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注疏

  伦、、邛、敕、勤、愉、庸、瘅,劳也。(《诗》曰:“莫知我。”维王之邛”,“哀我瘅人”。《国语》曰:“无功庸者。”伦理事务以相约敕亦为劳。劳苦者多惰。愉今字或作窳,同。○,与世切。劳,力报切。)
  [疏]“伦”至“劳也”。○释曰:皆谓劳苦也。伦者,理也,理治事务者必劳。者,《广雅》云:“苦也。”孙炎曰:“习事之劳也。”敕者,相约敕也,亦为劳苦。勤者,劳力也。《梓材》云:“既勤垣墉。”愉者,懒也。郭云:“劳苦者多惰。”愉今字或作窳,同。庸者,民功曰庸。瘅者,《说文》云:“劳病也。”<注>“《诗》曰”至“庸者”。○释曰:云“《诗》曰:莫知我”者,《小雅·雨无正》文。云“维王之邛”者,《巧言》文。云“哀我惮人”者,《大东》文。云“《国语》曰:无功庸”者,案《晋语》:“韩献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於朝,辞曰:‘厉公之乱,无忌备公族不能使。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今无忌智不能匡居,使至於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韩宗?请退也。’固辞不立。悼公闻之,曰:‘难,虽不能死,而能让,不可不赏。’使掌公族大夫。”是其事也。
  劳、来、强、事、谓、翦、,勤也。(《诗》曰:“职劳不来。”自勉强者,亦勤力者。由事事,故为勤也。《诗》曰:“迨其谓之。”翦、未详。○来音赉。强,其丈切。)
  [疏]“劳来”至“勤也”。○释曰:皆谓勤劳也。劳、来者,以其有勤劳也。自勉强者,亦为勤。由能事事有功者,亦为勤。<注>“诗曰”至“谓之”。○释曰:云“职劳不来”者,《小雅·大东》文。人以不被劳来者为不见勤,故《采薇》叙曰:“大杜以勤之。”即是劳来也。云“迨其谓之”者,《召南·В有梅》文也。
  悠、伤、忧,思也。(皆感思也。○思,司嗣切。)
  [疏]“悠、伤、忧,思也”。○释曰:皆感思也。悠者,《秦风·渭阳》云:“悠悠我思。”伤者,《周南·卷耳》云:“维以不永伤。”忧者,愁思也。
  怀、惟、虑、原、念、,思也。(《诗》曰:“如调饥。”○音溺。)
  [疏]“怀惟”至“思也”。○释曰:皆思念也。《方言》云:“郁悠、怀、、惟、虑、原、念、靖、慎,思也。晋宋卫鲁之间谓之郁悠。惟,凡思也。虑,谋思也。原,欲思也。念,常思也。东齐海岱之间曰靖,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或曰。”舍人曰:“,志而不得之思也。”<注>“《诗》曰:如调饥”。○释曰:《周南·汝坟》文。
  禄、祉、履、戬、祓、禧、礻、祜,福也。(《诗》曰:“福履绥之”,“俾尔戬”,“祓禄康矣”。礻、禧,《书传》不见,其义未详。○戬,子浅切。祓音废。礻音斯。)
  [疏]“禄祉”至“福也”。○释曰:皆福也。福禄对文则小异,散则禄亦福也。《商颂·玄鸟》云:“百禄是何。”郑笺谓当担负天之多福。祉者,繁多之福也。《周颂·烈文》云:“锡尔祉福。”祜者,《小雅·信南山》云:“受天之祜。”<注>“诗曰”至“康矣”。○释曰:云“《诗》曰:福履绥之”者,《周南·つ木》文云“俾尔戬”者,《小雅·天保》文。云“祓禄康矣”者,《大雅·卷阿》文。
  、祀、祠、蒸、尝、礻龠,祭也。(《书》曰:“于六宗。”馀者皆以为四时祭名也。○礻龠音药。)
  [疏]“祀”至“祭也”。○释曰:皆祭之别名。祭,际也,人神交际。《说文》云:“从示、从又、从肉。,手也。以手持肉。示,神所以祭也。”者,《说文》云:“祀也。”祀者,《说文》云:“祭无已也。”馀者四时祭名,疏具《释天》。<注>“《书》曰:于六宗”。○释曰:《虞书·舜典》文。孔安国云:“精意以享谓之。”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
  俨、恪、祗、翼、、恭、钦、寅、,敬也。(俨然,敬貌。《书》曰:“夙夜惟寅。”《诗》曰:“我孔矣。”未详。○恪,虚各切。音因。,而善切。)
  [疏]“俨恪”至“敬也”。○释曰:皆谓谨敬也。俨者,郭云:“俨然,敬貌。”《论语》云:“俨然人望而畏之。”恪者,心敬也。《周书·微子之命》云:“恪慎克孝。”祗者,《虞书·大禹谟》云:“祗承于帝。”翼者,小心之敬也。云恭者,敬貌也。《大雅·桑柔》云:“温温恭人。”钦者,《尧典》云:“钦若昊天。”<注>“书曰”至“矣”。○释曰:云“《书》曰:夙夜惟寅”者,《虞书·舜典》文。云“《诗》曰:我孔矣”者,《小雅·楚茨》文。
  朝、旦、夙、晨、,早也。(亦明也。○音俊。)
