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留书

  夫君子所过者化 节
  圣人在上天下耳目属之耳目属之则精神留之盖有感之一旦全易生平者故所过化也虽不尽然苟有一二即足以名之矣夫天在上与物相逺地处下质而防愚然万物自生其中圣人神化亦复如斯也迁善不知观而化也物观而化者无事以相至存此喻彼而已矣夫是之谓至神神然后不烦不烦然后大及其逸也欲不劳不可及其劳也欲及广不可
  人之所不学 章
  天下之物自然者常美不学而知不虑而能其事全于天矣夫道在天者虽主杀物犹物所安也道之有作者虽其爱物犹物所不恩也故自然者为良夫道之美称曰仁与义言仁义则世以为不可几然其事即在于孩提之爱亲敬长此二者生而有之非学虑所至也生故自然自然故无不然逹之天下逹之天下者自然之徴也
  舜之居深山  章
  机有在而忘故与木石鹿豕俱静静而反于无畛机有在而生故与善言善行俱起起而全理皆应故圣人者体与无亲用与有属者也
  无为其所不为 节
  欲为则难不为易耳不为所乐为者难不为所不为者易耳举天下之道推入至易之中天下所以乐从而不怯也
  道取诸心而足所不为所不欲此尽道矣学取诸心而足无为不为无欲不欲此尽学矣
  广土众民 章
  有其蓄者未尝不欲得处而效也安利人之为心者切于其思致之也故大行大乐小行小乐蓄者得泄恻隠之心得用也然未可为得性之尽物之得性以己为故是故身受其嘉而放于防百节相谕以极其欢非若乐欲外而不内也此性业以浅深也
  君子抱德于身通量于世及物之谓实尽物之谓大其与私所得于周身四骸受意而和唱百节传情而滋洽者乐之大小可同量哉孔子在中之乐必有不如尧舜者矣然时适不逢事适不展所乐于世者不可冀矣君子有以自寛也曰我不尽待外矣一身之中性得情足吾何慊乎哉虽及物为大而存身者亦真也
  易其田畴 章
  财用者诸徳之总财用足制度定则物宿于有余之地险诈不行私意鲜薄父母妻子所不尽广之为仁公之为义推之为让奉之为礼睦姻任恤皆以生端矣
  观水有术  二节
  水与化为体毎变多而文众日月所用用于其光故徧锡物以色而大显之观圣人之道亦于其灿然者矣章不足是理不备理不备则变化不成未可以论于髙而语于妙也
  鸡鸣而起 章
  始既定则终亦相随毕世之学肇于始学一日之事肇于平旦夫舜跖者随事之名耳岂以多事后名哉一行之中有舜矣一事之中有跖矣
  所恶执一者 节
  道全举则取全于人全废亦自全于道举一废百百遂废矣人以道在是不别求也
  人心亦皆有害
  伤于贫者美富伤于贱者美贵美生于所伤也美富而贫已恶美贵而贱已恶恶生于所美也以此二者相展转于无极故贫富贵贱皆害气也
  尧舜性之也 章
  尧舜之仁义由心所发我虽着之身人但见其心有以效其为性也汤武未成于心也先力之身矣既身之所为有实可据有功可明性与非性又何论也夫性不身着天下犹无以受其功身已有矣此性亦将同其事夫身者之于道尤质耳
  乆假而不归
  假而不以实居名非伯者之美也而未尝不为利于天下故善美不待实况其实乎
  君子居是国也 忠信
  君子贫富上下皆有以为功上而事行未可期者也下而教逹必可期者也不得于上必得于下无无功之时
  不素餐兮  二句
  君子不用于时则无功于人然犹传食诸侯是素饱也虽然道阨于上教逹于下则犹足与先王分功也是亦国家之外臣也何为不可受养乎
  仲子不义 节
  让于众行中特备一行则小者耳所让之大不足以大让人以全行相责此一端者岂为多端偿哉
  食而弗爱 章
  爱薄而用敬敬所以接疎逺也爱甚而加敬敬所以事尊上也过爱之量乃至于敬是以亲地而尊天
  形色 节
  性随身发有是体矣顺于其才动为嗜欲苟身所不有性所无端也吾岂知心别居以治五官乎抑随五官处乎则人无天性形色天性矣随形是性者亦随形有正任而履之莫不得动静之安此唯圣人能之非圣人者将必制形而使之岂得信形而践之哉
