【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晉語】狐氏出自唐叔。又令狐,複姓。

狒 【巳集下】【犬字部】 狒 【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音翡。【爾雅釋獸】狒狒如人,被髮,迅走,食人。【註】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而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謂之曰山都。【疏】山海經謂之梟羊,又謂之贑。周書王會云:北方謂之吐嘍。【郭璞梟羊讚】狒狒,怪獸,被髮操竹。獲人則笑,脣蔽其目。終亦號咷,反爲我戮。【廣韻】本作□。或作□。【集韻】本作□。或作□□□□。

狕 【巳集下】【犬字部】 狕 【廣韻】【集韻】□於絞切,音拗。【玉篇】獸名。 又音幺。【山海經】隄山有獸,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註】郭璞曰:音幺。◎按集韻誤作犳,音職略切,非。詳犳字註。

狖 【巳集下】【犬字部】 狖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玉篇】黑猿也。【廣韻】獸似猿。【楚辭九歌】猨啾啾兮狖夜鳴。狖,一作又。【廣韻】亦作貁。【集韻】本作貁。或作□□。互詳豸部貁字註。

狗 【巳集下】【犬字部】 狗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音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爾雅釋畜】未成毫,狗。【註】狗子未生毛者。【又】尨,狗也。【易說卦】艮爲狗。【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爾雅釋鳥】鴗,天狗。【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爾雅釋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齊語】以燕爲主,反其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荀子,曾不如相雞之可以爲名也。【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切,音詬。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