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蒙引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章【芟三条减五十五字】附益也非是既富而又益之也止是言以此加之也加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其器识之过人
  也万万矣 有韩魏之家而其自视欿然其所歉者固有在也求之古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孔子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亦是此道理 附之以韩魏之家而自视欿然则箪瓢陋巷亦能不改其乐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章【芟五条减二十八字】以佚道使民劳者此人逸者亦此人也以生道杀民则死者不可复生矣是杀者在此人而生者非此人也但所杀者寡所生者众其杀之实以生道杀之其生道归于众也固不必同 观大注本欲佚之本欲生之本欲字以心言也而乃至于劳民杀之者不得已而为其所当为以事言也心本欲佚之乃不得已而使之是谓以佚道使民非厉民也民亦谅其心而不知怨矣心本欲生之乃不得已而杀之是谓以生道杀民虽死者亦谅其心不怨其杀之矣如此说似合大注及辅氏注且于本文道字为切若一依朱子小注则只是使民而非以佚道使民只是杀民而非以生道杀民而大注播谷乗屋除害去恶之类字无用了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章
  程子曰驩虞有所造为而然【注】驩虞属民有所造为属霸者有所造为而然即所谓小补者也 此二句即王霸之民气象而见得王霸者之气象 盖王者即如天亦不令人喜亦不令人怒正下文杀之而不怨三句道理便是过化存神与天地同流处
  杀之而不怨三句【苐二条减七字】
  此所谓皥皥如也而王道之大于此可见故继以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云 云】 民日迁善有日进于善之意所谓黎民敏徳也
  夫君子所过者化【芟三条减二百四十八字更定次序】所过者化一段只就不怨不庸上賛王道之大如此自杀之言则民不犯于有司矣自利之言则耕食凿饮不知帝力矣自迁善言则王道平平无作好恶者矣杀之而不怨【云 云】便是过化其所以然处便是存神此依朱子小注之説 大注徳业之盛徳贴存神业贴过化 如舜之耕歴山【云 注云】非舜只是过化孔子只是存神也举成文之类乎过化与存神者耳过化必本于存神存神未有不过化者故兼举并言孔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存神意全在斯字上要其实则立行动和都是过化处与田者逊畔器不苦窳一也 器不苦窳【注】谓众人化之所陶之器皆不苦窳也 举一世而甄陶之【注】正韵甄陶也又甄作瓦之人 尽心知性一章可以见孟子之本领王者之民皥皥如也一章可以见孟子之设施命世大贤岂偶然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芟一条】
  仁言发于己而未必其然仁声传于人而已有所试又仁言出于一时仁声着于平素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此一句只就入人上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此以政教得效之小大言即论语道之以政章意然论语则自该得仁言一节之意孟子则各有所主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减七十四字】
  民畏之民爱之与得民财得民心自是两意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善政得民财者取之有道用之有节百姓足而君无不足也 得民心不止爱君而已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或忘其劳或忘其死风俗淳厚教化大行之类 政教皆王道之不可无者况善政乎王者之道固使民爱亦未尝不使民畏固以得民心为本亦未尝不欲得民财也但论二者得效之浅深则彼不若此耳或者因是遂贬善政之不足为大误故朱子于论语道政齐刑章云此其相为终始不可偏废【云 云】且仁言亦岂君子之所免哉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章【末条减四字】
  及其长也长字对孩提言谓稍长也 上谓良知良能二者下文知爱其亲知敬其兄只有知字何偏也曰连爱敬二字说则有良能矣 大注云受亲敬长所谓良知良能也而辅氏陈氏皆广说似亦无意此章是主亲亲敬长立说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芟二条减十三字】
  末节重在仁义字上亲亲仁也谓是仁也敬长义也谓是义也不可谓亲亲敬长仁义之发也亲亲敬长所以为仁义者以其达之天下也 仁义天下之公理也此亲亲敬长之所以为仁义也 达之天下达之犹言达乎也潜室谓与达道达徳达字同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章【芟一条】
