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宝筏

  
  节欲尤须淡意
  
  淡意之诀。惟在远色二字。色能远。则意能淡矣。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人不能无色。特不可近而好之耳。近则好之。好则必浓。浓则必伤身毙命。故清心寡欲者。以淡为本。深信好色必死一言。而细推其理。细绎其故。考古证今。潜心体察。自知畏惧。即可约束。则自然远而避之耳。凡人之好色。为可乐也。不知可乐者在一时。可哭者在一世。深明可乐之事。即可哭之事。自然色心渐渐淡去。毒药置于美馔。知者万不敢尝。何也。深知其必死而此心淡也。总之人生世上。专以事业为重。浓于色欲。必致懒于事业。勤于事业。即可淡于色欲。得失成败枢机。不可不察也。淡之之功。其初甚难。须于难处力加持守。始终不移。方可一生得力受用。今立箴言三则以自制。一曰看得破。二曰忍得住。三曰拿得定。看得破者。确信好色必死之理也。忍得住者。临时力加持守之功也。拿得定者。凛遵始终不移之节也。能此者。方是真正英雄。可以办大事业。
  
  节欲断欲以早为贵
  
  笃守冬夏固精之理。见冬夏尤须固精条内恪遵七日来复之义 见尤须谨守限制条内 谨避斋戒。见尤须谨避时日条内不犯三忌。同上 乃节欲之实也。色心不萌。见色念尤足伤身条内清淡自守。见先须清心尤须淡意两条内毫无欲事。乃断欲之实也。少年急宜早节欲。中年急宜早断欲。少年如已损伤。急宜断欲一年或二年以补其陷。中年体已觉衰。急宜断欲三年。以充其体。从此永无色事。自可得臻上寿。蒲传正知杭州。乡老李觉来谒。年已百岁。色泽光润。有同婴儿。蒲公问摄养之术。李觉曰。某术至简易。但绝欲早耳。张翠九十余。耳聪目明。尚能作画。人问之。答曰。平生无他能。惟欲心淡。欲事节耳。包宏斋年八十八岁。拜登枢密。精神老健。首相某意其必有摄养之术。问之。包宏斋曰。予有一服丸子药。乃不传秘方。首相某欣然叩之。答曰。幸吃了五十年独睡丸。盖三十八岁而即断欲也。
  
  第六章 制心
  
  卜锡范戒淫论曰。未见时贵有定力。一见时贵有慧力。方乱时贵有忍力。平日存心诚正。日日语善行善视善。是定力也。勘破欲火之为魔障。欲事之为空花。干犯之为祸根。是慧力也。念到苟合之时。司过之神在旁。三台北斗之神在头上。三尸灶神在我身我家。记录者。瞠视者。纠察者。如电之目。都无躲避。乃既晓此理。旋自掩护。主人翁本自惺惺。而故意自加扑灭。性灵何在乎。是忍力也。人能具足此三者。为圣贤仙佛有基。幽明神人。钦敬尊礼。本身身后。福寿与俱矣。其得失岂可以片时衾枕之乐相衡也哉。
  
  迂叟曰。淫念从几微而起。遏淫之法。亦必从几微。邪念方起时。旋自扑灭。略一宽放。即炽盛难灭矣。初起即灭之诀有四语。曰律极重。报极近。趣极澹。名极丑。
  
  陆桴亭曰。色之所在。动天地。感鬼神。学者能察识乎此。则不期谨而自谨矣。又曰。人能常知此身之重。则自能不淫于色。又曰。色之迷人。如水荡舟。当牢着舵。自不迷所向。
  
  一草堂曰。凡人生得美貌多情。是大不幸事。试想邪缘适凑时。若被颠倒沉迷。失足败行。空花一过。横陈嚼蜡。两败俱伤。人执无一点良心。试于行邪才毕之后。还一内照。有不自悔自恨者乎。中心恐惧疑惑。举止局天 地。即此便自生入地狱。若能当境执持。慧剑自斩。片时之后。神清气爽。明日心广体胖。举止安泰。即此便是成佛作仙境界。不必说到报应地位。
  
  一生患好色。问王龙溪先生。先生曰。有人设帷帐一所。指谓汝此中有名妓。汝可褰帷就之。汝从其言。入视。乃汝妹汝女也。汝此时一片淫心亦顿息否。曰息矣。先生曰。然则淫本是空。汝自认作真耳。
  
