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注疏

  羽本谓之翮。(鸟羽根也。)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纟专,百羽谓之纟军。(别羽数多少之名。○翮,户革切。纟专,篆。纟军,衮。)
  [疏]“羽本”至“之纟军”。○释曰:此别羽数名少之名也。本,根也。鸟羽根名翮。一羽名箴,十羽名纟专,百羽名纟军。案《周礼·地官·羽人职》云:“掌以时徵羽翮之材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搏,十搏为纟专。”郑注云:“审、搏、纟专,羽数У名也。《尔雅》云:‘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纟专,百羽谓之纟军。’其名音相近也。一羽则有名,盖失之矣。”郑意以为箴与审、纟专与搏、纟军与缚名数声音皆相近也。一羽不合有名,疑一羽当为十羽也。郭意以为凡物无不从一为始,以《尔雅》不失,《周官》未为得也。
  木谓之ね。(县锺磬之木,植者名ね。○ね音巨。)
  [疏]“木谓之ね”。○释曰:郭云:“县锺磬之木,植者名ね。”《考工记》云:“梓人为笋ね。”郑注云:“乐器所县,横曰笋,植曰ね。”然则县锺磬者两端有植木,其上有横木。谓直立者为ね,谓横牵者为。上加大版为之饰,名业。《诗·大雅》云:“ね业维枞。”
  旄谓之{艹罢}。(旄牛尾也。○{艹罢},卑。)
  [疏]“旄谓之{艹罢}”。○释曰:郭云:“旄牛尾。”一名{艹罢},舞者所执也。
  菜谓之蔌。(蔌者菜茹之总名。见《诗》。○蔌音速。)
  [疏]“菜谓之蔌”。○释曰:菜茹名蔌。郭云“蔌者,菜茹之总名。见《诗》”者,案《大雅·韩奕》云:“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毛传云:“蔌,菜ゾ也。”是矣。
  白盖谓之苫。(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盖,合。)
  [疏]“白盖谓之苫”。○释曰:孙炎云:“白盖,茅苫也。”郭云:“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然则盖即苫也,以白茅为之,故曰白盖。襄十四年《左传》:晋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侯,曰:‘乃祖吾离被苫盖。’”杜注云:“盖,苫之别名。”是也。
  黄金谓之{汤玉},其美者谓之Α。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此皆道金、银之别名及精者。Α,即紫磨金。)钅并金谓之钣。(《周礼》曰:祭五帝即供金钣。是也。)锡谓之钅引。(白。○{汤玉},荡。Α,留。镣,辽。钅并,饼。钣,版。钅引,引。)
  [疏]“黄金”至“之钅引”。○释曰:此别金、锡之异名也。黄金一名{汤玉},其精美者名Α。白金名银,其精美者名镣。郭云:“此皆道金、银之别名及精者。Α,即紫磨金。”《诗》传云:“天子玉奉而珧必,诸侯{汤玉}奉而Α必,大夫镣奉而Α必,士办奉而办必。”钅并金名钣。锡,今白也,一名钅引。《周礼·职方氏》云:“扬州其利金锡。”是也。<注>“周礼”至“是也”。○释曰:云“周礼曰:祭五帝即共金钣”者,案《秋官·司金职》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钣。”此云祭五帝者,旅则祭也,上帝则五帝也。郭氏以义言之,故文异尔。彼注云:“钅并金谓之版,此版所施未闻。”
  象谓之鹄,角谓之{角},犀谓之昔刂,木谓之度刂,玉谓之雕。(《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度刂之。”五者皆治朴之名。○鹄,斛。{角},岳。昔刂,错。度刂,铎。)
  [疏]“象谓”至“之雕”。○释曰:郭云:“五者皆治朴之名。”谓治其朴,俱未成器,有此五名也。<注>“《左传》:山有木,工则度刂之”。○释曰:隐十一年传文也。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六者皆治器之名。)
  [疏]“金谓”至“之磨”。○释曰:郭云:“六者皆治器之名也。”则此谓治器加工而成之名也。故《论语注》云:“切磋琢磨,以成宝器。”是也。
  ギ、琳,玉也。(ギ、琳,美玉名。○ギ,求。)
  [疏]“ギ、琳,玉也”。○释曰:郭云:ギ、琳,美玉名。《禹贡·梁州》云:“厥贡ギ铁银镂。”又《雍州》云:“球琳琅。”是也。
  简谓之毕。(今简扎也。)
  [疏]“简谓之毕”。○释曰:简,竹简也。古未有纸,载文於简,谓之简扎。一名毕。《礼记·学记》云:“呻其亻占毕。”谓但吟诵所视简之文。是谓简为毕也。
  不律谓之笔。(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