  [疏]“朝旦”至“早也”。○释曰:早者,《说文》云:“晨也。从日在甲上,十,古文甲字。”今即以不晚为早。朝者,《风·ぐ》云:“崇朝其雨。”毛传云:“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旦者,《说文》云:“明也。从日在一上,一,地也。”《陈风·东门之》云:“旦于差。”夙者,《齐风·东方未明》云:“不夙则莫。”晨者,《说文》云:“晨,昧爽也。”《东方未明》云:“不能晨夜。”亦明之早也。
  [A145]、、替、戾、、止、,待也。(《书》曰:“我后。”今河北人语亦然。替、戾、者,皆止也。止亦相待。○[A145]音须。音士。音止。,胡礼切。)
  [疏]“[A145]”至“待也”。○释曰:皆相待也。[A145]者,《邶风·匏有苦叶》云:“须我友。”者,《齐风·著》篇云:“俟我于著乎而。”[A145]、须、、俟音义同。替、戾、者,郭云:“皆止也。止亦相待。”<注>“《书》曰:我后”。○释曰:《商书·太甲》文。
  、几、、殆,危也。(几犹殆也。、未详。○音聿。音哉。)
  [疏]“几”至“危也”。○释曰:皆危险也。《说文》云:“危,在高而惧。”几者,几犹殆也。《周书·顾命》云:“无以钊冒贡于非几。”殆者,《小雅·节南山》云:“无小人殆。”
  凯,汽也。(谓相摩近。○凯音祈。汽音盖。)
  [疏]“凯,汽也”。○释曰:《说文》云:剀,摩也。郭读凯为剀,云:“谓相摩近。”孙炎云:“汽,近也。”《大雅·民劳》云:“汽可小康。”郑笺云:“汽,几也。”反覆相训,故汽得为几也。昭二十年《左传》亦引此《诗》。杜预云:“汽,期也。”然则期字虽别,皆是近义,言其近当如此。《史记》称汉高祖欲废大子,周昌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废大子,臣期不奉诏。”言期者,意亦与此同也。
  治、肆、古,故也。(治未详。肆、古见《诗》、《书》。)
  [疏]“治、肆、古,故也”。○释曰: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商书·汤诰》曰:“肆台小子。”古之为故,谓旧故也。《周颂·良耜》云:“续古之人。”
  肆、故,今也。(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而皆见《诗》。)
  [疏]“肆、故,今也”。○释曰:《诗·大雅·绵》篇云:“肆不殄厥愠。”毛传云:“肆,故今也。”即以肆之一字为故今,因上起下之语。郭氏字别为义,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在下者,谓在下文“徂、在,存也”注。
  、、祜、笃、、仍、比、埤、竺、腹,厚也。(频仍、埤益、比辅,皆重厚。然,厚貌。馀皆见《诗》、《书》。○比音毗。埤音卑。竺音笃。)
  [疏]“”至“厚也”。○释曰:皆重厚也。者,《周书·武成》云:“信明义。”者,诚之厚也。《大雅·桑柔》云:“逢天亻单怒。”《小雅·天保》云:“俾尔单厚。”《周颂·昊天有成命》云:“单厥心。”皆训厚也。、亻单、单音义同。祜者,福厚也。笃者,《周颂·维天之命》云:“曾孙笃之。”然,厚貌。频仍、埤益、比辅,皆重厚。《释天》云:“仍饥为荐。”《邶风北门》云:“政事一埤益我。”《小雅·节南山》云:“天子是毗。”又《采菽》云:“福禄蓖之。”比、毗、蓖音义同。腹者,《小雅·蓼莪》云:“出入腹我。”《月令》云:“水泽腹坚。”
  载、谟、食、诈,伪也。(载者,言而不信。谟者,谋而不忠。《书》曰:“朕不食言。”)
  [疏]“载谟”至“伪也”。○释曰:皆虚伪也。郭云“载者,言而不信。谟者,谋而不忠”者,以载诂为言,谟为谋,今又为伪,故以为言而不信,谋而不忠,不信不忠,则是伪也。食者,孙炎曰:“食言之伪也。”哀二十五年《左传》云:“孟武伯恶郭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然则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後终不行,前言则伪,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诈者,《方言》云:“胶、谲,诈也。凉州西南之曰胶,自关而东西或曰谲,或曰胶。诈,通语也。<注>“书曰:朕不食言”。○释曰:《商书·汤诰》文。
  话、猷、载、行、讹,言也。(《诗》曰:“慎尔出话。”猷者,道,道亦言也。《周礼》曰:“作盟诅之载。”今江东通谓语为行。世以妖言为讹。)
  [疏]“话猷”至“言也”。○释曰:皆谓言辞也。话者,善言也。孙炎曰:“善人之言也。”猷者,道也,道亦言也。载者,载於简策之言也。郭云:“今江东通谓语为行世。以妖言为讹。”<注>“《诗》曰”至“之载”。○释曰:云“《诗》曰:慎尔出话”者,《大雅·抑》篇文。云“《周礼》曰:作盟诅之载”者,《春官·诅祝职》文也。
