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五音篇海】音色。又音殺。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於容切,音邕。女貌。
艴 【未集下】【色字部】 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勃。【說文】引論語,色艴如也。【徐曰】盛氣色也。◎按今本作勃。【呂氏春秋】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又【集韻】敷勿切,音弗。色怒也。【孟子】曾西艴然不悅。 又【集韻】【韻會】□滂佩切,音配。將曙之色也。
艵 【未集下】【色字部】 艵 【唐韻】普丁切,音砰。【說文】色。【楚辭九章】玉色艵以晚顏兮。 又【集韻】普迥切,音頩。義同。
艶 【未集下】【色字部】 艶 【玉篇】俗豔字。
艷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詳豆部豔字註。
艸 【申集上】【艸字部】 艸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音草。百卉也。【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說文】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廣韻】艸,篆文。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草初生貌。
艻 【申集上】【艸字部】 艻 【唐韻】盧則切【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蘿艻,香菜。亦云胡荽屬。 又藥名。【本草】牛脂艻。【註】應驗良方,治七孔出血。 又與扐通。【揚子太□經】幷餘于艻,一艻之後,而數其餘。 又音棘。木名。【通鑑】唐大中中,王式爲安南都護。至交趾,樹艻木爲柵,可支數十年。【胡三省註】其字从艸从力,讀與棘同,羊矢棗也。此木可以支久。
艼 【申集上】【艸字部】 艼 【集韻】湯丁切,音汀。艸名。【說文】艼熒,葋也。 又【廣韻】他頂切【韻會】都挺切【正韻】都頂切,□音酊。茗艼。詳茗字註。
艽 【申集上】【艸字部】 艽 【唐韻】【集韻】【韻會】□巨鳩切,音求。【說文】遠荒也。【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獸蓐也。【淮南子修務訓】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 又【廣韻】【正韻】□居肴切,音交。秦艽,藥名。【本草】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佳,故名。 又居尤切,音鳩。字或从丩。詳見□字註。
菧 【申集上】【艸字部】 菧 【集韻】典禮切,音邸。【爾雅釋草】菧苨。【疏】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茋蒻,小苹也。【廣韻】作茋。考證:〔【爾雅釋草】菧苨。【註】根莖都似人參。〕 謹照原文註改疏。
【戌集中】【雨字部】 【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廣韻】□,雨也。【玉篇】作。 又【集韻】徒沃切,音毒。雨貌。
【戌集中】【雨字部】 【集韻】親盈切,音淸。【玉篇】女神。【集韻】,女神名。
莖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 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丘六切,音曲。酒母也。○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七作切,音錯。綜□,絲貌。
莘 【申集上】【艸字部】 莘 【集韻】斯人切,音辛。細莘,藥草。【正字通】莘草,生山澤,如蒲黃,葉如芥。 又【廣韻】所臻切【正韻】疏臻切,□音駪。【韻會】虢地名。【詩大雅】纘女維莘。【傳】太姒國也。【郡國志】郃陽南有古莘國,散宜生爲文王求有莘氏女以獻紂,卽此地也。 又【水經注】漯水又北絕莘道之西,有莘亭。 又莘莘,衆多也。【班固東都賦】俎豆莘莘。【王褒靑髥奴文】莘莘翼翼。 又長貌。【詩小雅】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又姓。【潛夫論】祝融之孫分爲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莘。【通志氏族略】宋朝有莘融。 又【集韻】或作□、□。
莙 【申集上】【艸字部】 莙 【唐韻】渠殞切【集韻】巨殞切,□音窘。【說文】牛藻也。【爾雅釋草】莙,牛藻。【註】江東呼馬藻,藻之葉大者也。【顏氏家訓】卽陸璣所謂聚藻,葉如蓬者也。今水中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如絲,圍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 又【廣韻】居筠切【集韻】俱倫切,□音麕。義同。
莚 【申集上】【艸字部】 莚 【唐韻】以然切【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草名。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正韻】以扇切,□音衍。蔓莚,不斷也。【左思蜀都賦】風連莚蔓於蘭臯。
莛 【申集上】【艸字部】 莛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音廷。【說文】莖也。【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註】謂槀莛也。【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音挺。義同。
