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蘇干切【韻會】相干切,□音跚。竹器。又【集韻】上聲,〈桑刂〉旱切,音散。義同。 又【集韻】損管切,音選。【博雅】謂之。 又所□切,音產。蘇典切,音跣。義□同。
焈 【巳集中】【火字部】 焈 【集韻】熙,古作焈。註詳九畫。
焉 【巳集中】【火字部】 焉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又【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又【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又【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音蔫。【廣韻】安也。又不言也。 又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焊 【巳集中】【火字部】 焊 【廣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罕上聲。【廣韻】火乾也。同熯。【集韻】本作暵。
焋 【巳集中】【火字部】 焋 【集韻】【類篇】□側亮切,音壯。【集韻】本作□。實米於甑也。 又【篇海】火貌。【字彙】熏烝也。今炊粉餈謂之焋糕。
焌 【巳集中】【火字部】 焌 【廣韻】【韻會】子峻切【集韻】祖峻切,□音俊。【說文】然火也。【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燋,遂飮其焌契,以授卜師。【註】杜子春云:焌,讀如英俊之俊。書亦或爲俊。 又【廣韻】子寸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寸切,□音捘。義同。【集韻】或作焞燇。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周禮春官菙氏註】康成謂:讀如戈鐏之鐏。【疏】讀爲俊者,意取荆樵之中,英俊者爲楚燉,用之灼龜也,讀爲鐏者,意取銳頭以灼龜也。【集韻】或作燉。 又【集韻】祖管切,音纂。義同。本作焞。◎按周禮春官釋文,焌音俊。又存悶反。又祖悶反。又祖管反。四音皆可讀。 又【廣韻】倉聿切【集韻】【韻會】促律切,□音黢。【廣韻】火燒。 又【廣韻】亦火滅也。考證:〔【周禮春官菙氏註】康成謂讀如弋鐏之鐏。〕 謹照原文弋鐏改戈鐏。
焏 【備考】【巳集】【火字部】 焏 【龍龕】同亟。
焕 【巳集中】【火字部】 煥 〔古文〕烉【唐韻】呼貫切【廣韻】火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說文】火光也。 又【玉篇】明也。【論語】煥乎其有文章。 又叶許縣切,音絢。【徐幹齊都賦】雕琢有章,灼爛明煥。生民以來,非所視見。【玉篇】亦作奐。
【未集中】【糸字部】 【篇海類編】同紆。
焘 【巳集中】【火字部】 燾 【唐韻】徒到切【廣韻】胡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普覆照也。【小爾雅】燾,覆也。【公羊傳文十三年】周公盛,魯公燾。【註】盛者新穀,燾者冒也。故上以新也。【疏】燾詁爲覆。若周書燾以黃土之類是也。周公盛者。謂新穀滿其器。魯公燾者,謂下故上新,裁可半平。【釋文】燾,徒報反。一本作濤。音同。【廣韻】同幬。【集韻】或作□。 又通作敦。【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刀切,音陶。義同。 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集韻】或書作燽。【正字通】別从巾。作□。
焙 【巳集中】【火字部】 焙 【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煏也。【集韻】本作□。 又【六書故】烘也。本作□。
焚 【巳集中】【火字部】 焚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玉篇】燒也。【集韻】火灼物也。【書胤征】玉石俱焚。【易離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註】焚,火田也。【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集韻】本亦作僨。 又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
煑 【巳集中】【火字部】 煑 【唐韻】章與切【集韻】掌與切,□音渚。【說文】亨也。【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辨膳羞之物。【爾雅釋訓】是刈是濩濩煑之也。 又煑棗,地名。【戰國策】秦懼遽効煑棗。【註】屬濟隂冤句。【說文】或作。【玉篇】亦作□。考證:〔煑棗,地名。【戰國策】秦懼遽効煑棗。【註】屬濟隂宛司。〕 謹按績漢書郡國志濟陰郡冤句煑棗城。宛司改冤句。
焠 【巳集中】【火字部】 焠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堅刀刃也。【玉篇】火入水也。煗也。【史記天官書】火與水合爲焠。【註】晉灼曰:火入水爲焠。又【荆軻傅】使工以藥焠之。【註】索隱曰:焠,染也。【前漢王褒傳】淸水焠其鋒。【註】師古曰: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又【韻會】燒也。【荀子解蔽篇】有子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註】焠,灼也。【韻會】通作淬。
無 【巳集中】【火字部】 無 〔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本古文蕃□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焢 【巳集中】【火字部】 焢 【集韻】呼公切,音烘。火氣貌。