  不曰无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而曰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盖舜虽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终是与深山之野人自有不同处故着几希二字自有斟酌在此 此句大意是说他无异于众人处下文以及其二字转过方说异人处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芟二条减四十四字】决江河谓江河之决也非人决之也 闻一善言便畅然了悟其所言之理见一善行便释然晓解其所行之善摠是所闻所见都是他胸中物事故其应之速如此 其应甚速【注】不必说见诸行事应字对感字说彼感而我应如此其速而见诸行事意亦在其中矣且看下文无所不通字方知只是防一时感应如孔子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也 圣人之心至虚至明【注】惟至虚故浑然之中万理毕具万理毕具则一有感触自然其应甚速而无所不通也朱子立字之精意有在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章【芟三条】
  集注所谓义不可胜用者不可以对仁而言此单言之义也无为无欲字内四徳俱有本文只曰如此而已矣未必専为义发李氏以其切于所谓羞恶之心义不可胜用者故特用其字而亦未纯用其意也
  孟子曰人之有徳慧术智者恒存乎疢疾【芟二条】人之有徳慧术智恒在疢疾中来存训在非心存也徳慧者徳之慧【注】徳字广慧特其一端如仁徳之
  爱也义徳之宜也礼徳之节也信徳之实也 术智者术之智【注】术字亦广术之智犹言术之巧也 凡在心之理谓之徳处事之方谓之术 徳慧者有以灼事几之未然术智者有以善事理之当然
  独孤臣孽子【末条减一字】
  操心虑患有内外意徳慧术智亦如此徳就心说术就处事之方说同是达意 操心危则専一而不敢肆虑患深则精审而不敢忽故于事能达也 若安处顺境者其心多漫然与人情世故不甚相入而能有徳慧术智者鲜矣 孤臣孽子孤臣如汉贾谊出为长沙王傅而所学益进世故益熟故文帝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孽子如晋文公为公子出亡在外久之而归遂霸诸侯奨王室楚王曰晋侯在外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信乎其操心危虑患深而后达也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章【芟一条减九字】
  有事君人者下一句便言事君人之为人下仿此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言其事是君则専为容悦而已不以责难陈善引君当道为事也 容与悦虽在君而其为容与悦者则在臣也 为容者长君之恶也为悦者逢君之恶也俱是贼其君者也故不复较其罪之大小
  有安社稷臣者【芟一条减二十一字】
  事君人者其发谋造虑千方百计只要其君悦安社稷臣者其发谋造虑千方百计只要社稷安故【注】曰大臣之计安社稷如小人之务悦其君眷眷于此而不忘也 以安社稷为悦此为悦字正承上句为容悦字不必说自家心中以此为悦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芟一条】
  天民二字最有意味凡民皆天所生本皆天民然天所赋于我者有亏则是自睽违乎天而不得为天民矣惟其全尽天理始得为天民而与凡民不同程子亦谓天民为能践形 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其所抱负者大不肯小用其道以狥人也 张子曰如伊吕之徒且指其耕莘钓渭之时故注云民者无位之称又小注陈氏曰此天民主其不轻出而言天民未出大人已出
  有大人者正已而物正者也
  作圣人说与易经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徳之大人同故朱子注亦以圣人代之 正已无工夫 孟子此章论人品通指为人臣者言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章
  夫天下皆知王天下之乐也然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独不与焉孟子三乐次第分明是一乐为重于二乐二乐为重于三乐盖一乐为亲二乐为已三乐为人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减三十六字】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所谓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父母俱存则得以致吾孝兄弟无故则得以致吾友无故亦多端或夭死或患难或相逺或不良或不协皆其故也如司马牛有凡弟然忧其为乱则有故矣 孟子论大道以仁义为本论仁义以事亲从兄为实今此论三乐又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为之首然后及于成已之仁成物之智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盖一本之理百行之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英才以资质言故注曰明睿之才若兼有学力则教育字不见分晓 英才谓才之英者 以所乐乎己者教而养之谓教之以克己工夫而欲至此乐之境也 教与养不同既教之又养之俟其成也 孔子有教无类而孟子必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盖有教无类者圣人欲人同归于善之心而所頼以广斯道之传者则非英才莫之敢望也孔子初心亦欲得中行而与之其不可得故思其次而孟子之道竟不得其传则乐得英才之愿亦乖矣凡此三乐皆极人间之至难者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章