  省心录曰。经云一切惟心造。夫心为身之主宰。变动不拘。灵蠢回判。升天入地。毫厘俄顷。克治则精莹澄澈。如玉映冰壶。何处尘埃可到。为圣为贤为仙为佛。自不难也。纵之则颠倒纵横。如风中落絮飘扬。到处黏留。为愚为不肖为鬼为禽兽。又何异焉。此养心之所以莫善于寡欲也。操之之道。可不制于外以安其内乎。昔李伯时善画马。心心注意于神骏。摹想其驰驱踯躅卧立嘶鸣之状。时时在念。后遂堕入马腹。人道绝而兽类近也。今之好色者。心心注意于所私。摹想其娇妍窈窕。妩媚轻盈。以至于枕席情形。衾裯狎昵之态。时时在念。后必堕入女身。为异常淫乱之物。阳气消而阴气盛也。如在畜生道中。必是猪犬猿猴鸳鸯鹑鸽之类。总之积想所致。淫根未断耳。故禅家云。三点如星象。一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见美色时。而起心私之。其心田即暗。中正之心已邪。则光明正大之神遂失。若人时时存邪念。积久而邪气蛊惑于身心。即小人矣。袁了凡曰。感应篇云。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亦可转祸为福。夫改过最难。日复一日。因循不觉。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来。欲改无及。故第一要发耻心。思平日所犯。不可对天地鬼神。便是庸凡。岂不惭愧。第一要发畏心。天道昭明。我犯淫恶。将来沉沦地狱。何日出头。岂不可畏。第三要发善心。夫一息尚存。虽有罪恶。犹可改悔。古人有一生作恶。而末路移心易志。遂得善终者。正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识得此意。如毒蛇啮指。速与断除。无丝毫凝滞。又如溺海登岸。远刀兵而得衽席。岂不快哉。嗟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同归善域。永出迷津。则成仙作佛。皆以此基之。
  
  廉耻二字。即羞恶之心。本自性天中来。子弟天真未凿。何遽沦亡。盖有由渐而然也。大凡淫念之萌。初亦甚暂。用力遏之。则萌者消。暂者绝矣。无如情不自禁。暗长潜滋。又或昵比淫朋。谑浪笑傲。传奇佳话。以导引其窔奥。诗歌艳曲。以推助其波澜。向之刺耳而拒于心者。渐且怡然而乐听之矣。向之碍口而呐于言者。渐且油然而肆谈之矣。向之匿于袖中而背人以私窥者。渐且公然置诸案头矣。闻嘉言善行。未必存向往景行之心。一观夫风流佳遇。则津津有味。艳羡之而无已。斯即无有邪缘相值。而缠绵结想。梦构神驰。疾病因是而生。精魅乘之而入。事至于此。已如顺风扬帆。快马纵辔。自亦不能遽收缰而回棹矣。故君子所谓暗室不欺。所谓昭质无亏者。必自一念之遏欲始。
  
  玉颊黛眉。美色固为可爱。愉颜软语。柔情更自可怜。顾亦思一人蒙垢。三族含羞何。忍以爱之怜之者。污之而辱之乎。纵彼以一念之差而奔我。或以一时之爱而就我。犹当如狄梁公之遇寓妇。拒之即以悟之。使出迷津而登觉岸。斯为爱人以德。断不忍旋乱之而旋弃之也。至若积日累时。百端挑诱。或以利饵。或以势胁。巧设机阱。以求必陷。但顾当前之快意。不恤在彼之疚心。罪大恶极。宜其生罹宪网。死堕泥黎也。
  
  善莫大于成人之美。奔女来而我拒之。斯时不过瞬息间耳。谕以正论。格其非心。既以全我清操。亦以完彼贞体。使竟玷之于瞬息之间。在彼诚无所怨。而事后追悔。已补救无门。嗟其何及。夫人莫不有一时之昏昧。猝然动心而失足者。片言以发其羞恶之良。自必愧奋而痛自湔洗。从此遂为完人。故一举而两善着焉。反是以观。有本无心而故卖风情。微词引逗。逆以启其怀春之心。因邂逅以成其窃香之行。即不失身于我。而原所自起。罪有攸归矣。
  
  第七章 避嫌疑
  
  礼别嫌疑。所以防淫也。古人同胞兄妹至八岁。即异席而食。况其他耶。内言尚不出于外。外言尚不入于内。又况其他耶。窃见近世人家。每有致犯淫秽。皆由防闲不密。内外不分。男女混杂。不嫌不疑。以至酿成丑事。败坏门风。殊可耻也。盖嫌疑二字。本所以自制。即所以制人。家庭之间。此为锁钥。夫淫与水似。稍不堤防。则流溢矣。既已流溢。则必盈科而行。因此及彼。渐至泛滥而无极矣。其法莫善于别嫌疑。知有嫌疑。则规矩肃然。人自不得而犯。无如各处风俗。多可笑事。如僮仆出入内房。婢女乳母。抱孩子出外游耍。做工佣人出入不禁。表兄弟与表姊妹。长成不避。叔嫂侄婶。时刻闲谈。姊夫妹夫。常见大姨小姨。诸凡戚族邻里。相与往来。动引入内。且有托为通家好友。家中女眷。一切相见。而近时女子。并以径见男客为大方。更以相聚赌钱为正务。并肩杂坐。不以为耻。老者如是。少者即从而效之。不嫌不疑。以至于此。大抵男与女相见。始则彬彬。渐而熟习。既熟习。必有长谈。有长谈。必有笑语。有笑语。必生机趣。有机趣。便成勾引。此后遂有不可知之事矣。盖人总因自己痴愚。以为断无此事。而谁知竟有此事矣。以为断然不妨。而谁知竟有所妨矣。以为至亲至戚。断不忍焉。而谁知竟忍矣。以为至好至厚。断不为焉。而谁知竟为矣。以为至卑至贱。断不敢焉。而谁知竟敢矣。呜呼。皆由不嫌不疑。以至此极也。所以人家规矩当极严。门户当极慎。内外要分别。早晚要留心。忙时病时。婚丧设酒时。家主出门时。生辰令节。月夕花朝时。皆有弊窦。不可不审。妨闲检点。细察情形。邪人远之。俊仆逐之。使婢大者嫁之。三姑六婆绝之。子弟时时训诲之。务杜其根。而泯其萌。至于妇女入庙烧香。舟车游览。观灯看会。踏月赏花。尤宜切戒。若妻既有子。便不可置姬妾。若家有嫠妇。更宜加谨防范。若延师课蒙。及管理记室。慎勿请浮荡后生。至于家中男妇。各管职业。勤习女红。音工 勿令闲逸。而本原所重。莫先于自修其身。自身既修。则齐家之道。不外是矣。
  