  [疏]“不律谓之笔”。○释曰:笔一名不律。许慎云:“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郭云:“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
  灭谓之点。(以笔灭字为点。)
  [疏]“灭谓之点”。○释曰:郭云:“以笔灭字为点。”今犹然。
  绝泽谓之铣。(铣即美金,言最有光泽也。《国语》曰“之以金铣者”,谓此也。○铣,苏典切。)
  [疏]“绝泽谓之铣”。○释曰:金之最有光泽者名铣。注“《国语》曰:之以金铣”。○释曰:使大子申生伐东山,佩之金。狐突叹曰:“以ζ衣纯,而之以金铣者寒甚矣。”说《国语》者,以“铣”下属,与郭异也。
  金镞翦羽谓之钅侯,(今之钅卑翦是也。)骨镞不翦羽谓之志。(今之骨是也。)弓有缘者谓之弓,(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无缘者谓之弭。(今之角弓也。《左传》曰:“左执鞭弭。”)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以玉者谓之。(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珧,小蚌。○镞,作木切。缘,椽。弭,尾。蜃,肾。珧,姚。)
  [疏]“金镞”至“之”。○释曰:辨弓箭之名也。镞,箭头也。翦,齐也。以金为镞,齐羽者,名钅侯。孙炎云:“金镝断羽,使前重也。”郭云:“今钅卑箭是也。”以骨为镞,不齐其羽者,名志。郭云:“今之骨是也。”此二者,郭氏皆以今晓古。案《方言》云:“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钅侯,关西曰箭。”“镞,胡合嬴者四镰,或曰拘肠,三镰者谓之羊头,其广长而薄镰谓之钅卑,或谓之钯(音葩),其小而长、中穿二孔者,谓之钾炉(嗑卢二音)。”亦谓钅卑箭也。弓者,《说文》云:“以近穷远,象形。古者亻垂作弓。《周礼》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质;夹弓、庾弓以射<豸干>侯鸟兽;广弓、大弓以授学射者。”此弓之类。有缘者名弓,无缘者名弭。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孙炎云:“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郭云:“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弭,今之角弓也。”然则郭意与孙同也。当时谓缴束为宛转,若饰弓两头以金者名铣,以蜃者名珧,以玉者名也。注“《左传》曰:左执鞭弭”。○释曰:此僖二十三年传文也。案彼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其左执鞭弭,右属,以与君周旋。’”是也。注“用金”至“小蚌”。○释曰:云“用金蚌饰弓两头”者,以与上弭连文,故知然也。蚌即蜃也。《月令》:“孟冬,雉入大水为蜃。”是也。铣即金绝泽者,珧即蜃小者,即玉成器者,以此名弓,故云“因取其类以为名”也。云“珧,小蚌”者,即《释鱼》云:“蜃,小者珧”是也。
  大尺二寸谓之,(《诗》曰:“锡尔。”)璋大八寸谓之叔,(璋,半也。)璧大六寸谓之宣。(《汉书》所云“玉”是也。)肉倍好谓之璧,(肉,边。好,孔。)好倍肉谓之瑗,(孔大而边小。)肉好若一谓之环。(边孔等。○叔,ㄈ。好,耗。瑗,院。)
  [疏]“大”至“之环”。○释曰:此别璧之属也。圭者玉器,执以为瑞者也。大,长也。长尺二寸者名。璋,半也。大八寸者名叔。璧亦玉器,子男所执者也,大六寸者名宣,因说璧之制。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於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等若一者名环。《左传》昭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是也。注“《诗》曰:锡尔”。○释曰:此《大雅·崧高》篇文也。注“璋,半也”。○释曰:知者以《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璋邸射以祀山川。”自上而下降杀以半。故知“璋,半也”。注“《汉书》所云‘玉’是也”。○释曰:《郊祀志》云:“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璋玉嘉牲荐飨。”是也。
  纟遂,绶也。(即佩玉之组,所以连系瑞玉者,因通谓之纟遂也。)
  [疏]“纟遂,绶也”。○释曰:所佩之玉名遂,系玉之组名绶,以其连系遂玉,因名其绶曰纟遂。故郭云“即佩玉组,所以连系瑞玉者,因通谓之纟遂”也。
