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蒙引

  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芟二条】
  按仪礼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縓縁既除之此便是终丧也疑当时此礼已废之说为是故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其傅为请数月之丧亦冀得如既而除云耳若既而未忍即除则其情虽厚亦为过制矣古云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其傅之所请殆非既而未忍即除者乎 宣王是薄于其亲之丧者夫父母之丧必三年此乃天理之自然人心之同然而不容少有异议者宣王欲自短之而王子特请加数月则自其一家之中推之已不能凖而况于天下乎故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以其心一也以其恩一也 齐宣王欲短丧得为而自不为者也王子之请加数月不得为而欲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下文时雨化成徳达材答问私淑艾都主君子之教言 时雨化时者不先不后适当其可之谓谓其学力已至如草木之生播种封殖人力已至者也如孔子之于顔渊知其可语以克己之道也故一语之而顔子遂请事而无疑如孔子之于曾子知其可语以一贯也故语之而曾子遂应以一唯盖其有以受之也 时雨化者入圣域人物也
  有成徳者有达财者【芟一条】
  朱子曰徳是天资纯粹者材是天资明敏者 化字成字达字皆要行细看见得古人下字不苟处
  有答问者 谓答其问也
  有私淑艾者【芟一条】
  或同时而相去不逺如孔孟之于陈亢夷之是也或不同时而其生也后如孟子所谓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故亦为君子之教也 大注云若孔孟之于陈亢夷之是也则是陈亢未尝及孔子之门矣而论语子禽问于子贡章大注乃先云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皆孔子弟子二说不同下文云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然则后说与此说不相戾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注】兼私艾说大槩之词首句下注更仔细明白学者但以彼为防则于此亦有所不必泥者矣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
  道为君子之道是君子所知所行者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止】变其彀率【减四十五字末行出下题】此二句是起下文引而不发【云 云】其大注言教人者皆有不可易之法皆之一字指大匠及羿君子教人正意却在下文 人多于上节将大注言教人者皆有不可易之法【云 云】先发出了遂于下节语势牵纒重复不知两节同是一个道理上是比况下是正言也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芟三条减一百十字】
  承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言言君子教人但示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正如射者之引弓而不发矢然虽不告以得之之妙而其所不告之妙已如踊跃而见于前矣是道也中道而立非难非易惟能者则从之其不能者君子且奈何哉亦不容自贬以狥其不能也见得学者当自勉也学之之法只是致知力行之成法得之之妙只在其中如真个知得那理行得那事有以咀嚼其真味而实得于己者得之之妙不外乎学之之法而其所以得之只在深造之以道学者但当致力于其所学之法而得之之妙则无所容其力也力到功深则自然心领神防君子引而不发大注曰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小注曰虽啓其端而不竟其说二说似不同盖既授以学之之法则非只是啓其端而已如博文约礼三纲领八条目之教岂但有啓其端而不竟其说之理夫子曰诲人不倦又曰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尤见其不然也然则当细认大注之意而不可以小注混之矣 中道而立言其非难非易亦以矫公孙丑所谓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此章孟子之言总是言教有成法而其所以教有成法者以其道有定体也惟道有定体故教有成法卑不可抗髙不可贬者道有定体也语不能显黙不能蔵者教有成法也亦惟其卑不可抗髙不可贬故语不能显黙不能蔵胡氏陈氏所分贴俱难从
  孟子曰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君子之处世只有此两端而已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盖当是时以道殉身者固无也以身殉道者亦安有哉但见其皆以道殉人而已故孟子发此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
  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滕更若在所礼者意亦在于贵与贤与 赵氏曰二谓挟贵挟贤也【注】以国君之弟固有贵可挟以诸侯子姓而能从师受业其亦可见有贤可挟处然二者非所以为挟也故孟子薄之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芟一条】
  于不可已而已者以处事言 于所厚者薄以待人言
  其进锐者其退速【芟一条】
