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辑略

  右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程子曰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知其性然后反而诚之则圣人也【伊川】 问横渠言由明以至诚由诚以至明此言恐过当程子曰由明以至诚此句却是由诚以至明则不然诚即明也【伊川】 张子曰自诚明者先尽性以至于穷理也谓先自其性理防来以至于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防以推达于天性也 吕曰自诚明性之者也自明诚反之者也性之者自成德而言圣人之所性也反之者自志学而言圣人之所教也【一本云谓之性者生之所固有以得之谓之教者由学以复之】成德者至于实然不易之地理义皆由此出也天下之理如目睹耳闻不虑而知不言而喻此之谓诚则明志学者致知以穷天下之理则天下之理皆得卒亦至于实然不易之地至简至易行其所无事此之谓明则诚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音心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矣
  程子曰赞天地之化育自人而言之从尽其性至尽物之性然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言人尽性所造如是若只是至诚更不须论所谓人者天地之心及天聪明自我民聪明止谓只是一理而天人所为各自有分 又曰至诚可以赞化育者可以回造化【明道】 又曰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赞者参赞之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谓也非谓赞助只有一个诚何助之有【明道】 又曰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处便是天德处未尽何缘知性知天尽己心则尽人尽物与天地参赞化育赞则直养之而已 又曰凡言充塞云者却似个有规模底体面将这气充塞之然此只是指而示之近耳气则只是气更説甚充塞如化育则只是化育更説甚赞赞与充塞又早却是别一件事也【伊川】 张子曰二程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只穷理便是至于命亦是失于太快此义尽有次序须是穷理便能尽得己之性既尽得己之性则推类又尽人之性既尽得人之性须是并万物之性一齐尽得如此然后至于天道也其间煞有事岂有当下理防了学者须是穷理为先如此则方有学今言知命与至于命尽有近逺岂可以知便谓之至也 吕曰至于实理之极则吾生之所固有者不越乎是吾生所有既一于理则理之所有皆吾性也人受天地之中其生也具有天地之德柔强昏明之质虽异其心之所然者皆同特蔽有浅深故别而为昏明禀有多寡故分而为强柔至于理之所同然虽圣愚有所不异尽己之性则天下之性皆然故能尽人之性蔽有浅深故为昏明蔽有开塞故为人物禀有多寡故为强柔禀有偏正故为人物故物之性与人异者几希惟塞而不开故知不若人之明偏而不正故才不若人之美然人有近物之性者物有近人之性者亦系乎此于人之性开塞偏正无所不尽则物之性未有不能尽也己也人也物也莫不尽其性则天地之化几矣故行其所无事顺以养之而已是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者也如尧命羲和钦若昊天至于民之析因夷隩鸟兽之孳尾希革毛毨氄毛无不与知则所赞可知矣天地之化育犹有所不及必人赞之而后备则天地非人不立故人与天地并立为三才此之谓与天地参 游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故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千万人之性一己之性是也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万物之性一人之性是也故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同焉皆得者各安其常则尽人之性也羣然皆生者各得其理则尽物之性也至于尽物之性则和气充塞故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夫如是则天覆地载教化各任其职而成位乎其中矣 杨曰性者万物之一源也非夫体天德者其孰能尽之能尽其性则人物之性斯尽矣言有渐次也赞化育参天地皆其分内耳 问天下将乱何故贤者便生得不丰厚侯曰气之所钟便如此曰有变化之道乎曰在君相干旋之力尔若举贤任能使政事治而百姓和则天地之气和而复淳厚矣此天下所以有资于圣贤有赖于君相也子思曰赞天地之化育正谓是耳若曰治乱自有数而任之则何赖于圣贤哉子思所以言赞化育也书亦曰祈天永命如此而已
  右第二十二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程子曰其次致曲者学而后知之也而其成也与生而知之者不异焉故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学而不止此汤武所以圣也又曰致曲者就其曲而致之也【伊川】 又曰人自提孩圣人之质已完只先于偏胜处发或仁或义或孝或弟去气偏处发便是致曲去性上修便是直养然同归于诚 又曰自明而诚虽多由致曲然亦自有大体中便诚者虽亦是自明而诚谓之致曲则不可【明道】又曰曲偏曲之谓非大道也就一事中用志不分
  亦能有诚如养由基射之类是也诚则形形后便有物如参前倚衡如有所立卓尔是也形则着又着见也着则明是有光辉之时也明则动诚能动人也君子所过者化岂非动乎或曰变与化何别曰变如物方变而未化化则更无旧迹自然之谓也庄子言变大于化非也【伊川】 游曰诚者不思不勉直心而径行也其次则临言而必思不敢纵言也临行而必择不敢径行也故曰致曲曲折而反诸心也拟议之间鄙诈不萌而忠信立矣故曲能有诚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诚则形形于身必着于物故形则着诚至于着则内外洞彻清明在躬故着则明明则有以动众故明而动动则有以易俗故动则变变则革汚以为清革暴以为良然犹有迹也化则其迹泯矣日用饮食而已至于化则神之所为也非天下之至诚孰能与于此 杨曰能尽其性者诚也其次致曲者诚之也学问思辨而笃行之致曲也
  右第二十三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程子曰人固可以前知然其理须是用则知不用则不知知不如不知之愈盖用便近二所以释子谓又不是野狐精也 吕曰诚一于理无所间杂则天地人物古今后世融彻洞达一体而已兴亡之兆犹心之有思虑如有萌焉无不前知盖有方所则有彼此先后之别既无方所彼即我也先即后也未尝分别隔碍自然达乎神明非特前知而已