  遘、逢,遇也。(谓相遭遇。)遘、逢、遇,逆也。(转复为相触逆。)遘、逢、遇、逆,见也。(行而相值,即见。○遘音构。逆音悟。)
  [疏]“遘逢”至“见也”。○释曰:皆谓相遭遇、触逆而相见也。《召南·草虫》云:“亦既遘止。”《周书·洪范》云:“子孙其逢吉。”《郑风·野有蔓草》云:“邂逅相遇。”转复相训三者又为相触逆。遘、逢、遇、逆四者,皆行而相值之名。行而相值即见也,故又为见。
  显、昭、觐、钊、觌,见也。(显、昭,明见也。《逸书》曰:“钊我周王。”○钊,之遥切。)
  [疏]“显昭”至“见也”。○释曰:显、昭,明见也。《周颂·敬之》云:“天维显思。”又《时迈》云:“昭明有周。”觐、钊、觌也,皆下见上者。《曲礼》云:“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郊特牲》云:“不敢私觌。”○注“《逸书》曰:钊我周王”。○释曰:不在今《尚书》之内,故曰逸。
  监、瞻、临、氵位、ぽ、相,视也。(皆谓察视也。○监音鉴。氵位音利,┹音跳。)
  [疏]“监瞻”至“视也”。○释曰:皆谓察视也。《小雅·节南山》云:“何用不监。”又曰:“民具尔瞻。”《大雅·大明》云:“上帝临女。”《文王·世子》云:“成王幼不能氵位阼。”┹者,《考工记》云:“彖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聘。”郑注云:“┹,视也。聘,问也。众来曰ぽ,特来曰聘。”相者,《小雅·小弁》云:“相彼投兔。”
  鞠、讠凶、溢,盈也。(《诗》曰:“降此鞠讠凶”。)
  [疏]“鞠、讠凶、溢,盈也”。○释曰:皆谓盈多。讠凶讼、满溢,皆盈多也。○注“《诗》曰:降此鞠讠凶”。○释曰:《小雅·节南山》文。毛传云:“鞠,盈。讠凶,讼也。”郑笺云:“盈犹多也。”以盈者必多,故郑转云盈犹多也。
  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孔穴、延、魄、虚、无皆有间隙。馀未详。)
  [疏]“孔魄”至“间也”。○释曰:间谓间隙也。孔者,孔穴。《小雅·角弓》云:“如酌孔取。”魄者,形也,谓月之无光之处名魄也。《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延者,今墓道也。虚、无者,空无所有也。是皆有间隙也。
  瘗、幽、隐、匿、蔽、窜,微也。(微谓逃藏也。《左传》曰:“其徒微之。”是也。○瘗,於计切。匿,女力切。)
  [疏]“瘗幽”至“微也”。○释曰:微谓逃藏也。瘗者,埋藏之微也。幽者,深微也。隐者,潜隐而微也。匿者,舍人曰:“藏之微也。”蔽者,覆障使微也。窜者,行之微也。是皆微昧不显扬也。○注“《左传》”至“是也”。○释曰:案昭十七年传云:楚白公胜作乱,杀子西、子期,叶公子高至,“遇箴尹因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是也。
  讫、徽、妥、怀、安、按、替、戾、底、废、尼、定、曷、遏,止也。(妥者,坐也。怀者,至也。按,抑,按也。替、废皆止住也。戾、底义见《诗》。《国语》曰:“戾久将底。”《孟子》曰:“行或尼之。”今以逆相止为遏。徽未详。○妥,他果切。遏,乌曷切。)
  [疏]“讫徽”至“止也”。○释曰:皆谓止住也。讫者,终止也。妥者,坐止也。怀,至止也。安,休止也。按、抑、替、废、皆止住也。《大雅》云:“以按徂旅。”《小雅》云:“勿替引之。”定者,静止也。曷者,俗以抑止为曷。今以逆相止为遏。馀皆见注。○注“戾底”至“尼之”。○释曰:云“戾、底义见《诗》”者,《小雅·采菽》云:“亦是戾矣。”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凡注言见《诗》,今《毛诗》无者,盖在齐、鲁、韩《诗》也。云“《国语》曰:戾久将底”也,案《晋语》云:“文公在翟十二年,狐偃曰:“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是其事也。云“《孟子》曰:行或尼之”者,案《孟子》:“鲁平公将见孟子,嬖人臧仓止之。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於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沮君,君是以不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是其事也。此云“行或尼之”者,所见本异,或传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