莜 【申集上】【艸字部】 莜 【唐韻】【集韻】【正韻】□徒弔切,音掉。【玉篇】莜,草田器也。【說文】今从條。 又【集韻】他凋切,音挑。又田聊切,音迢。義□同。 又音釣。【本草】薤,江南呼爲莜子。
莝 【申集上】【艸字部】 莝 【唐韻】麁臥切【韻會】千臥切【正韻】寸臥切,□音剉。【說文】斬芻也。【詩小雅】摧之秣之。【箋】摧,今莝字也。【急就篇】莝,細斫槀也。【史記范睢傳】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荳其前。【前漢尹翁歸傳】豪强有論罪,輸掌畜官,使斫莝。【柳宗元文】合莝脃以爲强。
【備考】【戌集】【長字部】 【龍龕】同髻。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弋涉切,音葉。餠屬。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蘇貫切,音算。器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何葛切,音曷。白米。
【戌集中】【隹字部】 【字彙補】靑軌切,崔上聲。細□也。○按卽□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 【廣韻】丑豔切【集韻】敕豔切,□諂去聲。【玉篇】視也。【類篇】窺也。與覘同。 又【集韻】【韻會】□癡廉切,諂平聲。亦同覘。【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集韻】之廉切,音詹。目垂也。 又【廣韻】【集韻】□丁兼切,店平聲。【類篇】竊視也。又【廣韻】目垂貌。 又【廣韻】丁念切【集韻】都念切,□音店。義同。 又【靑箱雜記】□者,淫亂也。 又【集韻】吐濫切,塔去聲。□視也。
莮 【申集上】【艸字部】 莮 【集韻】那含切,音男。草名。【玉篇】萓莮也。本作宜男。
蒀 【申集上】【艸字部】 蒀 〔古文〕馧【唐韻】於云切,音氳。【玉篇】葐蒕,盛貌。【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集韻】同□。葐□,香也。
莧 【申集上】【艸字部】 莧 【唐韻】【集韻】□侯襉切,藖去聲。【說文】莧,菜也。【博雅】莧,莔也。【管子地員篇】□下于莧,莧下于蒲。【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形甸切,音現。【易夬卦】莧陸夬夬。【註】莧陸,草之柔脃者。馬、鄭、王皆云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與莞同,莞爾,笑貌。◎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
莨 【申集上】【艸字部】 莨 【唐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說文】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濕則生藏莨、蒹葭。【郭註】藏莨,草名。中牛馬芻。 又去聲。莨菪。【本草】一名天仙子,一名行唐。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史記倉公傳】領以莨菪。
葇 【申集上】【艸字部】 葇 【集韻】而由切,音柔。【直音】香葇菜。【博雅】穰葇,蘇也。【揚子方言】蘇之小者謂之葇。 又【本草】石香葇,生蜀郡陵、榮、資、□州及南中諸處。 又【廣韻】忍九切,音蹂。葇菜不切也。 【篇海】通薷。
莩 【申集上】【艸字部】 莩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中白皮至薄者也。 又【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又【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音浮。草名。 又【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又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詳□字註。
莪 【申集上】【艸字部】 莪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哦。【玉篇】蘿莪,蒿屬。【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蘿蒿也。【疏】陸璣云: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又【小雅】蓼蓼者莪,非莪伊蒿。【爾雅翼】莪卽古之蘩。始生爲莪,長大爲蒿。
莫 【申集上】【艸字部】 莫 〔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
莬 【申集上】【艸字部】 莬 【唐韻】亡運切,音問。【玉篇】草木新生者。 又【篇海】音免。亦作葂。
□ 【午集下】【禾字部】 □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頁。麥全曰□。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餘文】扶鬼切。稻紫莖不黏。 又扶畏切。義同。◎按《集韻》本作□。fèi。
莱 【申集上】【艸字部】 萊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士格切,音□。白米也。
【午集中】【矛字部】 【集韻】詰歷切,音喫。矛也。 又呼狊切,音殈。義同。 【廣韻】作□。【類篇】與□同。【集韻】或作□□。
莲 【申集上】【艸字部】 蓮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又【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
【戌集下】【頁字部】 【廣韻】【集韻】□丑刮切,音□。【玉篇】强貌。【廣韻】頢,强可貌。 又【集韻】刮,小頭也。一曰面短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