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中庸作三大节看十二章以下为第二节此以下为第三节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自此以下皆以此意反覆推之自诚明即诚者也自明诚即诚之者也二明字不同诚明明自诚中出则明在诚之内言圣人有真实之徳照烛万理自然而明故谓之性此性之之性明诚诚由明而至则明在诚之外言学者由明善而至乎诚故谓之教此学而知也观两自字此意自然明白下靣两则字因此亦有缓急不同下二句又是説人道可至于天道合天人而言也明诚二字亦从明善诚身上説来○首章性教字实此性教字虚天命之性是人物所同得之本然此是全其性圣人所独者也修道谓教是圣人所立之教教之则也此是学者从圣人之教由其教而学者也要之前是性教之本此是全其性遵其教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自此以下皆言圣人自诚而明学者当自明而诚之事无非欲人尽知行之功以体夫中庸也言天道处皆自然无节次言人道处皆有工夫节次此章首分天人言之末合天人而一之下此尽性章言天道致曲章言人道末复合之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前知章言天道自成章言人道至无息章止言天道而不言人道盖人道至此与天道一矣
  唯天下至诚爲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徳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徳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髪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徳无不实正説诚之至无人欲之私犹言无妄天命説性字在我説其字察由二字自孟子察人伦处来正説尽字胡氏谓尽兼知行而言因其察之无不尽故于人物之性知之无不明因其由之无不尽故于人物之性处之无不当精以理言粗以事言巨细精粗犹言大小事理也无毫髪不尽知行皆极也】
  此是有徳有位圣人之事下靣许多事都只在一至诚上非是自尽性后逐旋去尽人物之性正上章自诚而明之事言唯圣人之徳极实而无妄故无私欲之间为能尽得天所赋之性此性指性之体言与上章性字不同其字指圣人身上言尽字不是用力字只是至诚者自然明无不照之谓既能尽己之性则亦能尽人物之性既能尽人物之性便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既可以助天地化育便可以与天地参而为三矣然其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者便只是尽人物之性若更极其要又只在至诚而能尽其性上盖其所以能尽人物之性者已先具吾性分之内故也若看三尽性字似有工夫次第然不过亲踈逺近先后之别尔此节与诚之者工夫之序不同上説两则能下説两则可以亦要看○天地能赋人物以性不能使之各尽其性圣人能尽之即可以赞化育参天地矣此与首章相似至诚便是致中和赞化育便是天地位育右第二十二章言天道也【自此以下当逐本体认不费力处便是天道着力处便是人道】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爲能化
  其次通大贤以下凡诚有未至者而言也致推致也曲一偏也形者积中而发外着则又加显矣明则又有光辉发越之盛也动者诚能动物变者物从而变化则有不知其所以然者盖人之性无不同而气则有异故惟圣人能举其性之全体而尽之其次则必自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也曲无不致则徳无不实而形着动变之功自不能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悉是一一推致各是各要造极曲无不致则徳无不实是解曲能有诚一句却承致曲而言曲无徃而不致则徳无徃而不诚实】
  其次指大贤以下诚未至者此节工夫都在致字上致兼知行言曲只是一偏之善如孟子之四端是也致即孟子之云扩充是也但孟子曰端则自其发见之初推致之此曰曲则于其发见之偏悉推致之能于此一一推致之则贯通乎全体矣孟子正是发明子思意此即上章自明而诚之意诚以下皆以效言形着明就已上説动变化就物上説曲能有诚一句承上句接下句三诚字不同第一诚字一曲中之诚第二诚字积众曲之诚至诚则与上章之诚同矣所谓及其成功一也○形着明是一类动变化是一类明者形着之盛化者动变之妙动是方感动变则已改其旧俗然犹有防迹在化则都无防迹可见矣
  右第二十三章言人道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见音现】
  祯祥者福之兆妖孽者祸之萌蓍所以筮龟所以卜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唯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神谓鬼神【兆萌二字皆指几之先见者言执玉高卑见左氏传定公十五年心私则目伪神谓鬼神兴国本无此四字】
