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竄 【午集下】【穴字部】 竄 〔古文〕□【唐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音爨。【說文】匿也,逃也。【周語】不窋自□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竄。 又【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又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又【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又【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又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又【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又【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又【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又叶倉甸切,音茜。【蘇轍□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又【集韻】【韻會】□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竅 【午集下】【穴字部】 竅 【廣韻】【正韻】苦弔切【集韻】【韻會】詰弔切,□音□。【說文】穴也,空也。【禮禮運】地秉陰竅于山川。【疏】謂地秉持于隂氣,爲孔于山川,以出納其氣。【周禮天官】兩之以九竅之變。【註】陽竅七,隂竅二。【疏】七者在頭露見,故爲陽。二者在下不見,故爲隂。 又凡藥以滑養竅。【疏】凡諸滑物通利往來似竅,故以養之。【山海經】貫胷國,其爲人胷有竅。考證:〔【禮禮運】地秉竅于山川。〕 謹照原文地秉下增陰字。

竆 【午集下】【穴字部】 竆 【廣韻】【集韻】【韻會】渠弓切【正韻】渠宮切,□音□。與窮同。【說文】作竆,極也。【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事盡理屈爲窮。言孝子心形充曲,如急行道極,竆急之容也。【韓詩外傳】獸窮則齧,鳥窮則啄,人窮則詐。【楚辭九歌】橫四海兮焉窮。【註】窮,極也。 又竟也。【易臨卦】君子以敎思無窮。【書微子之命】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又究也。【杜預春秋序】究其所窮。【疏】言窮盡其所窮之處也。 又塞也。【孟子】遁辭知其所窮。【註】困屈也。 又人名。【左傳文十八年】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又獸名。【山海經】邽山有獸,名窮奇,音如獋狗。是食人。又狀如虎,有翼。【神異經】西北有獸,有翼能飛,知人言語,聞人鬭,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 又地名。【山海經】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帝王世紀】黃帝自窮桑登位。【晉地記】河南有窮國。【竹書紀年】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丘。【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屈原離騷】夕歸次于窮石。【水經】淮水,又東北窮水入焉。【註】水出六安國安豐縣窮谷。 又草名。【山海經】號山,其草多芎窮。 又叶渠王切,音狂。【黃庭經】同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考證:〔【楚辭九歌】橫四海以焉竆。〕 謹照原文以改兮。

竇 【午集下】【穴字部】 竇 【廣韻】田□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說文】空也。【禮月令】穿竇窖。【註】入地隋曰竇。 又鑿垣爲孔曰竇。【左傳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註】竇,穿壁爲小戸。 又穴也。【禮禮運】禮義者,順人情之大竇。【註】竇,孔穴。 又水道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註】雨故水竇開。 又決也。【周語】不竇澤。【註】竇,決也。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殺子糾于生竇。【註】生竇,魯地。【北史魏本紀】泰常七年,自雲中西幸屋竇城。【水經注】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又感其妻深識之,饋賜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竇津是也。 又姓。【風俗通】夏后相遭有窮氏之難,后緡方姙,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漢有魏其侯竇嬰。 又通作窬。【禮儒行】蓽門圭窬。【釋文】音竇。 又【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與瀆通。【周禮註】西竇五嶽。

竈 【午集下】【穴字部】 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到切,音躁。【說文】炊竈也。亦作窖。【釋名】竈,造也,造創食物也。【博雅】□謂之竈,其脣謂之陘,其窻謂之突,突下謂之甄。【禮月令】孟夏祀竈。【蔡邕獨斷】夏爲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竈,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竈陘。【淮南子汜論訓】炎帝作火官,死而爲竈神。【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後漢隂興傳】隂子方,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因以黃羊祀之。【雜五行書】竈神名禪,字子郭。 又【字彙補】與造通。【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註】造,故書作竈。杜子春讀爲造次之造。

竉 【午集下】【穴字部】 竉 【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籠。孔竉,穴也。 又地名。【晉書王澄傳】蜀流人作亂,澄襲之于竉州。

竊 【午集下】【穴字部】 竊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切。盜也。【集韻】盜自中出曰竊。【書微子】殷民攘竊神祇之犧牷牲。【傳】往盜曰竊。【春秋定八年】盜竊寶玉大弓。【史記叔孫通傳】竊狗盜。【博雅】竊,取也。 又私也。【論語】竊比於我老彭。【孟子】竊負而逃。【前漢公孫弘傳】尚竊遲之。 又非所據而據亦曰竊。【論語】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疏】知賢不舉,偸安於位,故曰竊位。 又竊竊,猶察察。【莊子齊物論】竊竊然知之。【註】猶察察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桑鳸竊脂。【疏】桑鳸,一名竊脂,好盜脂膏,因名。 又淺也。【轉注古音略】竊,卽古淺字。九扈中,竊□,淺黑也。竊藍,淺靑也。竊黃,淺黃也。竊丹,淺赤也。四色皆具,則竊脂亦淺白也。【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疏】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 又叶七計切,音砌。【王筠詩】寶地恣憑陵,神樂忽侵竊。猛將窮奮擊,勇夫貪搏噬。

立 【午集下】【立字部】 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宋史喬行□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僻吉切,音疋。牡□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閭承切,音凌。烏□,稻名。

竐 【午集下】【立字部】 竐 【海篇】音。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烏晃切【集韻】鄔晃切,□音瀇。大水也。一曰水名,在譙郡。 又【集韻】于放切,音旺。義同。 又嫗往切,音枉。與汪同。汪陶,縣名,在鴈門。 又烏曠切,音。亦作汪。停水臭。一曰水貌。

