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五经总义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十九
康王之诰
考异古本经大保率毕公率率作帅 皆再拜稽首皆作并【在相揖下】 诞受□若克恤西土受下有厥字 昔君文武丕平富昔作其 不二心之臣不作弗 乃命建侯树屏侯上有诸字注天子之正号正作政 各率其所掌诸侯掌下有之字 因见新王下有也字下注顺其戒而告之下同 不务咎恶下有人字 直端之命诸本直端作端直 王天下下有也字 言虽汝身在外之为诸侯之作土宋板同疏圭是致马之物【三叶右三行】宋板致作文下【五行】致命同 史言王答拜之意也【三叶左四行】言作原 不用刑罚之【六叶左四行】无之字 与同姓大国言之也【六行】与作举
补遗古本注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而法循之公作君循作修释文补脱传直专反【五叶】疏文王所忧【四叶左五行】宋板王作武 乃施政令【六叶右五行】令作命
存旧尚书卷第十二毕命第二十六周书孔氏传【古夲】
毕命
考异古本经四方无虞无作亡无穷之基无穷之闻同罔不只师言不作弗下文皆同 辞尚体要辞作词惟公克成厥终公上有毕字 亦有无穷之闻亦作
其 惟慎厥事厥作其注成定东周郊境周下有之字至于丰下有也字下注叹告毕公下同 受殷王之
命作受殷之王命宋板同 惟殷顽民惟作慎宋板同世代民易民作人 敬仰师法下有之字 仰公成
理理作治 不敢枉公枉作任谨按古本后改作枉纣以靡靡利口惟贤惟下有为字 美于其民民作人心未厌服厌作压宋板同 则其德政信修立下有
矣字 能慎其始下有也字 同致于道作同致于大道 不可不尚下有道字 以闻于后世无以字宋板同 无曰人少人作民释文少诗照反【十四叶】谨按恐误读疏王顺至之命【十叶右一行】宋板之作王谨按与注文合虽令顺从周制思威自止【十五叶右二行】令作今思作畏
心未厌服【同上】厌作压 所以勉劝毕公【三行】劝作励补遗宋板注以命毕公命作为 古本民无所劝慕民
下有亦字 服饰过制制作度释文朝直遥反 【叶】直作陟疏即经申画郊圻【七叶左八行】宋板申作中
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九【宋板】
君牙
考异古本经亦惟先正之臣正作王宋板蔡本同 无忝祖考无作亡 小民惟曰怨咨曰作日下同 厥惟艰哉艰作难 启佑我后人佑作佐 先正旧典谨按正永懐堂本作王古本作生二本似非注书于王之太常于作于宋板同 言巳无所能下有矣字 言委任下有之字 小人惟曰怨叹咨嗟人作民 言心无中也也作正 民犹怨咨咨作嗟宋板同 民乃宁宁作安宋板同释文君牙或作君惟【十五叶】谨按惟恐雅误疏今命汝为大司徒【十六叶左六行】宋板大司徒作我辅翼 汝当正身心以率之【八行】正身心作为中正 为治不违道【十七叶右一行】治作政 股足也【二行】足作脚 故举四支以喻【二行】喻作言
补遗古本经率乃祖考之攸行攸作道注文王之谋业王作武宋板同释文或作君惟【十五叶】惟作雅疏小民亦惟曰怨恨而咨叹【十六叶左九行】宋板叹作嗟
冏命
考异古本经罔有不臧不作弗下文皆同 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上有仆字 无以巧言无作亡下无昵同无昵于憸人昵作昵注检其非妄之心检作格 汝当清审下有之字释文长诸文反【十八叶】元文诸作丁正嘉二本作诛疏故以太仆为长【十九叶右二行】宋板仆作御 齐训中也【二十叶右四行】无也字 其愆过则弹正之【二十叶左三行】其作有 襄三十年左传云【二十一叶左三行】作三十一年谨按为是 非是受侧人也【四行】侧作前
补遗宋板疏举发之【二十叶左四行】宋板作发举之 由臣下臣下【二十一叶右九行】无臣下二字
吕刑
考异古本经罔不冦贼不作弗篇内皆同 杀戮无辜无作亡辜作罪 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刑作戮辞作词 民兴胥渐胥作匹 告无辜于上无作亡下文除苖民无辞于罚皆同 上帝监民民作人 有辞于苖辞作词下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无僭乱辞察辞于差狱之两辞无疆之辞并同谨按传中辞字皆同今本注故称甫刑故下有或字宋板同 穆王以享国百年以上有巳字 言百年大期期作其属下读 自谓得法下有也字 虐政作威政作民 君帝帝尧也宋板君作皇正嘉同谨按古本万厯崇祯本同作君 以威诛遏絶苖民絶下有灭字 断之以法断作折 言苖民无肯选择善人无下有有字 苖民为戒苖上有以字有父兄弟子孙列者下有也字长久之道下同 有