  右第二十四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程子曰诚者自成如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不诚无物诚者物之终始犹俗语彻头彻尾不诚更有甚物也【伊川】 又曰圣人言忠信者多矣人道只在忠信不诚则无物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明道】 又曰只着一个私意便是馁便是缺了他浩然之气处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里缺了他则便这里没这物 又曰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自欺其心而自弃其志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増人之怨今小道异端亦必诚而后得而况欲为君子者乎故曰学者不可以不诚虽然诚者在知道本而诚之耳【伊川】 又曰成己须是仁推成己之道成物便是智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伊川】 又曰性之德者言性之所有如卦之德乃卦之蕴也【明道】 又曰时措之宜言随时之义若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伊川】 吕曰诚者实而已矣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也故君子必明乎善知至则意诚矣既有恻怛之诚意乃能竭不倦之强力竭不倦之强力然后有可见之成功苟不如是虽博闻多见举归于虚而已是诚之所以为贵也诚虽自成也道虽自道也非有我之得私也与天下同之而已故思成己必思所以成物是所谓仁智之具也性之所固有合内外而无间者也夫天大无外造化发育皆在其间自无内外之别人有是形而为形所梏故有内外内外一生则物自物己自己与天地不相似矣反乎性之德则安有物我之异内外之别哉故具仁与智无己无物诚一以贯之合天地而施化育故能时措之宜也 游曰诚者非有成之者自成而已其道非有道之者自道而已自成自道犹言自本自根也以性言之为诚以理言之为道其实一也 杨曰诚自成道自道无所待而然也 又曰大学自正心诚意至治国家天下只一理此中庸所谓合内外之道也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思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孟子曰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皆明此也 又曰知合乎内外之道则禹稷顔子之所同可见盖自诚意正心推之至于可以平天下此内外之道所以合也故观其意诚心正则知天下由是而平观天下平则知非意诚心正不能也兹乃禹稷顔囘之所以同也 又曰精义入神乃所以致用利用安身乃所以崇德此合内外之道也 侯曰上言诚者自成道自道子思恐学者以内外为二事知体而不知用故又曰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犹言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者也岂有能成己而不能成物者不能成物则非能成己者也人物虽殊理则一也故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右第二十五章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征 征则悠逺悠逺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
  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巻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鼈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程子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是理自相续不已非是人为之 使可为虽使百万般安排也须有息时只为无为故不息中庸言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尽也【伊川】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舎昼夜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明道】 吕曰实理不贰则其体无杂其体不杂则其行无间故至诚无息非使之也机自动耳乃乾坤之所以阖辟万物之所以生育亘万古而无穷者也如使之则非实非实则有时而息矣久者日新而无敝之谓也征验也悠逺长也天地运行而不息故四时变化而无敝日月相从而不已故晦朔生明而无敝此之谓不息则久四时变化而无敝故有生生之验晦朔生明而无敝故有照临之验此之谓久则征生生也照临也苟日新而有征则可以继继其长至于无穷矣此之谓征则悠逺悠逺无穷者其积必多博者能积众狭厚者能积众薄此之谓悠逺则博厚有如是广博则其势不得不高有如是深厚则其精不得不明此之谓博厚则高明博厚则无物不能任也高明则无物不能冐也悠久则无时而不养也所以载物覆物成物者其能也所以章所以变所以成者其功也能非力之所任功非用而后有其势自然不得不尔是皆至诚不贰而已此天地之道所以一言而尽也天地所以生物不测者至诚不贰者也天地所以成者积之无疆者也如使天地为物而贰则其行有息其积有限昭昭撮土之微将不同乎众物又焉有载物覆物成物之功哉虽天之大昭昭之多而已虽地之广撮土之多而已山之一卷水之一勺亦犹是矣其所以高明博厚神明不测者积之之多而已今夫人之有良心也莫非受天地之中是为可欲之善不充之则不能与天地相似而至乎大大而不化则不能不勉不思与天地合德而至于圣然所以至于圣者充其良心德盛仁熟而后尔也故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如指人之良心而责之与天地合德犹指撮土而求其载华岳振河海之力指一勺而求其生蛟龙殖货财之功是亦不思之甚也天之所以为天不已其命而已圣人之所以为圣不已其德而已其为天人德命则异其所以不已则一故圣人之道可以配天者如此而已 游曰博厚而不久则载物之德隳矣高明而不久则覆物之道缺矣是则悠久者天地所以成终始也故所以成物
  右第二十六章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黙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程子曰自大哉圣人之道至至道不凝焉皆是一贯【明道】 又曰中庸言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方是说优优大哉又却非如异敎之说须得如枯木死灰以为得也 又曰德性者言性之可贵与言性善其实一也【明道】 又曰极高明而道中庸非二事中庸天理也天理固高明不极乎高明不足以道中庸中庸乃高明之极也 又曰理则极高明行之只是中庸也【明道】张子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又曰致广大极髙明此则尽逺大所处则直是精约 吕曰道之在我者德性而已不先贵乎此则所谓问学者不免乎口耳为人之事而已道之全体者广大而已不先充乎此则所谓精微者或偏或隘矣道之上达者髙明而已不先止乎此则所谓中庸者同污合俗矣温故知新将以进吾知也敦厚崇礼将以实吾行也知崇礼卑至于成性则道义皆从此出矣居上而骄知上而不知下者也为下而倍知下而不知上者也国有道不知言之足兴知藏而不知行者也国无道不知黙之足容知行而不知藏者也是皆一偏之行不蹈乎时中惟明哲之人知上知下知行知藏此所以卒保其身者也 游曰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至道之功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至道之具也洋洋乎言上际于天下蟠于地也优优大哉言勤容周旋中礼也夫以三百三千之多仪非天下至诚孰能从容而尽中哉故曰待其人而后行盖甚德之至者人也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至德非他至诚而已矣又曰惩忿窒欲闲邪存诚此尊德性也非学以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