竑 【午集下】【立字部】 竑 【廣韻】戸萌切【韻會】七曾切【正韻】胡盲切,□音宏。廣也,量度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故竑其輻廣,以爲之弱,則雖有重任,轂不折。 又【玉篇】古弘切。義同。

篭 【未集上】【竹字部】 篭 【字彙補】同籠。

篮 【未集上】【竹字部】 籃 〔古文〕□【廣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正韻】盧監切,□音藍。大籠筐也。【廣雅】籃,一名籚,一名簟,一名筐。

篰 【未集上】【竹字部】 篰 【廣韻】蒲口切【集韻】薄口切,□音部。牘也。【博雅】□也。滿而易援也。卽今俗呼竹莊之類,可以□牘,蓋細篾簏也。 又【集韻】普后切,音剖。義同。 或作□。

簶 【未集上】【竹字部】 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胡簶,箭室。 【集韻】或作、□。

篱 【未集上】【竹字部】 篱 【集韻】鄰知切,音離。笊篱,竹器。(籬)【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籓籬也。【釋名】籬,離也。以柴竹作之。疏離,離也。【晉書庾袞傳】與弟子樹籬,跪而授條,曰:幽顯易操,非君子意。 又笊籬,竹杓。 又叶良何切。【楚辭招魂】軒輬旣低,步騎羅些。蘭薄戸樹,瓊木籬些。 【正韻】亦作蘺、。

篲 【未集上】【竹字部】 篲 〔古文〕□【唐韻】【廣韻】祥歲切【集韻】【類篇】旋芮切,□音槥。【說文】掃竹也,本作彗。【爾雅釋草】葥,王蔧。亦从艹。【竹譜】篲,篠竹,中掃箒細竹也。大者如箭,長者至丈許,根杪條等下節生,惟高隂動有町畝。又篲條蒼蒼,接可連篁,惟不□植,必也巖岡。踰矢稱大,出尋爲長。物各有用,掃之最良。【史記高祖紀】六年,高祖朝,太公擁篲。【註】篲,帚也。 又【集韻】兪芮切,音睿。【莊子達生篇】操拔篲以侍門庭。郭象讀。 又以醉切,音□。同篱。徐邈讀。 又雖遂切,音邃。義同。一曰星名。【篇海】妖星也。 又【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又【集韻】蘇骨切,音窣。義□同。 又【爾雅釋詁】篲,勤也。

篳 【未集上】【竹字部】 篳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說文】籓落也。【禮儒行】篳門圭窬。【註】篳門,荆竹織門也。 又柴車。【左傳宣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註】篳路,柴車。 又【集韻】必至切,音畀。義同。 【集韻】通作蓽。

篴 【未集上】【竹字部】 篴 【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狄。【說文】七孔筩也。【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塤、籥、簫、箎、篴、管,舂牘應雅,以敎祴樂。【疏】杜子春讀篴爲蕩滌之滌,云今時所吹五空竹篴。【釋名】篴,滌也,其聲滌滌然也。通作笛。 又【廣韻】直六切,音逐。竹名。考證:〔【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塤籥簫篴管,春牘應雅,以敎械樂。〕 謹照原文簫下增箎字。械樂改祴樂。

篵 【未集上】【竹字部】 篵 【篇海】倉紅切,音怱。有病竹,不堪用者。

篶 【未集上】【竹字部】 篶 【篇海】夷然切,音焉。黑竹。

篷 【未集上】【竹字部】 篷 【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正韻】蒲紅切,□音蓬。船連帳也。又織竹夾箬以覆舟。又曰編竹車。或作竼、□。 又軬也。【揚子方言】車簍,南楚之外謂之篷。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音義同。詳字註。

□ 【未集中】【网字部】 □ 【廣韻】洛故切【集韻】魯故切,□音路。□,取魚具也。

篸 【未集上】【竹字部】 篸 【集韻】疏簪切,音森。【說文】差也。一曰竹長貌。 又【集韻】初簪切,音梫。篸□,竹貌。 又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註】參差,洞簫。一作篸□。【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洞簫賦】吹參差而入道德。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正韻】祖含切。□同簪。【博雅】□謂之簪。或作□,或作篸。【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江作靑羅帶,山爲碧玉篸。 又【廣韻】側岑切【集韻】緇岑切,□音斟。同鍼、針,所以綴衣。 又【廣韻】【集韻】□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篹 【未集上】【竹字部】 篹 【廣韻】蘇管切【集韻】【韻會】損管切,□音算。籩屬。【禮明堂位】薦用玉豆雕篹。【註】篹,籩屬。【疏】以竹爲之,形似筥,雕鏤其柄,故云雕篹。【廣韻】籮屬。【篇海】一曰竹木素器。【禮喪大記】食於篹者盥。【註】竹筥。 又【集韻】祖管切,音纂。義同。 又【集韻】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音撰。特也,述也。【前漢藝文志】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篹焉。【註】孟康曰:篹音□。又【前漢班固敘傳】探篹前記。 又【正韻】除戀切,音□。義同。 又與□同,具食也。【前漢元后傳】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爲文母篹食堂。 【集韻】或作□。通作匴。

篺 【未集上】【竹字部】 篺 【集韻】【韻會】□蒲街切,音牌。篺筏。【爾雅釋言】舫,泭也。【註】水中篺筏。【疏】《方言》云:泭謂之篺,篺謂之筏。 又【集韻】闕,人名。《春秋》楚有史猈,或作篺。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頻彌切,音陴。蒲瞻切,音。又上聲,部買切,音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