  上章言至诚可以参赞天地极言圣人之功用此章又举至诚与鬼神合徳言之前章是就应事处言此章是就事未形之先言专发明圣人用处以见圣人之道无所不至夫前知亦必于动处见所谓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祯祥者兴之几妖孽者亡之几见蓍龟动四体者无非善不善之发然唯至诚无一毫私伪者乃能察之故曰至诚如神即通书所谓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祸福将至一句与下靣善不善两句意思似重复难説恐只是承蓍龟四体两句许氏曰灾祥卜筮明白者虽常人亦能知之但迹虽如此几乃如彼祥或致凶妖或致吉者其理非至诚者莫能知也盖几之善者亦有祸福之应几不善亦有祸福之应如此者尤足见至诚之如神
  右第二十四章言天道也
  此章与第十六章文不相属而意则相承彼言诚者鬼神之所以为鬼神此言圣人之至诚圣人之所以如鬼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道也之道音导】
  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
  胡氏曰诚有以实理言者有以实心言者以实理言诚即道也似不必分体与用以实心言实有是心然后能实有是理且诚者物之所以成本下文诚者物之终始一句泛指物之所以自成者言也诚以心言本下文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两句专指人之有以自成者而言也泛指在物者则以物之所以自成者为本而以人之所当自行者为用若专指在人者如下文章句所谓人之心能无不实乃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无不行矣若是则以心之诚为本而道之行为用又何疑焉盖诚者道之骨子道乃诚之所以行也观章句一而字便见得道自诚中出者
  此节二句为一章总括意所重又在而道自道一句下文二节不过详言此二句也诚者物之终始一句应上诚者自成一句不诚无物以下两句言人之心不可不实以应下而道自道一句后靣非自成己一节又言诚之为道不特自成而又能及物如此盖诚与道虽有体与用之分而实未尝相离也○诚者自成也一句朱子谓此是孤立悬空説盖谓天下之物有此实理方成此物若人之所当自行者无此实心如何能实此理故章句提起心之一字言之又如人之耳目口鼻手足百骸都是人身自实有的即所谓自成者也到得耳目口鼻手足所当行之道虽是诚中所出之理却须是人自去行始得故曰而道自道
  此诚字即天命之性是就大原头説来故章句曰物之所以自成此物字兼人在其中道字即率性之道却专指人説故章句曰人之所当自行言物之自成则全不假人为言人之自行为之全在乎人此章五诚字此一诚字兼理与心言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爲贵
  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故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而君子必以诚为贵也盖人之心能无不实乃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无不行矣【天下之物至亦尽而无有矣六句释诚者物之终始一句故人之心至亦如无有二句释不诚无物一句盖人之心能无不实以下一句又言人之心果能无不实便如上文之诚者有以自成而道无不行也故章句特説有以自成四字以见此意两尽字皆释终字】
  此节三诚字上一诚字专以理言下二诚字皆以心言物字兼以事言诚者物之终始一句包天人而言独云实理为物之终始也以应上文诚者自成一句言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未有无此理而有此物也故章句曰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譬如花相似春气至而开则为物之始春气尽而落则为物之终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以下却是就人心上説言人之应物才不诚便如无此事一般不字便见是人去不他人既不诚则无是实心无是实心则无是事矣故君子必当实乎此心然后为贵也此二句以应上文而道自道一句以见道之行也如下文所行诚之二字当与二十章诚之者诚之二字同看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诚虽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有而无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事者以时措之而皆得其宜也