  一染谓之纟原,(今之红也。)再染谓之,(浅赤。)三染谓之。(,绛也。)青谓之葱,(浅青。)黑谓之黝,(黝,黑貌。《周礼》曰:“阴祀用黝牲。”)斧谓之黼。(黼文画斧形,因名云。○纟原,采恋切。,敕呈切。,勋。黝,於纠反。)
  [疏]“一染”至“之黼”。○释曰:别众色之名也。一染谓之纟原者,此述染绛法也。一染一入色名纟原,今之红也。《说文》云:“帛黄赤色。”《丧服记》云:“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纟原缘。”是也。再染名,即浅赤也。三染名。李巡云:“三染其色已成为绛。”、绛一名也。《考工记》云:“三入为。”郑玄云:“染者三入而成。”《禹贡》云:“厥篚玄。”是也。浅青一名葱。《玉藻》云:“三命赤葱衡。”是也。黑色名黝,以白黑二色画之为斧形,名黼。《考工记》云:“白与黑谓之黼。”《书》云:“黼黻绣。”是也。注“《周礼》曰:阴祀用黝牲”。○释曰:此《地官·牧人职》文也。郑注云:“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
  邸谓之柢。(根柢,皆物之邸。邸即底,通语也。○邸,氐。)
  [疏]“邸谓之柢”。○释曰:根柢名邸。邸,本也。郭云:“根柢,皆物之邸。柢即底,通语也。”言凡物之柢必在下,因名云也。即《周礼·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皆谓邸为本柢也。
  雕谓之琢。(治玉名也。)
  [疏]“雕谓之琢”。○释曰:案上文治玉璞名雕,治玉器名琢,彼对例耳。散文则雕、琢通。谓治玉名,不分璞与器也。
  蓐谓之兹(《公羊传》曰:“属负兹。”兹者,蓐席也。○蓐,辱。)
  [疏]“蓐谓之兹”。○释曰:蓐一名兹。郭云:“兹者,蓐席也。”言草蓐之席也。宣十二年《左传》:“军行:右辕,左追蓐。”注“《公羊传》曰:属负兹”。○释曰:此桓十六年传文也。案彼“卫侯朔出奔齐”,传云:“何以名?绝。曷为绝之?得罪於天子也。其得罪於天子奈何?见使守卫朔,而不能使卫小众,越在岱阴齐,属负兹舍,不即罪尔。”何休云:“属,也。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舍,止也。疾止,不就罪。”是也。引之以证兹为蓐也。
  竿谓之{施}。(衣架。○{施},移。)
  [疏]“竿谓之{施}”。○释曰: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施}。《曲礼》曰:“男女不同施枷。”谓此也。
  箦谓之笫。(床版。○笫,侧子切。)
  [疏]“箦谓之笫”。○释曰:箦,床版也,一名笫。《檀弓》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左传》曰:“床笫之言不逾阈。”《方言》云:“齐鲁之间谓之箦,陈楚之间或谓之笫。”是也。
  革中绝谓之辨。(中断皮也。○辨,片。)革中辨谓之[B151](复分半也。○[B151],眷。)
  [疏]“革中”至“之[B151]”。○释曰:皮去毛曰革。此别分断之名也。中断之名辨,复中分其辨名[B151]也。
  镂,锼也。(刻镂物为锼。○锼,苏娄切。)
  [疏]“镂,锼也”。○释曰:别二名也。郭云:“刻镂物为锼。”《诗》云:“钩膺镂锡。”
  卣,中尊也。(不大不小者。○卣,酉。)
  [疏]“卣,中尊也”。释在上。
  ●卷五·释乐第七
  [疏]“释乐第七”。○释曰:案《乐记》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也。”《说文》云:“乐,五声八音之总名。象鼓な之形。木,ね也。白,歌也。又象锺磬也。”五声者,商、角、宫、徵、羽也。《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又云:“八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锺,木曰。”此篇总释五声之名及八音之器,故名“释乐”也。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皆五音之别名。其义未详。○徵,之矢反。)
  [疏]“宫谓”至“之柳”。○释曰:案此文则宫一名重,商一名敏,角一名经,徵一名迭,羽一名柳。但未见义所出也。注“皆五”至“未详”。○释曰:云“皆五音”者,案郑玄注《乐记》云“杂比曰音”,谓宫、商、角、徵、羽清浊相杂和比谓之音。“单出曰声”,谓五声之内唯单有一声,更无馀声相杂也。然则初发口单出者谓之声,众声和合成章谓之音,金、石、干、戚、羽、旄谓之乐,则声为初,音为中,乐为末。此云五音者,举中而言也。云“之别名”者,谓重、敏、经、迭、柳是宫、商、角、徵、羽之别名也。云“其义未详”者,以《尔雅》之作以释六艺,今经典之中无此五名,或在亡逸中,不可得而知其义,故未详。案孙叔然云:“宫浊而,故曰重也。”孙氏虽有此说,更无经据,故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