  其进锐者以修为言自是三项但于不可已者与于所厚者同是一不及之弊对下句便是一不及一太过不可以进锐退速贯上二项作一事说进字退字说不去 厚薄看来亦不可依朱子小注専作父子兄弟对外人说各有厚薄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
  此章宜先排个物字民字亲字在这里然后将亲仁爱三字择所宜施者而施之以亲字付之于亲以仁字付之于民以爱字付之于物则各得其分而不至于轻其所重重其所轻矣 分而言之则有序【注】序谓轻重之序 所谓理一而分殊者也【注】理一者亲民物皆所当爱也分殊者物则爱之民则仁之亲则亲之有其等也 一本故也【注】父母一而已 此章只是轻重之等既有轻重则先后亦在其中重者必在所先轻者必在所后但正意主于轻重之等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芟三条】
  当务之为急为最所当知者 急亲贤之为务谓急于爱贤也仁知意要分别得明 下文举尧舜以实之尧舜之知急先务如歴象治水举相去防是也尧舜之仁急亲贤则所谓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者也 识其全体则心不狭【云注云】知者无不知也仁者无不爱也虽曰当务之为
  急亲贤之为务但先务既治则凡在当治者当自无不举矣贤者既亲则于仁民爱物亦当无所不用矣故曰急先务也急亲贤也非先务与亲贤之外皆无所事也 此章乃平论知仁不可使急先务与亲贤相混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减十八字】
  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夫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盖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今乃以民物为所不爱何也朱子或问曰以家对国与天下而言则其理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差等矣盖理一分殊之说也故民亦吾所爱也视亲则为在所不爱矣物亦吾所爱也视民则又在所不爱矣 此承前篇之末三章之意注一是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二是亲亲仁民爱物三是此之谓不知务盖此四章皆有务本之意 仁人之恩自内及外【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自一家之内而推出以及民也 不仁之祸由防逮亲【注】以土地之故及其民以民之故及其子土地视民亦为防也下句难言由外及内故变言由防逮亲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春秋是指春秋经非指春秋时也故注云春秋毎书诸侯战伐之事【云 云】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此句要见得总是无义战意
  征者上伐下也【减六字】
  此条正解上文所以春秋无义战之意 征伐自天子出也诸侯有罪则天子命方伯以讨之无有诸侯伐诸侯者若春秋征伐皆不禀王命以诸侯伐诸侯此所以无义战也然则召陵之师亦非禀王命也何以为彼善于此曰如责包茅不入王祭不供寡人是问以此问罪意犹在尊王也然以其意不自天子出且特假之以为兴师之辞此所以仅得为彼善于此而终不得为义战也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如此章之言尽春秋之义矣 征与伐何别曰有不义之伐无不义之征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此书字不必指书经凡载事之辞皆书也
  吾于武成取二三防而已矣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安能尽信邪且武成有云血流漂杵夫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其不可信明矣孟子此言非初不识书本意盖直反书意而言之所以防本塞源而为生民之命也 据此言则其所不信者不止血流漂杵之一言矣然今通考武成则其言一一皆平实而可信何也且所关系甚大一句不可少 武成本文曰既戊午师渡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防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传曰盖纣众离心离徳特刼于势而未敢动耳一旦因武王吊伐之师始乗机投隙奋其怨怒反戈相戮其酷烈遂至如此亦可见纣积怨于民若是其甚而武王之兵则盖不待血刃矣 何其血之流杵也杵舂杵也兵间安得有舂杵曰此正兵间所宜用也古人凡行兵兵人须各携图锸板杵之属为营堑备也又有罗锅之类行以为罗防以为锅 漂浮流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
  此以下皆言无用于善为陈善为战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何以见之如汤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孰有敌之者又如武王之伐殷也盖纣之民自无有敌之者故能以寡胜众如此且武王方其入殷之初一告民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于是民皆若崩厥角稽首矣夫谁与王敌然所以国君好仁便能无敌于天下者何也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焉用战正所谓无敌也若有敌之者则须战矣 好仁则自无敌于天下彼善为陈善为战者盖不仁而徒以力取胜矣故曰大罪也而他日又曰善战者服上刑 不曰南面而征北国怨东面而征西国怨而必曰西夷北狄者夷狄在四逺之地要荒之外尚怨其我后则近者可知古人立言之法多类此
