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蒙引

  如徃也 朝将视朝上朝字谓来旦也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分明是召 问孟子本欲朝王虽王托疾以召若可徃也曰彼自徃朝则非徃召犹可也今既有召命而徃则是賔师应召矣孟子所以执而不徃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盖欲归则以仲子之要而势有不获欲徃则以齐王之召而义有不可是为不得已 景丑氏景姓丑名氏指其家而言
  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芟一条补题四句】按人之大伦有五则自父子君臣以至夫妇朋友长防皆是大伦今此特以父子君臣为大伦则自夫妇兄弟朋友亦皆为其次矣大抵以父子君臣而视夫妇兄弟朋友则父子君臣为大伦以夫妇兄弟朋友而视三族之属九族之亲乡党故旧之交则与父子君臣并为大伦矣当随文解义其实五伦之首父子君臣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云云不敬莫大乎是【补】如此推起真是不敬孟子之言句句是事实此言最得其情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减十三字】
  尧舜之道承上文仁义言露出尧舜字见其以尧舜望其君所以为敬君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减十五字】
  谓不论其心但以礼貌间论也
  君命召【止】若不相似然【减三十五字】
  孟子时在賔师景子以臣礼律之误也孟子且未暇与明此一节但下云云亦以賔师论也
  彼以其富我以【止】吾义【芟一条减七十七字】
  仁则循理乐天而安贫矣故与富对説义则不苟受不以三公易其介矣故与爵对説其词只两平其意则重在仁义盖富爵之与仁义自是抵对不过
  夫岂不义而曽子言之是或一道也【芟一条】
  本不消如此説只缘景丑俗人恐他未信得到不得不如此提拨所以深明其言之可信也
  爵一齿一徳一【芟五条减三十六字更定次序】
  朝廷莫如爵故爵为一达尊乡党莫如齿故齿为一达尊辅世长民莫如徳故徳为一达尊三句所以申上爵齿徳所以为天下之达尊耳非是又添随所在而致隆一意也 辅世只是济世如云辅之翼之以左右民皆就人臣之分言 长民长治也君长之长自天子至大夫士皆説得长民非长育之长也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芟二条减六十四字】
  此句接上文当过文云夫天下三达尊今齿徳二者皆在我而齐王仅有爵耳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明其不可召也夫不可召而王召之则王疑于不
  足与有为矣故继之曰故将大有为云云召之臣
  必有所不召之臣【芟一条减七字】
  不可説做不召乎臣也但要主人君言欲有谋焉则就之正是不召也必如是其尊徳乐道乃可有为
  欲有谋焉则就之
  带上文看 尊徳乐道不如是谓不如是尊徳乐道也非尊徳乐道而又不如是也 徳就贤者身上説道就贤者所抱説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其徳也如孟子所举平治天下之具其道也
  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
  有所不召之臣也故不劳而王斯大有为矣
  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
  有所不召之臣也故不劳而覇斯大有为矣故将大有为之君须看一将字 今天下地丑徳齐莫能相尚不能大有为也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尊徳乐道不如是无不可召之臣也 地丑无一个能辟土地徳齐无一个徳稍优苟能好臣其所受教则徳进而地辟矣 徳齐之徳以所就功业言李斯云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徳是也集注徳业成之徳对业字言朱子用字也 此章见賔师不以趋走云为敬【注】新安曰恭见于外貌者故于趋走承顺言之敬存于中心者故以责难陈善言之 则上下交而徳业成矣【注】天道下济地道上行天地交而造化成故人君常患于亢而人臣常患其卑苟人君能降志于其臣而人臣能亢志于其君则徳业成矣此天地之大义也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一百镒二千两也一镒二十两也 七十镒一千四百两 五十镒一千两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云 云】不受非也重在非字上
  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谓不免于一不是也
  皆是也
  主于义言故曰皆是不必説出皆是义也惟其皆适于义故得为皆是 陈臻之问只有是字无义字
  辞曰闻戒故为兵餽之【还觧二字有误】
  当时列国各有封疆之界一出薛之闗则非薛之令所能行矣故薛君之于孟子只得以金为之兵备而还能解其备亦不能与之兵也
  若于齐则未有处也【减二十二字】
