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萾 【申集上】【艸字部】 萾 【集韻】怡成切,音盈。【篇海】菊也。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
萿 【申集上】【艸字部】 萿 【唐韻】古活切,音括。【爾雅釋草】萿,麋舌。【郭註】今麋舌草,春生葉,似舌。 又【集韻】戸栝切,音活。獨萿,藥草。 【直音】作萿。字从□作。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於到切,音奧。妒也。
葀 【申集上】【艸字部】 葀 【唐韻】古活切,音括。菝葀,瑞草。【揚雄甘泉賦】攢井閭與茇葀兮。 【直音】作葀。葀字从□作。
【子集下】【入字部】 【玉篇】古文兩字。註詳六畫。【說文】从冂从□。【徐曰】从二入也。此本爲兩再之。今經傳皆作兩。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伊昔切,音益。女字。
【午集中】【白字部】 【正字通】俗耄字。
葁 【申集上】【艸字部】 葁 【集韻】居良切,音姜。山草。【正字通】俗字。
葂 【申集上】【艸字部】 葂 【集韻】武遠切,音晚。人名。【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 又【潘尼西道賦】葂窟連投十數億計。 通作莬。
葃 【申集上】【艸字部】 葃 【唐韻】在各切,音昨。茹草。【博雅】葃茹,烏芋也。【集韻】葃茹,草名。 又秦昔切,音籍。義同。 又【集韻】士革切,音賾。【類篇】菜名。考證:〔【集韻】士革切,音頤。〕 謹照原文頤改賾。
葅 【申集上】【艸字部】 葅 【集韻】同菹。又通苴,見苴字註。
葆 【申集上】【艸字部】 葆 【唐韻】補抱切,音保。【前漢燕刺王旦傳】頭如蓬葆。【註】葆,草木叢生之貌。 又【韻會】梓上苗也。【字彙補】關中謂桑楡孽生曰葆。 又【禮雜記羽葆疏】葆謂蓋也。【張衡西京賦】垂翟葆。 又【禮禮器】不樂葆大。【註】葆之言褒也。 又【素問】治數之道,從容之葆。【註】葆,平也。 又藏也。【莊子齊物論】此之謂葆光。 又【韻會】旅葆,野菽,實可食。【史記天官書】觜觿爲虎首,主葆旅事。【晉灼曰】葆,菜也。野生曰旅。 又通褓。【史記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註】葆,小兒被也。 又通寶。【史記留侯世家】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註】《史記》珍寶字皆作葆。 又與堡通。【史記匈奴傳】侵盜上郡葆塞。 又【集韻】博毛切,音褒。廣也。
蒑 【申集上】【艸字部】 蒑 【集韻】於斤切,音殷。【類篇】菜名。 又【韻會】草色靑也。
蒥 【申集上】【艸字部】 蒥 【集韻】力求切,音劉。【玉篇】香草。 又【廣韻】蒥荑,藥名。
葈 【申集上】【艸字部】 葈 【集韻】想止切,音葸。本作□。胡□,枲耳也。【正字通】俗枲字。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糞字。註見本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田黎切,音題。竹名。一曰竹器。同。 又大計切,音弟。義同。
【丑集下】【夕字部】 □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韻】苦系切【集韻】詰計切,□音契。【說文】省視也。【玉篇】窺也。 又【字彙】區里切,音起。義同。 【說文】本作□。从目,啓省聲,與肉部字別。
葉 【申集上】【艸字部】 葉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 又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非。
葌 【申集上】【艸字部】 葌 【集韻】居顏切,音奸。【山海經】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吳越春秋】吾師作冶,夫妻入冶爐中,後世麻絰葌服,然後敢鑄。 又山名。【山海經】昆吾山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考證:〔【吳越春秋】干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 謹照原文干將鑄劍改吾師作冶。麻經改麻絰。
葍 【申集上】【艸字部】 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也。【詩小雅】言采其葍。【傳】葍,惡菜也。【爾雅釋草】葍,。【註】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 又【爾雅釋草】葍,藑茅。【註】葍花有赤者爲藑。 又【博雅】烏麮,葍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引《詩》叶求爾新特韻。 又去聲,音富。 又【集韻】或作□、蕧。考證:〔【爾雅釋草】葍,葍。【註】大葉白華。〕 謹照原文葍葍去下葍字。〔【博雅】烏□葍也。〕 謹照原文□改麮。
葎 【申集上】【艸字部】 葎 【唐韻】呂切,音律,蔓艸。【玉篇】似葛有刺。【本草】葎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訛爲葎草。
【酉集下】【酉字部】 【類篇】補履切,音比。酒名。與□同。
【戌集中】【雨字部】 【集韻】才資切,音茨。【玉篇】大雨。 又【集韻】雨聲。或作□,亦書作□。
葏 【申集上】【艸字部】 葏 【唐韻】子仙切,音煎。草茂貌。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詩》菁菁者莪,李舟說作葏葏。 又【玉篇】才千切,音前。咨盈切,音精。義□同。