  孟子曰广土众民泽可逺施君子欲之然所及犹有限所乐不存焉若夫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无一夫不被其泽君子乐之矣然所性亦不存焉夫君子所性虽大行而得所欲所乐也而不为之加虽穷居而不得所欲所乐也而不为之损何则其所得于天者其分已定故也以君子之所性言之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则四体不言而喻君子所性者如此大行何加穷居何损以此见孟子当时虽曰不得以遂其行道济时汲汲之本心然所性自存亦何为不豫哉 广土众民广字众字重看故注云泽可逺施此以国言也对下文天下言 君子欲之非为一已之欲也欲其泽之逺施有以济乎人也非如常人之欲富贵耳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芟二条减十八字】
  中天下而立犹云宅中图治犹云中天地为民物之主不必谓天下四方而我却居其中央如尧都平阳在天下之北周都丰镐在天下之西然皆为四方之极便见中天下而立也 定四海之民谓之四海者地外皆海也举四海极地所载而言也故曰四海之内 中天下而立则非特广土而已定四海之民则非特众民而已君子乐之者乐其道之大行而无一夫之不被其泽也欲字狭而浅乐字广而深 圣贤说话意各有主伊尹曰与我处畎畆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我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而孟子则曰所性不存焉意各有所主自不相背也孟子若无伊尹一段意思当时亦不歴聘列国且三宿而后出昼矣伊尹若无孟子一段意思则亦不能嚣嚣于畎畆之中至汤三使人聘之然后幡然改也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首条减八字】分定故也分谓性之分犹言体量相似但说分便是有定者也所性定分自合下禀受时便定了富贵贫贱都无干预 君子所性一意自尧舜至孔子无问穷达圣人皆有此趣但前此未有发出者至孟子始发之如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孔子饭防食饮水而乐在其中均此趣也故曰圣人穷亦乐通亦乐无入而不自得不然何以为圣人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芟四条减六十六字】根字生字最好玩味 此以君子言也故注云盖气禀清明无物欲之蔽则【云 云】若常人虽同具此性于心谓之根于心则未也根有植立根固之意其性实为己有也故其生于色也晬面盎背施于四体而自喻皆仁义礼智之流行呈露也盖有诸中必形诸外理势然也故孟子兼言之皆为性之所蕴也 所性之蕴蕴字对分字说分自外面包褁上说蕴以其中之物事说 注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盖人之动作威仪全在手足上故言四体四体岂言所能喻其曰不言者只言其自然而然耳朱子小注曰手容恭不待自家教他恭而手容自然恭足容重不待自家教他重而足容自然重明矣 本文生色二字通贯下三句大注其积之盛一句只在本文根字内抽来本文不言而喻専带四体集注则云发而着见于外者不待言而无不顺也通带其生色也以下亦用其意而不泥其字也故读书者不可以辞害意 以三乐对王天下则三乐为内重也以所性对所欲所乐则所性又为内重也然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即王天下者事上章不以为乐下章又以为乐何哉上章王天下只是说乐得天位而已故不得与于三乐也下章以为乐者乐其道之大行无一夫不被其泽也究竟言之君子所乐似亦是所性内事且如乐得英才尚欲其泽被于后世独不欲泽被当时乎但此以对所性之蕴则别是一论也君子所性章亦为不得大行而发上章亦如此
  孟子曰伯夷避纣
  天下有善养老者则仁人以为已归矣【减五十四字】此二句不指文王亦不必指当时只是承文王事而泛论个道理如此愚谓可依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例南轩说是
  五畆之宅树墙下以桑【减三字】
  此一条且慢说出文王养老字只说文王治岐之政如此下文方承言文王之政如此自有以养其老者而不待于家赐人益也 衣帛无失肉皆言老者见少者不与也八口之家无饥老者固在其中然于此可见圣人之政少壮者只要得无饥寒耳老者却要他温饱政中之教也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
  或说导其妻子上文言文王之政一条未有此意至此方发出非也上文据见在说此处制字教字导字皆与政一时有
  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芟一条】
  言文王之所以善养老者只是如此岂必家赐而人益之哉明其易行也何诸侯之皆莫之行也此孟子发论之意
  孟子曰易其田畴
  易其田畴者不违农时使民得尽力于农畆也与薄税敛俱主在上人说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教民食以时用以礼也 食以时如鱼不盈尺人不得食数罟不入洿池以至果实未热者教以勿采之类 用以礼如鸡豚狗彘之畜以养老者非祭祀賔客之需不妄烹宰
  民非水火不生活
  此条举人之易见者而论之
  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