  诚虽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両句本上文之意以释非自成己而已一句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两句方是释所以成物一句既得于己一句反上二句意説见于事指道説○此诚字亦以心言非自成己一句推本上意而言所以成物一句方是説诚之用其广如此而道所以行于彼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二句是覆説上成己成物之事仁之成己即克己复礼之谓知之成物即知周乎万物之谓盖知所以运用者也又言仁知二者皆性之徳是合内外之道仁为体之存在内知为用之发在外既合内外如此所以应事接物以时措之无不得其当也所谓时措即成物之事也故字要看时措之时即时中之时性之徳是未发之中时措之宜是发而合乎时中之中分言之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合言之仁知皆性之徳故曰合内外之道诚之体为仁诚之用为知实理可据曰徳实理可行曰道○此成己成物诚之者事下文悠乆成物诚者之事此章本言人道亦先仁后知者盖全章大意则是入徳至是成己成物则徳成矣亦犹致曲章言至诚能化之意盖学而至此亦不异于圣人故亦先行后知章内两自成不同一自然之自一自己之自或曰皆自己之自
  右第二十五章言人道也
  故至诚无息
  既无虚假自无闲断【无虚假説至诚无间断説无息】
  此因上二章言至诚之功用于此特以故字起之上二至诚章一言仁一言知此专言勇
  不息则乆乆则征
  乆常于中也征验于外也
  征是外人信之而验于外也只是道理充实于内自然昭著如睟靣盎背之类是也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此皆以其验于外者言之郑氏所谓至诚之徳着于四方者是也存诸中者既乆则验于外者益悠远而无穷矣悠远故其积也广博而深厚博厚故其发也高大而光明
  此章大防是言圣人乆于其道自然昭著于外而人可见者如此言至诚积于中者既乆则征验于外者自然悠远而无穷悠远则自博厚博厚则自高明盖所积者广博则其势自然高大所积者深厚则其精自然光明此皆圣人功业着见如此故章句谓至诚之徳着于四方也悠远悠乆亦自勇言博厚亦因仁言高明亦因知言此虽非正意亦通然悠乆寓于高厚之中犹勇在仁知之内朱子曰博厚高明犹人之形体悠乆犹人之元气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乆所以成物也悠乆即悠远兼内外而言之也本以悠远致高厚而高厚又悠乆也此言圣人与天地同用
  此节言圣人与天地同其功用盖载物覆物成物本是天地之功用然圣人之博厚高明悠乆亦能如天地之载物覆物成物也故曰博厚所以载物观三所以字可见圣人载物如字养其民之类是也覆物如教化其下之类是也悠乆成物如垂范作则利及万世之类是也自存诸中言则悠远在高厚之前自见诸用言则悠乆在高厚之后乆是乆于中悠是乆于外故章句言兼内外悠是自今观后见其无终穷之意乆是就他骨子里説见其镇常如此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乆无疆
  此言圣人与天地同体
  前言同用以功言此言同体以徳言配犹合也盖博厚高明悠乆本天地之气体然也然圣人博厚高明悠乆之徳亦与天地同也悠乆兼指高厚説无疆兼指天地説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爲而成【见音现】
  见犹示也不见而章以配地而言也不动而变以配天而言也无为而成以无疆而言也
  如此者三字指上文三句而言不见不动皆是就圣人身上説犹言天何言四时行百物生之意无为而成一句又是总説上二句之意譬如地未尝有意生物而百谷草木禽兽昆虫皆粲然可覩是不见而章也天未尝有意变化万物而凡有生者皆禀命于天不动而变也此言圣人之道至此与天地一矣饶氏谓不见而章即品物流形不动而变即云行雨施无为而成即各正性命○此章自此以上言圣人之至诚无息其徳业功用与天地同其大自天地之道以下至货财殖焉复以天地之大明至诚无息之功用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爲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此以下复以天地明至诚无息之功用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不过曰诚而已不贰所以诚也诚故不息而生物之多有莫知其所以然者
  言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者不过一诚字而已两其字亦指诚而言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乆也
  言天地之道诚一不贰故能各极其盛而有下文生物之功
  此复言天地之道由其诚一不贰故能于博厚高明悠乆各极其盛而致有下文四条生物之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鼈生焉货财殖焉【夫音扶华藏并去声卷平声勺市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