  处字一説是孟子无所处一説是齐王之餽无所处然以上文予将有逺行予有戒心照之则是孟子未有处也而齐王乃餽之则无辞矣 上文两个辞曰字重看正与此段未有处相应齐之餽便无辞
  是货之也
  谓以物饵之也从饵以去则为货取矣两货字皆是活字
  孟子之平陆
  平陆齐下邑注下邑属邑也如云管下
  子之持防之士【芟二图减九字】
  防大注有枝兵也赵氏徳曰双枝曰防单枝曰戈枝旁枝也 论语谋动干戈于邦内【注】戈防也以其一类也亦有枝也 失伍不在伍也 去之犹言除之也故解作杀之 凶年凡有兵戎疫疠之类皆是饥嵗谷不熟曰饥也 沟壑沟长沟壑深谷有水者
  求牧与刍【芟二条】
  牧牧地也盖草场也就地食草也刍盖刈去之草何不致其事而去【注】致推而还之也下章蚳鼃致为臣而去注曰致犹还也
  王之为都者【芟二条】
  邑有先君之庙曰都【注】盖其邑尝为先人所都后迁之他乃只为邑故犹有庙在而称都也不然均是邑也何此有庙而彼独无庙邪
  臣知五人焉 知识也
  为王诵之【减十五字】
  此句记述之言非孟子曰为王诵之也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芟一条减十六字】
  盖不得行其牧民之志而不去者距心之罪使不得伸其牧民之志者寡人之罪也 陈氏曰孟子一言而齐之君臣云云故邪【注】按悦不绎从不改意在齐王不必兼距心若绎而改之不得自专 则致其事而去耳何闗于齐之为善国也
  齐人曰所以为蚳鼃则善矣
  今按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云 云】以言与只是激之谏及至諌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此乃蚳鼃自行其志也如何是见得孟子为蚳鼃也曰不必如此盖有言责者必言不得其言则去此自古士大夫去就之律令然也孟子使鼃言鼃既言时便是自如此拟断了用则留不用则去岂复有余法哉况孟子云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其意便是谓苟不得言便当去耳亦可见蚳鼃之去亦孟子之为之也
  有官守者不得【云 云】言则去【移二条入下题】
  辅氏曰蚳鼃有言责距心有官守又曰蚳鼃贤于距心以其能谏又能去
  我无官守【云 云】有余裕哉【首二条出上题末一条出离娄篇】此时未尝为卿于齐 进退即去就也进字对退字生 此孟子最髙处盖自见王于崇退而有去志便商量此一着了非常法也 孟子于齐未尝受禄只处賔师之位故得从容于去就之间如此
  孟子为卿于齐【减七十七字】
  当时有所谓客卿大槩尊礼之而不居职任事召之则不徃今此为卿于齐难説全是客卿后章注曰我前日为卿尝辞十万之禄则是实为卿但与他卿终是不同为不受禄故也又曰仕而不受禄就仕上见得不全是客卿不受禄上见得不全是齐卿 王驩盖摄卿以行故曰齐卿【注】不可依俗説谓孟子为正卿驩摄以行为齐卿也齐是齐国之齐齐卿犹曰汉使 南轩曰孟子虽为卿而实賔师也其使于滕齐王特借孟子以为重 问既是賔师如何谓之使曰所以使王驩为辅也此孟子所以不辞行也
  夫既或治之【芟二条减九十字首条凑合】
  大注有司不指王驩朱子实是于或字生出有司字问当时出使既有副使矣又焉用有司曰今之出
  使外国有正使有副使副使之下又有许多名色人等皆所以办使事者而二使皆只是总大纲挈要领而已此事古今大畧相同 辅氏曰有司既已治之而得其宜矣自不须更与王驩言也盖有难以显言者故托此以告之
  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减四十七字更定次序】使虞敦匠事为句严字另为一句 言当时心疑其太美欲请其説庶防少损之以事急而止 不曰木棺也而曰棺木也重在木字棺之美恶只在木之厚薄坚脆若制作无甚工否 董治作棺之事【注】董督也非自治也
  非直为观美也【云 云】使土亲肤
  虞盖以为观美 非直为观美言俗有但为观美之事者此却非也直字带下读先以非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破之乃接之云虽必如是然后尽于人心然使无财或法制所不得亦不得以自尽其心也下文又承之云所以得之为有财而遂用之者正为无使土亲肤耳
  不得不可以为悦
  悦快也所谓尽于人心也
  得之为有财【芟二条减一百九字移半条入下题】言得之而又为有财也 充虞之疑其于无财一节固无庸及惟疑其过制耳故孟子先引中古之通制以释之曰云云其于无财一边亦无庸及矣却于下文反之曰不得云云无财云云既是得之为有财则可以求快其心矣无使土亲肤即是上文注中所谓坚厚久逺者岂有两三重意哉不以天下俭其亲亦正所谓得之为有财也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芟一条减三十九字末条出上题】且比化者一条不是别一段意即上文然后尽于人心也寻常説者泥着且字遂为更端之语非矣且是发语辞其实一意相承 化者死者也生变而为死故曰化 无使土亲肤此是坚厚久逺处 其所以以此为尽心以此为悦者其归在于无使土亲肤而已 上文然后尽于人心处亦未得见此意出到此方云云盖孝子仁人之用心正在此耳天理当如是势又得如是而或不如是则是为天下俭其亲矣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芟一条减十八字】