  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芟一条减二十九字】
  言其不盛兵威也以矫我善为陈善为战之意千书序作百则益明矣 孙子作战第二篇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乗带甲十万注云一车两骖两服凡四马故曰驷以皮缦其轮笼其毂而号为革车者为一千乗即驷也古者每兵车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又二十五人将重车在后凡百人也故车千乗则带甲者共十万也 虎贲三千人书立政篇传曰执射御者曰虎贲 正韵贲与奔同虎贲勇士也孟贲力士盖亦以此得名 周礼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防同亦如之盖如今之亲军禁兵也
  王曰无畏宁尔也【芟未条】
  集注书泰誓文与此小异曰朂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凛凛若崩厥角传曰夫子将士也言无或以纣为不足畏宁执心以为非我所敌也商民畏纣之虐凛凛然若崩摧其头角然言人心危惧如此今按孟子之说非独小异盖大异也稽首至地如角之崩言其扣头抵地有如兽角之下触也崩不是崩坠只垂向下之意 无畏宁尔也一条重在若崩厥角稽首一句
  孟子曰梓匠轮舆【减十六字】
  正意在言表盖勉励学者求解悟于条教之内也梓匠轮舆梓人盖就山取木者故以木名之匠人则制木使成器者故以工名轮人车所重在轮故别为一工舆人除轮之外凡车中事件皆其所制也考工记有梓人匠人舆人车人但所治与此不尽同舆人为车车人则为耒而不分轮舆匠人又治经界土工梓人则治笋簴及布侯盖兼治耶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
  草蔬菜也故蔬菜之类字皆从草头草者其总名蔬菜即草之可食者也然以其皆草也故此谓之草被袗衣鼔琴二女果作三件看鼓琴言其乐而自适也就富贵说 看此章须味若将终身焉若固有之两句看其气象如何其设心如何 方其未富贵之时絶无望富贵之心及其既富贵之时又若素富贵者然盖真见夫外物之不能为损益故耳惟其有天下而不与此所以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也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减六十二字】亲谓父兄也 此章教人慎其所施也吾以是施之彼必以是报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末条减七字】
  犹言假手于人耳其实是已杀之也所谓此往彼来间一人者如此若杀人之亲者其心本非以自杀其亲然其势必至于杀其亲故孟子之立言如此所以警人耳 此章之言只重在此一句盖有施无良于人而贻灾于亲者犹但知归怨于人而曰非我也不知杀者非我而所以致其杀者则我也但不出己手耳故孟子根极其理以晓悟之亦确论也 一间耳注间去声故云此往彼来间一人耳惟论语雍也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章注云顔子于圣人未达一间者也则作平声读有新安陈氏之说颇详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芟一条】
  关则同而古今所以为闗之意则不同盖古者闗讥而不征今则主于征而已盖失先王设闗之本意矣
  孟子曰身不行道
  身不行道则化亦不行于妻子然犹可使也若使人不以道则令亦不能行于妻子矣两言妻子者非専为妻子也言妻子至亲近仰吾以为天者尚不可化不可令况他人乎古人谓进徳者必考之于妻子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
  周于徳谓识到守到又气到也故邪世不能乱三者一不至则乱矣识不到则荀彧之从曹操是也守不到则败扬雄之为莾大夫是也气不到则慑王坦之之倒执手板是也 据集注云言积之厚则用有余则所谓邪世不能乱者就应用而言也如寗武子当成公之时蘧伯玉当卫灵公之际皆所谓邪世不能乱者又其大者如孔子之在春秋孟子之在战国真如白璧在泥涂终不受防汚也 上句起下句正与论语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同仲珠欲平说不当轻重此所未晓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乗之国
  既曰好名之人便是非其人矣此章最得好名之人情状出孟子之言句句是事实盖尝验之人矣 此章是观人之法只在孔子察其所安一句内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国非无人也不信仁贤则若无人矣无仁贤则虽亿兆其众不足为有无也故曰三卿为主可谓众矣纣失仁贤则为独夫绕朝在秦未可谓秦无人三良在郑则楚知未可问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贤者有徳之称兼才仁则徳之首也 礼义者礼必有义义即其所以为是礼者之理也 政事者政以大纲言事其中节目也 仁贤还作两人看如俊杰贤能之类若礼义政事则在所不分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芟一条】
  如田恒之于齐三卿之于晋下以术而愚其民上以力而胁其君则亦可以盗国者若普天之下万邦之广欲以术而愚之则一人之术有限而天下之大不可以胜愚也欲以力而制之则一己之力有限而天下之大不可以胜制也故曰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自孟子时观之则只有不仁而得国者无不仁得天下者自孟子后观之则自秦以来不仁而得天下者有矣然究论之则皆一再传而失之犹不得也故引邹氏【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