  君子之于物也 章
  所厚不厚则及薄为无本所薄不薄则所厚为非笃仁民而弗亲所以亲亲也爱物而弗仁所以仁民也不使末侵本之数则本有余本有余然后得以属末矣故分数明尽得之道也分数不明尽失之道也
  仁者以其所爱 四句
  厚之所始始于其本厚也有余而后及疎薄之所始始于其本薄也有余而遂及戚自本至末厚之所推也自末至本薄之所推也
  春秋无义战 章
  无义战者大义之不存大义不存则以小义相加而已春秋防盟征伐皆失义之本本失而取末不幸之中犹有幸焉耳
  尽信书 章
  君子欲成吾说则可黜古人之说以全之盖将以吾说教天下而或据古人之义以相驳则义不得成故举古人所实有者亦以为诬而黜之意将有所全不得不尔也
  舜之饭糗 节
  贫富际我于一时我皆以生平之心居之贫若可终身是常其贫也富若固有是常其富也故圣人无一旦之心
  好名之人 节
  凡矫而过当其反也亦必甚情理相复之势也
  民为贵 章
  居尊者托业于卑在上者起势于下宇宙之初无君有君必自庶民矣习乆势成君始专断于上下然其聴于民者固在也特迹隠而形匿耳
  口之于味也 章
  性之所有者全道之所任者偏性所厚道所裁也其所薄道所隆也故有以为性有不以为性此善用性也孟子之言性多矣独此为无弊性者心之所欲然而必然者也遇物而皆以此着之故其事异方在口欲味在目欲色在体欲逸性生于身故所重与所先皆归焉自身而往有父子家人以身之故而及之矣自身而逺有君臣亦以身之故而及之矣爱因昵而生敬自严而立故仁义礼智者性行逺而有之也声色臭味其行近而有之也在逺而善之名多焉在近而不善之名多焉故两端者性之所之而皆有者也取舍以为道存乎人事之所用耳性何责乎
  性于人也处近则深在逺而薄简于在身者笃于及人者浅所深而深所浅君子所以用性命于人也贤愚之数处于不定而贫富贵贱非力所移信于其定者不定于其不定者君子所以用命
  圣而不可知  一句
  禹汤文武之圣人所能知也伏羲神农黄帝之圣非人所能知也盖将离于人之类及于鬼神之分矣
  人皆有所不忍 章
  义于身者仁于人仁者义之所能有也害人者于人不仁于己固不义矣穿窬者于己不义于人故不仁矣今夫媚人以言者非慈于人取人之术也则穿窬之类也是其贼人之甚者也故义不立者仁不成人易仁难义义者君子之所求详矣是以少事于仁多事于义也
  士未可以言  节
  非所言而言以言甘人者也当所可言而不言以不言甘人者也小人媚人言黙之间以载其情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为心所生心为欲所害致欲无己正义之心去之犹且不已宁静之福亦去之心无正心之伤也不静其所焉心之伤也故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讳名不讳姓  独也
  事之所同情防其际者以众散也其所独情生其间者以専明也同异之论探人甚深之情
  兼讳姓则父母与族人等矣兼不忍所同则父母与他人尽等矣独而后境切此可以信事理独而后感生此乃可以信人情
  恶乡愿恐其乱德也
  杨墨乡原据于其説必谓是或一道矣循势而极之而害乃见君子恶其所终
  由尧舜至于汤 章
  夫顔渊子贡诸人足为孔子之与矣孟子以为不类未能若禹臯陶之于尧舜伊尹之于成汤太公之于文王犹之未有与也自以去之不逺宜成其数虽然亦诚然也孟子与孔子能离合而与之相究及时诸人不能则一于孔子者耳夫一于孔子非孔子也能为孔子者其与离合者也使后无孟子孔子之教亦或未全矣故天生孟子孔子之副也













  四书留书卷六
  四书留书自跋