  大注送终之礼所当得为而不自尽是为天下爱惜此物而薄于吾亲也此物二字不专指棺椁是泛説也且曰吾闻之即古语也安知古语是为棺椁説邪或兼生事葬祭耳就此章言则是送终之礼 天下犹言世上言无来由为世上惜此物而薄于吾亲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芟一条】
  初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而国大乱有衅可乘齐人谋伐之时孟子在齐齐之君臣盖有利人土地之心而又恐为贤者所不与沈同盖齐臣中用事者故以私问于孟子亦或齐王之隂使之也故私以其事问而卒行其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只对曰有顔回者好学云云不得如对哀公之详矣今沈同以其私问孟子只告以燕可伐而不及齐之所以伐燕当何如亦其理也若后来之事圣贤岂能灼于未然哉
  何以异于是【芟一条】
  言子哙子之之以国私相授受何以异于以爵禄而私相授受者所以着其罪也着其罪所以明燕之可伐也
  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芟一条减十五字更定次序】或者之问盖不以伐燕为然也 未也只是言未曽或疑此问者发于燕人畔之后盖有追咎之意曰
  未然也首之以齐人伐燕即继之曰或问曰云云只是知其未然也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
  两人字不同下一人字是杀人之人也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而孟子明説以燕伐燕且尚在齐盖亦不得已也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于孟子
  前诸侯将谋救燕则曰宣王曰此但言王曰疑是湣王也盖著书时湣王未卒无諡可称也
  知而使之【云 云】是不智也
  陈贾意只要坐不智与周公故下文又云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贾断晓不是知其将畔而使之亦断晓得孟子不以为是知其将畔而使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不智是过若不仁则不止于过也过字要如此认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爱兄之心胜容有不料其有他而使之者
  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芟二条】
  周公之过天理人情所不能免之过也故曰不亦宜乎明其不幸也 盖必求无过必须逆探其兄之恶而弃之矣然则孰与有过之为愈乎盖有过之过小无过之过大也此等过真是圣人之不幸而已何可求免也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芟二条减六十八字末条凑合】今之君子不必説指贾亦不必説指王只是泛论而寓责贾之意于不言之表圣贤是甚次第为见贾特地撰出此议论于他面前讲必有个来头心是恁窥度他故缀以此语其实未知其为王解燕人畔之慙也 其过也与及其更也相对皆就君子身上説民皆见之民皆仰之亦全就君子身上説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云云 此是一节意
  古之君子其过也云云
  此又是一节意此与下文三句相反对见得不是为之辞所谓磊磊落落如青天白日者若为之辞则前无民皆见之后无民皆仰之
  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减十六字】
  重在为之辞一句岂徒顺之承上文而带过下意耳又从为之辞为字是如字不可读作去声林氏注
  谓陈贾鄙夫方且为之曲为辨説此为字是去声亦是圈外注 责贾不能勉君迁善改过而教之以遂非文过【注】此意也要防防説当时贾不曽明説出云云孟子亦安得显然责之云云故君子字不可认作齐王又不可认作陈贾
  孟子致为臣而归【芟一条】
  致送至也见正韵致为臣送还其政于君也 孟子始在齐为賔师后虽为卿而不受禄齐王盖犹以賔师待之 其致为臣还卿位也
  得侍同朝甚喜【芟一条末条出下题】
  本是孟子千里而见王今曰得侍是言已得侍贤者也本是齐王自喜今曰同朝甚喜见得同朝皆喜则王之喜又当何如亦善为辞也 此时齐王不曽要留孟子他日王谓时子时王盖以孟子尚在未去故云云与尤为不知孟子
  他日王谓时子曰【云 云】为我言之【芟二条移一条入上题】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当国之中授孟子以室庐使得便于居处且其弟子自逺方来者数多自给为难吾将养其弟子以万钟使吾国中诸大夫及国人皆有所矜式吾此意子盍为我言于孟子庶防其少留乎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芟三条减八字】
  因依托也此方是托陈子以告孟子下句方是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减十九字】
  此然字只因陈子所述时子之言而曰是如此邪然时子恶知我之不可以复留邪且王之欲养弟子以万钟者岂以子为欲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