国土诸侯土上有有字作有国有土诸侯 罪与犯法者同无罪字 能得其理理作所 无简防诚信诚信上有其字 不听理其狱理作治 使与罚各相当各作名宋板同 刖足曰剕下有刑字 极于病苦于作于宋板同 无不在中正作无非在其中正 当怜下人之犯法人作民 谓上其鞫劾文辞鞫作鞠宋板同释文椓竹角反【二十五叶】元文竹作丁 皇帝皇宜作君字【二十六叶】作君宜作皇字谨按正嘉二本作君帝君宜作皇字 马曰又云【三十七叶】正误曰当作同【补遗元文曰作同】补脱【三十
八叶】刖音 【月】又五割反絶也谨按注刖足曰剕疏何以得专主刑也【二十三叶右二行】宋板主作王 剕罪五百【九行】剕作刖 王巳享国百年也【二十四叶左四行】巳作以 此至命吕侯之年【五行】此作比 君帝帝尧【二十六叶左七行】君作皇 必皆违之【二十八叶左一行】皆作背 君帝至下国【四行】谨按注文古本万厯崇祯本作君帝其余注疏本皆作皇帝而疏所引诸本皆作君帝【臣】未知所适从耳 但禹治水【三十一叶右七行】水上有洪字 王言巳冀从使为行称天意也【三十六叶右五行】从作欲 而此是也【四十叶右三行】而作即 今律和合御药【四十叶左二行】和合作合和谨按见于唐律十恶之条作合和为是 释诂云剕刖也【四十一叶右八行】诂作言此经厯言一百三百五百【四十二叶右一行】谨按正嘉二本作二百三百五百似是宋板作二百二百五百似重复也何得为轻赃亦备【四十三叶右八行】为作云 当哀怜之下
民之犯法【四十四叶右九行】无上之字 令人之所犯【左六行】令作今 故云临事时宜【八行】时作制 改下之上【四十五叶右五行】之作为 惟最聚近罪之事尔【四十七叶右三行】最作是故下句戒令畏天罚之【五行】之作也
补遗古本注及于平善之人无善字人作民 使人神不扰人作祗 禹治洪水宋板治洪间空一字 故下咎罪谓诛之故作以 其当清察察作洁 轻服下罪轻作惟 使刑当其罪罪作罚 我敬于刑敬作儆耄今亦作□【二十四叶】今作本 重直龙反【二十九叶】反下有
注同二字 清讯【同上】讯下有也字 马郑主【三十叶】主作王补脱剕扶谓反倍差侧加反下同传云五百锾也马曰倍二百为四百差者又加四百之三分之一凡五百三十二锾三分锾之一也【三十七叶】疏尧未【二十八叶右一行】宋板未作末 我当行之哉【三十五叶左二行】行作勤 或当日欲勤行【三十六叶右一行】日作曰 或皆可刑【三十八叶左七行】皆作记刑依准五刑【三十九叶右九行】上刑作罪 事渉疑似如此
者【左一行】渉作非 无服疑似之状【二行】服作复 故谓死罪为大辟【四十一叶左八行】罪作刑 相因不令【同上】令作合此即是下可【四十三叶右八行】可作刑 不相违也【四十四叶左九行】无也字 知是五常也【四十八叶右五行】无是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一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二十
存旧尚书卷第十三文侯之命第三十周易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二十【宋板】
文侯之命
考异古本经父义和义作注同今本 既我御事既作即谨按但万厯与崇祯本同 绍乃显祖绍作昭宋板蔡本同 卢弓一卢矢百卢作玈传同注所以名篇下有也字 顺其功而命之功上有和字 而布闻在下居居作民宋板同 祖业隤陨下有也字 寿考俊德俊作隽 呜呼能有成功呜呼作于乎 言汝今始法文武之道矣汝作尔 谓救周诛犬戎下有也字汝功我所善之汝下有之字 遣令还晋国下有也字圭瓒可知下藏示子孙下并同 必能柔近近作迩安小人之道人作民下荒废人事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共同 由近以及逺下有也字疏祼祭祼之瓒【一叶左六行】宋板下祼作谓谨按与周礼注合 郑云肆解牲醴以祭【同上】醴作体谨按与周礼注合 故乎王锡命焉【二叶右八行】正误乎当作平【补遗宋板乎作平】 诸侯之长谓之伯也【九行】下之作二 讨罚礼也【二叶左一行】罚作罪谨按左传元文作罪 者为大国功重【同上】者作晋 觐礼説天子呼诸侯之义【三叶左一行】义下有曰字 救周之国【五叶左一行】国作日 更叹而为言【四行】更下有复字 礼君父之前曰名【七行】曰作白下曰字同 王萧云云【六叶右六行】无一云字父往至相安【八叶右五行】相作自