葐 【申集上】【艸字部】 葐 【唐韻】符分切,音汾。【玉篇】葐蒕,盛貌。【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又【博雅】馥葐,香也。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艸名。【爾雅釋草】茥,蒛葐。【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正字通】梵書謂覆葐子花曰蘇蜜那花。考證:〔【爾雅釋草】莖蒛葐。〕 謹照原文莖改茥。
葑 【申集上】【艸字部】 葑 【唐韻】府容切,音封。菜名。【韻會】蕦蓯也。【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傳】葑,須也。【疏】《釋草》云:須,葑蓯。《坊記》註云:葑,蔓菁也。《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集韻】敷馮切,音豐。《詩》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 又【廣韻】芳用切,音湗。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江東有葑田。【胡三省註】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葒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葓 【申集上】【艸字部】 葓 【唐韻】戸公切【韻會】胡公切,□音紅。【玉篇】水草也。【北史慕容儼傳】造荻葓竟數里,以塞船路。
葕 【申集上】【艸字部】 葕 【集韻】延面切,音衍。【類篇】蔓葕也。 或作莚。
【酉集下】【邑字部】 【集韻】蘇典切,音跣。國名。
葖 【申集上】【艸字部】 葖 【唐韻】徒骨切,音突。【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紫花大根,俗呼雹突。詳前菔字註。
著 【申集上】【艸字部】 著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考證:〔【前漢食貨志】黑子之著面。〕 謹按食貨志無此語,食貨志改贾誼傳。
葙 【申集上】【艸字部】 葙 【唐韻】息良切,音襄。靑葙子也。【魏志裴松之註】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芫花,年似五六十者。【齊民要術】葙根以爲菹,香辛。 【集韻】【類篇】俱作蘘。考證:〔【魏志裴松之傳】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莞花。〕 謹按魏志無裴松之傳,查係管幼安傳裴松之註文。謹照原書傳改註。莞花改芫花。
葚 【申集上】【艸字部】 葚 【集韻】時鴆切,音甚。【玉篇】桑實也。【詩魯頌】食我桑黮,懷我好音。【疏】飛鴞,惡聲之鳥。食桑黮而變音。【註】黮同葚。【晉書張錫傳】桑葚甜甘,鴟鴞革響。 又【韻補】叶如林切,音□。【詩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叶下耽字韻。【詩疏】一本又作椹。◎按《佩觿》云:以鐵椹之椹爲桑葚,非,葚字不當从木。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音嗔。【說文】與瞋同。 又【廣韻】【集韻】□而振切,音認。【類篇】視貌。一曰眩也。又眩,懣也。詳眩字註。【集韻】與同。 又【玉篇】之忍切,音軫。亦眩懣也。
荌 【申集上】【艸字部】 荌 【唐韻】烏肝切,音按。【說文】草也。
荍 【申集上】【艸字部】 荍 【唐韻】渠遙切【集韻】【正韻】祁堯切,□音翹。【詩陳風】視爾如荍。【傳】荍,芘芣也。【疏】一名蚍□。陸疏: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今荆葵也又云荍,小草,多花少葉,葉又翹起。又【類篇】尸周切,音收。【集韻】巨夭切,音趫。義□同。考證:〔【詩陳風】視爾如荍。【傳】,荍芘芣也。【疏】一名蚍□。郭註,今荆葵也。陸註,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荍,小草。〕 謹按郭註乃爾雅註非毛詩註。謹將郭註至陸註八字改陸疏二字。爾雅註下增今荆葵也又云六字。
荎 【申集上】【艸字部】 荎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治。【爾雅釋草】菋,荎蕏。【註】荎蕏,五味子。【本草註】《抱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又木名。【詩唐風】山有樞。【傳】樞,荎也。今之刺楡。 又【博雅】牛荎,牛膝也。 又徒結切,音跌。義同。
【戌集上】【金字部】 【字彙補】音義未詳。【博古圖周淮父卣銘】錫貝山。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寒剛切,音航。與□同。通作頏。【篇海】鳥飛高下也。【揚雄甘泉賦】魚頡而鳥。【註】頡猶頡頏,謂魚躍鳥翔也。 又【埤雅】禽經曰:燕以狂視也。
荏 【申集上】【艸字部】 荏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考證:〔【魏書彭城王傳】離違淸挹,荏苒至今。〕 謹照原文離改難。
荐 【申集上】【艸字部】 荐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爾雅釋言】荐、原,再也。 又【國語註】荐,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廣韻】仍也。【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詩大雅】饑饉薦臻。【說文】荐,薦席也。【六書正譌】俗作洊,非。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言。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章恕切,音庶。籮屬。
【子集中】【人字部】 同刧。見【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