  道者有物之文理也其始也有所出其行之也有所成圣人因所能以制道因有功以名道人所不能不得而用之也推而往往而不得其所成则无谓用道也故道之所始因性所可能因物材所可任上从天地明法之悬意象相凖下倚万物长短之质比次调合选用其宜其传于今者非一圣人之虑也所损益而议之者有数世矣故道也者可以行也可以大也一人行之不为賖众人行之不为迫起于足下至于千里不易其途不更其所始而不苦乆而不弊于己甚得于物甚宜及其至之美而多功其为之地者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其统而通者仁礼义知信其散焉而为名者孝弟忠信节介廉让之类其应节代举时君时臣者质文奢俭文武寛猛其用物与器以道被之使辅道者车马宫室弁冕衣服度数等列其以佐道取一者名号书册典制刑威夫物多则有不收之虑理大有难周之忧途逺有不逹之悲故用道者又有道其要得本而推之已矣夫举本以用末犹流至也提小以包大则裕而安顺而通故有理性修身齐家治国详畧以至之道此五帝三王圣贤之所同也若夫立其所尊与其所防则各有矣尧舜禹汤尊天而防中文武尊天而防礼孔子尊古而防仁孟子尊性而防仁义其有所尊何也以从来者重之自镇信其心不得从来者则不尊不尊不信则不复审守之其有所防何也以期约众理也治众者必有主而定得主则众者之进退饶减曲得其故矣且夫据一而安焉人之所以不瞀也其不同然者此论火之说也论火者或曰火热或曰火明或曰火赤言赤得色言热得气言明得德然举色于一气与德二俱随举德于一气与色二俱随举气于一德与色二俱随非举之所兼也所举之所兼也同于在火无以遗之故道之制事也有道从其本也道之用道也有道从其一也层复叠积皆有其道是曰道矣故匹夫虑以存身曰何道以存之也士庶人虑以宁家曰何道以宁之也王者虑以理正多生曰何道以理之也无何道也此道也故曰道一而已矣夫道者以通为利者也道之所始物理自然自然则皆知皆知则同同则通是故道所以下亦所以上道所以往亦所以来以所以上者令则下从之而安矣以所以下者进则上受之而乐矣以所以来者徃则人受之顺矣以所以往者来则已得之宜矣数者之来皆生于通通生于同同生于皆知皆知生于自然此道之为利老子之道匹夫之道也管仲韩非商鞅之道一国之治之道也墨子之道一节之道也古人云圣人之支与余裔矣或亏蔽其末或违离于本或弃遗于身是以局而不通一方有所至而不大成荀子之道与孔子孟子之道同乎曰孔子尊古而防仁荀子尊人而防礼孟子尊性而防仁义荀子之道孔子之道也与孟子之说则异也説之所反情之所同天下有不信孟子之说者则荀子之言又遮其后而为功孟子之言曰人性善也如是则尽性而已矣故孟子以其权与性荀子曰性甚恶矣能胜之者人之功然则人道重矣故荀子以其权与人以权与性顺而致之使天下得其欲而逹于道因性于一端化用于千百天下之所便也然而有虞也苟有狠如桀纣戾若始皇周天元齐文宣以是说告之彼将曰性吾所自有自固知之乐骄淫者也嗜贼虐者也性诚生而有也恶真当为耳岂独桀纣不信吾亦不能为之解何也人必逆性而为恶将不能终日也于是荀子起而告之曰凡为性用者禽兽也草木也人之力大矣能胜性而逆反之此所以防于天地之间为性使者弱也不然则愚也强戾之人方自雄其智力以为无所不胜今乃知为弱与愚不能胜性而为之使或动于自防之意则翻然改矣故性恶性善皆二子助道之说所以作天下也而不足以伤其道之所存故性之善恶为是说者其犹可也辩之无己者非也必辩为善将可曰性善即足顺之而功毕人无事乎必言性恶将可曰性不可反第因任己乎既两不可则性善与恶总无与于道之事也言性善者欲以实道之自然然别有自然之说不必据之此也言性恶者欲以实为道之当然然别有当然之说不必据之此也夫物理必如此而可则道固自然矣必如是而行而后不败则道固当然矣故二者之说可以他说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