  古人别嫌明微。男女之谨。始于五六岁。读曲礼内则诸篇。所以大为之防者。至纤至悉。今人往往苟简。一切置而弗讲。岂知治河者一线之罅。足以溃数十丈之堤。淫邪之事。造端亦甚微渺。思患而豫防之。自然如泡斯灭。况内外清肃。家法固应尔尔。于此不谨。和光同尘。既相接谈。不无授受。遂致情昵于狎习。爱起于效劳。语妙于双关。机藏于只字。甚而手能会意。眉可通词。当局者或更以无意强扭为有心。旁观者不妨以流言确指为实事。招尤基衅。盖有不忍卒言者。皆不知嫌疑误之也。夫祸莫不起于至微。而患易生于所忽。可不惧哉。
  
  孔子家语。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嫠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嫠妇之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门不纳。嫠妇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纳也。嫠妇曰。子何不如柳下惠。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未有似此者。
  
  王石隐曰。淫字。篆书云。近而相狎之意。使狂童淫女一处南海。一处北海。岂能成淫。惟其密迩。故成私也。旨哉言乎。远色之法有二。别嫌明微。彼此相隔。以身远也。不看美女。制其目以伏其心。以目远也。
  
  第八章 戒谈闺阃
  
  不可不可录曰。祸从口出。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古之人。拒奔女而不向人言。还纳妾而反赠以金。何其厚欤。今之人见善而疑。闻恶而信。一闻闺中丑事。不问亲疏。不审虚实。转相告语。以为新闻。致使人夫弃其妻。父斥其女。甚或此妇无颜对人。投缳自尽。嘻。谈之者津津。而彼生则含羞。死犹遗臭。冤鬼有知。不来索命乎。即使事果真确。在此女不足惜。而其夫。其父母。其翁姑。以及其兄弟姊妹。祖宗子孙。孰无体面。与我何仇。而必出其丑乎。语云。有一言而上干天地之和。有一言而折尽平生之福者。切须检点。又云。好谈淫乱者。非有奇祸。即有奇穷。慎之慎之。
  
  青缃杂记曰。谈淫污之事。最动人淫心。败伦乱俗。皆自我一言启之。罪与淫恶等。
  
  今人闻善而疑。闻不善而信。转相告语。以供谈柄。未床笫之言不踰阈。且安知不出于怨忌者之口。傅会以污蔑之乎。人有矢志艰贞。一被流言。终身莫白。倘能审知其受屈之由。急与表暴。间执其谗慝之口。以靖浮嚣。不亦善乎。即不知其所自起。与夫实有其事者。亦宜存而弗论。斯隐恶扬善忠厚之道也。乃有讦人阴私。诬人暧昧。家有邱嫂。辄诟陈平。邻有佳人。便谗宋玉。百端诋诬。多方缘饰。妄指巧证。俨如亲见。宗党含愤而莫雪。戚姻传述而怀惭。使身受者末由解免。而被出于其夫。不礼于舅姑。见薄于先后。或不胜恚恨。抑郁成疾。慷慨捐躯。皆事之不可知者。又或辗转一念。无路自明。适以启其暴弃之心于销骨铄金之后者。夫以人一世之清名。祗消我片时之谈兴。又岂知害之所贻。又有至于斯极者。历观自来好谈闺阃者。无不显遭惨报。王法之所不及诛者。神鬼得而殛之。故不有横祸。即有奇穷。而犹有闻风情而色喜。逞舌锋以为快者。斯为轻薄无忌惮之尤。败德丧心。莫此为甚。少年人尤宜切戒焉。
  
  第九章 谨交游
  
  友。以义合者也。若与荡佚之友相交。则出入於戏场茶馆。往来于柳巷花街。终日嬉游。寻烟寮以谈笑。互相征逐。偶酒肆即流连。矢口绝无礼义之言。浪游悉是轻挑之举。不知不觉。走入邪僻一路去矣。故人欲戒邪行。必须严择端方之士亲近之。然后德业日进。荡佚之友疏远之。自然匪僻潜消。自爱者尤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