补遗释文平王马无平字【一叶】马下有本字补脱重称上直用反【五叶】疏不于上文【五叶右八行】宋板不字阙 彤玈于弓【八叶右一行】于作是
费誓
考异古本经嗟人无哗听命无作亡命上有予字 善糓乃甲胄宋板糓作糓疏同谨按考字书宋板为是无敢不吊无敢冦攘无敢不逮有无余刑无并作亡乃越逐不复不作弗无敢不供无敢不多同注为冦于鲁下有东字 商鲁之颂下有也字下注帅之以征下同 叹而勑之使无喧哗之作以 并起为冦下有也字弓调矢利下同 放舍牿牢之牛马谨按后人旁注牢一作穽下注牿牢古本作牿穽旁注穽一作牢参差不齐者如此 所放牿牢之牛马下有也字【补遗古本牢作穽】无敢取人正误人当作之【补遗古本宋板人作之】 总诸侯之
兵侯作国宋板同 距守不峙下有也字疏在往征此淮浦之夷【九叶左九行】宋板在作今 掌牛马之处【十一叶左三行】掌作养 郑以牿为桎梏之牿施牿于牛马之脚【十一叶左七行】牿作梏下同 杜闲也【十二叶右二行】闲作闭 惟有风马牛不相及也【十三叶右九行】有作是 谓粮储少不及众人【十三叶左七行】粮储作储粮 总诸侯之兵【八行】侯作国 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十四叶右二行】役上有从字 万二千五百人为遂【三行】人作家
补遗古本注并起为冦并上有以字疏金为兵器者【十一叶右二行】宋板者作皆
秦誓
考异古本经责人斯无难无作亡下无他伎同 若弗云来云作员下虽则云然同谨按传文共同今本 射御不违我尚不欲不作弗 君子易辞辞作词 断断猗作鮎鮎猗注同 他伎宋板伎作技注同注悔而自誓悔下有过字 言民之行巳之作人 是惟艰哉艰作难宋板同 虽众力巳过者诸本者作老 我今庶几欲有此人而用之欲上有敬字 专一之臣一作壹是人必能容之容下有民字谨按恐非 用此好技
圣之人技下有美字 安我子孙众人人作民下是不能容人同谨按下注亦有子孙众人字与今本同古本参差如此 一人所任用下有也字 由所任不容贤容作用宋板同释文【十八叶】补脱又鱼乞反马本作讫讫无所省録之貌徐云强貎谨按当在仡许乞反下 【同上】射神夜反谨按经射御不违 啻尺豉反【十九叶】元文尺作始 冐莫报反下有注同二字疏自用改过迟晚【十七叶左二行】宋板用作恨 惟截截至有容【十八叶左九行】无一截字独无他技艺【十九叶右一行】独作虽 明辩便巧之善【三行】善
作意
补遗古本注一介臣介下有之字 用之不能之下有则字释文伎其绮反本亦作技【十八叶】上伎作技下技作伎疏不得改过也【十七叶右五行】宋板过作悔 勇壮之计【十八叶左九行】作壮勇之计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一 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二
日本山井鼎
物 观 撰
毛诗正义序唐国子祭酒上防军
谨按宋板正徳本并无官衔姓名但作毛诗正义序
诗谱序
谨按崇祯本或脱此序臣所阅本书写补之考异宋板疏嬉戏忭跃【一叶左五行】忭作抃 格则乘之庸之【二叶左二行】万厯本乘作承 论功显徳【三叶右八行】显作颂 是后稷播种之时【三叶左四行】作是后稷自彼尧之时 五霸之字【六叶右四行】万厯本字作末恐非 幽厉陈灵恶加于民【七叶左三行】幽厉作厉幽
补遗鲁贞公十四年【八叶右二行】宋板贞作真
毛诗注疏第一 【一之一】汉郑氏注唐孔颖达疏毛诗国风
存旧附释音毛诗注疏卷第一【一之一】唐国子祭酒上防军曲阜县开国子孔【颖达】奉勅撰谨按足利宋板毛诗春秋二经篇题共有附释音三字与正徳板十三经本稍同二经卷数全与今本同其说详见于左氏考文卷首也又按足利所传毛诗写本二通以一通称古本一通亦虽稍有同异然多展转书写所致也今其有异者号以一本云
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
谨按古人解书各自别行孔子之作易传左氏之作春秋传本不引经附传故孔颖达云石经公羊传皆无经文斯可以观也后世尚简就经爲注省学者两读者或有之矣今按孔颖达作五经正义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自是一部书而疏义不混于经传后世梓者图其利便萃见一处嵌入各经传下稍以己意改换增损自是而后本书终废不可复见大失本来之面目矣可不叹乎今阅五经正义本宋板以下经传错杂标题不一而其中稍有同异后世学者卤莽灭裂而不问可否不知古式甚则至有音义却混于注者而不省矣臣向就足利学挍雠古本其本颇有不失古者今记一端于此以存其旧云尔