焣 【巳集中】【火字部】 焣 【篇海】同炒。詳炒字註。 又【字彙】慈與切,音聚。姓也。
焦 【巳集中】【火字部】 焦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音蕉。【說文】本作□。火所傷也。【玉篇】火燒黑也。又炙也。【禮月令】其味苦,其臭焦。【註】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屬焉。【左傳哀二年】卜戰龜焦。【禮問喪】傷腎乾肝焦肺。【史記越世家】苦身焦思。 又【史記扁鵲傳】別下于三焦膀胱。【註】正義曰:八十一難云:三焦者,水穀之道路也,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也。【廣韻】別作膲。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註】焦在陝縣。【史記周本紀】褒封神農之後于焦。【註】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又【秦本紀】圍焦降之。【註】括地志云: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傳之焦姬姓,神農之後乃姜姓,其所封當別是一焦。周本紀註亦云:在陝縣。誤。 又姓。【廣韻】神農後,以國爲氏,出南安。 又晉邑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許君焦瑕。【註】晉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詩小雅】整居焦穫。【爾雅釋地】十藪,周有焦穫。【註】今扶風瓠中是也。 又【晏子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蟁睫,命曰焦冥。 又焦明,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掩焦明。【註】焦明似鳳。通作鷦。 又【韻會】通作燋。詳燋字註。【集韻】或作。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集韻】焦夷,楚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註】焦,譙縣也。夷一名城父。皆陳邑。 又與憔通。【班固答賔戲】朝爲榮華,夕而焦□。 又【集韻】將由切,音啾。□屬。
焧 【巳集中】【火字部】 焧 【篇海】倉紅切,音聰。熅氣也。【正字通】佫熜字。
焩 【巳集中】【火字部】 焩 【篇海】音憑。火貌。
焪 【巳集中】【火字部】 焪 【廣韻】【集韻】□去仲切,音。【玉篇】盡也,乾也。【廣韻】火乾物也。 又【廣韻】去宮切【集韻】丘弓切,□音穹。【廣韻】乾也。【集韻】曝也,燼也。或作熍。
焫 【巳集中】【火字部】 焫 【廣韻】【集韻】如劣切【韻會】【正韻】儒劣切,□音呐。【玉篇】本作□。燒也。【禮效特牲】卽奠,然後焫蕭合羶薌。【戰國策】秦(以下缺失一十九字)多一畫,今以廣韻爲正。
焬 【巳集中】【火字部】 焬 【集韻】先的切,音錫。乾也。 又【集韻】【類篇,】□夷益切,音繹。【集韻】本作焲。亦同焱。詳焲字註。
猕 【巳集下】【犬字部】 猕 【集韻】民□切,音彌。本作獮。或作□。詳獮字註。〔本作〈亻彌〉。或作□。詳獮字註。〕 謹照〈亻彌〉字註,〈亻彌〉字獮字□改獮。 (獼)【廣韻】武移切【集韻】民□切,□音彌。【玉篇】獼猴。【博雅】猱狙,獼猚也。 又【正字通】通雅曰:沐猴,獼猴,母猴也。【前漢西域傳沐猴註】沐猴,卽獼猴。母音轉爲馬,又轉爲彌。方言呼母曰,此其證也。獸以雌强,今獼猴亦謂其大者,猶凡物之大者曰馬,藍馬薊之類。【集韻】或作猕□。
玥 【午集上】【玉字部】 玥 【廣韻】【集韻】□魚厥切,音月。神珠也。
【未集上】【竹字部】 【集韻】牆之切,音慈。竹名。
【未集中】【糸字部】 【玉篇】【集韻】□同綆。【前漢枚乗傳】單極之斷幹。【註】晉灼曰:,古綆字也。
焭 【巳集中】【火字部】 焭 【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廣韻】本作煢。詳煢字註。 又【集韻】本作惸。憂也。【楚辭九章】識路之焭焭。【註】憂也。 又與營通。【楚辭九章】一作營營。 【字彙】《顏氏家訓》云:古爲大博則六著,小博則二焭。二焭義無所考。◎按《廣韻》博□子,一名投子,二焭當卽二□也。《正字通》作橩,从木,誤。
焮 【巳集中】【火字部】 焮 【廣韻】【集韻】【韻會】□香靳切,音憖。【玉篇】炙也。【廣韻】火氣。【左傳昭十八年】司馬司□列居火道,行火所焮。【註】焮,炙也。【小爾雅】暴映,晒也,焮也。【杜甫火詩】光彌焮宇宙。 又【集韻】一曰□也。【玉篇】同炘。 又【玉篇】許勤切,音欣。義同。亦同炘。考證:〔【左傳昭十七年】司馬司□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丁故切,音妒。格笿也。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古勞切,音高。知也,局也。 【集韻】作□。
煃 【巳集中】【火字部】 煃 【集韻】犬橤切,音跬。【玉篇】火貌。
焯 【巳集中】【火字部】 焯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酌。【說文】明也。引書焯見三有俊心。◎按今書立政作灼。【揚雄羽獵賦】焯爍其波。 又【廣韻】火氣也。 又【集韻】爇也。通作灼。【增韻】或作炤。 又【集韻】都毒切,音篤。明也。 又【集韻】【類篇】□竹角切,音琢。小熱也。 又尺約切,音淖。魯有孟公焯。或省作卓。通作綽。
焰 【巳集中】【火字部】 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音豔。【玉篇】光也。【廣韻】本作爓。【集韻】亦作炎。互詳炎,爓二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